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9519发布日期:2019-07-19 22:0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整体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整体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整体式空调器俗称窗机空调,采用一体化安装。现有的整体式空调器室内侧通常采用贯流风轮或者单个离心风轮,并于室内侧壳体上设置单一侧面的进风格栅,通过进风格栅与贯流风轮或单个离心风轮的风道连通形成进风通道。单一侧进风格栅一般设置于壳体室内侧的前端面,对应进风格栅设置有过滤网,仅能实现单面进风,限制了空调器的能效。若在壳体室内侧上设置具有多侧面的进风格栅,如呈U形的进风格栅,则需采用覆盖U形进风格栅的过滤网。但是一体式的过滤网在生产中的拆装极其不便,甚至无法实现拆装,从而造成装配困难。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式空调器,旨在在具有大的进风区域的基础上,改善过滤网结构,便于安装和拆卸。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整体式空调器,包括室内侧和室外侧,其中,所述室内侧包括:前壳,包括前侧板和自所述前侧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向所述室外侧延伸的两边板,所述前侧板上设置有第一进风格栅,所述两边板上设置有第二进风格栅,所述边板靠近所述室外侧的一端设置有插接口;两过滤网,分别自所述插接口插入所述前壳内,以将所述第二进风格栅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进风格栅遮盖。优选地,所述第一进风格栅与所述第二进风格栅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前侧板与所述边板之间呈圆弧过渡。优选地,所述过滤网包括平行于所述前侧板的第一侧部、以及平行于所述边板的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呈圆弧过渡。优选地,所述室内侧还包括底盘,所述底盘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前侧板之间形成供所述过滤网插入的第一滑槽。优选地,所述室内侧还包括Z形支架,所述Z形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底端、且卡置于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底盘的凸缘之间。优选地,所述前壳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前侧板之间设有供所述过滤网插入的第二滑槽。优选地,所述第一进风格栅设置有若干竖向加强筋,所述两过滤网靠近所述前侧板的末端对应所述竖向加强筋设置。优选地,所述两过滤网的末端相互抵接。优选地,所述两过滤网靠近所述插接口的前端均设置有外露的把手。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前壳和两个过滤网,一方面,于前壳的前侧板、和自前侧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向所述室外侧延伸的两边板分别设置第一进风格栅和第二进风格栅,增大了进风区域。同时,使边板靠近室外侧的一端设置有插接口,使两个过滤网分别自插接口插入前侧板内,并遮盖第二进风格栅和至少部分第一进风格栅,在满足覆盖进风区域要求的基础上,减小了过滤网的体积,进一步减少了对过滤网安装结构的限制,改善了过滤网的结构,使其更容易满足安装要求,装配更加灵活,从而便于安装和拆卸。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式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面图;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式空调器中过滤网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整体式空调器10室内侧20室外侧11前壳111前侧板1111第一进风格栅1112竖向加强筋112边板1121第二进风格栅1122插接口113第一滑槽12过滤网121第一侧部122第二侧部123把手13底盘131凸缘14Z形支架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整体式空调器。