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对翻转盘辊轴水平校正功能的匣钵自动倒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2543发布日期:2019-06-11 23:5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具有对翻转盘辊轴水平校正功能的匣钵自动倒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窑炉配套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对翻转盘辊轴水平校正功能的匣钵自动倒料装置,用于将出自电子窑炉的并且经解碎工位解碎后的电子粉体材料从匣钵内倒出。



背景技术:

前述的电子粉体料如彩色荧光粉、灯粉、钛酸钡、钛酸锶、三氧化二钇、二氧化钛、二氧化锆、氧化铋、氧化铝、锆钛酸铅、铁氧体磁粉和磷酸铁锂,等等。如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知,电子窑炉对电子粉体材料烧成(也称烧结)时需将电子粉体材料(生料)装入匣钵(匣钵也称坩埚),由匣钵连同电子粉体材料引入电子窑炉烧成,烧成后由匣钵载着烧成的电子粉体材料(熟料)出窑倒除并供给下一工序例如研磨,空的匣钵经清洁后再次装入生的电子粉体材料(生料)入窑烧成。由此可知,匣钵属于循环使用的周转容器。

早先,通常由工人以手工作业方式将行出电子窑炉的匣钵内的烧成的电子粉体材料(熟料)在解碎后倒出盒钵。手工倒料的不言而喻的欠缺之一,由于匣钵自身较为笨重,加上钵内的电子粉体材料更为笨重,因而工人倒料的劳动强度大;之二,由于手工倒料效率低,通常难以与电子窑炉的烧成出窑速度相适应,因而通常以增加工人人数予以满足,从而造成宝贵的劳动力资源浪费;之三,由于出自电子窑炉的匣钵的温度可达80-120℃左右,因而既不便于工人抓捏,又存在烫损工人肢体之虞;之四,由于在倒料过程中作业现场料尘轻泛弥散,因而既不足以体现清洁文明生产,又不利于工人的身体健康;之五,由于是人工操作,因而无法与电子粉体材料生产流水线对接。

上述电子粉体材料生产流水线即为电子窑炉生产流水线,而电子窑炉生产流水线是指在配置于电子窑炉炉膛入口与炉膛出口之间的匣钵自动输送机构的通道上按照工艺要求或称工位要求设置电子粉体材料自动解碎装置、匣钵自动倒料装置、匣钵自动清洁装置、匣钵检查装置、匣钵自动供料装置和载料匣钵引入装置。由于匣钵自动输送机构介于电子窑炉的炉膛入口与炉膛出口之间,因而由其将出自炉膛的并且盛有完成了烧成的(即“烧结”,以下同)电子粉体材料或动力电池粉体材料(熟料)的匣钵在到达解碎工位时由设置在该解碎工位处的电子粉体材料或动力电池粉体材料自动解碎装置进行解碎,继而在匣钵抵达匣钵自动倒料工位时由匣钵自动倒料装置将匣钵内的电子粉体材料或动力电池粉体材料倒除,当空的匣钵行进至匣钵自动清洁工位时,由该工位处的匣钵自动清洁装置对匣钵的钵腔进行清洁,进而当完成了清洁的匣钵在到达匣钵检查工位时,由该工位处的匣钵检查装置对匣钵进行检查,以便将具有裂缝的瑕疵匣钵检出并剔除于匣钵自动输送机构,当经过检查的匣钵行移至匣钵自动供料工位时,由该工位处的匣钵自动供料装置对匣钵进行供料,当装有电子粉体材料或动力电池粉体材料(生料)的匣钵即完成了供料的匣钵行进至载料匣钵引入工位时,由载料匣钵引入装置将匣钵自电子窑炉的炉膛入口引入炉膛,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而形成完整的电子窑炉生产流水线。

对匣钵自动倒料的过程是:在前述匣钵自动输送机构的作用下使匣钵载着前述熟料行进到自动倒料装置所在的工位并且进入翻转盘(也称“回转盘”,以下同),首先由设置在翻转盘的对应两侧的匣钵夹放机构将匣钵夹住,接着由翻转盘驱动机构使翻转盘转动180°,由翻转盘带动处于夹住状态的匣钵相应翻转180°,使匣钵的敞口由先前的朝向上演变为朝向下,从而将匣钵内的前述熟料倒出至粉料收集桶内或者经管路引出。倒料完成后,前述翻转盘驱动机构反向工作,使翻转盘回复到接料(接取下一匣钵)状态,匣钵夹放机构对空匣钵释放,空匣钵行出翻转盘,下一个载有熟料的匣钵进入翻转盘。在翻转盘回复至接料状态时,从理论上讲,设置于翻转盘上的即翻转盘自身的翻转盘辊轴(有间隔分布的一组)的水平面是既与位于箱体一侧如右侧的用于使匣钵载着熟料导入翻转盘辊轴的匣钵导入辊的水平面相一致的,又与位于箱体另一侧如左侧的用于将倒除熟料的空匣钵引出的空匣钵引出辊的水平面相一致的,具体而言,在翻转盘驱动机构使翻转盘回复至接料状态时,匣钵导入辊、翻转盘辊轴以及空匣钵引出辊三者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得以由匣钵导入辊使匣钵平稳地进入翻转盘辊轴并且由翻转盘辊轴使匣钵平稳地送达空匣钵引出辊。前述条件实质上在设备的结构设计时毫无疑问会顾及,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恰恰存在着因前述三者并不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而出现彼此接壤部位的台阶问题,致使下一匣钵在进入翻转盘辊轴的位置时受阻,尤其是在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该问题愈发严重。

