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卸下筒子纱的箱式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5438发布日期:2019-08-16 22:22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便于卸下筒子纱的箱式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筒子纱烘干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卸下筒子纱的箱式烘干机。



背景技术:

筒子纱在染色后需要用到相应的烘干设备将其脱水干燥,较为常见的有釜式烘干机、射频烘干机和箱式烘干机。其中,釜式烘干机靠空气挤压使筒子纱脱水,脱水效果较差,后续烘干时能耗高,而射频烘干机不能对带有金属钢管的纱线进行烘干。这两种烘干机都有其缺点,相比之下,箱式烘干机的能耗低,使用时没有限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筒子纱的烘干处理当中。

目前,公告号为CN200943146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箱式筒子纱、经轴纱两用烘干机,它包括烘干室,烘干室的两侧壁下部分别有混合风道,烘干室的顶部有潮热气体进口,排潮换热器的出口通过第一三通、第一阀门、第二三通与主风机连接,主风机依次与加热换热器、下连箱的进风口连接,下连箱的上部两侧进风口通过第二阀门与第二三通的第三端连接,下连箱下部前进风口与烘干室内小车对接,烘干室的潮热气体进口与排潮换热器换热管进口连接,排潮换热器换热管出口与排潮风机连接;第一三通的第三端通过第三阀门与附风机连接,附风机与烘干室的混合风道连接。

此外,小车上设有若干中空的加热管,加热管沿竖直方向设置,其底端与小车内的蒸汽通道连通,加热管上开设有若干网孔。使用时,一根加热管可以套上多个筒子纱,蒸汽通过网孔流出,将筒子纱烘干。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为了同时对更多的筒子纱进行烘干处理,加热管大多设计得比较长,筒子纱被烘干后,工人需要将筒子纱逐个滑动至加热管顶端才能将筒子纱取下,尤其是套在加热管底部的筒子纱,从下至上滑移距离长,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卸下筒子纱的箱式烘干机,其具有烘干处理结束后,便于工人将筒子纱从加热管上卸下,大大减少了其工作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卸下筒子纱的箱式烘干机,包括小车,所述小车上开设有若干通孔,通孔与小车内的蒸汽管道连通,小车上还设有若干加热管,加热管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与通孔连通,所述小车上设有若干安装座,安装座位于通孔处,所述加热管与安装座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管与安装座可拆卸连接,烘干处理结束后,工人可以将加热管从小车上卸下,然后将加热管横置,便于工人将筒子纱从加热管上卸下,大大减少了其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包括至少两个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与小车固接,并环绕通孔间隔设置,卡接块朝向通孔一侧的底部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呈弧形,卡接槽的圆心为通孔的中心,所述加热管底端设有至少两个卡接板,卡接板与对应的卡接槽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加热管时,将加热管与通孔对齐,然后沿竖直方向放置在小车上,卡接板从相邻两个卡接块之间落下,然后转动加热管,使卡接板滑入卡接槽内,即可将加热管固定;拆卸加热管时,转动加热管,使卡接板从卡接槽内滑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槽内设有挡板,挡板与卡接板一端相抵,所述卡接块上开设有销孔,所述销孔与卡接槽连通,且销孔内穿设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与卡接板背向挡板的一侧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与限位销配合,使卡接板无法在卡接槽内自由滑动,保证加热管与安装座的稳定连接;拆卸加热管时,先取出限位销,然后反向转动加热管,使卡接板从卡接槽内滑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销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且限位销呈圆台形,其一端的直径小于销孔内径,另一端的直径大于销孔内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销较小的一端先穿入销孔内,直至限位销恰好与销孔内壁相抵,此时若继续按入限位销,则限位销受力变形,其与销孔内壁之间具有较大的正压力,从而使得二者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能够避免限位销自行从销孔内滑出后导致卡接板无法被锁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还包括支撑筒,所述支撑筒沿竖直方向设置,支撑筒底端与小车固接,支撑筒侧壁与加热管的内壁紧密贴合,且支撑筒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若干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筒与加热管的内壁贴合,对加热管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加热管倾斜;开设气孔,使加热管底端与支撑筒相接触的部分仍能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还包括弹性垫层,所述弹性垫层环绕支撑筒设置,并与加热管的底端端面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生产工艺限制,加热管底端的端面与小车的上表面难以做到完全平整,部分蒸汽可能会从二者之间的缝隙溢出,造成热量损失,设置弹性垫层后,弹性垫层受到加热管的挤压后发生形变,与加热管的底端端面和小车的上表面紧密贴合,可以较好地防止蒸汽泄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包括内螺纹筒,所述内螺纹筒沿竖直方向设置,内螺纹筒底端与小车固接,所述加热管底端设有外螺纹,加热管与内螺纹筒螺纹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热管底端设置外螺纹,使其与内螺纹筒螺接,一方面将加热管固定在小车上,且便于拆卸,另一方面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可以防止蒸汽泄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烘干处理结束后,便于工人将筒子纱从加热管上卸下,大大减少了其工作量;

