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蒲黄的采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23765发布日期:2019-06-05 22:28阅读:169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蒲黄采收加工中的干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烘干的方式对蒲黄进行干燥的方法。



背景技术:

蒲黄来源于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angustifolial.、东方香蒲typhaorientalispresl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具有止血,化瘀,通淋的功效。香蒲科植物生长适应性较强,广泛分布于全国的浅水湿地,蒲黄药材的产地也遍布整个中国版图。蒲黄的采收季节为每年的5~7月,因各地气候不一,因地制宜,长江沿线多集中在5月下旬或5月底到6月10日前后,采收期依次向北方或西北方西推进,越往北去采收期越晚。主产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采收产新期基本上集中在6月21日到7月5日左右。

采收方法主要为直接取粉(将香蒲雄花序上的花粉和花药花丝从花序轴上取下),而传统的干燥方法均为晒干或者阴干。但是,在蒲黄的采收季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多为“梅雨时节”,连日的降雨极大影响了蒲黄的干燥,影响了蒲黄药材的质量,更影响了全国蒲黄药材的产量。

目前,国内外中草药的干燥,多数采用以下几种干燥方法:热力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辐射干燥等,各种干燥方式都存在着各自的不足:

热力干燥:温度不易控制,烘干不均匀,干燥品质差,耗能较高。

微波干燥:容易产生有效成分损失的问题,不适用于富含挥发性或热敏性成分的中药材或含大量淀粉树胶的天然植物。

真空冷冻干燥:设备及操作工艺复杂,投资大,干燥速率较低,能耗较高。

辐射干燥:远红外干燥波长短,造成透入深度小,只适用于薄层物料。

在药材干燥过程中,其含水率受相对湿度和温度的影响,且不同的药材所含成分的不同,适宜的干燥条件也不同。具体的,中国专利zl201310605456.6公开了一种快速干燥三七的加工方法,采用预热、干燥、脱水和降温四个阶段干燥方法,达到提高干燥效率以及三七质量的效果。

除干燥外,采收时间也影响着中药材的最终加工质量。具体的,《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年第5期p172在《不同成熟度蒲黄中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香蒲新苷的含量研究》一文中公开了一种测量不同成熟度蒲黄中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香蒲新苷的含量的分析方法,但在蒲黄的成熟度划分上没有明确的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以黄酮类成分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作为蒲黄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新橙皮苷在抗病毒、镇痛、镇静、脱敏、抗过敏、活血解痉、改善局部微循环和营养供给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香蒲新苷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可知,通过对蒲黄进行采收加工,包括干燥以及采集的过程控制,可以达到提升蒲黄质量的效果,但目前,针对蒲黄采收加工技术的研究,包括干燥方法以及进一步对采收成熟度的划分,尚未有任何现有技术报导,因此,需要有一种技术,保证蒲黄在采收加工过程稳定、可控的同时,能达到提高蒲黄药材质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蒲黄的干燥方法,该方法用直接取粉采收、采用烘干的方式对蒲黄进行处理,相对于其他干燥方法,不受天气和坏境影响,加工后的药材不仅均一、稳定,而且还可显著提高蒲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的指标性成分含量。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蒲黄的采收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于蒲黄药材的采收季,取下蒲黄,并置于烘箱内,烘干,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方法为采用阶段性变温烘干技术,将蒲黄放入烘箱内干燥,烘干36~48h,分三个阶段进行烘干。

1.第一阶段,前10~12h烘箱温度为45~55℃,风速为1800~2000m3/h,每小时循环7000~8000次,并且每2~4h取出,翻搅;

2.第二阶段,接下来10~12h烘箱温度为40~50℃,风速为1800~2000m3/h,每小时循环7000~8000次,并且每3~5h取出,翻搅;

