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9507发布日期:2019-07-19 22:0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整体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整体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整体式空调器中,室内侧通常采用贯流风轮或单个离心风轮,室外侧通常采用轴流风轮,这样不仅使得该整体式空调器的整体体积较大,需要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且不便于运输。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室内侧采用离心风轮,室外侧采用贯流风轮,这样可降低整体式空调器的整体高度。然而,该整体式空调器的拆装工序十分繁琐,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整体式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整体式空调器的拆装工序十分繁琐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整体式空调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围合形成壳腔,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可拆卸连接;

压缩机,设于所述壳腔内,所述压缩机的前后两侧分别形成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

离心风轮,设于所述内侧区域;以及

贯流风轮,设于所述外侧区域。

优选地,所述前壳上设置有插接槽,所述后壳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槽适配的插接扣;和/或,

所述前壳上设置有插接扣,所述后壳上设置有供所述插接扣插入的插接槽。

优选地,所述前壳上设置有第一磁吸件,所述后壳上设置有第二磁吸件,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通过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连接。

优选地,所述前壳上设置有限位卡扣,所述后壳上设置有供所述限位卡扣卡入的限位槽;和/或,

所述前壳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后壳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适配的限位卡扣。

优选地,所述前壳包括前顶板、前底板、连接所述前顶板和所述前底板的前侧板,以及由所述前侧板的两侧向后延伸的两前边板,所述前侧板上设置有第一进风格栅,两所述前边板上分别设置有两第二进风格栅。

优选地,所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内侧区域的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为U型换热器,所述U型换热器对应所述第一进风格栅和所述第二进风格栅设置。

优选地,所述离心风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位于两所述离心风轮之间,并连接两所述离心风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通过齿轮组与所述离心风轮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离心风轮对应设置的第一蜗壳组件,和与所述贯流风轮对应设置的第二蜗壳组件;所述第一蜗壳组件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一蜗舌,所述第一蜗壳与所述第一蜗舌围设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二蜗壳组件包括第二蜗壳和第二蜗舌,所述第二蜗壳与所述第二蜗舌围设形成第二风道。

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内侧区域的第一避让凹槽,所述第一避让凹槽用以避让所述第一蜗壳;和/或,

所述底盘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外侧区域的第二避让凹槽,所述第二避让凹槽用以避让所述第二蜗壳。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为卧式压缩机,所述卧式压缩机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设于所述后壳内部。

优选地,所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所述贯流风轮的一端,并连接所述贯流风轮。

优选地,所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设于所述外侧区域,且位于所述卧式压缩机与所述第二电机之间。

优选地,所述整体式空调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外侧区域的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为多折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呈多折和/或多层设置。

优选地,所述前壳为塑胶件或钣金件,所述后壳为塑胶件或钣金件。

本实用新型整体式空调器的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前壳与后壳围合形成一壳腔,以供压缩机等空调器的内部构件安装,其中,前壳与后壳可拆卸连接,如此,当需要对该空调器的内部进行清理或维修时,只需将前壳与后壳拆分开,拆装工序十分简单。同时,该空调器的内侧区域采用离心风轮和U型换热器,能够实现三面进风,增大了进风量,提高了换热效率;该空调器的外侧区域采用贯流风轮和多折换热器,占用空间少,有利于降低该空调器的整体高度,有利于该空调器的薄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式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整体式空调器拆开壳体后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方向的剖示图;

图4为图2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整体式空调器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整体式空调器。在本实施例中,该整体式空调器应用为窗机,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该整体式空调器还可具体应用在其它场合,本设计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整体式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10、压缩机160、离心风轮130以及贯流风轮140。所述壳体110包括前壳111和后壳112,所述前壳111与所述后壳112围合形成壳腔,所述前壳111与所述后壳112可拆卸连接。所述压缩机160设于所述壳腔内,所述压缩机160的前后两侧分别形成内侧区域和外侧区域;所述离心风轮130设于所述内侧区域;所述贯流风轮140设于所述外侧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式空调器100的前壳111对应位于室内,后壳112对应位于室外。其中,前壳111具有第一子腔,所述后壳112具有第二子腔,所述前壳111与所述后壳112拼接在一起时,第一子腔与第二子腔共同形成所述壳腔。压缩机160设于所述壳腔内,具体地,所述压缩机160可以设于所述第一子腔内,也可设于所述第二子腔内,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所述压缩机160的前侧与前壳111构造形成内侧区域,所述压缩机160的后侧与后壳112构造形成外侧区域,外侧区域和内侧区域分别对应空调器的室外区域和室内区域。通过压缩机160与壳体110构造成外侧区域和内侧区域,使该整体式空调器100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占用的空间较少,便于运输和存储。同时,由于压缩机160较重,将压缩机160安装在该空调器的中间,可以使得整个空调器的重心较为居中,从而使得在将该空调器安装到窗户上时,可使空调器的重心落在墙体上,降低了空调器的安装难度。

