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盘式干燥机的耙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3906发布日期:2019-06-26 01:37阅读:8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盘式干燥机的耙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盘式干燥机的耙叶结构。



背景技术:

盘式干燥机也称为盘式连续干燥机,盘式干燥机是在间歇搅拌传导干燥器的基础上,综合了一系列先进技术,经过不断改进而研制开发的一种多层固定空心加热圆形载料盘、转耙搅拌、立式连续的以热传导为主的干燥设备。这种干燥过程,就是将载热体通入各层空心圆盘内,以热传导的方式间接加热盘面上所放置的湿物料,在转动耙叶的刮耙作用下,使不断移动翻滚的物料内的湿份在操作温度下蒸发,其蒸汽随设备尾气排出,从而在设备底部连续地获取合格的干燥成品。近年来,许多国家将其广泛应用于化工、染料、农药、塑料、医药及食品等领域,在使用中不断改进提高。它与传统干燥设备相比,具有热效率高、能耗省、干燥均匀、产品质量好、占地小、附属设备少、污染少、生产连续、操作方便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而在干燥技术中有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研究。根据产品性能、干燥要求和处理量大小,盘式干燥机采用了主轴无级调速、手动调节圆盘加料器调节套高度,控制各层加热盘温度分布,末期冷却降温等一系列措施,充分发挥了盘式连续干燥机的优越性能。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 203177628U中公开了一种盘式连续干燥机的耙叶,具有支架和刮板,支架包括一号耳板、二号耳板以及连接在一号耳板和二号耳板前端面的端板,一号耳板和二号耳板均为向二号耳板一侧折弯的折板,一号耳板的后部设有一号轴孔,二号耳板的后部二号轴孔,一号轴孔和二号轴孔处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刮板的下部向前弯曲,刮板的上端面上设有偏离中心线的联接板,联接板偏向一号耳板一侧,联接板插入一号耳板和二号耳板之间且处于端板的后侧,联接板的两侧分别与一号耳板、二号耳板之间具有间隙,联接板和端板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松动铰接。本耙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刮板与盘面的吻合性能较好,能解决盘面积料的问题,使物料被充分搅拌,提高干燥效果。目前,传统的盘式干燥机耙叶与盘面是接触的,这样的形式对耙叶和盘面有一定的磨损,并且磨损会产生金属铁屑,对于一些特殊物料,会严重影响其产品质量。传统的盘式干燥机耙叶大都是平的,这样的结构适用于大多数物料,但对于特殊物料,干燥效果不是特别理想,有些物料适用一般的耙叶耙动跨度太快,翻料频率太少导致干燥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盘式干燥机的耙叶结构。它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和工作安全可靠等特点。不仅能够解决耙叶与盘面因磨损产生金属铁屑,从而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而且可以增加物料的翻动,从而提高干燥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盘式干燥机的耙叶结构。它包括设在盘式干燥机壳体内的脱开装置,脱开装置包括耙叶装置、盘面、套管、耙杆,套管套设在耙杆上,耙杆设在壳体内,在耙杆上开设若干螺纹孔,与耙杆对应位置的套管上开设腰型孔,耙杆和套管固定连接,耙叶装置设在套管上,且耙叶装置的耙叶与盘面设一定的距离(不接触)。

所述耙叶装置包括耙叶和耙肩,耙叶上设螺孔和锯齿,且耙叶最好设计呈锯齿形状,耙叶与耙肩固定连接,耙肩设在套管上。

所述耙叶与盘面的距离(高度)是可调整的。

所述套管为一大规格的钢管。

所述耙叶装置的耙肩均通过点焊在套管上。

所述耙杆和套管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使用时,耙杆与耙叶不直接接触,使用另外的套管设在耙杆与耙叶之间,既能使耙叶在套管上固定,又使能套管相较于耙杆调节位置,这样可使耙叶与盘面不接触(一定的距离)。由于耙叶设计成锯齿形状,干燥时可以使物料翻炒更加频繁,料层高度不至于堆积太高,从而提高干燥效率。它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和工作安全可靠等特点。能够解决耙叶与盘面因磨损产生金属铁屑,从而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特别适用于锂电材料的干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耙叶装置的耙叶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耙叶装置、10-耙肩、11-耙叶、12-螺孔、13-锯齿、2-套管、3-螺丝、4-耙杆和5-盘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不同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盘式干燥机的耙叶11结构。它包括设在盘式干燥机壳体内的脱开装置,脱开装置包括耙叶11装置1、盘面5、套管2、耙杆4,套管2套设在耙杆4上,耙杆4设在壳体内,在耙杆4上开设若干螺纹孔,与耙杆4对应位置的套管2上开设腰型孔,所述腰型孔:首先是通孔;其次腰形孔的两端是半圆弧,中间是平行平面。耙杆4和套管2固定连接,耙叶11装置1设在套管2上,且耙叶11装置1的耙叶11与盘面5设一定的距离(不接触)。所述耙叶11装置1包括耙叶11和耙肩10,耙叶11上设螺孔12和锯齿13,且耙叶11最好设计呈锯齿13形状,耙叶11与耙肩10通过螺栓与螺孔12固定连接,耙肩10设在套管2上。所述耙叶11与盘面5的距离(高度)是可调整的。所述套管2最好为一大规格的钢管。所述耙叶11装置1的耙肩10均最好通过点焊在套管2上。所述耙杆4和套管2最好通过螺丝3固定连接。使用时,耙杆4与耙叶11不直接接触,使用另外的套管2设在耙杆4与耙叶11之间,既能使耙叶11在套管2上固定,又使能套管2相较于耙杆4调节位置,这样可使耙叶11与盘面5不接触(一定的距离)。由于耙叶11设计成锯齿13形状,干燥时可以使物料翻炒更加频繁,料层高度不至于堆积太高,从而提高干燥效率。它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和工作安全可靠等特点。能够解决耙叶11与盘面5因磨损产生金属铁屑,从而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耙杆4与耙叶11不直接接触,而是使用另外的钢管(套管2)放在二者(耙杆4与耙叶11)之间,这样,既能使耙叶11在钢管上固定,又使能钢管相较于耙杆4调节位置,从而可使耙叶11与盘面5不接触(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而解决了耙叶11与盘面5因磨损产生金属铁屑,影响干燥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由于耙叶11设计呈锯齿13形状,干燥时可以使物料翻炒更加频繁,料层高度不至于堆积太高,从而提高干燥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特别可以适用于锂电材料的干燥。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对其做出种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