3.第三阶段,最后16~24h烘箱温度为30~40℃,风速为1400~1600m3/h,每小时循环5000~7000次,并且每5~7h取出,翻搅。

达到干燥标准后,取出,过筛。

本发明中干燥的方法是实现技术效果的关键技术之一。具体的,上述蒲黄的采收加工方法中,所用鲜蒲黄不存在人为注水的情况。所用烘箱为本领域常用的恒温或变温干燥箱。

对于蒲黄的干燥,阶段性烘干、加热温度、烘箱内风速、物料的均匀性等因素均影响最终的成品品质。

鲜蒲黄加工干燥后没有过筛前正常为亮黄色粉末里面含有很多黄棕色花丝,或有少量小于0.1cm的小花粉结晶,或也有花粉和花丝缠在一起的黄色小疙瘩(小于0.2cm)。

加工不好发酵黏合会形成大结块,结块一般大于0.4cm,结块一般颜色发暗呈棕黄色或白色,上面没有粉末。或出现发霉变质而长白色或绿色绒毛、加工好后整体颜色发白或发黑,花粉较少。

具体的,阶段性烘干前期能快速去除蒲黄水分的同时,也不会造成蒲黄的结块,中期温和干燥,使得内部水分慢慢渗出,不会出现“外干内湿”现象,同时低温有效保护有效成分,而后期保温烘干,主要是进行排湿,蒲黄内的水分慢慢排出,水分排出后,蒲黄饱满干爽。最终既保存含量,又能干燥彻底。

适宜的加热温度对于蒲黄的干燥速率以及有效成分的保存有着重要的作用。温度过高,会使得蒲黄发酵粘合在一起,温度过低,不能快速干燥,水分出不去,可能局部结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公知,烘箱的温度在设定为某一具体值后其实际温度仍存在一定波动,本发明中如无特别说明,所述烘干阶段的具体温度值均存在±2℃的波动。

风速的大小影响着湿气的排出,蒲黄与热风接触后进行热交换后产生大量的热湿气,风量过大,热风和湿气同时排出,损失了热源,风量过小,湿气排出少,影响蒲黄成品质量。

循环次数与风速一样影响着干燥过程的空气湿度,循环次数过高,热量没有充分利用,循环次数过低,湿气排出少。

翻搅频率对于蒲黄的均匀性有着影响,翻搅的主要目的是将处于容器或袋子中心部位的花粉和花丝混合物转移至外侧,适当的翻搅利于使热量利用充分,减少受热不均带来的蒲黄药材质量差异。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蒲黄的采收加工方法,所述的干燥方法为:

1.第一阶段,前12h烘箱温度为53℃,风速为2000m3/h,每小时循环8000次,并且每4h取出,翻搅;

2.第二阶段,接下来12h烘箱温度为48℃,风速为2000m3/h,每小时循环8000次,并且每5h取出,翻搅;

3.第三阶段,最后24h烘箱温度为38℃,风速为1600m3/h,每小时循环7000次,并且每7h取出,翻搅。

上述蒲黄的采收加工方法中,所述蒲黄的采收季根据产地实际情况而定,优选为5~7月份。具体的,因各地气候不一,因地制宜,长江沿线多集中在5月下旬或5月底到6月10日前后,采收期依次向北方或西北方推进,越往北去采收期越晚,而蒲黄主产区之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采收产新期基本上集中在6月21日到7月5日左右。

上述蒲黄的采收加工方法中,采集特定成熟度的蒲黄作为原料,可以使所得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所述蒲黄成熟度的判断依据为:雄花变粗,明显膨大蓬松,表面黄绿色,有黄色花粉小点,质地柔软,膨大部分占整体50%以上,手捏即散,有黄色花粉溢出,水分少。

上述蒲黄的采收加工方法中,蒲黄干燥的标准为:干燥后的蒲黄含水量应在13%以下。

优选的,干燥后的蒲黄含水量应在7%~13%。

上述蒲黄的采收加工方法中,所述过筛的工艺中所使用的筛网优选孔径不高于0.125mm,筛号不低于120目。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蒲黄的采收加工办法,其包含如下步骤:

蒲黄的采收:

于香蒲的采收季5~7月,所挑选香蒲为雄花变粗,明显膨大蓬松,表面黄绿色,有黄色花粉小点,质地柔软,膨大部分占整体50%以上,手捏即散,有黄色花粉溢出,水分少,将雄花序上的花粉和花药花丝从花序轴上取下,装于可防水的塑料桶或袋子中。

蒲黄的干燥:

采用阶段性变温烘干技术对蒲黄进行烘干处理,具体烘干步骤为,将采收所得的花粉和花丝,放入烘箱内烘干48h。

1.第一阶段,前12h烘箱温度为53℃,风速为2000m3/h,每小时循环8000次,并且每4h取出,翻搅;