产生上述技术问题的原因在于:前述的翻转盘驱动机构通常由电机和减速机组成,减速机有齿轮啮合或蜗轮蜗杆啮合的两种结构形成,不论是齿轮啮合还是蜗轮蜗杆啮合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配合间隙,由于减速机输出轴是与翻转盘的翻转盘半轴相连接的,因而即使前述配合间隙甚小,但是由于翻转盘的放大作用而导致翻转盘复位时,其翻转盘辊轴无法处于与匣钵导入辊以及空匣钵引出辊的水平面相一致的程度。目前的解决办法是及时更换前述的减速机,但是由于更换减速机一方面造成设备使用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影响生产线的正常运行,因为在更换期间,整个生产线处于怠机或停机状态。由此可知,更换减速机仅仅是一种消极的并且为治标而非治本的权宜之计,不能起到根绝作用,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仍会故态复萌。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虽然可见诸匣钵自动倒料装置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CN103512368B推荐的“电子粉体材料生产流水线用的匣钵自动倒料装置”,该专利方案全面地弥补了前述手工倒料的欠缺并且客观上兑现了在其说明书的技术效果栏归纳的六个方面的长处。但是该CN103512368B并未给出如何使翻转盘在恢复原位后不会出现其翻转盘辊轴与前述匣钵引入辊以及空匣钵引出辊之间的台阶问题的启示。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确保翻转盘处于回复状态下的翻转盘辊轴与匣钵引入辊以及空匣钵引出辊之间的水平高度相一致而得以避免出现台阶情形的具有对翻转盘辊轴水平校正功能的匣钵自动倒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具有对翻转盘辊轴水平校正功能的匣钵自动倒料装置,包括一箱体,在该箱体的箱体腔内并且位于箱体腔的前侧设置有一前隔腔板,而位于箱体腔的后侧设置有一后隔腔板,该前隔腔板与箱体的前箱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Ⅰ,而后隔腔板与箱体的后箱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Ⅱ,前隔腔板与后隔腔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倒料机构工作腔,并且在前隔腔板上开设有一翻转盘前让位腔,而在后隔腔板上开设有一位置与翻转盘前让位腔相对应的翻转盘后让位腔,在箱体的顶部固定有一箱体盖,在该箱体盖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倒料机构工作腔的位置设置有一用于将产生于倒料机构工作腔内的料尘引出的料尘引出罩,该料尘引出罩在使用状态下通过管路与负压除尘装置连接,在箱体的底部固接有一出料斗,该出料斗与所述的倒料机构工作腔相通,在箱体的右侧构成有一与所述倒料机构工作腔相通的用于供载有烧成的熟料的匣钵进入倒料机构工作腔内的匣钵进入口,而在箱体的左侧构成有一同样与倒料机构工作腔相通的并且位置与所述匣钵进入口相对应的用于供倒除了熟料的匣钵行出倒料机构工作腔的匣钵行出口;一用于对所述匣钵进入口开启或封闭的匣钵进入口启闭机构,该匣钵进入口启闭机构设置在所述的箱体盖的右侧并且与匣钵进入口相配合;一用于对所述匣钵行出口开启或封闭的匣钵行出口启闭机构,该匣钵行出口启闭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盖的左侧并且与匣钵行出口相配合;一匣钵翻转倒料机构,该匣钵翻转倒料机构由前翻转盘、后翻转盘、翻转盘上连接支撑杆、翻转盘下连接支撑杆和一组翻转盘辊轴组成,前翻转盘在对应于所述翻转盘前让位腔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箱体的前箱壁上,后翻转盘在对应于所述翻转盘后让位腔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箱体的后箱壁上,翻转盘上连接支撑杆连接在前、后翻转盘的上部之间,翻转盘下连接支撑杆连接在前、后翻转盘的下部之间,一组翻转盘辊轴在对应于翻转盘上、下连接支撑杆之间的位置以间隔状态转动地支承在前、后翻转盘之间,并且该组翻转盘辊轴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一翻转盘驱动机构,该翻转盘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前箱壁上并且与所述前翻转盘传动连接;一匣钵前侧面夹放机构和一匣钵后侧面夹放机构,匣钵前侧面夹放机构设置在所述的前翻转盘上,而匣钵后侧面夹放机构设置在所述的后翻转盘上并且与匣钵前侧面夹放机构的位置相对应;一组匣钵引入辊,该组匣钵引入辊在对应于所述匣钵进入口与所述的一组翻转盘辊轴中的位于右侧的一根翻转盘辊轴之间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前、后隔腔板之间并且与设置在前隔腔板上的匣钵引入辊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一组空匣钵引出辊,该组空匣钵引出辊在对应于所述匣钵行出口与所述的一组翻转盘辊轴中的位于左侧的一根翻转盘辊轴之间的位置同样转动地支承在前、后隔腔板之间并且与设置在前隔腔板上的匣钵引出辊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其中,在所述箱体的后箱壁上设置有一与所述的一组翻转盘辊轴传动连接的翻转盘辊轴驱动机构,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用于使所述的一组翻转盘辊轴的水平面与所述的一组匣钵引入辊以及一组匣钵引出辊的水平面相一致的翻转盘辊轴水平校正机构,该翻转盘辊轴水平校正机构包括一校正定位作用缸和一校正定位块,校正定位作用缸设置在所述前隔腔板朝向所述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Ⅰ的一侧,该校正定位作用缸的校正定位作用缸柱朝向校正定位块,并且在该校正定位作用缸柱的末端固定有一锁定头,校正定位块在对应于校正定位作用缸柱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前翻转盘朝向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Ⅰ的一侧,在该校正定位块上并且在对应于锁定头的位置开设有一锁定头配合槽,当锁定头插入锁定头配合槽时,由锁定头对前翻转盘连同后翻转盘的位置校正而使所述的一组翻转盘辊轴的水平面与所述的一组匣钵引入辊以及一组匣钵引出辊的水平面相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校正定位作用缸固定在一校正定位作用缸固定座上,而该校正定位作用缸固定座通过校正定位作用缸固定座螺钉与所述前隔腔板朝向所述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Ⅰ的一侧固定,所述锁定头呈子弹头形状,所述锁定头配合槽为V字形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校正定位作用缸为气缸或油缸。