具有纳米隔热结构的蓄热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1790发布日期:2019-05-21 21:2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具有纳米隔热结构的蓄热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纳米隔热结构的蓄热锅炉。



背景技术:

在雾霾严重的环境下,国家都在为取消燃煤,减小排放,通过各种措施去改善,比较有效的措施是煤改电,但如果电器在其他时段工作,使电网难以承受高负荷的压力,所以推广采用蓄热锅炉,蓄热锅炉内填充有蓄热体,在夜间或用电低峰时段,采用电能对蓄热体进行加热,在需要时,通过换热器将蓄热体内的热量置换出来。

以上的结构存在以下缺陷:换热器无法完全置换蓄热体内的热量,热量不能充分导出,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使得蓄热锅炉出现发展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纳米隔热结构的蓄热锅炉,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蓄热锅炉换热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纳米隔热结构的蓄热锅炉,包括蓄热机构及换热机构,所述蓄热机构与所述换热机构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蓄热机构包括外壳及设置于外壳内部的支撑隔板,所述支撑隔板的上部为蓄热腔,支撑隔板的下部为蓄水腔,所述外壳为中空结构,所述外壳位于蓄热腔外的部分填充有纳米隔热结构;

所述蓄热腔内设有多个沿所述支撑隔板的上表面依次堆叠的蓄热砖,两两相邻的蓄热砖之间设有热水盘,所述热水盘上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进水总管,所述出水口连接出水总管,所述蓄水腔内设有自吸泵,所述进水总管连接所述自吸泵,所述出水总管伸出所述蓄热腔并连接换热机构的热媒进口,所述换热机构的热媒出口连接所述蓄水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总管由蓄热腔穿过所述外壳的内层进入外壳的中空结构内,由外壳的中空结构穿过所述外壳的内层进入所述蓄水腔并连接所述自吸泵。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蓄热砖中位于最下层的蓄热砖为长方体结构,其余蓄热砖的主体为长方体结构,沿所述主体的下表面由前至后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左右两侧的主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通槽用于放置所述热水盘,所述通孔用于供水管穿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纳米隔热结构包括沿所述的外壳的内层至外层依次设置的陶瓷纤维层、纳米二氧化硅层、气凝胶毡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隔板采用轻质浇筑料制作而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蓄热砖的外部缠绕有加热铜线,所述加热铜线穿出所述蓄热腔并连接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蓄热锅炉,通过设置蓄水腔,经换热机构换热后的水排入蓄水腔进行储存,实现了水资源与热量的循环利用,避免了热量的浪费,换热率接近于百分之百,纳米隔热结构避免了蓄热腔内热量散失,提高了蓄热腔的保温性能,进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蓄热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蓄热锅炉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蓄热锅炉中蓄热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蓄热锅炉中纳米隔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外壳1、蓄热腔2、蓄水腔3、支撑隔板4、蓄热砖5、热水盘6、进水总管7、出水总管8、纳米隔热结构9、自吸泵10、换热机构11、热媒进口 12、热媒出口13、通槽14、通孔15、陶瓷纤维层16、纳米二氧化硅层17、气凝胶毡层18、电源1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具有纳米隔热结构9的蓄热锅炉,包括蓄热机构及换热机构11,蓄热机构与换热机构11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其中,蓄热机构包括外壳1及设置于外壳1内部的支撑隔板4,支撑隔板4的上部为蓄热腔2,支撑隔板4的下部为蓄水腔3,支撑隔板4采用轻质浇筑料制作而成。采用浇筑料作为支撑隔板4的材料,在承重的同时具有隔热的作用,能够阻隔蓄热腔2内的热量向蓄水腔3内传递,蓄热腔2外部的外壳1内设有纳米隔热结构9,避免了蓄热腔2内的热量向外传递。

其图4所示,纳米隔热结构9包括沿的外壳1的内层至外层依次设置的陶瓷纤维层16、纳米二氧化硅层17、气凝胶毡层18。

蓄热腔2内设有7个沿支撑隔板4的上表面依次堆叠的蓄热砖5,蓄热砖5的外部缠绕有加热铜线,加热铜线穿出蓄热腔2并连接电源19。两两相邻的蓄热砖5之间设有热水盘6,热水盘6上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进水口连接进水总管7,出水口连接出水总管8,蓄水腔3 内设有自吸泵10,进水总管7连接自吸泵10,出水总管8伸出蓄热腔2并连接换热机构11 的热媒进口12,换热机构11的热媒出口13连接蓄水腔3。进水总管7由蓄热腔2穿过外壳 1的内层进入外壳1的中空结构内,由外壳1的中空结构穿过外壳1的内层进入蓄水腔3并连接自吸泵10。

如图3所示,蓄热砖5中位于最下层的蓄热砖5为长方体结构,其余蓄热砖5的主体为长方体结构,沿主体的下表面由前至后开设有通槽14,通槽14左右两侧的主体上设有通孔 15,通槽14用于放置热水盘6,通孔15用于供水管穿过。

工作过程:在用电低峰期时,开启电源19对蓄热砖5进行加热,蓄热砖5内储存热量。当用电高峰期,需要将蓄热砖5内的热量导出时,自吸泵10打开,蓄水腔3内的水在自吸泵 10的驱动下进入热水盘6,热水盘6内的水经蓄热砖5加热,以水蒸气的形式由出水总管8 排出,经换热机构11换热后,由换热机构11的热媒出口13进入蓄水腔3,实现了水资源及热量的循环利用。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