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2433发布日期:2019-05-07 21:1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整体式热泵热水器主要分为落地立式热泵热水器及横式壁挂式热泵热水器。通常情况下,横式壁挂式热泵热水器采用侧回风顶出风的方式进行气流流转,该种气流流转方式使得在安装热水器时,回风口暴露在外,这样就会影响外观造型的美观度。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改进采用后回风顶出风的方式进行气流流转,但该种气流流转方式为了保证产品的回风要求及回风面积,安装时需保证热泵热水器设置有回风口的后侧与墙体安装面不完全贴合,这样,会降低产品对空间的利用率,致使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热水器。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热水器,热水器包括换热器和风机,热水器还包括:壳体,设置有中空的腔体,换热器和风机设置于腔体内,壳体的顶壁和/或底壁设置有缺口;凹陷部,设置于壳体的侧壁上,凹陷部与缺口相连通;回风口,设置于凹陷部上,与腔体相连通,回风口与换热器相对设置;出风口,设置于壳体上,与腔体相连通,换热器位于回风口和风机之间,风机与出风口相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水器工作时,主体气流在风机的作用下由回风口进入壳体内,依次经过换热器和风机后由出风口流出热水器,当气流流经换热器时,换热器吸收气流中的热量,在温差作用下,水汽就会凝结在换热器的盘管上,进而形成冷凝水,故,实现了除去室内环境中的湿气的作用;进一步地,由于凹陷部设置于壳体的侧壁上,并使凹陷部与缺口相连通,这样,装配热水器时,壳体上设置有凹陷部的侧壁与墙体安装面相接触,凹陷部的结构设置使得回风口内嵌式设置于壳体上,这样,即使热水器与墙体安装面完全贴合,回风口也不会被封堵住,此时,室内的气流由壳体的顶壁和/或底壁上的缺口流入回风口,进而进入壳体,该结构设置降低了热水器对安装空间的要求及降低了热水器对空间的占用率,最大化地提升了产品对用户空间的利用率;进一步地,由于壳体上设置有凹陷部的侧壁与墙体安装面相接触,即,凹陷部被墙体遮挡住,故,不会破坏产品外观的美观性、可视性及整体流线性。

具体地,凹陷部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即,凹陷部为壳体的部分侧壁凹陷形成的结构,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凹陷部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还可将凹陷部与壳体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当然,亦可凹陷部与壳体为分体式结构,凹陷部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上,这样,便于后续的拆卸、维护及清洗,同时,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将设置有不同结构形状回风口的凹陷部与壳体装配在一起,以提升产品的使用广泛性及适应性。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热水器,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热水器,还包括:第一回风补偿口,设置于凹陷部的底壁上,与腔体相连通;其中,回风口位于凹陷部的底壁上,第一回风补偿口位于回风口和壳体的底壁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凹陷部的底壁上设置第一回风补偿口,使得第一回风补偿口与腔体相连通,第一回风补偿口与回风口相配合,以增大回风面积,最大化的保证了回风风量。第一回风补偿口的结构设置使得热水器工作时,可借由第一回风补偿口从腔体内吸风,即,使得腔体内流经了电器件的气流由第一回风补偿口流入回风口,进而实现了对腔体内的电器件进行降温的作用,以降低电器件的温升,保证了产品运行的环境温度,有利于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带有热量的气流流经换热器,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进而提升产品的运行效率。

