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压缩机配管系统及压缩机回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4675发布日期:2019-08-09 21:07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外机、压缩机配管系统及压缩机回气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空调室外机、压缩机配管系统及压缩机回气管。



背景技术:

空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换热系统,空调室外机中一般设置有压缩机及换向四通阀,压缩机与换向四通阀之间通过配管连接,以输送冷媒,空调室外机中的配管是整个系统的“血管”,其工作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和储液器,储液器设于压缩机本体上,压缩机本体工作时,储液器上的振动较大,进而会将振动传递至与储液器连接的回气管上,回气管容易振动且产生噪声。

传统的配管设计中,为了解决回气管振动较大的问题,通常在回气管上套设配重块,改变吸气管的固有频率,以及吸气管局部的刚度和质量,从而降低吸气管的振动。但是,上述减振方法需要额外增加配件,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吸气管减振方式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降低生产成本的压缩机回气管。

一种压缩机回气管,包括:

第一段,与四通换向阀连接;

第二段,与储液器连接;

第三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段中的管路、所述第二段中的管路及所述第三段中的管路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内,且所述第二段中的管路至少位于两个相交平面内。

上述压缩机回气管中,第一段中的管路、第二段中的管路及第三段中的管路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内,以使压缩机回气管整体经过多个平面,提高压缩机回气管的稳定性,从多个方位减小压缩机回气管的振动及噪声。并且,第二段中的管路至少位于两个相交平面内,增加压缩机回气管50的空间立体性,以进一步提高管路稳定性,进一步在多个方位上进行减振。如此,通过改进压缩机回气管本身的结构进行减振,不需要额外装配减振块,节省换热系统的生产成本,且节省装配减振块的时间,加快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中的任意两者相互交叉间隔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及所述第三段中的至少一者为弯折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及所述第三段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两个U型弯折部,所述两个U型弯折部相互连接且开口朝向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首段和第一尾段,所述第一首段和所述第一尾段均U型弯折形成所述两个U型弯折部,所述第二段交叉穿设于所述第一首段或所述第一尾段的U型开口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为第二U型管,所述第二U型管包括第二首段、第二中间段及第二尾段,所述第二中间段相交连接于所述第二首段和所述第二尾段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垂直所述储液器轴线的平面内,所述第二中间段的投影与所述储液器外周的其中一条切线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尾段与所述储液器连接,所述第二首段与所述第三段连接,且在冷媒流出所述第三段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首段向靠近所述第二尾段倾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尾段和所述第二中间段位于第二主平面内,所述第二首段向偏离所述第二主平面的方向弯折且与所述第三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段为第三U型管,所述第三U型管的开口与所述第二U型管的开口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U型管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弯折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垂直所述储液器轴线的平面内,所述第三U型管的投影与所述储液器外周的其中一条切线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U型管包括第三首段、第三中间段及第三尾段,所述第三首段与所述第一段连接,所述第三尾段与所述第二段连接,所述第三中间段相交连接于所述第三首段和所述第三尾段之间,且所述第三中间段在所述第三首段中冷媒的流出方向上向靠近所述第三尾段倾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配管系统,包括压缩机、换向四通阀及上述压缩机回气管,所述压缩机包括压缩机主体和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设于所述压缩机主体上,所述压缩机回气管连接于所述换向四通阀与所述储液器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上述压缩机配管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压缩机配管系统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压缩机配管系统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压缩机回气管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压缩机回气管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压缩机回气管中第一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压缩机回气管中第二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压缩机回气管中第三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与传统空调室外机处于制冷模式时的噪音值对比图;

图9为图8所示空调室外机与传统空调室外机处于制热模式时的噪音值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压缩机配管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0、四通阀30及压缩机回气管50。

压缩机10包括压缩机本体12和储液器14,储液器14设于压缩机本体12上,压缩机回气管50连接于储液器14与四通阀30之间。冷媒经过换热循环后进入四通阀30,最后从压缩机回气管50进入储液器14,进行气液分离,最后流向压缩机本体12进行下一轮换热循环。

