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0171发布日期:2019-10-15 19:05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气体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加热器是一种对气体进行加热的装置,其被广泛的应用在化工工业以及生活领域,空气加热器所产生的热气不仅干燥不含水蒸气,同时具有无污染,被加热地方升温快等优点,目前所现有的空气加热器往往采用燃煤锅炉作为空气加热,该空气加热不仅耗能高且污染空气,同时大大增加实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加热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气体加热装置,包括鼓风机,鼓风机的出气口固定安装进气管,进气管的右侧设有加热管,进气管的右端与加热管的左端通过三通管固定连接,三通管的竖向管上端固定安装竖管;其中进气管、加热管和三通管管状均为方形,三通管的后面内壁的中间位置处开设开口向前且横截面为圆形的凹槽,凹槽内固定安装阻尼轴承,阻尼轴承与凹槽位于同一纵向中心线上,凹槽的前方设有纵向且横截面为圆形的转杆,转杆的后端与阻尼轴承活动连接,三通管前面的中间位置处开设通孔,通孔与凹槽位于同一纵向中心线上,通孔内固定安装密封轴承,转杆的前端穿过通孔并与密封轴承活动连接,转杆的前端固定安装圆板,圆板位于三通管的前方,转杆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扇形板,扇形板前后面之间的距离与三通管前后内壁之间的距离一致,扇形板上下两端之间的最长距离与三通管上下内壁之间的距离一致;加热管的右侧设有竖向的箱体,箱体左侧面的上下部均开设横向且通透的圆孔,加热管从下侧的圆孔内进入并从上侧的圆孔穿出,加热管出气端的下侧与竖管的上端固定连接且内部相通,加热管位于箱体内部分上缠有加热线圈,加热线圈与外界电源相连。

如上所述的一种气体加热装置,所述的三通管内部的前后两面均固定安装橡胶片,橡胶片分别与扇形板相应的前后面紧密接触配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气体加热装置,所述的三通管的前面刻有角度刻度线,圆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指针。