具体地,第一回风补偿口与回风口间隔设置,这样,限定了流经第一回风补偿口与回风口的气流的流动路径,即,腔体内的气流由第一回风补偿口流入回风口,该结构设置减少了外界环境中的气流由第一回风补偿口流入壳体内的气流量,进而实现了对腔体内的电器件进行降温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热水器,还包括:挡板,设置于凹陷部的底壁上,挡板位于壳体的底壁和第一回风补偿口之间;电控组件,设置于壳体内,与挡板相对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挡板,使得挡板位于壳体的底壁和第一回风补偿口之间,这样,将电控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并使电控组件与挡板相对设置,挡板与第一回风补偿口相配合,以保证腔体内的气流的流动路径。若不设置挡板,那么电控组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在部分气流的作用下可由壳体的底部外泄到环境中,进而无法保证回风口与第一回风补偿口间及回风口处的气流流动路径,这样,易增多气流流动分离、脱流、旋涡等现象的出现的频次,导致增大了产品的运行噪声,致使用户体验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热水器,还包括:第二回风补偿口,设置于凹陷部的侧壁上,与腔体相连通;储能部,设置于壳体内,靠近第二回风补偿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凹陷部的侧壁上设置第二回风补偿口,使得第二回风补偿口与腔体相连通,第二回风补偿口与回风口相配合,以增大回风面积,最大化的保证了回风风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热水器,还包括:底部回风口,设置于壳体的底壁上,与腔体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壳体的底壁上设置底部回风口,并使底部回风口与腔体相连通,底部回风口与第一回风补偿口及回风口相配合,以增大回风面积,最大化的保证了回风风量。当热水器工作时,外界环境气流借由底部回风口进入腔体内,而后经由第一回风补偿口流入回风口,由底部回风口流入的气流亦可带走电器件(如,电控组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以起到有效降低电器件的表面工作温度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热水器,还包括:挂板,可拆卸地设置于壳体的侧壁上,挂板与凹陷部位于壳体的同一侧;挂板设置有挂钩,挂板通过挂钩与壳体相卡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挂板,挂板相对于壳体的可拆卸的结构设置,使得装配热水器时,首先将挂板与墙体装配在一起,进而再将壳体与挂板进行装配,该结构设置保证热水器装配的稳固性及可靠性,实现了热水器的有效挂接。同时,该结构设置在保证产品装配强度的情况下,可减小产品的安装厚度,有利于减薄产品的尺寸。由于挂板首先与墙体相装配,故,可直观地调整挂板相对于墙体的安装尺寸,进而保证了壳体相对于墙体的装配尺寸,该结构设置降低了产品的装配难度,有利于提升产品的装精度。

另外,通过在挂板上设置挂钩,使得挂板通过挂钩与壳体相卡接,其中,挂钩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挂钩均布于挂板,这样就可保证热水器相对于墙体的安装尺寸,进而保证了作用在挂钩处的力的均匀性及一致性,以延长挂板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凹陷部的开口端设置有翻边。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凹陷部的开口端设置有翻边,这样,当热水器与墙体贴合时,翻边抵设在墙体上,以保证气流流动路径的相对封闭性,实现了对气流流动路径的有效限定,同时,避免了气流借由凹陷部的开口端与墙体的间隙流入外界环境中,减小气流流动分离、脱流、旋涡等现象的出现的频次,进而会降低了产品的运行噪声。且该结构设置可起到密封热水器与墙体的装配间隙的作用,进而遮挡住凹陷部,提升了产品外观的美观性及可视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翻边沿壳体的底壁至顶壁的方向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翻边沿壳体的底壁至顶壁的方向延伸,故,在壳体的底壁至顶壁的方向上起到密封热水器与墙体的装配间隙的作用,以保证热水器与墙体装配后的美观性。同时,该结构设置在保证产品装配的可视性、美观性的情况下,减少了翻边的材料投入,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出风口为朝向壳体的底壁方向凹陷的弧形风口;和/或回风口为背离凹陷部开口端方向凹陷的弧形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使得出风口为朝向壳体的底壁方向凹陷的弧形风口,和/或回风口为背离凹陷部开口端方向凹陷的弧形风口,这样,缩短了回风口至出风口的距离,故,减小了气流在壳体内流动的风阻,在相同电功率下,风量增加,进而有利于提高热水器的工作效率和制热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回风口由阵列分布的多个子风口组成。