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对应于所述匣钵进入口的前侧和后侧的位置各固定有一进入口启闭闸门导轨,所述的匣钵进入口启闭机构包括进入口启闭作用缸固定座、进入口启闭作用缸和进入口启闭闸门,进入口启闭作用缸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箱体的所述箱体盖的右侧,进入口启闭作用缸为气缸并且固定在进入口启闭作用缸固定座上,该进入口启闭作用缸的进入口启闭作用缸柱朝向下,进入口启闭闸门与所述的进入口启闭闸门导轨插拔配合,在该进入口启闭闸门的上部居中位置构成有一向右折展的进入口启闭闸门连接弯板,该进入口启闭闸门连接弯板与进入口启闭作用缸柱连接;在对应于所述匣钵行出口的前侧和后侧的位置各固定有一行出口启闭闸门导轨,所述的匣钵行出口启闭机构包括行出口启闭作用缸固定座、行出口启闭作用缸和行出口启闭闸门,行出口启闭作用缸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箱体的所述箱体盖的左侧,行出口启闭作用缸为气缸并且固定在行出口启闭作用缸固定座上,该行出口启闭作用缸的行出口启闭作用缸柱朝向下,行出口启闭闸门与所述的行出口启闭闸门导轨插拔配合,在该行出口启闭闸门的上部居中位置构成有一向左折展的行出口启闭闸门连接弯板,该行出口启闭闸门连接弯板与行出口启闭作用缸柱连接;在所述箱体盖的中部区域构成有上检修口,该上检修口由上检修口盖板盖护;在所述箱体的前箱壁和后箱壁上各设有下检修口,该下检修口由下检修口盖板盖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翻转盘朝向所述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Ⅰ的一侧的中心位置固定有一前翻转盘半轴座,在该前翻转盘半轴座上固定有一前翻转盘半轴,该前翻转盘半轴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前翻转盘半轴支承轴承座上,而该前翻转盘半轴支承轴承座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前箱壁朝向所述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Ⅰ的一侧,所述的翻转盘驱动机构在对应于前翻转盘半轴支承轴承座的位置设置在箱体背对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Ⅰ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翻转盘驱动机构包括前翻转盘半轴驱动减速箱座、前翻转盘半轴驱动电机和前翻转盘半轴驱动减速箱,前翻转盘半轴驱动减速箱座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前箱壁背对所述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Ⅰ的一侧,前翻转盘半轴驱动电机与前翻转盘半轴驱动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前翻转盘半轴驱动减速箱连同前翻转盘半轴驱动电机固定在前翻转盘半轴驱动减速箱座上,该前翻转盘半轴驱动减速箱的前翻转盘半轴驱动减速箱输出轴在对应于所述前翻转盘半轴支承轴承座的位置与所述的前翻转盘半轴传动连接,所述的前翻转盘半轴驱动减速箱为齿轮箱或蜗轮蜗杆箱,所述的前翻转盘半轴驱动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匣钵后侧面夹放机构的结构是与所述匣钵前侧面夹放机构的结构相同的,该匣钵前侧面夹放机构包括一匣钵前侧面夹放作用缸、一匣钵前侧面夹板和一对匣钵前侧面夹板导杆,匣钵前侧面夹放作用缸以水平卧置状态固定在所述前翻转盘朝向所述匣钵夹放机构工作腔Ⅰ的一侧,并且该匣钵前侧面夹放作用缸的匣钵前侧面夹放作用缸柱朝向匣钵夹放机构工作腔Ⅰ,一对匣钵前侧面夹板导杆在分别对应于匣钵前侧面夹放作用缸的两侧的位置各与一导杆滑动导套滑动配合,该对匣钵前侧面夹板导杆的前端位于所述匣钵夹放机构工作腔Ⅰ内并且连接有一作用缸柱连接板,而一对匣钵前侧面夹板导杆的后端位于所述倒料机构工作腔内,匣钵前侧面夹板在倒料机构工作腔内连接在一对匣钵前侧面夹板导杆的后端之间,所述匣钵前侧面夹放作用缸柱与所述作用缸柱连接板的中部连接,所述的导杆滑动导套固定在所述的前翻转盘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匣钵引出辊驱动机构的结构是与所述匣钵引入辊驱动机构的结构相同的,该匣钵引入辊驱动机构包括匣钵引入辊驱动电机、匣钵引入辊驱动减速箱、匣钵引入辊驱动主动轮、匣钵引入辊驱动传动带和匣钵引入辊驱动从动轮,匣钵引入辊驱动电机与匣钵引入辊驱动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匣钵引入辊驱动减速箱连同匣钵引入辊驱动电机在对应于所述前翻转盘的右侧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前隔腔板朝向所述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Ⅰ的一侧,匣钵引入辊驱动主动轮固定在匣钵引入辊驱动减速箱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上,匣钵引入辊驱动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匣钵引入辊驱动主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匣钵引入辊驱动从动轮上,而该匣钵引入辊驱动从动轮固定在所述的一组匣钵引入辊的其中一根匣钵引入辊的前轴头上,而一组匣钵引入辊中的各两相邻的匣钵引入辊通过过渡传动带传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后翻转盘朝向所述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Ⅱ的一侧并且位于后翻转盘的中心位置以水平状态有一后翻转盘半轴,该后翻转盘半轴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后翻转盘半轴支承轴承座上,而该后翻转盘半轴支承轴承座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后箱壁背对所述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Ⅱ的一侧,在所述的一组翻转盘辊轴朝向所述前翻转盘的一侧的轴头上各设置有翻转盘辊轴齿轮,各两相邻的翻转盘辊轴的轴头上的所述翻转盘辊轴齿轮之间由过渡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的翻转盘辊轴驱动机构包括翻转盘辊轴驱动电机、翻转盘辊轴驱动减速箱、主动齿轮和双联齿轮,翻转盘辊轴驱动电机与翻转盘辊轴驱动减速箱转动配合并且由翻转盘辊轴驱动减速箱连同翻转盘辊轴驱动电机固定在箱体背对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Ⅱ的一侧,该翻转盘辊轴驱动减速箱的翻转盘辊轴驱动减速箱动力输出轴伸展到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Ⅱ内,主动齿轮固定在翻转盘辊轴驱动减速箱动力输出轴上,双联齿轮通过一对双联齿轮轴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