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力管网进户小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5283发布日期:2019-04-16 23:08阅读:29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力管网进户小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热系统管网设施,具体涉及一种暖气外网与用户联通的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上世纪90年代供暖形式由大面积大系统整体供热改为“一户一阀”,供热小室也由一楼一个,改为楼房的每个单元一个,由此供暖小室的数量成倍增加,但是各个单元门前早已各种管线罗列,已无空间再使供暖系统砌筑庞大的砖石小室,于是各种类型的进户小室便纷纷出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结构紧凑、体小轻便,例如钢筋砼薄壳小室、玻璃钢小室、硬质塑料小室、钢制小室等等。后期仅钢制小室因被广大用户接受能独据市场。现有的钢制小室虽有诸多优势,但实践证明亦有许多不足亟待改进。

(1)钢制小室的最大缺陷是过分强调结构紧凑,以致小室的净空不足0.8米,工人在其中工作,只能卷曲身体,不能抬头,不能伸腰,如卧如跪,稍加活动,便四处受限,此项问题已引起工人的极大不满,并希望尽快解决。

(2)钢制小室的铸铁井盖,起初定形极为轻率,在一段时间内延用了上下水窖井的铁盖,事后为了防止雨水流入小室,又在井盖上加了防水胶条和压紧螺栓。为了防止胶圈从井盖上脱落,在试用万能胶粘结无效后,又加了厚度只0.7毫米极易腐蚀消失的镀锌箍,还在压紧螺栓的对侧加了铰页,使井盖与小室联为一体,以防止井盖丢失。这样看来改进的井盖似乎已相当完善了,但事与愿违,当井口右侧的螺栓旋紧时,右侧的止水胶条成了支点,在杠杆作用下,旋紧右侧螺栓,左侧胶条与井盖的缝隙便渐渐扩大,失去了胶条预期的阻水作用。

(3)进户小室的泄水作用,是小室的主导作用之一,如因维修暖气在用户家中泄水,常因意外跑水毁坏用户家中财物。较早的进户小室泄水设施装备齐全,但常不适用,例如小室预设的两个泄水口,一个设在单元门前的地面上,另一个深埋地下,单元门前的泄水口,高出地面八九公分,其目的是防止砂石卷入泄水管路,但因经常绊倒行人只好浅埋地下,原想泄水时借助水柱的水压突开泥土,使水流向地面,结果单元门前的地面常因人踩车压十分板结,水柱难以突出。深埋地下的泄水口,其泄水效果如何,地面工人盲然不知,有时小室中的泄水阀大开,却迟迟不见泄水效果,工人性急有时便在楼梯间泄水,任其水流如注,使楼内居民极为不满。

(4)小室内积水,主要是雨水浸入小室,以及小室中管路、阀门等跑冒滴漏所致。总之小室中积水已成常态。目前去除小室积水,只好用扫箕从小室的地面敛起,再用小桶提至地面。用微型升水器去除小室积水,是理想的方法之一。但小室空间狭窄,更无法设置较大的集水坑,所以升水器在小室中应用难以展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力管网进户小室,能够解决现有的空间不足、井盖防水差、泄水及小室内积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热力管网进户小室包括小室箱体、人孔、井盖及内部管线仪表,小室箱体为钢制箱体,箱体封顶为四角锥结构,圆形人孔焊接在四角锥箱体封顶上,本实用新型的人孔为向下逐渐扩大的锥段人孔,采用圆锥与四角锥相贯焊接的结构。

扩大小室的作业空间,改善工人作业环境,部分厂家早有若干设想,但扩大作业空间必然要加大小室尺寸,势必提高成本,耗工费料,降低市场的竞争优势等等,所以至今并无人首开先河。

将直筒形人孔改为向下逐渐扩大的锥段人孔,是扩大箱体内空间的有效方法。通过实践检验可知:同一个工人,在桶形人孔中,受到极大约束,而在锥段人孔中却能活动自如,视线可及整个小室。新型小室受到用户工人的极大称赞。

小室中积水虽呈常态,但设法改善或解决并非没有可能,前已述及去除一个压紧螺栓与胶圈形成的杠杆作用,本实用新型将一个螺栓压紧胶圈改为两个螺栓,并将胶圈置于锥形人孔外部,一则便于察看阻水效果,另外发现胶圈损坏可以即时更换。