在该技术方案中,回风口由阵列分布的多个子风口组成,以实现在多个角度及多个方位回风的需求,以增大回风面积及回风量;进一步地,该结构设置可有效避免外界的杂物、水汽等进入到壳体内,起到过滤气流的作用;进一步地,该结构设置对位于壳体内的换热器起到保护的作用,即,在换热器外形成栅栏,避免硬物直接与换热器相接触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热水器,还包括:第一回风口,设置在壳体靠近换热器的一侧侧壁上,第一回风口贯穿凹陷部的侧壁,第一回风口与回风口相连通;其中,沿凹陷部的开口端至凹陷部的底壁的方向第一回风口的延伸长度不超过换热器至凹陷部的开口端的距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回风口,使得第一回风口设置在壳体靠近换热器的一侧侧壁上,并使第一回风口贯穿凹陷部的侧壁,这样就使得第一回风口与回风口相连通,进而增大了回风面积,最大化的保证了回风风量,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工作效率。另外,通过限定沿凹陷部的开口端至凹陷部的底壁的方向第一回风口的延伸长度不超过换热器至凹陷部的开口端的距离,在保证增大产品运行时的回风风量的情况下为换热器的正常运行提供了结构基础,若沿凹陷部的开口端至凹陷部的底壁的方向第一回风口的延伸长度超过换热器至凹陷部的开口端的距离的话,就会出现部分经由第一回风口进入腔体内的气流不流经换热器的情况发生,进而会增大产品的运行能耗。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热水器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热水器的后视图;

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热水器的俯视图;

图5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热水器的仰视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热水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热水器,10蒸发器,20风机,30壳体,302缺口,40凹陷部,402翻边,50回风口,60出风口,70第一回风补偿口,80挡板,90电控组件,100第二回风补偿口,110储能部,120底部回风口,130挂板,140挂钩,150节流部,160导风箱,170压缩机,180第一回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热水器1。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热水器1,热水器1包括换热器和风机20,热水器1还包括:壳体30,设置呈中空的腔体,换热器和风机20设置于腔体内,壳体30的顶壁和/或底壁设置有缺口302;凹陷部40,设置于壳体30的侧壁上,凹陷部40与缺口302相连通;回风口50,设置于凹陷部40上,与腔体相连通,回风口50与换热器相对设置;出风口60,设置于壳体30上,与腔体相连通,换热器位于回风口50和风机20之间,风机20与出风口60相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热水器1工作时,主体气流在风机20的作用下由回风口50进入壳体30内,依次经过换热器和风机20后由出风口60流出热水器1,当气流流经换热器时,换热器吸收气流中的热量,在温差作用下,水汽就会凝结在换热器的盘管上,进而形成冷凝水,故,实现了除去室内环境中的湿气的作用;进一步地,由于凹陷部40设置于壳体30的侧壁上,并使凹陷部40与缺口302相连通,这样,装配热水器1时,壳体30上设置有凹陷部40的侧壁与墙体安装面相接触,凹陷部40的结构设置使得回风口50内嵌式设置于壳体30上,这样,即使热水器1与墙体安装面完全贴合,回风口50也不会被封堵住,此时,室内的气流由壳体30的顶壁和/或底壁上的缺口302流入回风口50,进而进入壳体30,该结构设置降低了热水器1对安装空间的要求及降低了热水器1对空间的占用率,最大化地提升了产品对用户空间的利用率;进一步地,由于壳体30上设置有凹陷部40的侧壁与墙体安装面相接触,即,凹陷部40被墙体遮挡住,故,不会破坏产品外观的美观性、可视性及整体流线性。其中,图2示出了壳体30的部分结构。

具体地,凹陷部40与壳体30为一体式结构,即,凹陷部40为壳体30的部分侧壁凹陷形成的结构,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凹陷部40与壳体30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还可将凹陷部40与壳体30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当然,亦可凹陷部40与壳体30为分体式结构,凹陷部40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30上,这样,便于后续的拆卸、维护及清洗,同时,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将设置有不同结构形状回风口50的凹陷部40与壳体30装配在一起,以提升产品的使用广泛性及适应性。