后翻转盘半轴上,该双联齿轮的前齿轮与所述的主动齿轮相啮合,而双联齿轮的后齿轮与所述的过渡齿轮相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前翻转盘上设置有一匣钵放行机构,该匣钵放行机构包括限位气缸固定座、限位气缸、杠杆、杠杆轴和匣钵放行升降板,限位气缸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前翻转盘朝向所述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Ⅰ的一侧,限位气缸设置在限位气缸固定座上,该限位气缸的限位气缸柱朝向上,杠杆的右端与限位气缸柱连接,而杠杆的左端与杠杆轴连接,杠杆轴对应于所述的一组翻转盘辊轴中的自左向右数的第一、第二根翻转盘辊轴之间,该杠杆轴的前端和后端各通过杠杆轴支承轴座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前、后翻转盘之间,匣钵放行升降板固定在杠杆轴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增设了翻转盘辊轴水平校正机构,因而当匣钵翻转倒料机构完成了对匣钵的倒料并且恢复到一组翻转盘辊轴对应于一组匣钵引入辊与一组空匣钵引出辊之间时,由校正定位作用缸工作而使校正定位作用缸柱连同锁定头闩入校正定位块的锁定头配合槽内,迫使前翻转盘连同后翻转盘充分复位,保障一组翻转盘辊轴的水平面与一组匣钵引入辊以及一组空匣钵引出轴之间的水平面充分一致,有效消除因翻转盘驱动机构引起的致使一组翻转盘辊轴与一组匣钵引入机构之间有可能出现的台阶情形,保障匣钵平稳地从一组匣钵引入辊抵达一组翻转盘辊轴并且从一组空匣钵引出辊引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翻转盘辊轴水平校正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4为匣钵自一组匣钵引入辊朝着一组翻转盘辊轴行进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和图3,示出了一箱体1,在该箱体1的箱体腔内并且位于箱体腔的前侧设置有一前隔腔板11,而位于箱体腔的后侧设置有一后隔腔板12,该前隔腔板11与箱体1的前箱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Ⅰ111,而后隔腔板12与箱体1的后箱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Ⅱ121,前隔腔板11与后隔腔板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倒料机构工作腔13(即“倒料腔”),并且在前隔腔板11上开设有一翻转盘前让位腔112,而在后隔腔板12上开设有一位置与翻转盘前让位腔112相对应的翻转盘后让位腔122,在箱体1的顶部固定有一箱体盖14,在该箱体盖14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倒料机构工作腔13的位置设置有一用于将产生于倒料机构工作腔13内的料尘引出的料尘引出罩141,该料尘引出罩141在使用状态下通过管路与负压除尘装置如吸尘风机连接,在箱体1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倒料机构工作腔13的下部的位置固接有一出料斗15,该出料斗15与前述的倒料机构工作腔13相通,在箱体1的右侧构成有(即“开设有”)一与前述倒料机构工作腔13相通的用于供载有烧成的熟料的匣钵进入倒料机构工作腔13内的匣钵进入口 16,而在箱体1的左侧构成有(即“开设有”)一同样与倒料机构工作腔13相通的并且位置与前述匣钵进入口16相对应的用于供倒除了熟料的匣钵行出倒料机构工作腔13的匣钵行出口17;示出了一用于对前述匣钵进入口16开启或封闭的匣钵进入口启闭机构2,该匣钵进入口启闭机构2设置在前述的箱体盖14的右侧并且与匣钵进入口16相配合;示出了一用于对前述匣钵行出口17开启或封闭的匣钵行出口启闭机构3,该匣钵行出口启闭机构3设置在前述箱体盖14的左侧并且与匣钵行出口17相配合;示出了一匣钵翻转倒料机构4,该匣钵翻转倒料机构4由前翻转盘41、后翻转盘42、翻转盘上连接支撑杆43a、翻转盘下连接支撑杆43b和一组翻转盘辊轴44组成,前翻转盘41在对应于前述翻转盘前让位腔112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箱体1的前箱壁上,后翻转盘42在对应于前述翻转盘后让位腔122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箱体1的后箱壁上,翻转盘上连接支撑杆43a(有一对)连接在前、后翻转盘41、42的上部之间,翻转盘下连接支撑杆43b(有一对)连接在前、后翻转盘41、42的下部之间,一组翻转盘辊轴44在对应于翻转盘上、下连接支撑杆43a、43b之间的位置以间隔状态转动地支承在前、后翻转盘41、42之间,并且该组翻转盘辊轴44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示出了一翻转盘驱动机构5,该翻转盘驱动机构5设置在前述箱体1的前箱壁上并且与前述前翻转盘41传动连接;示出了一匣钵前侧面夹放机构6和一匣钵后侧面夹放机构10,匣钵前侧面夹放机构6设置在前述的前翻转盘41上,而匣钵后侧面夹放机构10设置在前述的后翻转盘42上(图3示)并且与匣钵前侧面夹放机构6的位置相对应;示出了一组匣钵引入辊7,该组匣钵引入辊7在对应于前述匣钵进入口16与前述的一组翻转盘辊轴44中的位于右侧的一根翻转盘辊轴之间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的前、后隔腔板11、12之间并且与设置在前隔腔板11上的匣钵引入辊驱动机构113传动连接;示出了一组空匣钵引出辊8,该组空匣钵引出辊8在对应于前述匣钵行出口17与前述的一组翻转盘辊轴44中的位于左侧的一根翻转盘辊轴之间的位置同样转动地支承在前、后隔腔板11、12之间并且与设置在前隔腔板11上的匣钵引出辊驱动机构114传动连接,其中,在前述箱体1的后箱壁上设置有一与前述的一组翻转盘辊轴44传动连接的翻转盘辊轴驱动机构18(图3示)。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匣钵自动倒料装置的结构体系中还包括有一用于使前述的一组翻转盘辊轴44的水平面(也可称“水平高度”)与前述的一组匣钵引入辊7以及一组匣钵引出辊8的水平面(也可称“水平高度”)相一致的翻转盘辊轴水平校正机构9,该翻转盘辊轴水平校正机构9包括一校正定位作用缸91和一校正定位块92,校正定位作用缸91设置在前述前隔腔板11朝向前述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Ⅰ111的一侧,该校正定位作用缸91的校正定位作用缸柱911朝向校正定位块92,并且在该校正定位作用缸柱911的末端固定有一锁定头9111,校正定位块92在对应于校正定位作用缸柱911的位置通过一组校正定位块螺钉922固定在前述前翻转盘41朝向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Ⅰ111的一侧,在该校正定位块92上并且在对应于锁定头9111的位置开设有一锁定头配合槽921,当锁定头9111插入锁定头配合槽921时,由锁定头9111对前翻转盘41连同后翻转盘42的位置校正而使前述的一组翻转盘辊轴44的水平面与前述的一组匣钵引入辊7以及一组匣钵引出辊8的水平面相一致。

