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控探头的工业暖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0423发布日期:2019-08-31 02:28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双控探头的工业暖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双控探头的工业暖风机。



背景技术:

暖风机是一种通过消耗电能发出暖风的设备。在工作中低温流体介质通过管道在压力作用下进入其输入口,沿着电加热容器内部特定换热流道,运用流体热力学原理设计的路径,带走电热元件工作中所产生的高温热能量,使被加热介质温度升高,电热暖风机出口得到工艺要求的高温介质。暖风机内部控制系统依据输出口的温度传感器信号自动调节加热器输出功率,使输出口的介质温度均匀。

在现有技术中,人们使用的暖风机只设置有温控探头,温控探头仅用于检测内部发热元件的温度,当发热元件超温时,发热元件的独立过热保护装置立即切断加热电源,避免加热物料超温引起结焦、变质、碳化,严重时导致发热元件烧坏。

但现有的暖风机存在以下缺点:当温控探头检测到发热元件温度过高后自动切断电源,停止对环境中供暖,需要等待加热元件冷却一段时间降温至适当温度后,通过人们手动开启才能使暖风机再次供暖,存在操作较麻烦的缺点,且通过温控探头只能监控加热元件的温度,无法实时监控环境的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控探头的工业暖风机,采用温控探头可实时监控发热体的温度,采用监控探头可实时监控环境的温度,根据设定值与实际温度的温差值的大小自动调节高低频,具有操作方便、可实时监控加热元件和环境温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双控探头的工业暖风机,包括箱体,箱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箱体内设置有电机,电机上安装有风叶,箱体的出风口设置有导风件,风叶与导风件之间设置有发热体,箱体内设置有弱电固定板,弱电固定板上设置有弱电板,箱体内还设置有强电固定板,强电固定板上设置有强电板,箱体内设置有用于监控发热体温度的温控探头,箱体内还设置有用于监控环境温度的监控探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先通电,通电后发热体发热,风叶旋转,在风叶的作用下,环境中的冷空气从箱体的进风口进入至箱体内,冷空气经发热体加热后,在风叶的作用下从出风口排出,将发热体的温度带至外部环境的空气中,如此循环进行热交换以达到升温的效果。在供热过程中,温控探头实时监控发热体的温度,监控探头实时监控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与设定的温度差值较大时,反馈于强电板控制发热体高频发热,使发热体快速加温,提高发热效率;当环境温度与设定的温度差值较小时,反馈于弱电板控制发热体低频发热,使发热体加热较平缓,具有节能的效果且温度精度的控制较高。当发热体的温度大于热保温度时,就会自动切断电源,发热体不再工作,当温度低于热保的保护温度时,将会自动开启进行加温。当箱体内部的热保跳掉后,风叶会延时3分钟,将箱体内部的热量全部带到外部环境当中,保护内部的电子元件不会因为内部的高温而影响使用寿命。如此,采用双控探头分别对发热体和环境温度进行监控,可实时自动调节发热体,实现高低频切换,具有操作方便、高效节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箱体包括有底盖和顶盖,底盖上设置有主固定板,顶盖下端固定连接于主固定板上,顶盖靠近出风口处设置有前壳罩,箱体的出风口还设置有固定连接于前壳罩上的前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顶盖与底盖通过主固定板相连接形成一个腔室,腔室内被加热的暖风可通过前壳罩从前壳内吹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顶盖上设置有提手,提手包括有横梁和设置于横梁两侧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下端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支撑杆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连接孔,顶盖侧壁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一固定孔,顶盖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二连接孔对应的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位于第一固定孔上方,提手与顶盖间通过第一手柄螺丝和第二手柄螺丝固定连接,第一手柄螺丝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一固定孔,第二手柄螺丝穿过第二连接孔和第二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连接孔和第一固定孔对准,然后把第一手柄螺丝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一固定孔,将支撑杆下端部转动连接于顶盖两侧,然后再将第二连接孔和第二固定孔对准,把第二手柄螺丝穿过第二连接孔和第二固定孔,使支撑杆整体固定连接于顶盖两侧。提手可用于提拿箱体,便于搬动箱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顶盖侧壁开设有三个第二固定孔,三个第二固定孔以第一固定孔为圆心呈圆弧形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杆下端部与顶盖转动连接后,将第二连接孔分别对准于三个第二固定孔的其中一个并用第二手柄螺丝固定,可使提手相对于顶盖进行角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顶盖上设置有第一挂墙支架,第一挂墙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挂墙支架的第二挂墙支架,第一挂墙支架上设置有整机挂架,整机挂架上设置有固定凸环,提手上设置有与固定凸环相对应的定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盖通过整机挂架与第一挂墙支架相连接,第一挂墙支架可将顶盖挂于墙上,第二挂墙支架对第一挂墙支架可起到支撑作用,第一挂墙支架和第二挂墙支架固定连接后形成直角三角形具有结构更稳定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导风件包括有连接杆和导风片,连接杆的截面呈中空半圆形,导风片设置于连接杆的侧壁且导风片的长度小于连接杆的长度,前壳的内侧壁开设有供导风件两端插接的止转孔,连接杆的一端套设有驱动导风件向前壳另一内侧壁运动的弹簧,弹簧的一端抵触于前壳的内侧壁,弹簧的另一端抵触于导风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风件安装于前壳上时,先把弹簧套于连接管的一端,然后将连接杆一端插入于止转孔内,在插入过程中,导风片端部对弹簧进行压缩,将连接杆的另一端插于相对的止转孔内,松开连接杆后,导风件在弹簧的弹力驱动下插接于前壳另一侧的止转孔内,即可将导风件固定安装于前壳上,导风件可对从箱体的出风口吹出的暖风进行导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导风片上设置有平行于连接杆的凸起,凸起的截面呈中空的半圆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行于连接杆的凸起对出风口处的暖风可起到导向作用,可使部分暖风在凸起的导向作用下向箱体两侧吹出,具有较好的供暖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主固定板上设置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上设置有灯罩、红外窗、显示屏和按键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操作面板进行操控,可对发热体的温度、发热时间等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箱体的进风口处设置有风罩,箱体内设置有主风道,风叶设置于风罩和主风道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风叶的作用下,外部环境中的冷空气经风罩进入至箱体内,然后通过主风道被吹向发热体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电机上设置有电机上支架和电机下支架,电机上支架、电机下支架均固定安装于主风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通过电机上支架和电机下支架可被牢固地固定于主风道上,即使发生碰撞也不会对电机造成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双控探头分别对发热体和环境温度进行监控,可实时自动调节发热体的高低频,具有操作方便、高效节能的效果;