2、对加热管的拆装操作方便快捷;

3、加热管与小车的连接处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够有效避免蒸汽从该处泄漏,进而减少热量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卡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小车;2、通孔;3、加热管;4、安装座;5、烘干室;6、导轨;7、蒸汽出口;8、车轮;9、蒸汽进口;31、卡接板;32、外螺纹;33、网孔;41、卡接块;42、支撑筒;43、弹性垫层;44、内螺纹筒;411、卡接槽;412、挡板;413、销孔;414、限位销;421、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于卸下筒子纱的箱式烘干机,包括烘干室5,烘干室5内设有导轨6和蒸汽出口7,分别与小车1的车轮8和蒸汽进口9配合。小车1上开设有若干通孔2,每一个通孔2处均接有一根中空的加热管3,加热管3通过通孔2处的安装座4与小车1保持相对固定,并通过通孔2与小车1内的蒸汽管道连通。

参照图1和图2,加热管3沿竖直方向设置,位于通孔2的正上方,其底端与安装座4可拆卸连接,其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网孔33。筒子纱成串地套在加热管3上,箱式烘干机工作时,蒸汽从蒸汽出口7流入小车1内的蒸汽管道,然后从各通孔2处流至加热管3内,最后由网孔33排出,对筒子纱进行加热烘干。

实施例一

参照图3,安装座4包括支撑筒42、卡接块41和弹性垫层43,其中,支撑筒42用于防止加热管3倾斜,卡接块41用于将加热管3与小车1连接,弹性垫层43用于密封。

参照图3,支撑筒42为圆筒,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与通孔2同轴,其内径等于通孔2的直径,其外径则等于加热管3的内径。支撑筒42的底端与小车1固接,其侧壁与加热管3的内壁紧密贴合,对加热管3形成支撑,此外,支撑筒42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气孔421,气孔421与加热管3底部的网孔33连通,使加热管3底部能够正常工作。

参照图3,卡接块41设有三个,且均呈弧形,三个卡接块41与小车1固接,环绕支撑筒42均匀分布。卡接块41朝向支撑筒42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卡接槽411,卡接槽411也呈弧形,并且通长设置。卡接块41和卡接槽411均以支撑筒42的轴心为圆心,且圆心角为60°。加热管3底端的外侧壁上固设有三块弧形卡接板31,卡接板31环绕加热管3均匀分布,与对应的卡接槽411滑动配合。

参照图4,卡接板31的长度略小于卡接槽411的长度。卡接槽411一端固接有挡板412,另一端设有限位销414,且挡板412和限位销414分别与卡接板31的两端相抵,防止其自行滑动。

参照图4,卡接块41上开设有销孔413,销孔413沿竖直方向设置,位于卡接块41上远离挡板412的一端,并与卡接槽411连通。限位销414自上而下地穿设与销孔413内,且限位销414呈圆台形,其底端的直径小于销孔413内径,其顶端的直径大于销孔413内径。此外,限位销414由弹性材料制成,按压限位销414使其在销孔413内受力变形,可以增大其与销孔413内壁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其自行脱落。

如图3所示,弹性垫层43环绕支撑筒42设置,其背向支撑筒42一侧与卡接块41相抵。当加热管3安装在安装座4上时,弹性垫层43受力变形,与加热管3的底端端面相抵,并将加热管3与小车1之间的缝隙填充。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使加热管3保持竖直,并与通孔2对齐,将其自上而下地套接在支撑筒42上,在此过程中,卡接板31落入相邻两个卡接块41之间。转动加热管3,使卡接板31滑入卡接槽411,直至与挡板412相抵,然后穿上限位销414,将加热管3与小车1稳定连接。需要拆卸加热管3时,拔出限位销414,反向旋转加热管3,然后将加热管3向上提起即可。

实施例二

参照图5,安装座4为内螺纹筒44,内螺纹筒44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与通孔2同轴,其内径略大于通孔2的直径。内螺纹筒44的底端与小车1固接,加热管3底端设有外螺纹32,与内螺纹筒44螺纹配合,通过内螺纹筒44固定在小车1上。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转动加热管3即可实现加热管3的拆装,方便快捷,同时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