由图2所示,前述的校正定位作用缸91通过作用缸固定螺钉913固定在一校正定位作用缸固定座912上,而该校正定位作用缸固定座912通过校正定位作用缸固定座螺钉9121与前述前隔腔板11朝向前述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Ⅰ111的一侧固定,前述锁定头9111呈子弹头形状,前述锁定头配合槽921为V字形槽。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校正定位作用缸91为气缸或油缸。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将校正定位作用缸91以及校正定位块92分别设置在了前隔腔板11以及前翻转盘41上,但是如果将校正定位作用缸91转移到前述的后隔腔板12背对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Ⅱ121的一侧,同时将校正定位块92转移到前述的后翻转盘42上,那么应当视为等同的技术手段,因为产生的技术效果相同。

为了对校正定位作用缸固定座912依需调整,在该校正定位作用缸固定座912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校正定位作用缸固定座螺钉9121的位置开设有螺钉调整槽9122。

继续见图1和图3,在对应于前述匣钵进入口16的前侧和后侧的位置各通过螺钉固定有一进入口启闭闸门导轨161,前述的匣钵进入口启闭机构2包括进入口启闭作用缸固定座21、进入口启闭作用缸22和进入口启闭闸门23,进入口启闭作用缸固定座21固定在前述箱体1的前述箱体盖14的右侧,进入口启闭作用缸22为气缸并且固定在进入口启闭作用缸固定座21上,该进入口启闭作用缸22的进入口启闭作用缸柱221朝向下,进入口启闭闸门23与前述的进入口启闭闸门导轨161插拔配合,在该进入口启闭闸门23的上部居中位置构成有一向右折展的进入口启闭闸门连接弯板231,该进入口启闭闸门连接弯板231与进入口启闭作用缸柱221连接;在对应于前述匣钵行出口17的前侧和后侧的位置各通过螺钉固定有一行出口启闭闸门导轨171,前述的匣钵行出口启闭机构3包括行出口启闭作用缸固定座31、行出口启闭作用缸32和行出口启闭闸门33,行出口启闭作用缸固定座31固定在前述箱体1的前述箱体盖14的左侧,行出口启闭作用缸32为气缸并且固定在行出口启闭作用缸固定座31上,该行出口启闭作用缸32的行出口启闭作用缸柱321朝向下,行出口启闭闸门33与前述的行出口启闭闸门导轨171插拔配合,在该行出口启闭闸门33的上部居中位置构成有一向左折展的行出口启闭闸门连接弯板331,该行出口启闭闸门连接弯板331与行出口启闭作用缸柱321连接;在前述箱体盖14的中部区域构成有上检修口,该上检修口由上检修口盖板盖护(图中未示出);在前述箱体1的前箱壁和后箱壁上各设有下检修口,该下检修口由下检修口盖板盖护(图中未示出)。

