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状气流通道的防尘地送风风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4105发布日期:2019-07-03 04:05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蜂窝状气流通道的防尘地送风风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风风口结构,具体来说,是一种蜂窝状气流通道的防尘地送风风口。



背景技术:

目前室内空气风系统中的风口形式,布置在吊顶、墙面、地板上,一般有条形百叶风口、散流器、孔板送风器等。地板送风风口风速一般小于0.2m/s,同时还要保持均匀气流,低噪音影响的环境;另外由于风口在地板的位置,不可避免的会有些固体颗粒掉进风口的位置,长时间的堆积会造成细菌滋生,严重影响送入房间新风的质量。现有的地板送风风口的功能和形式,难以满足对家具卫生质量和美观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蜂窝状气流通道的防尘地送风风口,解决地板送风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固体颗粒及灰尘掉落问题,同时保证气流出风的稳定性,便于调节拆卸、清理维护的地板送风口。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蜂窝状气流通道的防尘地送风风口,包括底盒1、橡胶密封垫片5、蜂窝状气流通道腔体2、空气微孔过滤膜一体外框3;所述密封圈5居中将蜂窝状气流通道腔体2与底盒1连接,蜂窝状气流通道腔体2内具有蜂窝状气流通道8;底盒1和蜂窝状气流通道腔体2形成气流舱4,空气通过蜂窝状气流通道腔体2内的蜂窝状气流通道8被送入室内。

进一步的,蜂窝状气流通道腔体2上端覆盖空气微孔过滤膜一体外框3。

更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微孔过滤膜一体外框3与蜂窝状气流通道腔体2上均设有对应的卡扣11,使蜂窝状气流通道腔体2与空气微孔过滤膜一体外框3卡扣连接。

再进一步的,空气微孔过滤膜一体外框3的中部设有空气微孔过滤膜10。

进一步的,所述底盒1上设有风管接口6,风管接口6上安设风管连接部件7,空气经风管进入气流舱4能够形成稳定的气流组织。

进一步的,风口的高度通过橡胶密封圈5的厚度来稍微调节,同时橡胶密封圈5兼具密封腔体的作用。

更进一步的,风管接口6在底盒1中间底部,底盒上没有凸出的部分,风管也不用插入到接口处,而是通过一个可拆卸的连接部件7与风管连接。

更进一步的,风管连接部件7由一小段5cm长的橡胶套筒以及与风管接口的密封圈组成,并可拆卸。

进一步的,蜂窝状气流通道腔体4由紧密排列的上大下小的六边形通道组成,给气流腔里的空气提供蜂窝状气流通道8。

进一步的,空气微孔过滤膜一体外框3由金属外框9和空气微孔过滤膜10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气流腔与蜂窝状气流通道形成的腔体,使风管的气流进入腔体内形成稳压回旋的气流进入气流通道;

2)透气防尘膜是避免灰尘和固体颗粒异物进入风口内部,保证内部卫生的状况;

3)整个模块容易安装拆卸,橡胶密封圈可以通过其厚度对风口箱体高度进行调节,同时起到连接、密封上下腔体的作用。

4)整个风口的箱体与内腔形状都为四角切圆的方体,节约空间,使气体进入内腔避免了传统风口箱体四角形成涡流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蜂窝状气流通道的防尘地送风风口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蜂窝状气流通道的防尘地送风风口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蜂窝状气流通道的防尘地送风风口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蜂窝状气流通道的防尘地送风风口右视图。

图5是蜂窝状气流通道主结构示意图。

图6是蜂窝状气流通道仰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蜂窝状气流通道的防尘地送风风口分解示意图。

图中,1-底盒、2-蜂窝状气流通道腔体、3-空气微孔过滤膜一体外框、4-气流舱、5-橡胶密封圈、6-风管接口、7-风管连接部件、8-蜂窝状气流通道、9-金属外框、10-空气微孔过滤膜、11-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7,一种蜂窝状气流通道的防尘地送风风口,包括底盒1、橡胶密封垫片5、蜂窝状气流通道腔体2、空气微孔过滤膜一体外框3;所述密封圈5居中将蜂窝状气流通道腔体2与底盒1连接,蜂窝状气流通道腔体2内具有蜂窝状气流通道8;底盒1和蜂窝状气流通道腔体2形成气流舱4,空气通过蜂窝状气流通道腔体2内的蜂窝状气流通道8被送入室内。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7,蜂窝状气流通道腔体2上端覆盖空气微孔过滤膜一体外框3。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述空气微孔过滤膜一体外框3与蜂窝状气流通道腔体2上均设有对应的卡扣11,使蜂窝状气流通道腔体2与空气微孔过滤膜一体外框3卡扣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7,空气微孔过滤膜一体外框3的中部设有空气微孔过滤膜10。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述底盒1上设有风管接口6,风管接口6上安设风管连接部件7,空气经风管进入气流舱4能够形成稳定的气流组织。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7,风口的高度通过橡胶密封圈5的厚度来稍微调节,同时橡胶密封圈5兼具密封腔体的作用。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7,风管接口6在底盒1中间底部,底盒上没有凸出的部分,风管也不用插入到接口处,而是通过一个可拆卸的连接部件7与风管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7,风管连接部件7由一小段5cm长的橡胶套筒以及与风管接口的密封圈组成,并可拆卸。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7,蜂窝状气流通道腔体4由紧密排列的上大下小的六边形通道组成,给气流腔里的空气提供蜂窝状气流通道8。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7,空气微孔过滤膜一体外框3由金属外框9和空气微孔过滤膜10组成。

安装顺序如图7分解结构示意图所示:最底层为底盒1,橡胶密封圈5连接蜂窝状气流通道腔体2,风管连接件7穿过风管接口6与送风管道相连接,风管连接件7通过密封胶与底盒风管接口6连接,最上面一层是空气微孔过滤一体外框3通过卡扣11与蜂窝状气流通道腔体2左右两边的卡扣凹糟连接。整个模块容易安装拆卸,橡胶密封圈5可以通过其厚度对风口箱体高度进行调节,同时起到连接、密封上下腔体的作用。

底盒1与蜂窝状气流通道腔体2形成的空气腔4,可以使风管输送来的空气在空气腔4中,再通过蜂窝状气流通道8,形成稳定均匀的气流。从蜂窝状气流通道8出来的空气经过空气微孔过滤膜10送入室内,空气微孔过滤膜10可以过滤从风管送入的空气,更重要的作用是防止室内外部空间的灰尘及颗粒进入送风口。风管与风口底盒1连接,风管接口6处没有传统风管连接的部位,本实用新型风口设计了单独的风管连接部件7,从底盒1内部经风管接口6穿出,套在匹配的送风管上,分管连接部件7在底盒1内部的部分通过连接的胶体与风管接口内侧连接,这样便于风口箱体与风管之间的拆卸、安装。最上层的金属外框9通过卡扣的凹凸槽与箱体外框连接。蜂窝状气流通道8是正六边形上面小(边长2mm)、底面大(边长4mm)的柱体,气体通过通道会有一个稳定均匀的速度穿过上表面的微孔,进入室内。整个风口的箱体与内腔形状都为四角切圆的方体,节约空间,使气体进入内腔避免了传统风口箱体四角形成涡流的情况。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