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液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0992发布日期:2019-06-22 00:06阅读:7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液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英制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石英制成的接液瓶。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太阳能电池片生产所用扩散炉炉尾设置有排废接液瓶,排废接液瓶与排废管相连接,排废接液瓶能够收集排废管中所排出的三氯氧磷等废气,,同时将废气予以冷凝液化进而集中收集再处理。但是现有的接液瓶的结构在冷凝废气时转化效率低,无法高效完成废气的转化,影响正常生产过程,甚至会导致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接液瓶,能够快速完成废气的冷凝液化,提高转化率,提高整体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液瓶,固定连接在扩散炉石英炉管的后端,接液瓶包括柱形的瓶体,在所述瓶体的两端上分别开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上分别焊接固定有石英连接管,其中,在瓶体的侧壁上相对地开有两个通孔,每个通孔上分别连接有石英制成的出液管。

进一步地,所述接液瓶的中部焊接固定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若干个通孔所占区域面积占隔板面积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液瓶中设置有至少两块隔板,相邻两块隔板上设置通孔的区域是交错设置的。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接液瓶,在瓶体内设置的隔板采用的半区开孔的结构,能够使得废气在接液瓶中停留周转的时间延长,起到提高冷凝效率的作用,而且将两块隔板上的开孔区域进行交错地设置,能够在接液瓶的瓶体内构成迷宫式的气体通道,使得废气在接液瓶中的停留时间及周转路径延长,进一步提高冷却冷凝的效率,使得接液瓶的废气转化收集率得以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接液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瓶体,2、出液管,3、隔板,31、隔板上的通孔,32、隔板上的开孔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描述了一种接液瓶,固定连接在扩散炉石英炉管的后端,这一接液瓶一般性地可以包括柱形的瓶体1,在所述瓶体1的两端上分别开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上分别焊接固定有石英连接管,其中,在瓶体1的侧壁上相对地开有两个通孔,每个通孔上分别连接有石英制成的出液管2。

如图1所示,在所述接液瓶的瓶体1的中部焊接固定有隔板3,所述隔板3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31,所述若干个通孔31所占区域面积占隔板3面积的三分之一。该接液瓶在瓶体1内设置的隔板3采用的半区开孔的结构,能够使得废气在接液瓶中停留周转的时间延长,起到提高冷凝效率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接液瓶中设置有两块隔板3,两块隔板3上设置通孔31的区域即开孔区域32是交错设置的。也就是说,气体在从进气口通入后,从气体所接触的第一块隔板3上的开孔区域32进入两块隔板3之间限定的气体流道,然后从第二块隔板3上的位于另一端的开孔区域32流出,这两块隔板3间就构成了之字形的气体流道,能够在接液瓶的瓶体1内构成迷宫式的气体通道,使得废气在接液瓶中的停留时间及周转路径延长,进一步提高冷却冷凝的效率,使得接液瓶的废气转化收集率得以显著提升。

前述的出液管2相连的通孔可开设在瓶体1侧壁的不同区域,例如一个开在两隔板3之间的瓶体1侧壁上,另一个通孔则开设在瓶体1靠出气口的位置。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