旋转式的压缩机10在运行时,由于曲轴带动活塞压缩气缸内部气体,因此,曲轴旋转一周,气缸完成一次压缩过程,同时也产生具有周期性变化的气体力矩作用,从而导致旋转式压缩机在运行时产生回转振动。由于压缩机10的回转振动基本上是以压缩机本体12轴线为回转中心的,而各个位置的回转振动的大小与其距回转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成正比,因此远离压缩机本体12的储液器14切向位置通常为压缩机10最大的振动点,并直接带动换热系统的回气管振动,影响系统管路应力及噪音水平。

压缩机回气管50包括第一段52、第二段54及第三段56。第一段52与四通换向阀30连接,第二段54与储液器14连接,第三段56连接于第一段52与第二段54之间,冷媒从四通换向阀30流出后依次经过第一段52、第三段56及第二段54,最终回到储液器14进行气液分离。

如图3-4所示,第一段52中的管路、第二段54中的管路及第三段56中的管路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内,以使压缩机回气管50整体经过多个平面,提高压缩机回气管50的稳定性,从多个方位减小压缩机回气管50的振动及噪声。并且,第二段54中的管路至少位于两个相交平面内,增加压缩机回气管50的空间立体性,以进一步提高管路稳定性,使压缩机回气管50自身具有较好的减振性能。

可选地,第一段52中的管路至少位于第一平面内,第二段54中的管路至少位于第二主平面及与第二主平面不同的第二子平面内,第三段56中的管路至少位于第三平面内,第一平面、第二主平面、第二子平面及第三平面相互相交,使第一段52、第二段54及第三段56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内,同时使第二端54中的管路至少位于两个平面内,提高压缩机回气管50所处的空间方位,进行多方位减振。

进一步地,第一段52、第二段54及第三段56中的任意两者相互交叉间隔分布,以更进一步提高管路稳定性,更进一步在多个方位上进行减振。同时,通过交叉间隔设置来节省管路所占用的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压缩机回气管50自身结构减振。其中,相互交叉间隔分布可以理解为,第一段52、第二段54及第三段56中任意两者的管路相互交叉,且两者的管路在交叉点具有间隙,即两者在交叉点没有连接。该交叉点在两者向同一平面(垂直储液器14轴线的平面)投影时形成,实际并不存在。

具体地,压缩机回气50设于空调外机的箱体内,第三段56在箱体的底部与顶部之间延伸,经过多个维度,在空间上高低有序交错布局。同时,第一段52和第二段54都集中箱体的顶部,即第一段52和第二段54位于上方,只有第三段56向箱体底部延伸,减小压缩机回气管50整体所占的空间,节省箱体底部的空间,便于后续配管时其他管路走管。

进一步地,第一段52、第二段54及第三段56中的至少一者为弯折管,以通过至少一段管路自身的结构吸收部分振动,减少振动幅度。具体地,第一段52、第二段54及第三段56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两个U型弯折部,两个U型弯折部相互连接且开口朝向相反。如此,两个U型弯折部朝不同的方向弯折,从多个方向减振,提高减振效果。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5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首段521和第一尾段523,第一首段521和第一尾段523均U型弯折形成两个U型弯折部,第一首段521中U型开口和朝向与第一尾段523中U型开口的朝向相反设置,第一首段521和第一尾段523向不同的方向弯折,从多个方向减振。并且,第二段54交叉穿设于第一首段521或第一尾段523的U型开口内(如图3所示),利用第一首段521或第一尾段523的U型开口空间交叉设置第二段54,节省走管空间。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段54为第二U型管,第二U型管包括第二首段541、第二中间段543及第二尾段545,第二中间段543相交连接于第二首段541和第二尾段545之间,以形成U型的第二段54,通过U型的第二段54降低振动。

如图2所示,具体地,在垂直储液器14轴线的平面内,第二中间段543的投影与储液器14外周的其中一条切线平行,缓冲储液器14的切向振动,对振动最明显的切向振动进行削弱,吸收一定的振动能量,减少压缩机回气管50传递的振动。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第二尾段545与储液器14连接,第二首段541与第三段56连接,冷媒由第三段56流向第二首段541,并经过第二中间段543后进入第二尾段545。并且,在冷媒流出第三段56的方向上,第二首段541向靠近第二尾段545倾斜,使冷媒更加平缓地从第三段56流入第二首段541,最后通过第二中间段543流向第二尾段545,防止冷媒直接冲击第二中间段543,降低冷媒对管路的冲击,减少冷媒冲击引起的振动。

