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加湿的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5414发布日期:2019-07-10 10:34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旋转加湿的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旋转加湿的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主要分为家用、商用、工业和楼宇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一种可旋转加湿的空气净化器。

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加湿范围较低,无法实现全方位加湿,而且净化滤网在拆卸安装时较为麻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旋转加湿的空气净化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器无法实现全方位加湿,以及净化滤网在拆卸安装时较为麻烦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可旋转加湿的空气净化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旋转加湿的空气净化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主体从上至下依次分割为雾化室、储水室和净化室,所述净化室的一侧合页连接有进风面板,所述净化室内设有净化滤网,且净化滤网通过连接机构与净化室的内壁相连接,所述进风面板靠近净化滤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抽风机,所述净化室对应进风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风面板,所述储水室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微型水泵,所述微型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另一端贯穿第一隔板并延伸至雾化室内,且固定连接有雾化器,所述储水室靠近顶部的外侧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雾化室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进气端位于雾化室内,所述雾化室的底部对应输气管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输气管内设有叶轮,所述输气管远离风扇的侧壁对称固定连通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导气板,所述导气板远离导气管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呈散面均匀分布的导气孔,所述雾化室远离雾化器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分别对称开设在净化室的顶部和底部,且滑槽靠近进风面板的一侧为开口设置,所述净化滤网的侧壁对应滑槽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与滑槽匹配的滑块,且滑块与滑槽远离开口的侧壁相抵,所述滑块靠近滑槽槽底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滑槽的槽底对应卡槽的位置处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滑动槽匹配的卡块,所述卡块远离弹簧的一端穿过滑动槽的槽口并延伸至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净化滤网靠近进气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远离储水室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进水斗。

优选的,所述储水室远离进水管的一侧安装有透明玻璃板。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侧壁连接有防滑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旋转加湿的空气净化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可旋转加湿的空气净化器,通过设置储水室、微型水泵、输水管、雾化器、输气管、风扇、叶轮、导气管、导气板和导气孔,通过启动微型水泵将储水室内的水经由输水管输送至雾化器内进行雾化,通过风扇将雾气吹入输气管内,输气管内设置叶轮,使得风扇启动的同时可以带动输气管旋转,从而将雾气旋转向外扩散,提高加湿效果,导气孔呈散面均匀分布,使得雾气扩散的范围更广。

2、该可旋转加湿的空气净化器,通过设置净化滤网、滑槽、滑块、卡槽、滑动槽、弹簧和卡块,将净化滤网上的滑块对应滑槽的开口位置,推动净化滤网,卡块远离弹簧的一端呈梯形倾斜设置,在滑块挤压下,卡块朝着滑动槽的槽底方向滑动,压缩弹簧,当滑块与滑槽侧壁相抵时,通过弹簧将卡块弹入卡槽内完成卡接,即可完成净化滤网的安装,拉动净化滤网,卡槽呈梯形设置,使卡块朝着滑动槽槽底方向滑动,当卡块与卡槽脱离后,即可快速完成净化滤网的拆装,使得净化滤网的拆装更方便。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使得空气净化器的加湿范围更广、效果更佳,而且使得净化滤网的拆装更方便,以有效地降解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TVOC等污染物,使本空气净化器具有高效广泛的消毒性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旋转加湿的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主体、2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雾化室、5储水室、6净化室、7进风面板、8净化滤网、9抽风机、10出风面板、11微型水泵、12输水管、13雾化器、14进水管、15输气管、16风扇、17叶轮、18导气管、19导气板、20导气孔、21通风孔、22滑槽、23滑块、24卡槽、25滑动槽、26弹簧、27卡块、28把手、29进水斗、30透明玻璃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一种可旋转加湿的空气净化器,包括主体1,主体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将主体1从上至下依次分割为雾化室4、储水室5和净化室6,净化室6的一侧合页连接有进风面板7,净化室6内设有净化滤网8,且净化滤网8通过连接机构与净化室6的内壁相连接,进风面板7靠近净化滤网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抽风机9,净化室6对应进风面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风面板10,储水室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微型水泵11,微型水泵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水管12,输水管12的另一端贯穿第一隔板2并延伸至雾化室4内,且固定连接有雾化器13,储水室5靠近顶部的外侧壁上固定连通有进水管14,雾化室4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输气管15,输气管15的进气端位于雾化室4内,雾化室4的底部对应输气管15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风扇16,输气管15内设有叶轮17,输气管15远离风扇16的侧壁对称固定连通有导气管18,导气管18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导气板19,导气板19远离导气管18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呈散面均匀分布的导气孔20,雾化室4远离雾化器13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风孔21,通过启动微型水泵11将储水室5内的水经由输水管12输送至雾化器13内进行雾化,通过风扇16将雾气吹入输气管15内,输气管15内设置叶轮17,使得风扇16启动的同时可以带动输气管15旋转,从而将雾气旋转向外扩散,提高加湿效果,导气孔20呈散面均匀分布,使得雾气扩散的范围更广。