请参阅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整体式空调器1包括室内侧10和室外侧20,室内侧10包括前壳11和两过滤网12。其中,前壳11包括前侧板111和自前侧板11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向室外侧20延伸的两边板112,前侧板111上设置有第一进风格栅1111,两边板112上设置有第二进风格栅1121,边板112靠近室外侧20的一端设置有插接口1122;两过滤网12分别自插接口1122插入前壳11内,以将第二进风格栅1121和至少部分第一进风格栅1111遮盖。具体地,该整体式空调器1室内侧10包括前壳11和两个过滤网12。前壳11包括前侧板111和自前侧板1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向室外侧20延伸的两边板112,于前侧板111上设置第一进风格栅1111,两边板112上设置第二进风格栅1121,使得前壳11的前端与两侧上均设置进风格栅,空气可从前端和两侧进入至室内侧10进行热量交换。与目前常用的整体式空调器1(仅设置单侧进风)相比,形成了三侧进风区域,增大了进风面积,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能效。由于第一进风格栅1111和第二进风格栅1121分别处于前壳11的侧板上,在设置时,处于前端的第一进风格栅1111和处于其两侧的第二进风格栅1121可以是间断的,即第一进风格栅1111和第二进风格栅1121是不相连的;也可以是连续的,即处于两侧的第二进风格栅1121与第一进风格栅1111连接,形成连续且不间断的一体式的进风空间,即U形进风区域。无论第一进风格栅1111和第二进风格栅1121的设置是连续的、还是间断的,为了避免空气中的杂质和颗粒进入至空调器内,对应进风格栅处还需设置过滤网12。在此基础之上,若仍然采用一个整体的过滤网12,则由于进风区域的增大,该过滤网12需要自一边板112上插入安装后,通过前侧板111后绕至另一边板112,以能够同时覆盖第一进风格栅1111和第二进风格栅1121。不仅对过滤网12的结构具有高的制造要求,而且由于安装时的可操作空间小,具有大的安装难度,难以安装甚至无法安装。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过滤网12,使边板112靠近室外侧20一端设有插接口1122,两个过滤网12可分别自插接口1122处插入前壳11内,通过边板112后安装至前侧板111,使两个过滤网12的安装将第二进风格栅1121和第一进风格栅1111遮盖。过滤网12可采用直线型结构,也可采用适配所安装的遮盖部分第一进风格栅1111和第二进风格栅1121的位置结构。若采用直线型结构,可使过滤网12通过插接口1122插入前壳11,并向前侧板111直线延伸后安装于前侧板111,使两过滤网12形成以前侧板111的安装处、两边板112的插接口1122分别为顶点的三角形结构,将进风格栅遮盖,但此结构在空调器的内部占用空间较大,结构不紧凑。若采用适配结构,则过滤网12可沿着边板112朝向前侧板111的方向延伸安装,有利于节省空间,使得安装结构更加紧凑。同时,过滤网12可采用形变较小的定型的结构,也可采用具有柔性的非定型结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前壳11和两个过滤网12,一方面,于前壳11的前侧板111、和自前侧板11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向所述室外侧20延伸的两边板112分别设置第一进风格栅1111和第二进风格栅1121,增大了进风区域。同时,使边板112靠近室外侧20的一端设置有插接口1122,使两个过滤网12分别自插接口1122插入前侧板111内,并遮盖第二进风格栅1121和至少部分第一进风格栅1111,在满足覆盖进风区域要求的基础上,减小了过滤网12的体积,进一步减少了对过滤网12安装结构的限制,改善了过滤网12的结构,使其更容易满足安装要求,装配更加灵活,从而便于安装和拆卸。参阅图1,使第一进风格栅1111与第二进风格栅1121一体成型。即使得前侧板111和边板112一体成型,同时第一进风格栅1111与第二进风格栅1121连通,呈U形设置,既增大了进风区域,还增强了前侧板111与边板112的机械性能,使得安装更加稳固,制造更加便捷。