2.第二阶段,接下来12h烘箱温度为48℃,风速为2000m3/h,每小时循环8000次,并且每5h取出,翻搅;

3.第三阶段,最后24h烘箱温度为38℃,风速为1600m3/h,每小时循环7000次,并且每7h取出,翻搅。

蒲黄的过筛:

用120目~160目筛进行振摇,取筛底黄色粉末即为蒲黄原药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提供了一种蒲黄的采收加工方法,通过分段干燥的方法合理控制蒲黄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和风速,进而避免了有效成分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在加工过程中受到破坏,保证了蒲黄药材的质量。(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的蒲黄指标成分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选择面积较大的野生香蒲生长地作为本次蒲黄采收加工研究的原料地,在干燥环节设置对比试验,分别对比不同干燥方式蒲黄的质量,采用如下步骤:

蒲黄的采收:于香蒲的采收季5~7月,挑选香蒲的为雄花变粗,明显膨大蓬松,表面黄绿色,有黄色花粉小点,质地柔软,膨大部分占整体50%以上,手捏即散,有黄色花粉溢出,水分少,将雄花序上的花粉和花药花丝从花序轴上取下,装于可防水的塑料桶或袋子中。

蒲黄的干燥:

烘干法:采用阶段性变温烘干技术对蒲黄进行烘干处理,具体烘干步骤为,将采收所得的花粉和花丝置于透气性较好的袋子或容器中,放入烘箱内烘干48h,至蒲黄含水量在7%~13%:所述的烘干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前12h烘箱温度为53℃,风速为2000m3/h,每小时循环8000次,并且每4h取出,翻搅;第二阶段,接下来12h烘箱温度为48℃,风速为2000m3/h,每小时循环8000次,并且每5h取出,翻搅;第三阶段,最后24h烘箱温度为38℃,风速为1600m3/h,每小时循环7000次,并且每7h取出,翻搅。

晒干法:选天气晴朗的两天,将所采的蒲黄铺于水泥地或防水布上晾晒24h(晚上收起),其厚度为2~4cm,第一天每3~5h翻动一次,第二天每6~8h翻动一次。

阴干法:选避光的室内,将所采的蒲黄铺于水泥地或防水布上阴干96h,其厚度为1~3cm,第一天每3~5h翻动一次,第二天之后每6~8h翻动一次。

蒲黄的过筛:

用120目~160目筛进行振摇,取筛底黄色粉末即为蒲黄原药材。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的蒲黄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蒲黄药材的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见下表:

表1不同干燥方式蒲黄指标成分含量

从表1的数据来看,采用阶段性变温烘干技术处理的蒲黄,其指标成分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的含量远远高于其他干燥方法,并且,采用晒干方法处理的蒲黄,指标成分刚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的限量规定,但处于较低水平,而采用阴干法处理的蒲黄,指标成分则未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的限量规定(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和香蒲新苷两种成分含量总和不得少于0.50%)。

实施例2

选择面积较大的野生香蒲生长地作为本次蒲黄采收加工研究的原料地,在干燥环节设置对比试验:分别对比恒温干燥、变温干燥对蒲黄质量的影响,采用如下步骤:

蒲黄的采收:

于香蒲的开花期5~7月内,将雄花序上的花粉和花药花丝从花序轴上取下,装于可防水的塑料桶或袋子中。

蒲黄的干燥:

变温烘干法1:放入烘箱内烘干48h,分三阶段进行:其中,第一阶段,前12h烘箱温度为53℃,风速为2000m3/h,每小时循环8000次,并且每4h取出,翻搅;第二阶段,接下来12h烘箱温度为48℃,风速为2000m3/h,每小时循环8000次,并且每5h取出,翻搅;第三阶段,最后24h烘箱温度为38℃,风速为1600m3/h,每小时循环7000次,并且每7h取出,翻搅;

变温烘干法2:放入烘箱内烘干48h,分三阶段进行:其中,第一阶段,前12h烘箱温度为65℃,风速为2000m3/h,每小时循环8000次,并且每4h取出,翻搅;第二阶段,接下来12h烘箱温度为60℃,风速为2000m3/h,每小时循环8000次,并且每5h取出,翻搅;第三阶段,最后24h烘箱温度为50℃,风速为1600m3/h,每小时循环7000次,并且每7h取出,翻搅;

