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水供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3011发布日期:2019-06-05 23:1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水供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尤其涉及一种热水供应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热泵为现有的供热系统提供了非常好的替代方案,特别是因为热泵的运行效率高于传统加热的运行效率,导致消耗方面的明显减少。对于环境来说,采用热泵也将意味着既没有排放,也不使用燃料。

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基于热泵的装置通过具有容量为100L至300L的储存罐储存生活热水。市场上也存在结合产生热水的锅炉和热泵的装置,但它的使用仅限于加热上述大容量储存罐中的生活用水的传统用途。

对于热泵产出的高效热能利用效率过低,造成了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热水供应系统,改善热水供应系统,提高对于热泵的利用效率,减少排放和燃料消耗。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热水供应系统,包括锅炉、热泵、管路系统、散热器,锅炉下游通过管路系统连接散热器,散热器的回路连接热泵,热泵的下游作为回路通过管路系统连接锅炉,包括储存罐、次级换热器、即热式换热器、生活供水装置,热泵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储存罐和即热式换热器的初级,储存罐连接次级换热器的初级,次级换热器的次级通过管路系统输出到生活供水装置和即热式换热器的次级,即热式换热器的次级输出到生活供水装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即热式换热器的初级通过管路系统输出到散热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储存罐的容量为6升至12升。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储存罐为具有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高效利用热泵的供暖系统,使用储存罐保存热泵输出热水的热量,通过次级换热器为用户提供热水,并且当热水消耗量过大时,可以通过即热式换热器进行二次加热,保证热水的供应,提高了对于热泵的使用效率,降低供暖系统的燃料消耗,减少废气的排放。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炉,2.热泵,3.管路系统,4.散热器,5.储存罐,6.次级换热器,7.即热式换热器,8.生活用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热水供应系统,包括锅炉1、热泵2、管路系统3、散热器4,锅炉下游通过管路系统连接散热器,散热器的回路连接热泵,热泵的下游作为回路通过管路系统连接锅炉,包括储存罐5、次级换热器6、即热式换热器7、生活供水装置8,热泵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储存罐和即热式换热器的初级,储存罐连接次级换热器的初级,次级换热器的次级通过管路系统输出到生活供水装置和即热式换热器的次级,即热式换热器的次级输出到生活供水装置。生活供水装置的一种实施例为水龙头。次级换热器的次级通过外部水源供水。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锅炉提供热水,热水通过管路系统进入散热器,散热器为用户提供室内供暖,散热器的回水进入热泵;

热泵的输出热水分别通过管路系统连接储存罐、即热式换热器的初级、锅炉的回路,储存罐作为热泵输出的以热水为介质的热量的储存装置;

当用户需要使用热水时,储存罐中的热水进入次级换热器的初级,加热次级换热器的次级中的水,次级换热器的次级输出水通过管路系统供给生活供水装置,次级换热器的初级输出水回到热泵;

但是,如果生活供水装置的用水量过大,储存罐中的热水消耗过大,次级换热器的输出水可以进入即热式换热器的次级,通过即热式换热器的初级中的热泵输出热水加热,之后再进入生活供水装置,保持生活供水装置的温度。

上述实施例通过储存罐保存热泵输出的以热水为介质的热量,并且利用热泵输出热水直接加热生活用水,提高了热泵的使用效率。由于热泵不需要燃料,所以上述实施例可以降低供暖系统的燃料消耗,减少废气的排放。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即热式换热器的初级通过管路系统输出到散热器。本实施例可以使热泵的输出热水直接混入锅炉输出热水,进入供暖系统。进一步提高热泵的使用效率。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储存罐的容量为6升至12升。相对于现有技术将储存罐用于储存生活用水,本实施例将储存罐用于保存热泵输出的热量,所以不需要过大容量的储存罐,减小了储存罐的体积。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储存罐为具有保温层。本实施例将储存罐用于保存热泵输出的以热水为介质的热量,所以需要对储存罐进行保温。保温层的一个实施例为保温棉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高效利用热泵的供暖系统,使用储存罐保存热泵输出热水的热量,通过次级换热器为用户提供热水,并且当热水消耗量过大时,可以通过即热式换热器进行二次加热,保证热水的供应,提高了对于热泵的使用效,降低供暖系统的燃料消耗,减少废气的排放。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