在具体应用中,前侧板111与边板112的连接可以采用具有拐角的弯折连接,也可采用具有弧度的圆弧过渡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使前侧板111与边板112之间呈圆弧过渡,可减小于连接处的应力集中,同时,减小了安装体积,增强空调器对环境适应性。参阅图1和图4,过滤网12包括平行于前侧板111的第一侧部121、以及平行于边板112的第二侧部122,第一侧部121与第二侧部122之间呈圆弧过渡。使过滤网12的第一侧部121与前侧板111平行、第二侧部122与边板112平行,使得过滤网12安装时可沿着边板112朝向前侧板111的方向延伸,并贴近边板112和前侧板111的内侧进行安装,从而减小对前壳11内的体积占用,节约安装空间。由于前侧板111与边板112之间呈圆弧过渡连接,则使第一侧部121与第二侧部122之间呈圆弧过渡,以与安装位置的形状适配。当然了,如果边板112与前侧板111之间呈夹角连接,则过滤网12的第一侧部121和第二侧部122亦可采用夹角连接。此外,本实施例中,过滤网12采用定型结构,即过滤网12为L形。这是因为,一方面,可以减少因安装使用导致过滤网12发生变形,使得过滤网12能够被更好的固定,具有较好的过滤效果,并延长过滤网12的使用周期。另一方面,由于过滤网12本身不容易发生形变,可减少对过滤网12采用的安装结构,使得装配更加简单和便捷。参阅图2和图3,室内侧10还包括底盘13,底盘13设有凸缘131,凸缘131与前侧板111之间形成供过滤网12插入的第一滑槽113。通过底盘13与前侧板111和边板112的配合安装,形成对空调器内部件的保护。底盘13设有凸缘131,通过凸缘131与前侧板111之间形成第一滑槽113,使过滤网12自边板112的插接口1122插入后,沿着第一滑槽113插入安装于前侧板111,安装简单。容易想到的是,还可使第一滑槽113沿前侧板1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贴近边板112、朝向室外侧20的反向延伸,即第一滑槽113自前侧板111朝向边板112延伸,在凸缘131与边板112之间也形成,增加对过滤网12安装的导向性和稳固性,并且不需要设计额外的安装结构,使得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地,参阅图3,室内侧10还包括Z形支架14,Z形支架14位于第一滑槽113的底端、且卡置于前侧板111与底盘13的凸缘131之间。由于第一滑槽113是由底盘13的凸缘131和前侧板111之间形成,底盘13凸缘131朝向前侧板111的表面与前侧板111朝向底盘13的内表面构成第一滑槽113的两侧壁,过滤网12沿第一滑槽113的两侧壁滑入。为了增强安装的稳固性,采用Z形支架14,使Z形支架14位于第一滑槽113底端、并卡置于凸缘131与前侧板111之间,从而Z形之间的上表面形成第一滑槽113的槽底,增加对过滤网12的支撑,加强安装。参阅图2,前壳11还包括顶板,顶板与前侧板111之间设有供过滤网12插入的第二滑槽。通过在前壳11体的上部设置第二滑槽,使过滤网12的上端沿第二滑槽插入安装,使得过滤网12整体贴近前侧板111安装,进一步加强对过滤网12的安装固定,减小安装的占用空间。与第一滑槽113的结构类似,使顶板与边板112之间也形成第二滑槽,使得第二滑槽自前侧板111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朝向室外侧20的方向延伸,增加了对过滤网12的固定空间,安装更加牢固。参阅图1,第一进风格栅1111设置有若干竖向加强筋1112,两过滤网12靠近前侧板111的末端对应竖向加强筋1112设置。由于采用了两个过滤网12,两个过滤网12在靠近前侧板111的末端安装时,难以避免出现安装间隙。使第一进风格栅1111设置有若干竖向加强筋1112,不仅加强第一进风格栅1111的机械强度,同时还可使两过滤网12的末端对应竖向加强筋1112进行安装,从而使竖向加强筋1112将两过滤网12之间形成的安装间隙遮盖,避免了灰尘和杂质从间隙中通过而进入至空调器内。参阅图1和图4,使两过滤网12的末端相互抵接。进一步使两过滤网12之间的间隙减小,提升过滤效果。此外,由于安装使用中容易出现晃动,或者长时间使用后过滤网12出现老化,容易造成抵接的效果下降,间隙增大。因此,可设计安装结构,以加强两过滤网12之间的安装配合,避免间隙的扩大和过滤效果的降低。如:在过滤网12末端嵌入磁性材料,通过两者的相吸加强固定,等。参阅图1和图4,两过滤网12靠近插接口1122的前端均设置有外露的把手123。通过设置把手123,通过握持把手123即可将过滤网12插入至前壳11内,并且在需要时,通过把手123即可将过滤网12从前壳11内拉出,便于过滤网12的安装和更换。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