具体实施例中,热水器1为热泵热水器,换热器为蒸发器10,出风口60设置于壳体30的顶壁上。

具体实施例中,壳体30的顶壁和底壁设置有缺口302,凹陷部40与缺口302相连通,即,凹陷部40与壳体30的顶壁和底壁相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热水器1,还包括:第一回风补偿口70,设置于凹陷部40的底壁上,与腔体相连通;其中,回风口50位于凹陷部40的底壁上,第一回风补偿口70位于回风口50和壳体30的底壁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凹陷部40的底壁上设置第一回风补偿口70,使得第一回风补偿口70与腔体相连通,第一回风补偿口70与回风口50相配合,以增大回风面积,最大化的保证了回风风量。第一回风补偿口70的结构设置使得热水器1工作时,可借由第一回风补偿口70从腔体内吸风,即,使得腔体内流经了电器件的气流由第一回风补偿口70流入回风口50,进而实现了对腔体内的电器件进行降温的作用,以降低电器件的温升,保证了产品运行的环境温度,有利于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带有热量的气流流经换热器,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进而提升产品的运行效率。

具体地,第一回风补偿口70与回风口50间隔设置,这样,限定了流经第一回风补偿口70与回风口50的气流的流动路径,即,腔体内的气流由第一回风补偿口70流入回风口50,该结构设置减少了外界环境中的气流由第一回风补偿口70流入壳体30内的气流量,进而实现了对腔体内的电器件进行降温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热水器1,还包括:挡板80,设置于凹陷部40的底壁上,挡板80位于壳体30的底壁和第一回风补偿口70之间;电控组件90,设置于壳体30内,与挡板80相对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挡板80,使得挡板80位于壳体30的底壁和第一回风补偿口70之间,这样,将电控组件90设置于壳体30内,并使电控组件90与挡板80相对设置,挡板80与第一回风补偿口70相配合,以保证腔体内的气流的流动路径。若不设置挡板80,那么电控组件9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在部分气流的作用下可由壳体30的底部外泄到环境中,进而无法保证回风口50与第一回风补偿口70间及回风口50处的气流流动路径,这样,易增多气流流动分离、脱流、旋涡等现象的出现的频次,导致增大了产品的运行噪声,致使用户体验差。

具体地,挡板80与凹陷部40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挡板80与凹陷部40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还可将挡板80与凹陷部40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当然,亦可挡板80与凹陷部40为分体式结构,挡板80可拆卸地设置在凹陷部40上,这样,便于后续的拆卸、维护及清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6所示,热水器1,还包括:第二回风补偿口100,设置于凹陷部40的侧壁上,与腔体相连通;储能部110,设置于壳体30内,靠近第二回风补偿口10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凹陷部40的侧壁上设置第二回风补偿口100,使得第二回风补偿口100与腔体相连通,第二回风补偿口100与回风口50相配合,以增大回风面积,最大化的保证了回风风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所示,热水器1,还包括:底部回风口120,设置于壳体30的底壁上,与腔体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30的底壁上设置底部回风口120,并使底部回风口120与腔体相连通,底部回风口120与第一回风补偿口70及回风口50相配合,以增大回风面积,最大化的保证了回风风量。当热水器1工作时,外界环境气流借由底部回风口120进入腔体内,而后经由第一回风补偿口70流入回风口50,由底部回风口120流入的气流亦可带走电器件(如,电控组件9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以起到有效降低电器件的表面工作温度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热水器1,还包括:挂板130,可拆卸地设置于壳体30的侧壁上,挂板130与凹陷部40位于壳体30的同一侧;挂板130设置有挂钩140,挂板130通过挂钩140与壳体30相卡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挂板130,挂板130相对于壳体30的可拆卸的结构设置,使得装配热水器1时,首先将挂板130与墙体装配在一起,进而再将壳体30与挂板130进行装配,该结构设置保证热水器1装配的稳固性及可靠性,实现了热水器1的有效挂接。同时,该结构设置在保证产品装配强度的情况下,可减小产品的安装厚度,有利于减薄产品的尺寸。由于挂板130首先与墙体相装配,故,可直观地调整挂板130相对于墙体的安装尺寸,进而保证了壳体30相对于墙体的装配尺寸,该结构设置降低了产品的装配难度,有利于提升产品的装精度。

