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用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80103发布日期:2019-11-29 22:4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用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热交换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能源用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采暖已不能采用传统燃油车方式通过发动机冷却水的热量进行热交换给乘员舱提供热量。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通过ptc加热给乘员舱加热,而制冷通过对传统的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压缩机进行更换成电动压缩机后,直接制冷。这样单一的制冷和制热不便于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同时由于续航里程越来越大,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容量也越来越大,因此电池充电放电发热量大,需要一套专门的冷却系统进行冷却,同时电池在环境温度较低时,电池无法充放电,传统的方法采取电池内部电加热方式进行升温,但电加热膜容易短路,造成加热时效,而电加热时电池内部温度不均匀导致电池无法达到最佳使用状态,电池也需要专门的加热系统,而电池的热管理就是把电池的冷却和加热系统合并成一套恒温系统,通过导热液进行冷热交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能源用热交换器。

一种新能源用热交换器,包括由多个成型板左右掉头后叠起形成的交换器主体和集液管道;所述成型板设置有位于成型板四角处的四个集液孔和位于成型板表面通过冲压成型的筋形;所述多个成型板左右调头叠起后的集液孔形成集液通道,集液通道与集液管道密封连接;所述多个成型板左右调头后叠起的筋形形成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成型板为0.4mm双复合层3系铝板,长度为90mm,宽度为65mm,厚度为0.3~0.4mm。

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器主体的叠层高度为50mm。

进一步的,所述筋形高度为0.6~0.8mm。

进一步的,所述成型板之间通过钎焊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成型板侧边处倾斜设置为折边,折边的角度为110°~113°。

进一步的,所述集液管道分为两组进出液管道,每组管道左右各一个;所述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成型板上面的筋形设置成相互夹角的6段的设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高换热能力。长宽为90x65mm的成型板尺寸,叠层高度50mm焊接后的热交换器换热能力可达到5kw。

(2)与传统的热交换器相比,去掉了油冷器结构的内翅片,材料及加工成本得到降低。

(3)通过纵向上相互夹角的6段的设计,便于对流体充分紊流而提高热交换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成型板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成型板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左右叠加成型板示意图;

图5为热交换器工作示意图;

图中,1-交换器主体,2-集液管道,3-成型板,4-筋形,5-集液孔,6-流道,h筋形高度,x折边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

如图1~5所示,一种新能源用热交换器,包括由多个成型板3左右掉头后叠起形成的交换器主体1和集液管道2;所述成型板3设置有位于成型板3四角处的四个集液孔5和位于成型板3表面通过冲压成型的筋形4;所述多个成型板3左右调头叠起后的集液孔5形成集液通道,集液通道与集液管道2密封连接;所述多个成型板3左右调头后叠起的筋形4形成流道6。

所述成型板3为0.4mm双复合层3系铝板,长度为90mm,宽度为65mm,厚度为0.3mm。

所述热交换器主体1的叠层高度为50mm。

所述筋形4高度为0.6mm。

所述成型板3侧边处倾斜设置为折边,折边的角度为110°。所述成型板3之间通过钎焊密封连接。由于形成流道的筋有一定的高度,层与层在周边的密闭通过四周设计的角度翻折的边来进行钎焊,从而形成密闭空间。

所述集液管道2分为两个进液管道和两个出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对称设置。流道在经过成型板上四个孔的其中两个作为进液和出液口,从而形成了热交换通道,而剩余的两个孔又作为上一层流道的进出液孔,从而形成了两种独立液体的通道。

所述成型板3上面的筋形4设置成相互夹角的6段的设计。相互两层间的空腔形成封闭的流道,通过成型板正反交错重叠,形成了多层单独的流道。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通过成型板上的流道设计,使从左边集液口a流出的液体在经过成型板到达右边的集液口b中间经过多条有序的筋紊流,从而提高热交换能力;成型板掉头后,与未掉头的成型板交替重叠,就形成多层流道。

由于相邻两层成型板交错,使得储液口c与下一张的b’对应,d储液口与下一张的a’对应。c、d紊流口周围一圈的平台与上一张成型板底部相接触,通过钎焊焊接形成封闭的空间。从而形成流道1;流道1与焊接后的储液口c、d均不相通,与a、b相通;而在上一层形成的流道2与c、d相通、与a、b不相同。因此,只要是交替重叠,在最后一张成型板上,a、b位置下去接通的时2、4、6、8…层,而c、d位置接通的是1、3、5、7…层;一次a、b可作为一组液体的进出口,而c、d可作为另一组液体的进出口,从而使两组液体通过成型板的流道进行热交换。

整个芯体焊接后外界有四个进出液口,其中a、b为一组,从c、d为一组;一组可以接电池导热液,另一组可以接水暖ptc导热液,ptc导热液经ptc加热后通过该热交换器把热量传递到电池组导热液从而完成对电池的加热;另一组也可以接膨胀阀后接到制冷剂系统,通过制冷剂在该热交换器内低温蒸发,吸收电池组导热液的热量,从而完成对电池的冷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个成型板(3)左右掉头后叠起形成的交换器主体(1)和集液管道(2);所述成型板(3)设置有位于成型板(3)四角处的四个集液孔(5)和位于成型板(3)表面通过冲压成型的筋形(4);所述多个成型板(3)左右调头叠起后的集液孔(5)形成集液通道,集液通道与集液管道(2)密封连接;所述多个成型板(3)左右调头后叠起的筋形(4)形成流道(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板(3)为0.4mm双复合层3系铝板,长度为90mm,宽度为65mm,厚度为0.3~0.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主体(1)的叠层高度为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筋形(4)高度为0.6~0.8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板(3)之间通过钎焊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板(3)侧边处倾斜设置为折边,折边的角度为110°~1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管道(2)分为两组进出液管道,每组进出液管道左右各一个;所述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板(3)上面的筋形(4)设置成相互夹角的6段的设计。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用热交换器,包括由多个成型板左右掉头后叠起形成的交换器主体和集液管道;所述成型板设置有位于成型板四角处的四个集液孔和位于成型板表面通过冲压成型的筋形;所述多个成型板左右调头叠起后的集液孔形成集液通道,集液通道与集液管道密封连接;所述多个成型板左右调头后叠起的筋形形成流道。高换热能力。长宽为90x65mm的成型板尺寸,叠层高度50mm焊接后的热交换器换热能力可达到5KW。与传统的热交换器相比,去掉了油冷器结构的内翅片,材料及加工成本得到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杨顺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赛特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1.18
技术公布日:2019.11.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