重点见图1,在前述前翻转盘41朝向前述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Ⅰ111的一侧的中心位置固定有一前翻转盘半轴座411,在该前翻转盘半轴座411上固定有一前翻转盘半轴4111,该前翻转盘半轴4111的前端转动地支承在前翻转盘半轴支承轴承座4112上,而该前翻转盘半轴支承轴承座4112固定在前述箱体1的前箱壁朝向前述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Ⅰ111的一侧,前述的翻转盘驱动机构5在对应于前翻转盘半轴支承轴承座4112的位置设置在箱体1背对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Ⅰ111的一侧。

前述的翻转盘驱动机构5包括前翻转盘半轴驱动减速箱座51、前翻转盘半轴驱动电机52和前翻转盘半轴驱动减速箱53,前翻转盘半轴驱动减速箱座51固定在前述箱体1的前箱壁背对前述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Ⅰ111的一侧,前翻转盘半轴驱动电机52与前翻转盘半轴驱动减速箱53传动配合并且由前翻转盘半轴驱动减速箱53连同前翻转盘半轴驱动电机52固定在前翻转盘半轴驱动减速箱座51上,该前翻转盘半轴驱动减速箱53的前翻转盘半轴驱动减速箱输出轴在对应于前述前翻转盘半轴支承轴承座4112的位置与前述的前翻转盘半轴4111传动连接,前述的前翻转盘半轴驱动减速箱53为齿轮箱或蜗轮蜗杆箱,前述的前翻转盘半轴驱动电机52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

当前翻转盘半轴驱动电机52工作时,由其带动前翻转盘半轴驱动减速箱53,由该前翻转盘半轴驱动减速箱53带动前翻转盘半轴4111,由该前翻转盘半轴4111带动前翻转盘41(也可称“前回转盘”),由该前翻转盘41连同后翻转盘42(也可称“后回转盘”)转动,转动的角度为正转180°或反转180°,后面还要详细说明。