2.三个第二固定孔以第一固定孔为圆心呈圆弧分布,可使提手相对于箱体的角度进行调节;

3.采用导风片上设置凸起,可将出风口处的暖风导向箱体的旁侧,具有较好的供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是实施例未安装第一挂墙支架、第二挂墙支架和整机挂架的侧视图。

图3是实施例未安装第一挂墙支架、第二挂墙支架和整机挂架的主视图。

图中:1、箱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13、风罩;14、电机;141、电机上支架;142、电机下支架;143、风叶;15、主风道;16、发热体;17、底盖;18、顶盖;181、前壳罩;182、前壳;183、止转孔;184、第一固定孔;185、第二固定孔;186、第一挂墙支架;187、第二挂墙支架;2、导风件;21、连接杆;22、导风片;221、凸起;23、弹簧;3、主固定板;31、操作面板;32、灯罩;33、红外窗;34、显示屏;35、按键帽;4、弱电固定板;41、弱电板;5、强电固定板;51、强电板;6、温控探头;7、监控探头;8、提手;81、横梁;811、定位孔;82、支撑杆;821、第一连接孔;822、第二连接孔;83、第一手柄螺丝;84、第二手柄螺丝;9、整机挂架;91、固定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为了便于说明,下述的“上”、“下”均与附图所述的方向一致。

一种具有双控探头的工业暖风机,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箱体1,箱体1的前端面设置为进风口11,箱体1的后端面设置为出风口12,进风口11处设置有风罩13,箱体1内设置有电机14,箱体1内还设置有主风道15,电机14上设置有电机上支架141和电机下支架142,电机上支架141固定安装于主风道15的顶部,电机下支架142固定安装于主风道15的底部,电机14通过电机上支架141和电机下支架142可被牢固地固定于主风道15上,即使发生碰撞也不会对电机14造成损坏。电机14的输出轴上安装有风叶143,风叶143安装于主风道15内;箱体1的出风口12处设置有导风件2,风叶143与导风件2之间设置有发热体16。使用过程中,环境中的冷空气经进风口11进入至箱体1内,然后通过发热体16加热后从出风口12排出。

如图1和图3所示,箱体1包括有底盖17和顶盖18,底盖17上安装有主固定板3,顶盖18下端固定连接于主固定板3上,将顶盖18与底盖17通过主固定板3相连接形成一个腔室,主固定板3上设置有操作面板31,操作面板31上设置有灯罩32、红外窗33、显示屏34和按键帽35,通过对操作面板31进行操控,可对发热体16的温度、发热时间等进行调节和设置;顶盖18靠近出风口12(见附图2)处设置有前壳罩181,前壳罩181上固定连接有前壳182,导风件2安装于前壳182上。导风件2包括有连接杆21和导风片22,连接杆21的截面呈中空的半圆形,导风片22设置于连接杆21的侧壁且导风片22的长度小于连接杆21的长度,前壳182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均开设有竖直等距排布的四个止转孔183,止转孔183可供导风件2两端插接,连接杆21的一端套设有驱动导风件2向前壳182另一内侧壁运动的弹簧23,弹簧23的一端抵触于前壳182的内侧壁,弹簧23的另一端抵触于导风片22;导风片22上均设置有平行于连接杆21的凸起221,凸起221的截面呈中空的半圆形。

