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稀油循环润滑结构的磨辊辊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8327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润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既能够润滑、还能带走轴承产生的热量达到散热效果的具有稀油循环润滑结构的磨辊辊轴。



背景技术:

立式辊磨机属于磨粉设备,集粉磨、烘干与选粉于一体,具有低耗、高产、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等特点,采用液压加压,其粉磨压力大、产品产量稳定、粒度分布均匀、产品细度可调。目前广泛用于冶金、电力、水泥、煤粉、工业废弃脱硫以及废渣综合利用等行业。立式磨机在工作时电机驱动减速机带动磨盘旋转,需粉磨的物料从加料口送入磨盘中心,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物料向磨盘四周扩散,进入粉磨辊道,受到磨辊的碾压作用而被粉碎和研磨,由于磨辊和磨盘间不是纯滚动,因此,物料受到多向应力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粉磨能力和粉磨效率。由此可知进入到磨盘上的物料主要通过磨辊和磨盘来完成,物料在在磨辊和磨盘之间被碾磨成粉状,如果磨辊装置尤其是内部轴承在工作中不能处在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就会造成轴承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发出去,时间长了就导致轴承和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而一般的油池润滑只能起到冷却和润滑的作用不能带走轴承所产生的大部分热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在润滑过程中带走轴承运转产生的热量,提高设备使用寿命的具有稀油循环润滑结构的磨辊辊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稀油循环润滑结构的磨辊辊轴,包括磨辊辊轴,磨辊辊轴的端部通过调心滚子轴承设置在辊芯内,磨辊辊轴的轴端设置有轴承端盖,所述的辊芯的端部设置有闷盖,闷盖和轴承端盖位于调心滚子轴承的同一侧且其之间有空腔,所述的调心滚子轴承、轴承端盖和闷盖组成的空腔为油池,所述的磨辊辊轴的轴线上设置有注油孔,注油孔的端部设置有注油口,所述的注油口位于磨辊辊轴上远离调心滚子轴承的端部,所述的注油孔的轴向截面形状为L形,该轴向截面形状为L形的注油孔包括沿磨辊辊轴轴向的轴向段注油孔和沿磨辊辊轴径向的径向段注油孔,轴向段注油孔和径向段注油孔相互垂直并连通,所述的径向段注油孔延伸至磨辊辊轴外侧的调心滚子轴承,所述的调心滚子轴承和磨辊辊轴之间设置有定距环,定距环套装在磨辊辊轴上,所述的定距环上设置有与径向段注油孔相匹配的进油孔,所述的进油孔和径向段注油孔相连通,并通过调心滚子轴承内的间隙与油池相连通,所述的磨辊辊轴上还设置有回油孔和回油管接头体,所述的回油管接头体垂直于磨辊辊轴,回油管接头体为内部有空腔的管状结构,回油管接头体与所述的回油孔相连通,所述的回油孔的轴线与磨辊辊轴的轴线相平行,回油孔的一端与油池相连通,回油孔的另一端与回油管接头体相连通,所述的闷盖的底部设置有清理油孔,清理油孔的轴线与磨辊滚轴的轴线平行并贯穿闷盖,清理油孔内设置有螺塞。

所述的辊芯和闷盖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O型密封圈,第一O型密封圈套装在辊芯上。

所述的磨辊辊轴上设置有透盖,透盖位于远离轴承端盖的一侧,所述的透盖通过螺栓固定在辊芯上并与调心滚子轴承的端部连接,透盖和磨辊辊轴之间留有空隙,该空隙内设置有骨架油封,骨架油封套装在磨辊辊轴上并紧靠调心滚子轴承。

