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7831发布日期:2019-05-28 17:3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空调的健康和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内一般只设置一个出风口,因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大小、温度无法满足不同区域的人的需求,且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一般不为模块化结构,不便于拆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舒适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室内机壳体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口;多个换热模块,多个换热模块均设置在室内机壳体内,多个换热模块与多个出风口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经各个换热模块换热后的气体由相应的出风口流出。

进一步地,室内机壳体内具有多个换热腔,多个换热腔沿室内机壳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换热模块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换热腔内。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换热腔之间设置有间隔板,以使相邻两个换热腔通过间隔板隔离。

进一步地,换热模块为两个,空调室内机可选择地通过一个或两个换热模块对室内空气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室内机壳体内还包括新风腔,新风腔位于相邻的两个换热腔之间;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新风模块,新风模块设置在新风腔内,以通过新风模块向室内提供新风。

进一步地,换热腔和新风腔之间设置有密封挡板,以通过密封挡板对换热腔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换热模块还包括贯流风叶和蒸发器,蒸发器环绕贯流风叶设置,以使进入换热模块内的室内空气在贯流风叶的作用下经蒸发器换热后排出。

进一步地,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以使经换热模块换热后的空气由导风板导入至室内。

进一步地,室内机壳体包括出风部和主体面板,多个出风口均设置在出风部上,出风部可活动地设置在主体面板上,以通过出风部带动多个出风口运动。

进一步地,出风部包括多个出风壳体,多个出风壳体与多个换热模块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出风壳体上设置有相应的出风口,各个出风壳体可活动地设置在主体面板上,以通过各个出风壳体带动相应的出风口运动。

进一步地,出风壳体可转动地设置在主体面板上。

进一步地,换热模块还包括贯流风叶,出风壳体绕贯流风叶的轴线旋转。

进一步地,室内机壳体包括底壳,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壳体,新风壳体上设置有新风进口,新风进口朝向底壳设置,以使新风通过底壳进入新风进口。

进一步地,室内机壳体包括底壳,新风模块包括新风壳体,新风壳体上设置有新风进口,新风进口朝向换热模块设置,以使新风通过底壳进入新风进口。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室内机壳体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口,并对应多个出风口设置有多个换热模块。这样,各个换热模块换热后的气体将由相应的出风口流出。采用这样的设置,通过调整换热模块的工作状态以及出风口的出风状态,能够对相应区域的环境温度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区域的送风需求,提高室内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舒适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内部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进口平行于底壳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进口垂直于底壳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换热模块;20、新风模块;21、新风壳体;22、新风进口;30、换热腔;40、贯流风叶;50、密封挡板;60、导风板;70、室内机壳体;71、底壳;80、蒸发器;9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70和多个换热模块10。其中,室内机壳体70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口。多个换热模块10均设置在室内机壳体70内,多个换热模块10与多个出风口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经各个换热模块10换热后的气体由相应的出风口流出。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在室内机壳体70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口,并对应多个出风口设置有多个换热模块10。这样,各个换热模块10换热后的气体将由相应的出风口流出。采用这样的设置,各个换热模块10均为独立结构,通过控制各个换热模块10的工作状态以及相应的出风口的出风状态,能够对相应区域的环境温度进行调节,以对不同的区域进行不同的送风,以满足不同区域的送风需求,提高室内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同时,通过控制出风口的出风状态,能够使得出风口的风在制冷模式时向上吹风,在制热模式时向下吹风,进一步提高了舒适性。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舒适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室内机壳体70内具有多个换热腔30,多个换热腔30沿室内机壳体7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换热模块10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换热腔30内。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优化室内机内部的布局结构,使室内机的内部布局更加紧凑。同时,本实施例中的这种安装模式属于模块化安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安装效率低下,拆卸不便、不便于售后维修的问题。

为了避免相邻两个换热模块10发生相互干扰,本实施例中在相邻两个换热腔30之间设置有间隔板,以使相邻两个换热腔30通过间隔板隔离。通过设置间隔板,能够使各个换热腔30隔离开,各个换热模块10设置在相应的换热腔30内,从而能够使室内机在工作时各个换热模块10之间不发生相互干涉。

本实施例中的换热模块10为两个,空调室内机可选择地通过一个或两个换热模块10对室内空气进行换热。相应地,本实施例中的出风口也为两个,空调室内机在工作时可选择地通过一个或两个出风口向室内排风。

为了解决室内空气污浊、不健康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中的室内机壳体70内还包括新风腔。新风腔位于相邻的两个换热腔30之间。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新风模块20,新风模块20设置在新风腔内,以通过新风模块20向室内提供新风。采用这样的设置,通过引入新风模块20,能够使室内空气更加健康。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为三段式布局结构,两个换热腔30以及新风腔均沿室内机壳体70的延伸方向设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换热腔30和新风腔之间设置有密封挡板50,以通过密封挡板50对换热腔30进行密封。采用这样的设置,通过密封挡板50能够将换热腔30分隔成单独的腔体,这样,换热腔30不会漏风,不同换热模块10的工作状态不会发生相互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模块10还包括贯流风叶40、蒸发器80和电机90。蒸发器80环绕贯流风叶40设置,以使进入换热模块10内的室内空气在贯流风叶40的作用下经蒸发器80换热后排出。电机90与贯流风叶40连接,以驱动贯流风叶40运动。本实施例中的贯流风叶40的转动轴所在的直线延伸方向与室内机壳体70的延伸方向平行。通过控制电机90的开启和关闭,能够控制贯流风叶40的转动情况,进而控制不同区域是否进行送风。本实施例中的多个蒸发器80管路可通过串联或者并联进行相应的设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60,以使经换热模块10换热后的空气由导风板60导入至室内。具体的,通过控制导风板60的上下运动,可以在制冷模式时向上吹风,在制热模式时向下吹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本实施例中的出风口处未设置有导风板60。室内机壳体70包括出风部和主体面板,多个出风口均设置在出风部上,出风部可活动地设置在主体面板上,以通过出风部带动多个出风口运动。采用这样的设置,通过出风部的运动能够更好地将风送入至室内,以实现在制冷模式时向上吹风,制热模式时向下吹风,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送风需求。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出风部包括多个出风壳体,多个出风壳体与多个换热模块10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出风壳体上设置有相应的出风口,各个出风壳体可活动地设置在主体面板上,以通过各个出风壳体带动相应的出风口运动。采用这样的设置,由于各个出风壳体均为独立结构,因而可以通过控制各个出风壳体的运动状况来控制各个出风口的出风情况,进而满足不同的送风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壳体可转动地设置在主体面板上。通过转动的出风壳体带动出风口的运动,以将换热后的风由出风口吹入至室内。

具体的,换热模块10还包括贯流风叶40,通过运动机构驱动出风壳体绕贯流风叶40的轴线旋转。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将换热后的风更好地吹向至室内。

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室内机壳体70包括底壳71,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通过底壳71安装在墙体上。新风模块20包括新风壳体21,新风壳体21上设置有新风进口22、风机和新风出口,可以将新风进口22朝向底壳71设置,以使新风通过底壳71进入新风进口22。采用这样的设置,便于管路的连接,以方便地将室外新风引入至新风进口22处。

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还可以将新风进口22朝向换热模块10设置,以使新风通过底壳71进入新风进口22。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节省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空间,减小尺寸。

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可以将蒸发器80的出管口设置在底壳71上,以便于将蒸发器80管路引出至室内机壳体70外。具体的,可以将蒸发器80的出管口分布于底壳71的两侧或者中间位置。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提高了送风舒适性;引入新风系统以使室内空气更加健康;采用模块化结构的安装,能够更方便售后和维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