更进一步地,第二尾段545和第二中间段543位于第二主平面内,即第二尾段545和第二中间段543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二首段541向偏离第二主平面的方向弯折且与第三段56连接,即第二首段541朝向与第二主平面不同的第三平面弯折,方便第三段56在另一平面(第三平面)内走管,同时第二首段541本身偏离出第二主平面后位于第二辅平面内。可选地,第二首段541在第二主平面内的投影与第二中间段543之间夹角a的范围在135度-165度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段56为第三U型管,第三U型管的开口与第二U型管的开口相对设置,即第三U型管和第二U型管朝向不同的方向弯折,以从多个方向提高压缩机回气管50的稳定性,从多个方向进行减振。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在垂直储液器14轴线的平面内,第三段56的投影与储液器14外周的其中一条切线平行,缓冲储液器14的切向振动,对振动最明显的切向振动进行削弱,吸收一定的振动能量,减少压缩机回气管50传递的振动。

如图7所示,更进一步地,第三U型管包括第三首段561、第三中间段563及第三尾段565,第三首段561与第一段52连接,第三尾段565与第二段54连接,第三中间段563相交连接于第三首段561和第三尾段565之间,且第三中间段563在第三首段561中冷媒的流出方向上向靠近第三尾段565倾斜。从第三首段561流出的冷媒进入向第三尾段565倾斜的第三中间段563,避免冷媒竖直向下流动后直接冲击第三中间段563,通过倾斜的第三中间段563减缓冷媒的冲击力,减少压缩机回气管50因为冷媒冲击产生的振动,进一步减少压缩机回气管50整体的振动及噪声。

具体地,第三首段561和第三尾段565相互平行,第三中间段563与第三首段56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三中间段563与第三尾段565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如此,压缩机回气管50装配于压缩机10上时,第三首段561和第三尾段565竖直设置,第三中间段563在第三首段561中冷媒流出的方向上(即竖直向下的方向上),向靠近第三尾段565倾斜,使竖直向下流动的冷媒达到第三中间段563时倾斜向下流动,防止冷媒直接从垂直方向冲击第三中间段563,缓冲冷媒的冲击力。

如图3-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上述压缩机回气管50,压缩机回气管50包括第一段52、第二段54及第三段56。第一段52与四通换向阀30连接,第二段54与储液器14连接,第三段56连接于第一段52与第二段54之间,冷媒从四通换向阀30流出后依次经过第一段52、第三段56及第二段54,最终回到储液器14进行气液分离。

第一段52中的管路、第二段54中的管路及第三段56中的管路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内,以使压缩机回气管50整体经过多个平面,提高压缩机回气管50的稳定性,从多个方位减小压缩机回气管50的振动及噪声。并且,第二段54中的管路至少位于两个相交平面内,增加压缩机回气管50的空间立体性,以进一步提高管路稳定性,进一步在多个方位上进行减振。如此,通过改进压缩机回气管50本身的结构进行减振,不需要额外装配减振块,节省生产成本,且节省装配减振块的时间,加快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上述压缩机配管系统100。压缩机配管系统100中的压缩机回气管50本身的振动较小,不需要通过额外装配配重块减振,节省换热系统的生产成本。并且,可以节省安装配重块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地,压缩机回气管50在空间上高低有序交错布局,且在每段管路上设置有效减振的结构特征,从多个方位减振。同时,通过与切向振动的方向平行的管路吸收振动,通过缓冲冷媒冲击减振,以在小空间范围内采用多级减振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管路振动,从而降低通过压缩机回气管50本身向外传递的振动大小,降低了整机的振动和噪音。

如图8-9所示,将采用上述压缩机回气管50的新方案产生的噪声,与传统未作改进的方案产生的噪声进行对比,从中可以看出,采用上述压缩机回气管50后,空调室外机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的噪音都得到了降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