所述的骨架油封和磨辊辊轴之间设置有摩擦环,所述的摩擦环的轴向截面形状为L型且其开口方向向上,摩擦环的一边与磨辊辊轴贴合,另一边与调心滚子轴承贴合。

摩擦环和磨辊辊轴之间设置有第二O型密封圈,第二O型密封圈套装在磨辊辊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稀油循环润滑不但具有一般油池润滑所具有的作用而且能达到更好的润滑效果,在润滑油循环的过程中带走设备运行产生的热量降低轴承温度,提高轴承和设备的使用寿命;油路中循环的润滑油在油站润滑系统中每循环一次就得到一次过滤和冷却,为磨辊装置中轴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稀油循环润滑结构的磨辊辊轴,包括磨辊辊轴13,磨辊辊轴13的端部通过调心滚子轴承12安装在辊芯6内,磨辊辊轴13的轴端用螺栓连接有轴承端盖7,辊芯6的端部用螺栓固定连接有闷盖8,闷盖8和辊芯6的连接处垫有第一O型密封圈5,第一O型密封圈5套装在辊芯6上,所述的闷盖8和轴承端盖7位于调心滚子轴承12的同一侧且其之间有空腔,所述的调心滚子轴承12、轴承端盖7和闷盖8组成的空腔为油池,磨辊辊轴13上套装有透盖1,透盖1位于磨辊辊轴上远离轴承端盖7的一侧,所述的透盖1通过螺栓固定在辊芯6上并与调心滚子轴承12的端部连接,透盖1和磨辊辊轴13之间留有空隙,该空隙内放置有骨架油封3,骨架油封3套装在磨辊辊轴13上并紧靠调心滚子轴承12,骨架油封3和磨辊辊轴13之间垫有摩擦环4,所述的摩擦环4的轴向截面形状为L型且其开口方向向上,摩擦环4的一边与磨辊辊轴13贴合,另一边与调心滚子轴承12贴合,摩擦环4和磨辊辊轴13之间垫有第二O型密封圈2,第二O型密封圈2套装在磨辊辊轴13上;

所述的磨辊辊轴13的轴线上钻有注油孔15,注油孔15的端部设有注油口16,所述的注油口16位于磨辊辊轴13上远离调心滚子轴承12的端部,所述的注油孔15的轴向截面形状为L形,该轴向截面形状为L形的注油孔15包括沿磨辊辊轴轴向的轴向段注油孔1501和沿磨辊辊轴径向的径向段注油孔1502,轴向段注油孔1501和径向段注油孔1502相互垂直并连通,所述的径向段注油孔1502延伸至磨辊辊轴13外侧的调心滚子轴承12,所述的调心滚子轴承12和磨辊辊轴13之间套装有定距环11,定距环11套装在磨辊辊轴上,所述的定距环11上留有与径向段注油孔1502相匹配的进油孔17,所述的进油孔17和径向段注油孔1502相连通,并通过调心滚子轴承12内的间隙与油池相连通,所述的磨辊辊轴13上还钻有回油孔18和回油管接头体14,所述的回油管接头体14垂直于磨辊辊轴13,回油管接头体14为内部有空腔的管状结构,回油管接头体14与所述的回油孔18相连通,所述的回油孔18的轴线与磨辊辊轴13的轴线相平行,回油孔18的一端与油池相连通,回油孔18的另一端与回油管接头体14相连通,所述的闷盖8的底部钻有清理油孔10,清理油孔10的轴线与磨辊滚轴13的轴线平行并贯穿闷盖8,清理油孔内10螺纹连接有外六角螺塞9。

具体工作时,润滑油从注油口进入注油孔,沿着注油孔从进油孔进入调心滚子轴承的间隙内,并流入油池内,磨机工作时通过磨盘转动带动磨辊转动,磨辊转动带动调心滚子轴承转动,调心滚子轴承在转动的过程中把热量传递到循环油中,同时起到润滑的作用。油池中的润滑油到达一定高度,即油面到达回油孔处时,便沿着回油孔通过回油管接头体流入外界润滑站中。本实用新型在不停的注入温度低的油、流出温度高的油的循环过程中把热量带走,起到冷却和润滑的作用。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油池中的油外渗,分别在辊芯与透盖、辊芯与闷盖之间放置第一O型密封圈,在摩擦环和磨辊轴之间放置第二O型密封圈,在透盖与摩擦环之间放置骨架油封,从而防止油池中的油外渗。当工作一定时期需要清理油池中沉淀的杂质时,只需把螺塞拧开把油池中的油放出就可以清理油池中沉淀的杂质。本实用新型的稀油循环润滑结构加工制造简单,工作可靠,操作方便,实用经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