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3873发布日期:2019-10-28 22:54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空气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装置即空调作为对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等进行调节而改善室内环境舒适度的电器,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大型商场、写字楼以及家居等各种场所。伴随着空调的普及,人们对于空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具体而言,在满足基本制冷、制热、换气等功能的前提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更加紧凑、更小型化以及更低价的空气处理产品。在现有的空气调节装置中,作为排水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排水泵和浮子开关一般分别固定于两个不同的支架,再通过将这两个支架安装在垂直于空气调节装置壳体底面的支承构件上,从而将排水泵和浮子开关固定在空气调节装置的壳体内部。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设置了两个支架用来分别固定排水泵和浮子开关,因此,零件数量较多,装配工序复杂,不仅增加了零件成本,同时也占用了较大的设置空间。此外,由于用于固定支架的支承构件以垂直于底面方式安装于壳体,因此,在设置管路或电线时需要特地避开和绕过该支承构件,大大限制了空气调节装置壳体内部的管路或电线的设置自由度。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能够利用单个固定支架同时固定排水泵和浮子开关,并省略安装固定支架用的支承构件,有助于空气调节装置的紧凑化、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排水盘;以及设置在所述排水盘的上方的排水泵和浮子开关,其中,所述排水泵和所述浮子开关经由单个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侧板,并且,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侧板之间存在三个以上的连接部位,所述三个以上的连接部位不处在同一直线上。

根据上述结构,在空气调节装置中,排水泵和浮子开关经由单个固定支架固定于壳体的侧板。借此,与使用两个固定支架分别将排水泵和浮子开关固定于壳体内的支承构件的现有技术相比,不仅能够减少固定支架的零件数量及其设置空间,还能省略安装固定支架用的支承构件,装配维修的便利性大大提升,还有助于空气调节装置的紧凑化、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化。此外,在设置管路或电线时,有助于避免需要特地避开和绕过支承构件的情况,大大提升了空气调节装置壳体内部的管路或电线的设置自由度,装配便利性大大提升。

此外,根据上述结构,在空气调节装置中,固定支架与侧板之间存在三个以上的连接部位,三个以上的连接部位不处在同一直线上。借此,与固定支架和侧板之间存在两个以下的连接部位或者三个以上的连接部位处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相比,能够抵抗来自不同维度的振动,从而减少因振动引起的噪音。而且三个以上的连接部位可有效防止固定支架安装时发生偏差错位。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排水泵的排水泵固定部和用于固定所述浮子开关的浮子开关固定部,所述排水泵固定部与所述浮子开关固定部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面上。

根据上述结构,排水泵固定部与浮子开关固定部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借此,能够避开体积较大的排水泵底部,而在排水泵的底部以外的部位附近固定浮子开关,有助于空气调节装置在水平方向上的紧凑化。另外,可以调整浮子开关和排水泵之间的高度落差,确保浮子开关的检测精度。

优选的是,所述排水泵固定部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借此,能够使附着于排水泵固定部的冷凝水沿倾斜方向流下至排水盘。

优选的是,所述排水泵固定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供冷凝水流过。借此,能够通过通孔使冷凝水快速地从排水泵固定部流下,避免因排水泵固定部积水而对排水泵、浮子开关以及空气调节装置内部的其他电气部件造成不利影响。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主体部和翻边部,所述翻边部从所述主体部的边缘翻折。借此,能够通过翻边来增加固定支架自身的强度。

优选的是,所述翻边部包括固定翻边和加强翻边,所述固定翻边用于将所述固定支架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加强翻边用于加强所述固定支架,所述固定翻边与所述加强翻边朝不同方向翻折。

