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烧嘴中通式再生铝合金熔炼双室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1631发布日期:2019-08-31 02:36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六烧嘴中通式再生铝合金熔炼双室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铝锭熔炼配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六烧嘴中通式再生铝合金熔炼双室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铝料投入到熔炼炉内进行熔炼,待加热呈液态后再进行流出制成铝锭;现有的铝锭配套设备为30吨级,相应的熔炼炉的熔炼量也为30吨级,这种加工方式被广泛应用。

由于铝液熔炼后导出时,随着铝液量的减少以及铝液液面的降低,铝液的流量是不断改变的,在后续的加工步骤中需要根据流量进行调整,特别是熔炼炉内的铝液所剩不多时,流量的变化较大,后续作业的操作难度提高;其次、呈固态状的铝料投入到熔炼炉内,随着温度的短时间急剧升高,铝料都会产生烧损,造成熔炼后的铝液质量降低,影响铝锭的质量,而烧损又难以控制,因此,产品的质量难以得到充分的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熔炼过程不便和易发生烧损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六烧嘴中通式再生铝合金熔炼双室炉,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六烧嘴中通式再生铝合金熔炼双室炉,它包括底端通过串流通道相互连通的熔炼炉Ⅰ和熔炼炉Ⅱ;所述熔炼炉Ⅰ的底部分别设有放液上口Ⅰ和放液下口Ⅰ;所述熔炼炉Ⅱ的底部分别设有放液上口Ⅱ和放液下口Ⅱ;所述放液上口Ⅰ与放液上口Ⅱ相互水平对应,放液下口Ⅰ与放液下口Ⅱ相互水平对应;所述熔炼炉Ⅰ和熔炼炉Ⅱ的同一侧设有导流槽,且导流槽与放液上口Ⅰ、放液下口Ⅰ、放液上口Ⅱ和放液下口Ⅱ相互对应连通;

所述熔炼炉Ⅰ和熔炼炉Ⅱ上分别设有三组加热装置;

所述每组加热装置中设有换热罐,且换热罐内注满换热球;所述换热罐的一侧分别设有与其相互连通的燃烧器和吸热管;所述燃烧器与燃气管道相互连通,且燃烧器的烧嘴与熔炼炉相互连通;所述吸热管与熔炼炉相互连通;

所述换热罐的另一侧设有与其相互连通的进气管;所述换热罐的顶端设有带闸阀的排气管。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熔炼炉Ⅰ和熔炼炉Ⅱ的底端通过串流通道相互连通,使得熔炼量提高至60吨级,在铝液导出时不至于完全流干可以保证铝液的流量稳定性,流出30吨铝液后熔炼炉内扔保留30吨剩余的铝液;在向熔炼炉内继续投料时,固体铝料进入熔炼炉后会沉入铝液内,与高温气体接触的时间十分短暂,有效的防止了铝料的烧损,固体铝料与铝液能够换热,铝料逐步熔化,提高了铝锭的质量;加热装置至少同时开启三组,且一组为燃烧器工作喷火作业,另外两组为燃烧器关闭,吸热管吸热作业,不断交替作业,保证加热装置稳定正常的工作。