前壳111包括前顶板1111、前底板1112、连接所述前顶板1111和所述前底板1112的前侧板1113,以及由所述前侧板1113的两侧向后延伸的两前边板1114,所述第一子腔由所述前顶板1111、前底板1112、前侧板1113及两前边板1114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前侧板1113上设置有第一进风格栅1115,两所述前边板1114上分别设置有两第二进风格栅1116,如此,可以实现三面进风(前面进风、左面进风、右面进风)。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一进风格栅1115与两所述第二进风格栅1116可以是相对独立设置的,当然,也可以是一体成型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侧板1113与所述前边板1114的连接处呈圆倒角设置,所述第一进风格栅1115与两所述第二进风格栅1116为一体成型设置,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大进风面积,从而增大进风量,同时,还可使壳体110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使该整体式空调器100更加美观。所述前顶板1111上开设有室内出风口,所述室内出风口处活动设置有导风板,以将所述室内出风口打开或者关闭。

后壳112包括后顶板1121、后底板1122、连接所述后顶板1121和所述后底板1122的后侧板1123,以及由所述后侧板1123的两侧向前延伸的两后边板1124,所述第二子腔由所述后顶板1121、后底板1122、后侧板1123及两后边板1124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后顶板1121和/或所述后边板1124上开设有室外进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内安装有进风格栅。所述后侧板1123上开设有室外出风口。关于前壳111与后壳112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前壳111与后壳112插接;或者,前壳111与后壳112磁吸连接;又或者,前壳111与后壳112卡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下文将进行详细介绍。另外,前壳111与后壳112可拆卸连接包括以下多种情形:前顶板1111与后顶板1121可拆卸连接,和/或,前底板1112与后底板1122可拆卸连接,和/或,前边板1114与后边板1124可拆卸连接。在此也不做特殊限定。

可以理解地,离心风轮130工作时,空气从离心风轮130的轴向方向进入离心风轮130,经离心风轮130增压后,空气从离心风轮130的径向方向排出;而贯流风轮140工作时,空气从贯流风轮140的径向方向流入贯流风轮140,经贯流风轮140增压后,空气从贯流风轮140的另一径向方向排出。在本实施例中,将离心风轮130设于内侧区域,也即将离心风轮130设于前壳111的第一子腔内,可使得该空调器的室内送风距离较远;而将贯流风轮140设于外侧区域,也即将贯流风轮140设于后壳112的第二子腔内,可使得该空调器的噪音小、送风均匀,且功率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整体式空调器100还包括位于所述内侧区域的室内换热器120和位于外侧区域的室外换热器150。其中,所述室内换热器120为U型换热器,所述U型换热器对应所述第一进风格栅1115和所述第二进风格栅1116设置,如此,增大了室内换热器120的换热效率。所述室外换热器150对应所述贯流风轮140设置,所述室外换热器150呈多折和/或多层设置(如图3所示)。可以理解地,所述室外换热器150呈多折设置,可以降低进气速度,降低压损,保证贯流风轮140的高效运行;所述室外换热器150呈多层设置,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整体式空调器100的壳体110包括前壳111和后壳112,前壳111与后壳112围合形成一壳腔,以供压缩机160等空调器的内部构件安装,其中,前壳111与后壳112可拆卸连接,如此,当需要对该空调器的内部进行清理或维修时,只需将前壳111与后壳112拆分开,拆装工序十分简单。同时,该空调器的内侧区域采用离心风轮130和U型换热器,能够实现三面进风,增大了进风量,提高了换热效率;该空调器的外侧区域采用贯流风轮140和多折换热器,占用空间少,有利于降低该空调器的整体高度,有利于该空调器的薄型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前壳111与后壳112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具体如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壳111上设置有插接槽113,所述后壳112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接槽113适配的插接扣114(如图4和图5所示);和/或,所述前壳111上设置有插接扣,所述后壳112上设置有供所述插接扣插入的插接槽。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壳111上设置有第一磁吸件,所述后壳112上设置有第二磁吸件,所述前壳111与所述后壳112通过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连接。

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壳111上设置有限位卡扣,所述后壳112上设置有供所述限位卡扣卡入的限位槽;和/或,所述前壳111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后壳112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适配的限位卡扣。