另外,通过在挂板130上设置挂钩140,使得挂板130通过挂钩140与壳体30相卡接,其中,挂钩1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挂钩140均布于挂板130,这样就可保证热水器1相对于墙体的安装尺寸,进而保证了作用在挂钩140处的力的均匀性及一致性,以延长挂板130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凹陷部40的开口端设置有翻边40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凹陷部40的开口端设置有翻边402,这样,当热水器1与墙体贴合时,翻边402抵设在墙体上,以保证气流流动路径的相对封闭性,实现了对气流流动路径的有效限定,同时,避免了气流借由凹陷部40的开口端与墙体的间隙流入外界环境中,减小气流流动分离、脱流、旋涡等现象的出现的频次,进而会降低了产品的运行噪声。且该结构设置可起到密封热水器1与墙体的装配间隙的作用,进而遮挡住凹陷部40,提升了产品外观的美观性及可视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翻边402沿壳体30的底壁至顶壁的方向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翻边402沿壳体30的底壁至顶壁的方向延伸,故,在壳体30的底壁至顶壁的方向上起到密封热水器1与墙体的装配间隙的作用,以保证热水器1与墙体装配后的美观性。同时,该结构设置在保证产品装配的可视性、美观性的情况下,减少了翻边402的材料投入,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出风口60为朝向壳体30的底壁方向凹陷的弧形风口;和/或回风口50为背离凹陷部40开口端方向凹陷的弧形风口。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使得出风口60为朝向壳体30的底壁方向凹陷的弧形风口,和/或回风口50为背离凹陷部40开口端方向凹陷的弧形风口,这样,缩短了回风口50至出风口60的距离,故,减小了气流在壳体30内流动的风阻,在相同电功率下,风量增加,进而有利于提高热水器1的工作效率和制热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回风口50由阵列分布的多个子风口组成。

在该实施例中,回风口50由阵列分布的多个子风口组成,以实现在多个角度及多个方位回风的需求,以增大回风面积及回风量;进一步地,该结构设置可有效避免外界的杂物、水汽等进入到壳体30内,起到过滤气流的作用;进一步地,该结构设置对位于壳体30内的换热器起到保护的作用,即,在换热器外形成栅栏,避免硬物直接与换热器相接触的情况发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7所示,热水器1,还包括:第一回风口180,设置在壳体30靠近换热器的一侧侧壁上,第一回风口180贯穿凹陷部40的侧壁,第一回风口180与回风口50相连通;其中,沿凹陷部40的开口端至凹陷部40的底壁的方向第一回风口180的延伸长度不超过换热器至凹陷部40的开口端的距离。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回风口180,使得第一回风口180设置在壳体30靠近换热器的一侧侧壁上,并使第一回风口180贯穿凹陷部40的侧壁,这样就使得第一回风口180与回风口50相连通,进而增大了回风面积,最大化的保证了回风风量,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工作效率。另外,通过限定沿凹陷部40的开口端至凹陷部40的底壁的方向第一回风口180的延伸长度不超过换热器至凹陷部40的开口端的距离,在保证增大产品运行时的回风风量的情况下为换热器的正常运行提供了结构基础,若沿凹陷部40的开口端至凹陷部40的底壁的方向第一回风口180的延伸长度超过换热器至凹陷部40的开口端的距离的话,就会出现部分经由第一回风口180进入腔体内的气流不流经换热器的情况发生,进而会增大产品的运行能耗。

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热水器1还包括:节流部150、导风箱160和压缩机170。

具体实施例中,风机20为离心风机,优选地,设计为待静压的结构,由于热水器1的安装场景主要在浴室或阳台,由于热水器1的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在制热水时会持续产生冷风,为解决其对用户造成的不良体验,故设计为可以接风管的风道模式。

具体实施例中,热水器1还包括盖板,盖板盖设在凹陷部40的开口端,这样,即使采用侧回风顶出风的方式进行气流流转,亦可通过盖板遮挡回风口50,以保证产品外观的美观性、可视性及整体流线性。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