将导风件2安装于前壳182上时,先把弹簧23套于连接杆21的一端,然后将连接杆21套有弹簧23的一端插入于止转孔183内,在插入过程中,导风片22端部对弹簧23进行压缩,将连接杆21的另一端插于相对的止转孔183内,松开连接杆21后,导风件2在弹簧23的弹力驱动下向插接于前壳182另一侧的止转孔183内,即可将导风件2固定安装于前壳182上,导风件2可对从箱体1的出风口12吹出的暖风进行导向。平行于连接杆21的凸起221可对出风口12处的暖风可起到横向导向作用,可使部分暖风在凸起221的导向作用下向箱体1两侧吹出,具有较好的供暖效果。

如图1和图3所示,底盖17上设置有位于箱体1内的弱电固定板4和强电固定板5,弱电固定板4上设置有弱电板41,强电固定板5上设置有强电板51,顶盖18的内壁设置有用于监控发热体16温度的温控探头6,温控探头6整体位于箱体1内,顶盖18的内壁还设置有用于监控环境温度的监控探头7,监控探头7的前端穿过顶盖18侧壁伸出于箱体1外,温控探头6和监控探头7均连接于弱电板41和强电板51。

在使用时,使发热体16和电机14先通电,通电后发热体16发热,电机14带动风叶143旋转,在风叶143的作用下,环境中的冷空气经风罩13从进风口11进入至箱体1内,然后通过主风道15被吹向发热体16进行加热,冷空气经发热体16加热后,在风叶143的作用下从出风口12排出,将发热体16的温度带至外部环境的空气中,如此循环进行热交换以达到升温的效果。在供热过程中,温控探头6实时监控发热体16的温度,监控探头7实时监控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与设定的温度差值较大时,反馈于强电板51控制发热体16高频发热,使发热体16快速加温,提高发热效率;当环境温度与设定的温度差值较小时,反馈于弱电板41控制发热体16低频发热,使发热体16加热较平缓,具有节能的效果且温度精度的控制较高。当发热体16的温度大于热保温度时,就会自动切断电源,发热体16不再工作,当温度低于热保的保护温度时,将会自动开启进行加温。当箱体1内部的热保跳掉后,风叶143会延时3分钟,将箱体1内部的热量全部带到外部环境当中,保护内部的电子元件不会因为内部的高温而影响使用寿命。如此,采用双控探头分别对发热体16和环境温度进行监测,可实时自动调节发热体16的高低频,具有操作方便、高效节能的效果。

如图1所示,顶盖18上设置有提手8,提手8包括横梁81和设置于横梁81两侧的支撑杆82,提手8整体呈“U”字形,支撑杆82的下端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821,支撑杆82的中部开设有第二连接孔822,顶盖18侧壁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821对应的第一固定孔184,顶盖18的侧壁还开设有与第二连接孔822对应的第二固定孔185,第二固定孔185位于第一固定孔184上方,每个侧壁的第二固定孔185设置有三个,三个第二固定孔185以第一固定孔184为圆心呈圆弧形分布;提手8与顶盖18间通过第一手柄螺丝83和第二手柄螺丝84固定连接,第一手柄螺丝83穿过第一连接孔821和第一固定孔184,第二手柄螺丝84穿过第二连接孔822和第二固定孔185。顶盖18上设置有第一挂墙支架186,第一挂墙支架186呈直角设置,第一挂墙支架186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挂墙支架186的第二挂墙支架187,第一挂墙支架186和第二挂墙支架187固定连接后形成直角三角形,第一挂墙支架186上设置有整机挂架9,整机挂架9上设置有固定凸环91,提手8的横梁81中部设置有与固定凸环91相对应的定位孔811。

当把提手8安装于顶盖18上时,将第一连接孔821和第一固定孔184对准,然后把第一手柄螺丝83穿过第一连接孔821和第一固定孔184,将支撑杆82下端部转动连接于顶盖18两侧,然后再将第二连接孔822分别对准于三个第二固定孔185的其中一个并用第二手柄螺丝84固定,使支撑杆82整体固定连接于顶盖18两侧,当第二连接孔822对准于不同第二固定孔185时,可使提手8相对于箱体1进行角度调节。提手8可用于提拿箱体1,便于搬动箱体1。箱体1通过整机挂架9与第一挂墙支架186相连接,通过第一挂墙支架186可将箱体1挂于墙上,第二挂墙支架187对第一挂墙支架186可起到支撑作用,第一挂墙支架186和第二挂墙支架187固定连接后形成直角三角形具有结构更稳定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