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机恒风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5723发布日期:2019-06-15 00:24阅读:6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风机恒风量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风机恒风量结构。



背景技术:

近些年新风行业发展迅速,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新风设备层出不穷。企业在追求形式的创新,功能的增加;但却忽视了客户使用新风系统的根本目的:“新风量”。很多新风机组厂家,为节约成本考虑亦或者本身无风量测试设备,普遍存在风量不足的问题;加之新风设备在安装过程中,管路设计不合理,阻力过大,造成实际使用中新风量无法达到设计风量的需求;再加之随着新风机组的长期运行,过滤网等阻力不断增加,造成新风量不断降低,进一步加剧了新风量摄入的不足。

因此,设计一种新风机恒风量结构来保证新风机对于室内使用提供恒定风量就很有必要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克服现有的新风机风量不可控,新风量摄入少,室内空气质量改善受限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恒风量新风机,能够实现新风机的风量恒定,满足新风机的风量需求,优化房间空气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风机恒风量结构,包括机体,机体内设有新风通道,机体外侧壁设有新风口和送风口,新风口连通室外,送风口连通室内,新风通道连接新风口和送风口,新风通道内依次设有过滤器和恒风量风机,恒风量风机与送风口相邻,恒风量风机包括风机主体、风量检测模块和转速控制模块,风量检测模块和转速控制模块电路连接。风量监测模块会根据新风机体内的阻力变化,配合转速控制模块自动调整恒风量风机的转速,以达到风量不变的目的,使机体内的风量恒定,保证新风引入量的充足;过滤器完成新风过滤净化,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作为优选,过滤器与恒风量风机相邻,过滤器朝向恒风量风机的一侧设有压力检测仪。新风通过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恒风量风机内,提高空气质量;通过压力检测仪可以测量空气从过滤器通过后的压力,从而判断过滤器的阻力大小,确保过滤器的过滤能力,适时清洗或更换过滤器,提高新风机的空气质量,有利于保证新风机的风量;通过初始运行时的风量和过滤器上的压力值可以时刻监控过滤器的堵塞程度,并在风量减小时判断是过滤器因素还是管道因素,方便检修。

作为优选,转速控制模块通过电压信号控制新风机转速。风量检测模块和转速控制模块电路连接,通过风量检测装置检测新风机的风量,并将检测结果转化为电压信号,从而控制转速控制模块,完成新风机风量的恒定控制。

作为优选,风量检测模块包括若干压力监测点,压力监测点位于恒风量风机靠近送风口的一侧。通过压力监测点判定恒风量风机的风压,从而确定风量。

作为优选,与恒风量风机相邻的过滤器为中高效过滤器。提高空气过滤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完成室内新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2、调整恒风量风机的转速使机体内的风量恒定,保证新风引入量的充足;

3、监测过滤器,防止过滤器堵上,有利于适时维护和更换过滤器,提高新风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双向流热回收新风除湿机中的应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双向流热回收新风机中的应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单向流新风除湿机中的应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单向流新风机中的应用示意图。