仍见图1和图3,由于前述匣钵后侧面夹放机构10的结构是与前述匣钵前侧面夹放机构6的结构相同的,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仅对匣钵前侧面夹放机构6详细说明,该匣钵前侧面夹放机构6包括一匣钵前侧面夹放作用缸61、一匣钵前侧面夹板62和一对匣钵前侧面夹板导杆63,匣钵前侧面夹放作用缸61以水平卧置状态固定在前述前翻转盘41朝向前述匣钵夹放机构工作腔Ⅰ111的一侧,并且该匣钵前侧面夹放作用缸61的匣钵前侧面夹放作用缸柱611同样朝向匣钵夹放机构工作腔Ⅰ111,一对匣钵前侧面夹板导杆63在分别对应于匣钵前侧面夹放作用缸61的两侧的位置各与一导杆滑动导套631滑动配合,该对匣钵前侧面夹板导杆63的前端位于前述匣钵夹放机构工作腔Ⅰ111内并且连接有一作用缸柱连接板632,而一对匣钵前侧面夹板导杆63的后端位于前述倒料机构工作腔13内,匣钵前侧面夹板62(图3示)在倒料机构工作腔13内连接在一对匣钵前侧面夹板导杆63的后端之间,前述匣钵前侧面夹放作用缸柱611与前述作用缸柱连接板632的中部连接,前述的导杆滑动导套631固定在前述的前翻转盘41上。

在进入口启闭作用缸22将进入口启闭闸门23向上提起的状态下,匣钵进入口16开启,由匣钵输送机构30(图4标注)将装有(即“盛有”)熟料的匣钵40(图4示)从匣钵进入口16行进至一组匣钵引入辊7,在下面还要详细描述的匣钵引入辊驱动机构113的工作下由一组匣钵引入辊7将匣钵40送至一组翻转盘辊轴44,待匣钵40进入后,前述进入口启闭作用缸22反向工作,将进入口启闭闸门23下行,对匣钵进入口16封闭(此时的行出口启闭闸门33也处于对匣钵行17的封闭状态)。接着匣钵前侧面夹放机构6以及匣钵后侧面夹放机构10同时且同步工作,以匣钵前侧面夹放机构6为例,匣钵前侧面夹放作用缸61(气缸)工作,由匣钵前侧面夹放作用缸柱611带动作用缸柱连接板632,由作用缸柱连接板632带动一对匣钵前侧面夹放导杆63,由一对匣钵前侧面夹放导杆63带动匣钵前侧面夹板62向后位移,与此同时,匣钵后侧面夹放机构10的结构体系的匣钵后侧面夹板101向前位移,也就是说匣钵前、后侧面夹板62、101相向位移,从而将匣钵40的前后侧夹住。

在前述匣钵40处于夹住状态下,按申请人在上面所述由翻转盘驱动机构5的工作而使前、后翻转盘41、42转动180°,将匣钵40内的熟料倒出至前述的出料斗15,进入位于出料斗5下方的集料桶内。匣钵40倒料结束后,前述前翻转盘半轴驱动电机52反向工作,使前、后翻转盘41、42回复至原位,即匣钵40的敞开变为朝向上。接着,匣钵前、后侧面夹放机构6、10对匣钵40释放,在匣钵放行机构20的放行下,并且在匣钵行出口17处于开启状态下,空的匣钵40自一组翻转盘辊轴44抵达一组空匣钵引出辊8,在匣钵引出辊驱动机构114的工作下,由一组空匣钵引出辊8将空的匣钵40引出匣钵行出口17,经匣钵输送机构30送至匣钵清洁工位进行清洁。待空的匣钵40行出匣钵行出口17时,行出口启闭闸门33关闭,而进入口启闭闸门23开启,下一个装有熟料的匣钵40按前述相同过程进入一组翻转盘辊轴44并由匣钵前、后侧面夹放机构6、10夹住,倒料。

继续见图1,由于前述匣钵引出辊驱动机构114的结构是与前述匣钵引入辊驱动机构113的结构相同的,因而申请人仅对匣钵引入辊驱动机构113详细说明,该匣钵引入辊驱动机构113包括匣钵引入辊驱动电机1131、匣钵引入辊驱动减速箱1132、匣钵引入辊驱动主动轮1133、匣钵引入辊驱动传动带1134和匣钵引入辊驱动从动轮1135,匣钵引入辊驱动电机1131与匣钵引入辊驱动减速箱1132传动配合并且由匣钵引入辊驱动减速箱1132连同匣钵引入辊驱动电机1131在对应于前述前翻转盘41的右侧的位置固定在前述前隔腔板11朝向前述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Ⅰ111的一侧,匣钵引入辊驱动主动轮1133固定在匣钵引入辊驱动减速箱1132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上,匣钵引入辊驱动传动带1134的一端套置在匣钵引入辊驱动主动轮1133上,另一端套置在匣钵引入辊驱动从动轮1135上,而该匣钵引入辊驱动从动轮1135固定在前述的一组匣钵引入辊7的其中一根匣钵引入辊的前轴头上,而一组匣钵引入辊7中的各两相邻的匣钵引入辊通过过渡传动带传动连接。

