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套式除湿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6162发布日期:2019-08-16 22:26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嵌套式除湿热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嵌套式除湿热管。



背景技术:

热管换热是一种利用相变进行热量传输的高效导热元件。热管换热器具有高的可靠性、传热可逆性、避免冷热体相互污染、热响应快、启动时间短、以及可在较小的冷热气流温差驱动下进行外部热交换等优点。

现有一些除湿热管利用U形管只能做到平面吸热或散热,虽然有翅片辅助,但翅片传递热量需要一定时间,所以热交换效率、除湿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因此,可以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通过热管结构的独特设计,解决现有热管换热效率低,除湿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嵌套式除湿热管,包括:蒸发端、冷凝端、气连接管、液连接管、翅片;

所述蒸发端低于冷凝端;

所述蒸发端与冷凝端之间设置表冷器(未图示);

所述蒸发端包括:回路管一、回路管二;

所述回路管一由多个U形管一通过转弯头一连接组成的内外双层结构,且回路管一设有上接头一和下接头一,管内的工质沿回路管一的一接头流向另一接头;

所述回路管二与回路管一的结构相同,回路管二形成的双层结构插设置回路管一的双层结构中,且回路管二与回路管一的管路高低交错;

所述冷凝端包括:回路管三、回路管四;

所述回路管三由多个U形管二通过转弯头二连接组成的内外双层结构,且回路管三设有上接头二和下接头二,管内的工质沿回路管二的一接头流向另一接头;

所述回路管四与回路管三的结构相同,回路管四形成的双层结构插设置回路管三的双层结构中,且回路管三与回路管四的管路高低交错;

所述气连接管包括:气连接管一、气连接管二;

所述气连接管一的两端分别连接蒸发端的上接头一与冷凝端的上接头二;

所述气连接管二的两端对应将蒸发端的回路管二与冷凝端的回路管四连通;

所述液连接管包括:液连接管一、液连接管二;

所述液连接管一的两端分别连接蒸发端的下接头一与冷凝端的下接头二;

所述液连接管二的两端对应将蒸发端的回路管二与冷凝端的回路管四连通;

所述液连接管一与液连接管二之间通过连管连通;

所述翅片的数量为多个,设置在蒸发端与冷凝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发端的转弯头一倾斜连接两端的管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发端的转弯头一的倾斜角度为60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端的转弯头二倾斜连接两端的管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端的转弯头二的倾斜角度为60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回路管内嵌套回路管的多层设计,使得空气经过时的换热效率提高。同时,在同等占用空间下,可以做到立体式散热或吸热,从而使得热管的除湿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端与冷凝端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端与冷凝端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端的回路管一与冷凝端的回路管三的细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端的回路管一与冷凝端的回路管三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端回路管的转弯头一的进一步设置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与本实用新型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

如图1所示,一种嵌套式除湿热管,包括:蒸发端1、冷凝端2、气连接管3、液连接管4、翅片5;

所述蒸发端1低于冷凝端2;

所述蒸发端1与冷凝端2之间设置表冷器(未图示);

如图2-3所示,所述蒸发端1包括:回路管一11、回路管二12;

如图4-5所示,所述回路管一11由多个U形管一111通过转弯头一112连接组成的内外双层结构,且回路管一11设有上接头一113和下接头一114,管内的工质沿回路管一11的一接头流向另一接头;

如图2-3所示,所述回路管二12与回路管一11的结构相同,回路管二12形成的双层结构插设置回路管一11的双层结构中,且回路管二12与回路管一11的管路高低交错;

所述冷凝端2包括:回路管三21、回路管四22;

如图4-5所示,所述回路管三21由多个U形管二211通过转弯头二212连接组成的内外双层结构,且回路管三21设有上接头二213和下接头二214,管内的工质沿回路管二21的一接头流向另一接头;

如图2-3所示,所述回路管四22与回路管三21的结构相同,回路管四22形成的双层结构插设置回路管三21的双层结构中,且回路管三21与回路管四22的管路高低交错;

所述气连接管3包括:气连接管一31、气连接管二32;

所述气连接管一31的两端分别连接蒸发端1的上接头一113与冷凝端2的上接头二213;

所述气连接管二32的两端对应将蒸发端1的回路管二12与冷凝端2的回路管四22连通;

所述液连接管4包括:液连接管一41、液连接管二42;

所述液连接管一41的两端分别连接蒸发端1的下接头一114与冷凝端2的下接头二214;

所述液连接管二42的两端对应将蒸发端1的回路管二12与冷凝端2的回路管四22连通;

所述液连接管一41与液连接管二42之间通过连管43连通,此设置将分离的回路管连为一个整体,便于对回路管同时添加工质,利于回路的整体循环;

所述翅片5的数量为多个,设置在蒸发端1与冷凝端2。

如图6所示,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蒸发端1的转弯头一112倾斜连接两端的管道,此设置使得蒸发端1内外层的回路管一11高低交错,利于管内工质的流动,且使空气经过时的换热效果较好。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蒸发端1的转弯头一112的倾斜角度为60度,此设置进一步使得管内工质的流动较为顺畅,空气经过时的换热效果较好。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冷凝端2的转弯头二212倾斜连接两端的管道,此设置使得冷凝端2内外层的回路管二21高低交错,利于管内工质的流动,且使空气经过时的换热效果较好。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冷凝端2的转弯头二212的倾斜角度为60度,此设置进一步使得管内工质的流动较为顺畅,空气经过时的换热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首先,蒸发端1的管路内的工质蒸发成气体沿气连接管3流向冷凝端2,然后冷凝端2管路内气体冷凝后,受重力回流,并沿液连接管4流向蒸发端1。其中热管的嵌套式设计,回路管内嵌回路管,使得空气经过时的换热效率提高。空气经过蒸发端1进行一次降温,然后经过表冷器进行二次降温并将空气中的水蒸气析出,最后经过冷凝端2进行一定的升温使其达到合适的温度送入室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