变温烘干法3:放入烘箱内烘干48h,分三阶段进行:其中,第一阶段,前12h烘箱温度为35℃,风速为2000m3/h,每小时循环8000次,并且每4h取出,翻搅;第二阶段,接下来12h烘箱温度为30℃,风速为2000m3/h,每小时循环8000次,并且每5h取出,翻搅;第三阶段,最后24h烘箱温度为20℃,风速为1600m3/h,每小时循环7000次,并且每7h取出,翻搅;

变温烘干法4:放入烘箱内烘干48h,分三阶段进行:其中,第一阶段,前12h烘箱温度为50℃,风速为1500m3/h,每小时循环7500次,并且每3h取出,翻搅;第二阶段,接下来12h烘箱温度为45℃,风速为1500m3/h,每小时循环7500次,并且每4h取出,翻搅;第三阶段,最后24h烘箱温度为35℃,风速为1000m3/h,每小时循环6000次,并且每6h取出,翻搅;

变温烘干法5:放入烘箱内烘干48h,分三阶段进行:其中,第一阶段,前12h烘箱温度为50℃,风速为2500m3/h,每小时循环7500次,并且每3h取出,翻搅;第二阶段,接下来12h烘箱温度为45℃,风速为2500m3/h,每小时循环7500次,并且每4h取出,翻搅;第三阶段,最后24h烘箱温度为35℃,风速为2000m3/h,每小时循环6000次,并且每6h取出,翻搅;

变温烘干法6:放入烘箱内烘干48h,分三阶段进行:其中,第一阶段,前12h烘箱温度为50℃,风速为1900m3/h,每小时循环6500次,并且每3h取出,翻搅;第二阶段,接下来12h烘箱温度为45℃,风速为1900m3/h,每小时循环6500次,并且每4h取出,翻搅;第三阶段,最后24h烘箱温度为35℃,风速为1500m3/h,每小时循环4500次,并且每6h取出,翻搅;

变温烘干法7:放入烘箱内烘干48h,分三阶段进行:其中,第一阶段,前12h烘箱温度为50℃,风速为1900m3/h,每小时循环8500次,并且每3h取出,翻搅;第二阶段,接下来12h烘箱温度为45℃,风速为1900m3/h,每小时循环8500次,并且每4h取出,翻搅;第三阶段,最后24h烘箱温度为35℃,风速为1500m3/h,每小时循环7500次,并且每6h取出,翻搅;

变温烘干法8:放入烘箱内烘干48h,分三阶段进行:其中,第一阶段,前12h烘箱温度为50℃,风速为1900m3/h,每小时循环7500次,并且每5h取出,翻搅;第二阶段,接下来12h烘箱温度为45℃,风速为1900m3/h,每小时循环7500次,并且每6h取出,翻搅;第三阶段,最后24h烘箱温度为35℃,风速为1500m3/h,每小时循环6000次,并且每8h取出,翻搅;

变温烘干法9:放入烘箱内烘干48h,分三阶段进行:其中,第一阶段,前12h烘箱温度为50℃,风速为1900m3/h,每小时循环7500次,并且每1h取出,翻搅;第二阶段,接下来12h烘箱温度为45℃,风速为1900m3/h,每小时循环7500次,并且每2h取出,翻搅;第三阶段,最后24h烘箱温度为35℃,风速为1500m3/h,每小时循环6000次,并且每4h取出,翻搅;

变温烘干法10:放入烘箱内烘干,分三阶段进行:其中,第一阶段,前21h烘箱温度为50℃,风速为1900m3/h,每小时循环7500次,并且每3h取出,翻搅;第二阶段,接下来21h,烘箱温度为45℃,风速为1900m3/h,每小时循环7500次,并且每4h取出,翻搅;第三阶段,最后30h,烘箱温度为35℃,风速为1500m3/h,每小时循环6000次,并且每6h取出,翻搅;