图中:机体1 新风口2 送风口3 中高效过滤器4 压力检测仪5 恒风量风机6 风量检测模块61 转速控制模块62 热交换器7 初效过滤器8 除湿器9 蒸发器91 冷凝器92 压缩机93 排风机101 回风口102 排风口1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图1中,一种新风机恒风量结构,包括机体1,机体1内设有新风通道,机体1外侧壁设有新风口2和送风口3,新风口2连通室外,送风口3连通室内,新风通道连接新风口2和送风口3,新风通道内设有过滤器和恒风量风机6,恒风量风机6作为送风机与送风口3相邻。恒风量风机6包括风机主体、风量检测模块61和转速控制模块62,风量检测模块61和转速控制模块62电路连接。过滤器与恒风量风机6相邻,过滤器朝向恒风量风机6的一侧设有压力检测仪5。与恒风量风机6相邻的过滤器为中高效过滤器4。压力检测仪5位于过滤器朝向恒风量风机6的一侧可以检测空气流出过滤器后的产生的气压,判断过滤器的堵塞情况。转速控制模块62通过电压信号控制新风机转速。风量检测模块61包括三个压力监测点,压力监测点位于恒风量风机6靠近送风口3的一侧。压力监测点在恒风量风机6上竖直且间隔均匀布置。通过压力检测量判断恒风量风机6的输出风压,从而确定风量。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双向流热回收新风除湿机中的应用示意图。包括机体1,机体1外侧壁上逆时针设置有排风口103、新风口2、回风口102和送风口3,排风口103和新风口2位于机体1一侧,送风口3和回风口102位于机体1与排风口103和新风口2相对的另一侧,机体1内设有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如箭头所示,新风通道连接室外的新风口2和室内的送风口3,室外的排风口103和室内的回风口102通过回风通道相连,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的交汇处设有热交换器7,热交换器7的两侧设有初效过滤器8,分别完成新风和回风的初效过滤。新风通道内依次设有除湿器9、中高效过滤器4和恒风量风机6,恒风量风机6位于中高效过滤器4和送风口3之间。恒风量风机6与送风口3相邻,恒风量风机6与中高效过滤器4相邻,除湿器9包括蒸发器91和冷凝器92,机体1内还设有压缩机93,压缩机93和蒸发器91、冷凝器92构成循环回路,回风通道内设有排风机101。中高效过滤器4朝向恒风量风机6的一侧设有压力检测仪5。恒风量风机6包括风机主体、风量检测模块61和转速控制模块62,风机主体提供动力完成送风。风量检测模块61和转速控制模块62电路连接。转速控制模块62通过电压信号控制新风机转速。风量检测模块61包括三个压力监测点,压力监测点位于恒风量风机6靠近送风口3的一侧。压力监测点在恒风量风机6上竖直且间隔均匀布置。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双向流热回收新风机中的应用示意图。包括机体1,机体1外侧壁上顺时针设置有排风口103、新风口2、回风口102和送风口3,排风口103和新风口2连通室外,回风口102和送风口3连通室内,排风口103和新风口2位于机体1一侧,送风口3和回风口102位于机体1与排风口103和新风口2相对的另一侧,机体1内设有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如箭头所示,新风通道连接新风口2和送风口3,排风口103和回风口102通过回风通道相连,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的交汇处设有热交换器7,热交换器7的两侧设有初效过滤器8,分别完成新风和回风的初效过滤。回风通道内设有排风机101。热交换器7和送风口3之间依次设有中高效过滤器4和恒风量风机6,恒风量风机6为送风机,中高效过滤器4朝向恒风量风机6的一侧设有压力检测仪5。恒风量风机6包括风机主体、风量检测模块61和转速控制模块62,风量检测模块61和转速控制模块62电路连接。转速控制模块62通过电压信号控制新风机转速。风量检测模块61包括三个压力监测点,压力监测点位于恒风量风机6靠近送风口3的一侧。压力监测点在恒风量风机6上竖直且间隔均匀布置。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单向流新风除湿机中的应用示意图。包括机体1,机体1外侧壁上逆时针设置有新风口2、回风口102和送风口3,新风口2和回风口102位于机体1一侧,送风口3位于机体1上与新风口2、新风口2所在相对的另一侧,新风口2连通室外,送风口3和回风口102连通室内,机体1内设有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如箭头所示,新风通道连接新风口2和送风口3,回风通道连接回风口102和送风口3,新风口2和回风口102对应在机体1内侧设有初效过滤器8,初效过滤器8同时遮挡新风口2和回风口102,初效过滤器8和送风口3之间依次设有除湿器9、中高效过滤器4和恒风量风机6,中高效过滤器4同时遮挡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恒风量风机6作为送风机,恒风量风机6位于中高效过滤器4和送风口之间。恒风量风机6与送风口3相邻,恒风量风机6与中高效过滤器4相邻,除湿器9包括蒸发器91和冷凝器92,机体1内还设有压缩机93,压缩机93和蒸发器91、冷凝器92构成循环回路,中高效过滤器4朝向恒风量风机6的一侧设有压力检测仪5。恒风量风机6包括风机主体、风量检测模块61和转速控制模块62,风量检测模块61和转速控制模块62电路连接。转速控制模块62通过电压信号控制新风机转速。风量检测模块61包括三个压力监测点,压力监测点位于恒风量风机6靠近送风口3的一侧。压力监测点在恒风量风机6上竖直且间隔均匀布置。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单向流新风机中的应用示意图。包括机体1,机体1外侧壁上逆时针设置有新风口2、回风口102和送风口3,新风口2和回风口102位于机体1一侧,送风口3位于机体1上与排风口103和新风口2相对的另一侧,新风口2连通室外,送风口3和回风口102连通室内,机体1内设有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如箭头所示,新风通道连接新风口2和送风口3,回风通道连接回风口102和送风口3,新风口2和回风口102对应在机体1内侧设有初效过滤器8,初效过滤器8同时遮挡新风口2和回风口102,初效过滤器8和送风口3之间依次设有中高效过滤器4和恒风量风机6,恒风量风机6与送风口3相邻,恒风量风机6与中高效过滤器4相邻,中高效过滤器4同时遮挡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恒风量风机6作为送风机,中高效过滤器4朝向恒风量风机6的一侧设有压力检测仪5。恒风量风机6包括风机主体、风量检测模块61和转速控制模块62,风量检测模块61和转速控制模块62电路连接。转速控制模块62通过电压信号控制新风机转速。风量检测模块61包括三个压力监测点,压力监测点位于恒风量风机6靠近送风口3的一侧。压力监测点在恒风量风机6上竖直且间隔均匀布置。

本实用新型还可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新风机,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