此处的“固定翻边与加强翻边朝不同方向翻折”例如包括“固定翻边朝上方翻折,而加强翻边朝下方翻折”和“固定翻边朝下方翻折,而加强翻边朝上方翻折”。特别地,通过使固定翻边朝上方翻折,能够防止固定支架上方的冷凝水流入固定翻边与壳体侧板之间的间隙,另一方面,与加强翻边朝上方翻折的情况相比,通过使加强翻边朝下方翻折,能够避免加强翻边形成积水槽,从而防止固定支架上方的冷凝水大量积水。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翻边朝铅直上方翻折。借此,如上所述,通过使固定翻边朝铅直上方翻折,能够防止固定支架上方的冷凝水流入固定翻边与壳体侧板之间的间隙。另外,由于固定翻边是向上翻折的,这样在装拆时可以避免排水泵和浮子开关对装配的干涉。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导流部,所述导流部用于引导冷凝水。借此,能够通过导流部使附着于固定支架的冷凝水快速流下至排水盘,有助于进一步防止积水。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支架以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部位高于其他部位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壳体。借此,能够防止冷凝水流入固定支架与壳体之间的间隙。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设置有维修口,所述固定支架以所述浮子开关比所述排水泵更靠近所述维修口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壳体。借此,能够通过维修口容易地对浮子开关进行观察和维修。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排水泵和浮子开关经由单个固定支架固定于壳体的侧板。借此,与使用两个固定支架分别将排水泵和浮子开关固定于壳体内的支承构件的现有技术相比,不仅能够减少固定支架的零件数量及其设置空间,还能省略安装固定支架用的支承构件,有助于空气调节装置的紧凑化、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化。此外,在设置管路或电线时,有助于避免需要特地避开和绕过支承构件的情况,大大提升了空气调节装置壳体内部的管路或电线的设置自由度,装配便利性大大提升。

本文所描述的空气调节装置的额外特征和优点将在下文的详细描述中陈述,并且通过下文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或者从通过实践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而被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这些描述包括下文的详细描述、权利要求、以及附图。

应了解前文的一般描述和下文的详细描述说明了各种实施方式并且意图提供理解要求保护的主题的性质和特征的概述或框架。包括附图以提供对各种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合并于本说明书中并且构成本说明书的部分。附图示出了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并且与描述一起用来解释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原理和操作。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中清楚地描述,并且其优点从以下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显而易见,附图以示例方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

图1A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图1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简化示意图。

图2是示出排水泵和浮子开关固定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固定支架的状态的示意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固定支架的示意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固定支架的示意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排水泵固定部

100、100’ 固定支架

1000 空气调节装置

2 浮子开关固定部

b 卡扣

C 壳体

C1 侧板

ch 连接部位

D 排水盘

F 翻边部

F1 固定翻边

F11 第一固定翻边

F12 第二固定翻边

F2 加强翻边

F21 第一加强翻边

F22 第二加强翻边

F23 第三加强翻边

F231 第一部分

F232 第二部分

G 引导槽

M 主体部

P 排水泵

R 维修口

S 浮子开关

th 通孔

α 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参考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实用新型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实用新型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效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为了便于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解释和精确定义,术语“上”、“下”、“内”和“外”用于参考在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特征的位置来对这些特征进行描述。

以下参照图1A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的主要结构进行说明。其中,图1A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图1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简化示意图,图2 是示出排水泵和浮子开关固定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固定支架的状态的示意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固定支架的示意立体图,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固定支架的示意立体图。

如图1A和图1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调节装置1000主要包括:壳体C;排水盘D;以及设置在排水盘D的上方的排水泵P和浮子开关S,其中,排水泵P和浮子开关S经由单个固定支架100固定于壳体C的侧板C1。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排水泵P和浮子开关S经由单个固定支架100固定于壳体C的侧板C1。借此,与使用两个固定支架分别将排水泵P和浮子开关S固定于壳体C内的支承构件的现有技术相比,不仅能够减少固定支架100的零件数量及其设置空间,还能省略安装固定支架100用的支承构件,有助于空气调节装置1000的紧凑化、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化。此外,在设置管路或电线时,有助于避免需要特地避开和绕过支承构件的情况,大大提升了空气调节装置1000壳体内部的管路或电线的设置自由度,简化装配工序,装配便利性大大提升。

在图1B中仅示意地示出壳体C、排水盘D、排水泵P、浮子开关S以及固定支架100等与本实用新型相关度较高的示意结构,以示意性地表示各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但实际上,在空气调节装置1000的壳体C内还安装有风扇组件、马达组件、热交换器、电气部件以及安装于固定支架100上方的制冷剂管道等各种结构。排水盘D主要用于对诸如热交换器和制冷剂管道之类的部件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收集,当收集的冷凝水的水位逐渐变高而使浮子开关的浮子浮起至规定位置时,排水泵P工作而经由设置于底部的抽水口抽吸排水盘D内的冷凝水,将其经由设置于侧面(图1B纸面的右侧)的排水口以及与该排水口连接的管道(未图示)排出至空气调节装置1000的外部。