连接机构包括两个滑槽22,两个滑槽22分别对称开设在净化室6的顶部和底部,且滑槽22靠近进风面板7的一侧为开口设置,净化滤网8的侧壁对应滑槽22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与滑槽22匹配的滑块23,且滑块23与滑槽22远离开口的侧壁相抵,滑块23靠近滑槽22槽底的一侧开设有卡槽24,滑槽22的槽底对应卡槽24的位置处开设有滑动槽25,滑动槽25的槽底固定连接有弹簧26,弹簧2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滑动槽25匹配的卡块27,卡块27远离弹簧26的一端穿过滑动槽25的槽口并延伸至卡槽24内,将净化滤网8上的滑块23对应滑槽22的开口位置,推动净化滤网8,卡块27远离弹簧26的一端呈梯形倾斜设置,在滑块23挤压下,卡块27朝着滑动槽25的槽底方向滑动,压缩弹簧26,当滑块23与滑槽22侧壁相抵时,通过弹簧26将卡块27弹入卡槽24内完成卡接,即可完成净化滤网8的安装,拉动净化滤网8,卡槽24呈梯形设置,使卡块27朝着滑动槽25槽底方向滑动,当卡块27与卡槽24脱离后,即可快速完成净化滤网8的拆装,使得净化滤网8的拆装更方便。

净化滤网8表面可涂布纳米TiO2、ZnO、CdS、WO3、Fe2O3、PbS、SnO2、ZnS、SrTiO3、SiO2等光触媒材料,也可以根据应用场合采用纳米贵金属(铂、铑、钯等)制成的光触媒材料,以有效地降解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TVOC等污染物,使本空气净化器具有高效广泛的消毒性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

净化滤网8靠近进气面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28,方便推拉净化滤网8,便于拆装。

进水管14远离储水室5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进水斗29,方便向储水室5内加水。

储水室5远离进水管14的一侧安装有透明玻璃板30,便于观察储水室5内的水位情况。

卡槽24的侧壁连接有防滑垫,提高卡块27与卡槽24卡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启动微型水泵11将储水室5内的水经由输水管12输送至雾化器13内进行雾化,通过风扇16将雾气吹入输气管15内,输气管15内设置叶轮17,使得风扇16启动的同时可以带动输气管15旋转,从而将雾气旋转向外扩散,提高加湿效果,导气孔20呈散面均匀分布,使得雾气扩散的范围更广;将净化滤网8上的滑块23对应滑槽22的开口位置,推动净化滤网8,卡块27远离弹簧26的一端呈梯形倾斜设置,在滑块23挤压下,卡块27朝着滑动槽25的槽底方向滑动,压缩弹簧26,当滑块23与滑槽22侧壁相抵时,通过弹簧26将卡块27弹入卡槽24内完成卡接,即可完成净化滤网8的安装,拉动净化滤网8,卡槽24呈梯形设置,使卡块27朝着滑动槽25槽底方向滑动,当卡块27与卡槽24脱离后,即可快速完成净化滤网8的拆装,使得净化滤网8的拆装更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