如上所述的一种气体加热装置,所述的加热管在箱体内呈蛇形排列。

如上所述的一种气体加热装置,所述的箱体的外表面包裹一层隔热棉。

如上所述的一种气体加热装置,所述的圆板的前面固定安装条形杆,条形杆的长度小于圆板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装置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对加热线圈进行通电,加热线圈通电后加热加热管,然后开启鼓风机的同时工作人员逆时针旋转圆板,圆板的旋转带动转杆转动,转杆的转动带动扇形板绕转杆的轴心逆时针转动,此时扇形板在三通管内逆时针旋转并从三通管的横向管渐渐移动至三通管的竖向管,鼓风机释放的气体经进气管和三通管一部分流入竖管内,一部分流入加热管内,由于三通管的横向管与加热管的进气端相通,因此加热管进气端的进气量随扇形板远离三通管的横向管而增大,在加热管进气端进气量增大的同时,竖管的进气量随扇形板贴近三通管的竖向管而变小,加热管进气端进入的气体经箱体内部的加热管加热后形成热气,加热管加热后形成的热气与竖管出气端释放的常温气体结合形成适宜温度的热气体后从加热管的出气端排出。本装置中工作人员能通过旋转扇形板来控制加热管与竖管的进气量,由于加热管内的热气与竖管内的常温气体在加热管的出气端汇合,因此能通过旋转扇形板达到控制释放气体温度的目的。其中阻尼轴承能防止扇形板在鼓风机吹动的作用下带动转杆旋转,从而增加装置内部的稳定性。本装置的使用通过加热线圈加热加热管使得加热管达到加热空气的目的,空气的受热面积更大且加热的效率,不仅节约资源,同时不污染环境,由于本装置采用的零部件均为市场常见零部件,因此大大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Ⅰ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3的Ⅱ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气体加热装置,如图所示,包括鼓风机1,鼓风机1的出气口固定安装进气管2,进气管2的右侧设有加热管3,进气管2的右端与加热管3的左端通过三通管4固定连接,三通管4的竖向管上端固定安装竖管5;其中进气管2、加热管3和三通管4管状均为方形,三通管4的后面内壁的中间位置处开设开口向前且横截面为圆形的凹槽6,凹槽6内固定安装阻尼轴承7,阻尼轴承7与凹槽6位于同一纵向中心线上,凹槽6的前方设有纵向且横截面为圆形的转杆8,转杆8的后端与阻尼轴承7活动连接,三通管4前面的中间位置处开设通孔9,通孔9与凹槽6位于同一纵向中心线上,通孔9内固定安装密封轴承10,转杆8的前端穿过通孔9并与密封轴承10活动连接,转杆8的前端固定安装圆板12,圆板12位于三通管4的前方,转杆8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扇形板11,扇形板11前后面之间的距离与三通管4前后内壁之间的距离一致,扇形板11上下两端之间的最长距离与三通管4上下内壁之间的距离一致;加热管3的右侧设有竖向的箱体13,箱体13左侧面的上下部均开设横向且通透的圆孔14,加热管3从下侧的圆孔14内进入并从上侧的圆孔14穿出,加热管3出气端的下侧与竖管5的上端固定连接且内部相通,加热管3位于箱体13内部分上缠有加热线圈15,加热线圈15与外界电源相连。本装置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对加热线圈15进行通电,加热线圈15通电后加热加热管3,然后开启鼓风机1的同时工作人员逆时针旋转圆板12,圆板12的旋转带动转杆8转动,转杆8的转动带动扇形板11绕转杆8的轴心逆时针转动,此时扇形板11在三通管4内逆时针旋转并从三通管4的横向管渐渐移动至三通管4的竖向管,鼓风机1释放的气体经进气管2和三通管3一部分流入竖管5内,一部分流入加热管3内,由于三通管4的横向管与加热管3的进气端相通,因此加热管3进气端的进气量随扇形板11远离三通管4的横向管而增大,在加热管3进气端进气量增大的同时,竖管5的进气量随扇形板11贴近三通管4的竖向管而变小,加热管3进气端进入的气体经箱体13内部的加热管3加热后形成热气,加热管3加热后形成的热气与竖管5出气端释放的常温气体结合形成适宜温度的热气体后从加热管3的出气端排出。本装置中工作人员能通过旋转扇形板11来控制加热管3与竖管5的进气量,由于加热管3内的热气与竖管5内的常温气体在加热管3的出气端汇合,因此能通过旋转扇形板11达到控制释放气体温度的目的。其中阻尼轴承7能防止扇形板11在鼓风机吹动的作用下带动转杆8旋转,从而增加装置内部的稳定性。本装置的使用通过加热线圈15加热加热管3使得加热管3达到加热空气的目的,空气的受热面积更大且加热的效率,不仅节约资源,同时不污染环境,由于本装置采用的零部件均为市场常见零部件,因此大大节约成本。

具体而言,由于扇形板16与三通管4均为硬质材料做成,因此扇形板16的前后面与三通管4相应的前后面内壁直接接触很容易存在间隙,从而容易漏气,本实施例所述的三通管4内部的前后两面均固定安装橡胶片16,橡胶片16分别与扇形板11相应的前后面紧密接触配合。橡胶片16与扇形板11相应的前后面紧密接触不仅能防止装置漏气,同时能增加扇形板11旋转时的阻力,增加使用效能。

具体的,由于三通管4为不透明的,因此扇形板11在三通管4内旋转角度不能直接观察到,不利于控制加热管3进气端的进气量,本实施例所述的三通管4的前面刻有角度刻度线17,圆板12的一侧固定安装指针18。指针18指示角度刻度线17能直观的反应扇形板11在三通管4内旋转角度,从而有利于控制加热管3进气端进气量。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加热管3在箱体13内呈蛇形排列。加热管3在箱体13内呈蛇形排列有利于增加空气与加热管3的接触面积进而能更好的加热空气。

更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箱体13的外表面包裹一层隔热棉19。隔热棉19能有效的减少箱体13内加热管3上热量的散发,从而减少加热线圈15的使用时间,进而节约资源。

更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圆板12的前面固定安装条形杆20,条形杆20的长度小于圆板12的直径。条形杆20能方便工作人员转动圆板12,使得圆板12的旋转更加省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