当匣钵引入辊驱动电机1131工作,由其带动匣钵引入辊驱动减速箱1132,由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带动匣钵引入辊驱动主动轮1133,经匣钵引入辊驱动传动带1134带动匣钵引入辊驱动从动轮1135,从而使前述的一组匣钵引入辊7转动,将匣钵40朝着一组翻转盘辊轴44的方向输送。

请重点见图3,在前述后翻转盘42朝向前述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Ⅱ121的一侧并且位于后翻转盘42的中心位置以水平状态有一后翻转盘半轴421,该后翻转盘半轴421的后端转动地支承在后翻转盘半轴支承轴承座4211上,而该后翻转盘半轴支承轴承座4211固定在前述箱体1的后箱壁背对前述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Ⅱ121的一侧,在前述的一组翻转盘辊轴44朝向前述前翻转盘41的一侧的轴头上各设置有翻转盘辊轴齿轮441,各两相邻的翻转盘辊轴44的轴头上的前述翻转盘辊轴齿轮441之间由过渡齿轮4411传动连接。

前述的翻转盘辊轴驱动机构18包括翻转盘辊轴驱动电机181、翻转盘辊轴驱动减速箱182、主动齿轮183和双联齿轮184,翻转盘辊轴驱动电机181与翻转盘辊轴驱动减速箱182转动配合并且由翻转盘辊轴驱动减速箱182连同翻转盘辊轴驱动电机181固定在箱体1背对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Ⅱ121的一侧,该翻转盘辊轴驱动减速箱182的翻转盘辊轴驱动减速箱动力输出轴1821伸展到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Ⅱ121内,主动齿轮183固定在翻转盘辊轴驱动减速箱动力输出轴1821上,双联齿轮184通过一对双联齿轮轴承1841转动地设置在前述的后翻转盘半轴421上,该双联齿轮184的前齿轮1842与前述的主动齿轮183相啮合,而双联齿轮184的后齿轮1843与前述的过渡齿轮4411相啮合。

翻转盘辊轴驱动电机181工作,由其带动翻转盘辊轴驱动减速箱182,经翻转盘辊轴驱动减速箱182减速并由其翻转盘辊轴驱动减速箱动力输出轴1821带动主动齿轮183,由主动齿轮183带动双联齿轮184的前齿轮1841,进而由双联齿轮184的后齿轮1842带动前述的过渡齿轮4411,从而使一组翻转盘辊轴44运动(转动)。

由图1所示,在前述的前翻转盘41上设置有一匣钵放行机构20,该匣钵放行机构20包括限位气缸固定座201、限位气缸202、杠杆203、杠杆轴204和匣钵放行升降板205,限位气缸固定座201固定在前述前翻转盘41朝向前述匣钵放行机构工作腔Ⅰ111的一侧,限位气缸202设置在限位气缸固定座201上,该限位气缸202的限位气缸柱2021朝向上,杠杆203的右端与限位气缸柱2021连接,而杠杆203的左端与杠杆轴204连接,杠杆轴204对应于前述的一组翻转盘辊轴44中的自左向右数的第一、第二根翻转盘辊轴之间,该杠杆轴204的前端和后端各通过杠杆轴支承轴座2041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的前、后翻转盘41、42之间,匣钵放行升降板205固定在杠杆轴204的中部。由于前述匣钵放行机构20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是与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CN103512368B基本雷同的,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4,在图4中,申请人以虚线示出了当匣钵翻转倒料机构4未能恢复至得以使一组翻转盘辊轴44与一组匣钵引入辊7的水平面或称水平高度相一致时出现的台阶442,该台阶442的高度即为一组翻转盘辊轴44的水平面(即上平面)与一组匣钵引入辊7的水平面(即上平面)之差。于是,如果任由该台阶442的存在,那么如前述,欲向翻转盘辊轴44行移(见图4所示的箭头)的匣钵40会遭到台阶442的阻碍而被迫停留,或者匣钵40在遭冲击的状态下进入一组翻转盘辊轴44,前者会导致匣钵40的输送中止,后者会损及匣钵40,因而这两种情形都需要力求避免的。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的翻转盘辊轴水平校正机构9,在前、后翻转盘41、42同时复位至倒除了熟料的匣钵40的匣钵口朝向上时,校正定位作用缸91工作,校正定位作用缸柱911向缸体外即向校正定位块92的方向伸展,由于校正定位作用缸柱911的中心线与前翻转盘41径向方向相一致,因而在锁定头9111插入锁定头配合槽921内时,由校正锁定块92迫使前、后翻转盘41、42充分回复到位而得以使一组翻转盘辊轴44的水平面与一组匣钵引入辊7以及空匣钵引出辊8的水平面相一致,从而将前述的台阶442没收,能使载有熟料的匣钵40顺利地自一组匣钵引入辊7抵达一组翻转盘辊轴44以及自一组翻转盘辊轴44行出至一组空匣钵引出辊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