请参阅图2,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增大进风量,可以在内侧区域设置两个离心风轮130。当然,离心风轮130的数量不限于此。请参阅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整体式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一电机131,所述第一电机131位于两所述离心风轮130之间,并连接两所述离心风轮130。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电机131设置在两离心风轮130之间,一方面可以同时控制两离心风轮130工作,使得进风更加均匀,进一步使得室内换热器120的换热更加均匀;另一方面使得空调器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具体地,所述第一电机131通过齿轮组与所述离心风轮130传动连接。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131也可以为两个,两所述第一电机131分别连接两所述离心风轮130。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所述整体式空调器100还包括与所述离心风轮130对应设置的第一蜗壳组件133,和与所述贯流风轮140对应设置的第二蜗壳组件142;所述第一蜗壳组件133包括第一蜗壳1331和第一蜗舌1332,所述第一蜗壳1331与所述第一蜗舌1332围设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二蜗壳组件142包括第二蜗壳1421和第二蜗舌1422,所述第二蜗壳1421与所述第二蜗舌1422围设形成第二风道。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蜗壳组件133的数量与所述离心风轮130的数量一一对应,每个离心风轮130设置于对应一个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端延伸至所述室内出风口,如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内侧区域发生窜风,可以减小噪音。所述贯流风轮140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端延伸至室外出风口。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能够将该整体式空调器100做得更薄,减小该整体式空调器100的高度,可在所述壳体110的底部设置避让槽。请参阅图3和图6,所述壳体110还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内侧区域的第一避让凹槽115,所述第一避让凹槽115用以避让所述第一蜗壳1331;和/或,所述底盘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外侧区域的第二避让凹槽116,所述第二避让凹槽116用以避让所述第二蜗壳1421。

具体地,所述底盘由所述前壳111的前底板1112与所述后壳112的后底板1122拼接形成(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避让凹槽115形成于所述前底板1112上,所述第二避让凹槽116形成于所述后底板1122上。其中,所述第一避让凹槽115与所述第二避让凹槽116均沿所述壳体110的宽度方向延伸。由于在底盘上设置第一避让凹槽115和第二避让凹槽116,这样第一蜗壳1331的底部可以伸入第一避让凹槽115内,第二蜗壳1421的底部可伸入第二避让凹槽116内,从而可以降低该整体式空调器100的整体高度,使得该整体式空调器100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减小该整体式空调器100的体积。同时,在底盘上设置第一避让凹槽115和第二避让凹槽116,还可对底盘起到加强作用。

关于所述壳体110的材质不做限定,例如,所述壳体110可整体为塑胶件,或者所述壳体110整体为钣金件。当然,所述壳体110也可由多种不同材质制成。具体而言,所述前壳111为塑胶件或钣金件,所述后壳112为塑胶件或钣金件。本实施例中,考虑到钣金件的强度高,不易老化,而塑胶件容易加工成型为各种复杂的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壳111为塑胶件,所述后壳112为钣金件。如此,一方面可以防止设置在室外的后壳112发生老化,另一方面可将设置在室内的前壳111加工成各种结构,减小整个空调器的体积,提高空间利用率。具体而言,所述前壳111的外轮廓呈弧形,且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20的形状适配。

再请参阅图2,所述压缩机160为卧式压缩机160,所述卧式压缩机160沿所述壳体110的宽度方向设于所述壳体110内部。可以理解,采用卧式压缩机160,并将所述压缩机160沿壳体110的宽度方向设于壳体110内部,相较普通压缩机160而言,降低了空调器的整体高度,利于该空调器的薄型化。所述外侧区域与所述内侧区域分别设于所述卧式压缩机160的两侧,使得该整体式空调器100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本实施例中,壳体110的宽度方向为左右侧,壳体110的长度方向为前后侧,且外侧区域为后侧,内侧区域为前侧。又考虑到,后壳112为钣金件,强度较高,因而将所述卧式压缩机160设于所述后壳112内部,也即将所述卧式压缩机160设于所述第二子腔内。

所述整体式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二电机141,所述第二电机141设于所述贯流风轮140的一端,并连接所述贯流风轮140。另外,所述整体式空调器100还包括储液罐170,所述储液罐170设于所述外侧区域,且位于所述卧式压缩机160与所述第二电机141之间。通过将所述储液罐170放置于所述卧式压缩机160与所述第二电机141之间,充分利用了壳体110内部的空间,有利于减小整体式空调器100的体积,同时,缩短了该卧式压缩机160与室内换热器120之间管路的连接距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