此地面泄水口的特点是可以轻易卸下,用通条将立管中的砂土怼至立管底部,如底部水平管堵塞,则将附图1件1-7卸下,亦用通条(Φ6钢筋)将砂土推出,如此简单措施,泄水不畅甚至根本不泄水的问题使其迎刃而解。

本实用新型将回、供水的主管线底部本来无法利用的空间,全部辟为集水坑使用,其集水面积占小室底部面积的50%,容水量近100升,仅容纳“跑冒滴漏”形成的积水,足可坚持数月,更为巧妙的是它可以在小室内任何位置用微型升水器汲水,将升水器置于根本没有作业需要的小室内一隅,仅增加一米管线就实现了小室中用升水器排出积水。

更需说明的是,扩大此积水坑,不仅不占用有限的小室空间,且不增加制作成本,仅是小室的底材压了一个一面高、一面低的乙字形凹槽,即是升水器装置的全部构造。

小室在闲置半年之久的非采暖期,其中升水器的喉管, 喷头难免因锈蚀堵塞,采用疏通水管的办法,用#8铁线略一疏通,便一切如常,方法十分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特点是工人在小室中作业宽敞自如,井盖阻止雨水浸入效果好,确保小室的泄水排水功能齐全,并且制作成本不增加,制作商与用户之间双双受益。小室中供、回水管线的下部作为集水坑,充分利用了空间。改进了小室中排、泄水设施,增设了检修、与疏通措施,为小室的全功能作业提供了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带有井盖)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水器泄水口的地面安装示意图;

图4为井盖与人孔连接及防浸水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热力管网进户小室包括小室箱体4、人孔2、井盖1及内部管线仪表,小室箱体4采用钢板制作,箱体封顶3为四角锥结构,人孔2为向下逐渐扩大的锥段人孔,采用圆锥与四角锥相贯焊接的结构。在小室箱体4内安装管线部位底部为凹下的集水坑9,而在操作部位的小室箱体4底部有凸起的底板5,便于工人操作而不至于弄湿鞋。在小室箱体4内安装有微型升水器,在小室箱体4外侧有伸向地面的泄水口6,升水器浅埋的泄水口,不能突破坚硬的土壤,便直接移至地面,将泄水口的形式露出地面的高度仅有两公分,由于体小量微尚不足以绊倒行人,并将泄水部位高出地面1.5公分,仅在最上部留出0.5公分,宽展长5公分的泄水口,必要时可用小型木块堵塞此口,实际上即使有少量砂石阻拦泄水,也同样可被冲开,不致影响泄水,深埋地下的泄水口权作备用,能否大量泄水无伤大局。升水器的下端管线汲水口连接在小室内集水坑9中;在升水器立管下端的横管端头安装丝堵7;在升水器立管中部的横管端头安装可拆卸堵头8;升水器地面泄水口6的特点是可以轻易卸下,用通条将立管中的砂土怼至立管底部,如底部水平管堵塞,则将丝堵7卸下,亦用通条(Φ6钢筋)将砂土推出,如此简单措施,泄水不畅甚至根本不泄水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井盖1与人孔2 采用铰链连接,并用两个五角头螺栓10紧固;在人孔2井口外侧一周焊有钢箍圈2-1,在钢箍圈2-1上布置有一个阻水胶圈11,井盖1对应阻水胶圈11的部位有一周下凸的挡圈1-1。井盖1与人孔2井口之间有限位,使挡圈1-1与阻水胶圈11压紧而不压实,钢箍圈2-1的作用是防止阻水胶圈11受压下移。确保井盖下沉可以压紧胶圈的措施是:井盖铰页的小轴与轴孔留有余量、井盖与人孔留有3毫米虚缝,井盖被螺栓旋紧或受外力压沉,井盖只限于下沉3毫米,以免压坏胶圈,如无外力仅靠胶圈弹力亦可阻水。五角头螺栓10螺杆上有透孔10-1,透孔10-1中再穿入一个开尾销,使五角头螺栓10可自由转动,但不能从井盖上卸下,使其避免丢失。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