如图1A、图1B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水泵P和浮子开关S并列固定于固定支架100。此处所述的“并列”是指排水泵P和浮子开关S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水泵P和浮子开关S整体大致呈筒状,它们各自的中心轴线大致相互平行。如图1A、图1B所示,在主视观察时,排水泵P基本上遮挡住浮子开关S的主要部分。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由于排水泵P和浮子开关S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因此,与排水泵P和浮子开关S在上下方向上层叠设置的情况相比,有助于空气调节装置1000在上下方向上的紧凑化。另外,可以调整浮子开关S和排水泵P之间的高度落差,确保浮子开关S的检测精度。

以下主要参照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支架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若主要以结构形式进行划分,则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支架100主要包括主体部M和翻边部F,其中,翻边部F从主体部M的边缘翻折。借此,能够通过翻边F来增加固定支架100自身的强度。

如图3所示,主体部M整体大致呈平板状,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主体部 M大致呈“凸”字状。在平板状的主体部M的各边的边缘处翻折有多个翻边部 F。

具体而言,翻边部F包括固定翻边F1和加强翻边F2,固定翻边F1用于将固定支架100固定于壳体C(侧板C1),加强翻边F2用于加强固定支架100,其中,固定翻边F1与加强翻边F2朝不同方向翻折。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翻边F1朝铅直上方翻折,而加强翻边F2朝铅直下方翻折。这样不仅提升了固定支架100的强度,而且在装拆时,还可以避免排水泵P和浮子开关S对装配的干涉。

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翻边F1包括第一固定翻边F11和第二固定翻边F12。其中,第一固定翻边F11从主体部M的靠近侧板C1一侧的边缘向上翻折,第二固定翻边F12从后述的第三加强翻边F23的第一部分一体伸出,并以与第一固定翻边F11大致共面的方式朝远离主体部M的方向翻折。这样不仅提升了固定支架100的强度,而且在装拆时,还可以避免排水泵P和浮子开关S对装配的干涉。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通过使固定翻边F1(具体为第一固定翻边F11)朝上方翻折,能够防止固定支架100上方的冷凝水流入固定翻边F1与壳体C的侧板C1之间的间隙。另外,由于固定翻边F1(第一固定翻边 F11)是向上翻折的,这样在装拆时可以避免排水泵P和浮子开关S对装配的干涉。

加强翻边F2包括分别从主体部M的除了第一固定翻边F11所在一侧以外的部位翻折的第一加强翻边F21、第二加强翻边F22以及第三加强翻边F23。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加强翻边F21与第一固定翻边F11相邻并大致垂直,第二加强翻边F22隔着主体部M与第一固定翻边F11大致平行,第三加强翻边 F23也与第一固定翻边F11相邻并大致垂直,且隔着主体部M与第一加强翻边 F21大致平行。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加强翻边F2的第一加强翻边F21、第二加强翻边F22 以及第三加强翻边F23均朝下方翻折。借此,通过使加强翻边F2朝下方翻折,与加强翻边F2朝上方翻折的情况相比,能够避免加强翻边F2形成积水槽,从而防止固定支架100上方的冷凝水大量积聚。

此外,固定支架100还包括导流部,该导流部用于引导冷凝水。借此,能够通过导流部使附着于固定支架200的冷凝水快速流下至排水盘D,有助于进一步防止积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加强翻边F23兼用作导流部使用,该第三加强翻边F23(导流部)呈台阶状,且其远离固定翻边F1(第一固定翻边F11)的部分比靠近固定翻边F1(第一固定翻边F11)的部分低。换言之,如图3所示,第三加强翻边F23包括第一部分F231和第二部分F232,第一部分F231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比第二部分F232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大,从而由该第一部分F231和该第二部分F232形成台阶状(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F231与第二部分F232之间通过平滑的倾斜部分过渡,而并未形成直角式的台阶状)。

根据上述结构,导流部(第三加强翻边F23)呈远离固定翻边F1(第一固定翻边F11)的部分比靠近固定翻边F1(第一固定翻边F11)的部分低的台阶状。借此,能够使冷凝水滴沿着导流部流至远离第一固定翻边F11的部分后更容易滴下至排水盘D,从而防止冷凝水滴在靠近第一固定翻边F11的部分处沿壳体C的侧板C1流至空气调节装置1000内部的电气部件。