优点:1、六烧嘴轮流作业,蓄热箱轮流吸热,热利用率高,降耗节能。

2、中通,容量大,可实现加热过程中物料烫化处理,避免物料与火焰接触,降低烧损,尤其对轻薄物料,效果明显。

3、生产效率高。

4、中通双门设计,可实现一炉投料,另一炉加热,中间中通,温度可相互传递,可根据生产具体情况进行切换。

5、炉后四炉眼设计,两高两低,可实现铝液半定量转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中1、熔炼炉Ⅰ 2、熔炼炉Ⅱ 3、串流通道 4、吸热管 5、燃烧器 6、燃气管道 7、排气管 8、换热罐 9、进气管 10、换热球 11、放液上口Ⅰ 12、放液上口Ⅱ 13、放液下口Ⅰ 14、导流槽 15、放液下口Ⅱ。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它包括底端通过串流通道3相互连通的熔炼炉Ⅰ1和熔炼炉Ⅱ2;所述熔炼炉Ⅰ1的底部分别设有放液上口Ⅰ11和放液下口Ⅰ13;所述熔炼炉Ⅱ2的底部分别设有放液上口Ⅱ12和放液下口Ⅱ15;所述放液上口Ⅰ11与放液上口Ⅱ12相互水平对应,放液下口Ⅰ13与放液下口Ⅱ15相互水平对应;所述熔炼炉Ⅰ1和熔炼炉Ⅱ2的同一侧设有导流槽14,且导流槽14与放液上口Ⅰ11、放液下口Ⅰ13、放液上口Ⅱ12和放液下口Ⅱ15相互对应连通;

所述熔炼炉Ⅰ1和熔炼炉Ⅱ2上分别设有三组加热装置;

所述每组加热装置中设有换热罐8,且换热罐8内注满换热球10;所述换热罐8的一侧分别设有与其相互连通的燃烧器5和吸热管4;所述燃烧器5与燃气管道6相互连通,且燃烧器5的烧嘴与熔炼炉相互连通;所述吸热管4与熔炼炉相互连通;

所述换热罐8的另一侧设有与其相互连通的进气管9;所述换热罐8的顶端设有带闸阀的排气管7。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熔炼炉Ⅰ和熔炼炉Ⅱ的底端通过串流通道相互连通,使得熔炼量提高至60吨级,在铝液导出时不至于完全流干可以保证铝液的流量稳定性,流出30吨铝液后熔炼炉内扔保留30吨剩余的铝液;在向熔炼炉内继续投料时,固体铝料进入熔炼炉后会沉入铝液内,与高温气体接触的时间十分短暂,有效的防止了铝料的烧损,固体铝料与铝液能够换热,铝料逐步熔化,提高了铝锭的质量。熔炼炉Ⅰ和熔炼炉Ⅱ分别设有三组加热装置,作业时至少同时开启三组,且一组为吸热管关闭且燃烧器工作喷火作业,另外两组为燃烧器关闭且吸热管吸热作业;即空气通过进气管进入1号换热罐内,与换热球充分接触进行预热,再与燃气混合后燃烧;燃烧产生的热气通过2号和3号换热罐的吸热管吸入,以便对换热球进行加热,待1号换热罐内的换热球温度降低后对其进行关闭,再开启已经预热好的第2号或第3号换热罐,同时对剩余的换热罐进行开启以便对换热球进行预热。

整个操作过程中,至少有一个加热装置进行喷火加热作业,同时两个加热装置进行吸热作业,不断交替作业,保证加热装置稳定正常的工作,也可根据情况同时进行多个加热装置进行加热作业和多个加热装置进行吸热作业,变化灵活适应性强。

本实用新型中的串流通道开口大,铝液通过串流通道的下部从熔炼炉Ⅰ流动到熔炼炉Ⅱ内,串流通道的上部供高温火焰从熔炼炉Ⅰ流动到熔炼炉Ⅱ内。

本实用新型作业时产生的高温火焰的热量被铝液吸收后,不是直接被排出,而是通过串流通道进行串流,熔炼炉Ⅰ和熔炼炉Ⅱ相互吸收热量,充分利用热能,大大降低了燃气消耗。由于熔炼炉Ⅰ和熔炼炉Ⅱ的容量较大,每次只需排放一半的铝液就可满足下一步工序的保温炉的使用,余下一半铝液留置在炉内,再次加料时可将铝原料加到铝液中,避免了铝料直接与火焰接触,减少了铝原料的烧损。不需要循环泵,可以自流串通,通过人工搅拌即可使熔炼炉Ⅰ和熔炼炉Ⅱ的铝液保持平衡,且温度一致使铝原料熔化速度加快,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