变温烘干法11:放入烘箱内烘干,分三阶段进行:其中,第一阶段,前9h烘箱温度为50℃,风速为1900m3/h,每小时循环7500次,并且每3h取出,翻搅;第二阶段,接下来9h,烘箱温度为45℃,风速为1900m3/h,每小时循环7500次,并且每4h取出,翻搅;第三阶段,最后12h烘箱温度为35℃,风速为1500m3/h,每小时循环6000次,并且每6h取出,翻搅;

变温烘干法12:放入烘箱内烘干,分三阶段进行:其中,第一阶段,前12h烘箱温度为50℃,风速为1900m3/h,每小时循环7500次,并且每3h取出,翻搅;第二阶段,接下来12h烘箱温度为45℃,风速为1900m3/h,每小时循环7500次,并且每4h取出,翻搅;第三阶段,最后24h烘箱温度为35℃,风速为1500m3/h,每小时循环6000次,并且每6h取出,翻搅;

恒温干燥法1:放入烘箱内烘干,烘箱温度为50℃,风速为1900m3/h,每小时循环7500次,前12h,每3h取出,翻搅;接下来12h每4h取出,翻搅;最后24h每6h取出,翻搅;

恒温干燥法2:放入烘箱内烘干,烘箱温度为60℃,风速为1900m3/h,每小时循环7500次,前12h,每3h取出,翻搅;接下来12h每4h取出,翻搅;最后24h每6h取出,翻搅;

恒温干燥法3:放入烘箱内烘干,烘箱温度为40℃,风速为1900m3/h,每小时循环7500次,前12h,每3h取出,翻搅;接下来12h每4h取出,翻搅;最后24h每6h取出,翻搅。

蒲黄的过筛:

用120目~160目筛进行振摇,取筛底黄色粉末即为蒲黄原药材。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的蒲黄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蒲黄药材的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见下表:

表2不同烘干处理蒲黄指标成分含量

变温2组因为烘干温度偏高,导致蒲黄发酵粘合在一起,因此产生结块现象,有效成分较低,变温3组因为烘干温度偏低,不能快速干燥,水分出不去,造成局部结块,有效成分较低;变温4组,风速较低,湿气排出较慢,导致蒲黄未达到充分干燥,因此有效成分偏低,变温5组,风速较高,但热风与湿气同时排出,损失了热源,因此有效成分也偏低;变温6组,循环次数偏少,湿气排出少,有效成分偏低,变温7组,循环次数偏多,热量没有充分利用,因此有效成分也偏低;变温8组,翻搅频率较低,蒲黄容易结块,变温9组,翻搅频率较高,因此蒲黄不易结块;变温10组,干燥总时长过长,也容易导致蒲黄发酵粘合,因此产生结块现象,有效成分较低;变温11组,干燥总时长过短,也容易导致水分出不去,造成局部结块,有效成分较低。恒温1组虽然性状正常,但没有进行梯度干燥,后期干燥温度偏高,因此导致有效成分的损失,恒温2组,干燥温度较高,蒲黄发酵粘结成块,且持续高温导致有效成分被破坏,因此有效成分不及格,恒温3组,干燥温度较低,蒲黄不能得到充分干燥,因此产生结块现象以及有效成分不及格。变温1组和变温12组所有参数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所以性状好,出粉率高以及有效成分高,其中变温1组整体评价优于变温12组。

在变温干燥的过程中,前期可以快速去除蒲黄内的水分,后期通过降低干燥的温度等,避免了物料由于内部温度过高而导致所含有效成分的破坏。因此,变温干燥不仅解决了恒温干燥能耗高损失大的问题,而且起到有效保存蒲黄有效成分的作用。

经过筛选,采用变温干燥技术的蒲黄以变温烘干法1处理的指标成分最高,可知该方法确实有提高蒲黄指标成分含量的作用。

实施例3

选择面积较大的野生香蒲生长地作为本次蒲黄采收加工研究的原料地,在采收环节设置对比试验,分别对比不同成熟度香蒲所产蒲黄的产量和质量,采用如下步骤:

成熟度的划分:根据香蒲的雄花开花规律,将香蒲的雄花序成熟度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未成熟1期(苞片期)、未成熟2期(青花期)、成熟1期(膨大期)、成熟2期(黄花期)、生长末期(灰花期)。

