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预混燃气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7403发布日期:2019-08-13 21:16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预混燃气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器,特别涉及一种全预混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传统燃气热水器的全预混燃烧原理是:燃气和空气在燃烧前完全均匀混合,过剩空气系数等于或略大于燃料完全燃烧时的空气过剩系数,在燃烧过程中不需要额外提供空气,当燃气与空气混合物到达燃烧区后,能迅速燃烧完毕,其具有燃烧速度快,燃烧强度大等特点。但全预混燃烧对空气比例的把控有较高要求,传统的空气比例控制方法是通过系统控制风机的工作功率实现空气比例的控制,这种控制方式控制精度低,往往会导致燃气燃烧不充分或者空气过剩等现象,使全预混燃烧的效果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此外,对空气比例的控制,归根到底就是控制氧气的比例,但实际应用中,受地域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空气中氧的含量均有差异,可见通过风机控制进风量来实现氧比例的把控显然是不可行的。

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精准控制氧含量、燃料充分燃烧、有害气体零排放、冷凝水中性排放、宽工况范围排放功率守恒的全预混燃气热水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全预混燃气热水器,包括设置于壳体上的控制器和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上的空气进口连通壳体上的进气开口、燃气进口连通壳体上的燃气接口、冷水进口连通壳体上的冷水接口;其中,所述空气进口通过进气开口连通外界、空气进口与进气开口之间设置有风机,燃气进口与燃气接口之间设置有燃气阀,冷水进口与冷水接口之间设置有水泵;所述风机、燃气阀和水泵分别电连接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上设置有用于实时检测气体混合物中氧气的比例的氧传感器,氧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氧传感器反馈的检测数据相应控制风机和/或燃气阀。

所述空气进口与进气开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实时监测风机运行及比例参数的风压传感器,风压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器。

所述氧传感器位于热交换器上燃气与空气混合的区域上。

所述风机为直流变频风机。

所述冷水进口与冷水接口之间设置有水路模块,水路模块上设置有进水比例阀。

本实用新型的全预混燃气热水器中,热交换器燃烧过程中,控制器通过氧传感器实时检测烟气中的氧含量、以及控制器本身实时检测风机的转速和通过风压传感器实时检测风压等参数,确保控制器可随时调整燃气和空气比例,使热交换器的工作一直处在最优状态,实现闭环控制效果;此外,控制器根据实际燃气或空气自动调整燃烧参数,可使燃气完全燃烧,实现燃气或空气的自适应效果;另外,由于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比例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了燃气可充分燃烧,进而保证了燃气热水器产生的冷凝水HP值始终是中性,有效防止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全预混燃气热水器,包括设置于壳体上的控制器4和热交换器10,其中,壳体由顶板1、侧板3、底板、背板和面板等组成;热交换器10上的空气进口连通壳体上的进气开口、燃气进口连通壳体上的燃气接口、冷水进口连通壳体上的冷水接口;其中,空气进口通过进气开口连通外界、空气进口与进气开口之间设置有风机8,燃气进口与燃气接口之间设置有燃气阀,冷水进口与冷水接口之间设置有水泵5;风机8、燃气阀和水泵5分别电连接控制器4;热交换器10上设置有用于实时检测气体混合物中氧气的比例的氧传感器11,氧传感器11电连接控制器4,控制器4根据氧传感器11反馈的检测数据相应控制风机8和/或燃气阀。本结构的全预混燃气热水器通过设置氧传感器11可实时检测烟气中的氧含量,确保控制器4可随时调整燃气和空气比例,使热交换器10的工作一直处在最优状态,实现闭环控制效果;此外,控制器4根据实际燃气或空气自动调整燃烧参数,可使燃气完全燃烧,实现燃气或空气的自适应效果;另外,由于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比例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了燃气可充分燃烧,进而保证了燃气热水器产生的冷凝水HP值始终是中性,有效防止环境污染。

进一步说,空气进口与进气开口之间设置有用于实时监测风机8运行及比例参数的风压传感器9,风压传感器9电连接控制器4。

进一步说,氧传感器11位于热交换器10上燃气与空气混合的区域上。

进一步说,控制器4为CPU智能微电脑系统,全自动控制。

进一步说,风机8为直流变频风机,其具有低噪音和控制精准等优点。

进一步说,热交换器10为整体式不锈钢铸铝冷凝式热交换器系统,能效高达107%。

进一步说,冷水进口与冷水接口之间设置有水路模块7,水路模块7上设置有进水比例阀6。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