当然,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之一,如图4所示,导流部也可以是设置于主体部M的引导槽G,该引导槽G的开口朝向上方,以将附着于固定支架100 上方的冷凝水引导至远离第一固定翻边F11的位置。

若以主要以固定功能进行划分,则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支架100主要包括用于固定排水泵P的排水泵固定部1和用于固定浮子开关S的浮子开关固定部2,其中,排水泵固定部1与浮子开关固定部2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这样,可以调整浮子开关S和排水泵P之间的高度落差,确保浮子开关S的检测精度。

具体而言,排水泵固定部1上开设有螺孔,排水泵P例如通过螺钉(参照图1A、图1B和图2)螺纹紧固于排水泵固定部1。此外,如图3所示,排水泵固定部1还开设有通孔th,该通孔th供冷凝水流过。借此,能够通过通孔th使冷凝水快速地从排水泵固定部1流下,从而避免因排水泵固定部1积水而对排水泵P、浮子开关S以及空气调节装置1000内部的其他电气部件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浮子开关固定部2俯视大致呈“凹”字形,其凹陷的部分用于夹持浮子开关S,并通过设置于凹陷部分附近的螺孔进一步固定该浮子开关S。在大致平行于排水泵固定部1的方向上,浮子开关固定部2从上述第一加强翻边 F21的末端朝远离排水泵固定部1的一侧翻折。即,由排水泵固定部1、第一加强翻边F21以及浮子开关固定部2形成大致“之”字状的台阶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通过将排水泵固定部1与浮子开关固定部2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即,由排水泵固定部1、第一加强翻边 F21以及浮子开关固定部2形成大致“之”字状的台阶部,能够避开体积较大的排水泵P的底部,而在排水泵P的顶部以外的部位附近固定浮子开关S,从而有助于空气调节装置1000在水平方向上的紧凑化。

以下主要参照图2至图4,对本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固定支架相对于侧板C1的安装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100与侧板C1之间存在三个以上的连接部位 ch,三个以上的连接部位ch不处在同一直线上。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100的三个连接部位ch为供螺钉穿过的螺孔,三个螺孔设置于固定翻边F1,并且不在同一直线上(其中两个螺孔位于第一固定翻边F11处,另一个位于第二固定翻边F12处)。相应地,在侧板C1的对应安装位置也开设有三个螺孔。在安装时,通过螺钉和螺母将固定支架100安装于壳体C的侧板C1。

借此,与固定支架100和侧板C1之间存在两个以下的连接部位ch或者三个以上的连接部位ch处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相比,能够抵抗来自不同维度的振动,从而减少因振动引起的噪音。而且三个以上的连接部位ch可有效防止固定支架100安装时发生偏差错位。

以上虽然对固定支架100具有三个螺孔作为连接部位ch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连接部位ch的螺孔数量也可以是四个、五个或六个等。此外,也可以去除第二固定翻边F12,而将螺孔全部设置于第一固定翻边F12(此时所有螺孔也不处于同一直线上)。另外,连接部位的具体形式并不限定于螺孔,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之一的固定支架100’中,也可以将其中一个螺孔替换为卡扣b(在本变形例中,将位于第一固定翻边F11处的其中一个螺孔替换为卡扣b)。此时,壳体C的侧板C1对应位置的螺孔也相应地替换为卡槽,以供作为连接部位的卡扣b卡合。此外,例如也可以将其中一个螺孔替换为限位凸起。

以下结合图1A、图1B和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支架100的安装状态进行说明。

在安装固定支架100时,固定支架100以靠近壳体C的一侧部位高于其他部位的方式固定于壳体C。具体而言,参照图1A、图1B和图3,在安装完成的状态下,固定支架100的第一固定翻边F11高于固定支架100的其他部位。换言之,排水泵固定部1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即,如图1B所示,在安装完成状态下,平板状的主体部M与水平面之间存在夹角α。

借此,附着于固定支架100(排水泵固定部1或主体部M)上方的冷凝水由于自重会沿着倾斜方向朝向远离侧板C1(第一固定翻边F11)的方向流动,从而能够防止冷凝水流入固定翻边F1与壳体C的侧板C1之间的间隙。

此外,如图1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C还设置有维修口R,固定支架100以浮子开关S比排水泵P更靠近维修口R的方式固定于壳体C。借此,能够通过维修口R容易地对浮子开关S进行观察和维修。

本实用新型在其范围内,能将各实施方式自由组合,或是将各实施方式适当变形、省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