未成熟1期(苞片期):本阶段是香蒲开花早期,雄花包于包叶之中,从香蒲叶片分支中间慢慢生长出来,最后雄花序全部生长出来,包叶从全部包括雄花序到慢慢露出雄花,包叶褪去直到完全脱落。雄花序绿色至青色,质地坚硬,含水很多,撸取雄花,此时雄花颜色深黄色,无粉。此阶段主要是花药花丝形成期,没有形成花粉,一般在开花的第1天~第3~5天。

此阶段主要特征是:雄花从全部包被于包叶之中,生长出来直到包叶全部褪去;雄花序绿色至青色,质地坚硬,含水很多,无粉。

未成熟2期(青花期):雄花脱离包叶之后,花序青色,慢慢长大,直径变粗,表面最后变得光滑,有蜡样光泽,质地坚硬;撸取雄花,水分较多,此时雄花颜色浅黄色,有少量花粉。此阶段花药花丝形成期,有少量的花粉形成;雌花没有完全长成。过程经历3~5天,一般在第4天~第8~10天。

此阶段主要特征是:雄花序慢慢长大,表面光滑有蜡样光泽,质地坚硬;撸取雄花,水分较多,颜色浅黄色。

成熟1期(膨大期):雄花有局部到整体慢慢变粗,明显膨大蓬松,表面黄绿色微泛黄色,有黄色花粉小点,质地柔软,膨大部分占整体50%以上,手捏即散,有黄色花粉溢出,水分少。此阶段是花粉集中形成期。过程经历2~3天,一般在第8天~第8~12天。

此阶段主要特征是:雄花变粗,明显膨大蓬松,表面黄绿色,有黄色花粉小点,质地柔软,膨大部分占整体50%以上,手捏即散,有黄色花粉溢出,水分少。

成熟2期(黄花期):雄花表面花粉溢出,越来越多,而呈亮黄色,轻摇花轴,花粉四散。此期是由花粉成熟到溢出即将脱落的时期,花粉似飞未飞时,水分较少。过程经历1~2天,一般在10~14天之间。

此阶段主要特征是:表面亮黄色,有很多花粉,似飞未飞。

生长末期(灰花期):黄花后期因风吹,表面花粉基本掉落,露出针刺状的花丝花药,使得表面蓬松,略带深黄色或者通体灰色。一般在13天之后。

此阶段主要特征是:表面露出针刺状的花丝花药,蓬松,略带深黄色或者通体灰色。花粉越来越少,干度较好。蒲黄的采收:

于香蒲的开花期5~7月内,鲜蒲黄在不存在人为注水的情况下,分别将上述五个成熟度的香蒲雄花序上的花粉和花药花丝从花序轴上取下,装于可防水的塑料桶或袋子中。

蒲黄的干燥:

采用阶段性变温烘干技术对蒲黄进行烘干处理,具体方法同实施例1;

蒲黄的过筛:

用120目~160目筛进行振摇,取筛底黄色粉末即为蒲黄原药材,并记录过筛前重量和过筛后筛底香蒲花粉的重量。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的蒲黄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成熟度蒲黄药材的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见下表:

表3不同成熟度蒲黄指标成分含量

由表3数据可知,蒲黄的成熟度对蒲黄的质量和产量均有较大的影响,成熟1期的蒲黄色泽鲜明,出粉率高,有效成分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含量高,成熟2期的蒲黄,雄花表面花粉溢出,越来越多,开始容易掉落因此出粉率稍稍偏低,有效成分也稍稍偏低,生长末期的蒲黄,出粉率较低,是因为因蒲黄过度成熟后,花粉粒会到处飞扬,影响产量,因此有效成分反而降低,未成熟期的蒲黄由于生长时间不足,因此出粉率和内含的有效成分也不足。

在使用本发明所述干燥方法的前提下,进一步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特定成熟期的蒲黄,所得产品具有花出粉率高、筛粉简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指标成分含量高等特点,可使得本发明的干燥方法得到更好的发挥。

综上可知,采用本发明中的特定方法对采收季的蒲黄进行采收,进行分段干燥,可以减少能耗的同时,也使蒲黄的加工不受天气和坏境影响,加工后的蒲黄药材不仅均一、稳定,而且还可显著提高蒲黄有效成分含量。该方法采用常规的方法,所用的装置相对简单易得,适合在蒲黄的产地进行使用,具有较好的技术推广前景。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