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自然纳米负离子自动清洗滤网自动加湿智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2094发布日期:2019-08-17 01:20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自然纳米负离子自动清洗滤网自动加湿智能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仿自然纳米负离子自动清洗滤网自动加湿智能机。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环境严重污染,工业生产排放、城市现代化建设污染源及大量汽车尾气排放,交通运输汇总的火车、飞机、轮船、生活炉灶、采暖锅炉等等污染源,它们需要烧煤或者石油气、煤油从而产生的污染源,大自然的灾难等等造成气温上升、大气干燥、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氨氧化合物、扬尘污染、粉尘、空气颗粒物污染、流行病毒等等;大气污染物悬浮在空气中,会散射和吸收课件光源是能见度下降,会引发一些事故,同时有害物能通过人体组织器官及血液循环系统进入体内,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绳子系统等都能产生一定的危害,所以需要空气净化加湿机对空气进行净化加湿。

现有常规的空气净化加湿机的滤网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滤网上会附着污染物,需要定期更换滤网,但是在一定湿度情况下,滤网上会滋生大量的细菌从而使滤网成为第二污染源,特别在更换滤网前,说是有的污染源都附在滤网上,对环境及人体产生更大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自然纳米负离子自动清洗滤网自动加湿智能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仿自然纳米负离子自动清洗滤网自动加湿智能机,包括机壳、控制面板、进风口、出风口、涡轮离心电机和滤网,进风口处可拆卸安装有滤网,还包括有滤网自动清洗系统,所述滤网自动清洗系统包括进水腔、第一矩形水槽、第二矩形水槽、蓄水腔和抽水泵,所述进水腔设于机壳上部,所述机壳内位于滤网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矩形水槽和第二矩形水槽,所述第一矩形水槽和第二矩形水槽与滤网接触部分均开设有多个漏水孔,机壳内位于第二矩形水槽下方为蓄水腔,所述蓄水腔内设有抽水泵,抽水泵通过循环管与进水腔连通,进水腔一侧底部通过进水管延伸至第一矩形水槽内,所述蓄水腔内壁上位于抽水泵抽水口处安装有水位感应器,所述涡轮离心电机的多个吸风口处位于滤网内侧均安装有等离子释放器。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机壳呈长方体型,机壳前侧壁上嵌入式安装有控制面板及智能控制主板。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机壳前侧壁上位于控制面板下方设有出风口,机壳四周侧壁上位于出风口下方均设有进风口。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涡轮离心风机安装于机壳内,涡轮离心风机的多个吸风口分别位于进风口处,涡轮离心风机的排风口位于出风口处。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滤网为纳米滤网。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进水腔顶部安装有盖体,盖体一端与机壳顶部铰接,机壳顶部靠近盖体另一端处设有便于翻开盖体的凹槽。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涡轮离心电机的排风口处安装有负离子释放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1、设有滤网自动清洗系统,所述滤网自动清洗系统包括进水腔、第一矩形水槽、第二矩形水槽、蓄水腔和抽水泵,启动抽水泵,蓄水腔内的水经过循环管进入进水腔,进水腔内的水经过进水管流入第一矩形水槽内,第一矩形水槽内的水通过其底部的漏水孔流到滤网上,然后沿着滤网向下流,对滤网进行自动清洗,流入第二矩形水槽后,通过第二矩形水槽底部的漏水孔流入蓄水腔,蓄水腔内的水在抽水泵作用下,通过循环管再流入进水腔内,通过这样不断循环,从而对滤网进行自动清洗,从而减少滤网的更换成本以及避免在一定湿度情况下细菌滋生使滤网成为第二污染源;

2、进风口处安装有负离子释放器和出风口处安装有等离子释放器,通过等离子释放器和负离子释放器,对空气进行消灭细菌、病菌、霉菌、祛除颗粒物、甲醛、甲苯及分解有害气体,把湿气分解成含负氧离子的空气,起到仿大自然负氧离子氧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二矩形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注释:1-机壳、2-盖体、3-进水腔、4-涡轮离心电机、5-进水管、6-第一矩形水槽、7-滤网、8-等离子释放器、9-漏水孔、10-蓄水腔、11-抽水泵、12-循环管、13-控制面板、14-出风口、15-进风口、16-第二矩形水槽、17-嵌入槽、18-负离子释放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发明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对本发明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仿自然纳米负离子自动清洗滤网自动加湿智能机,包括机壳1、控制面板13、进风口15、出风口14、涡轮离心电机4和滤网7,所述机壳1优选呈长方体型,机壳1前侧壁上嵌入式安装有控制面板13及智能控制主板,机壳1前侧壁上位于显示屏下方设有出风口14,出风口14出安装有用于调节风向的格栅,与现有空调格栅相同,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在赘述,机壳1四周侧壁上位于出风口14下方均设有进风口15,进风口15的进风板优选通过螺丝与机壳1侧壁连接,进风口15处可拆卸安装有滤网7,所述滤网7为纳米滤网,所述涡轮离心风机安装于机壳1内,涡轮离心风机的多个吸风口分别位于进风口15处,涡轮离心风机的排风口位于出风口14处,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移动机体,所述机壳1左右两侧壁上部均设有方便抬起机体的纳手槽,可将现有空气净化加湿装置的温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pm2.5感应器、pm1.0感应器、甲醛感应器等部件、控制面板13、智能控制主板等直接应用与本申请,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在赘述,那么,为了减少滤网7的更换成本以及避免在一定湿度情况下细菌滋生使滤网7成为第二污染源,还包括有滤网自动清洗系统,所述滤网自动清洗系统包括进水腔3、第一矩形水槽6、第二矩形水槽16、蓄水腔10和抽水泵11,所述进水腔3设于机壳1上部,进水腔3顶部安装有盖体2,本实施例中,盖体2一端优选与机壳1顶部铰接,机壳1顶部靠近盖体2另一端处设有便于翻开盖体2的凹槽,所述机壳1内位于滤网7顶部安装有第一矩形水槽6,第一矩形水槽6沿壳体内壁布设,机壳1内位于滤网7底部安装有第二矩形水槽16,所述第二矩形水槽16与第一矩形水槽6结构相同,第二矩形水槽16上设有用于安装滤网7的嵌入槽17,所述第一矩形水槽6和第二矩形水槽16与滤网接触部分均开设有多个漏水孔9,机壳1内位于第二矩形水槽16下方为蓄水腔10,第二矩形水槽16通过漏水孔9与蓄水箱连通,所述蓄水腔10内设有抽水泵11,抽水泵11通过循环管12与进水腔3连通,进水腔3一侧底部通过进水管5延伸至第一矩形水槽6内,在使用时,先打开盖体2,向进水腔3内加入水,进水腔3内加入的水经过进水管5流入第一矩形水槽6内,第一矩形水槽6内的水通过其底部的漏水孔9流到滤网7上,然后沿着滤网7向下流,对滤网7进行自动清洗,流入第二矩形水槽16后,通过第二矩形水槽16底部的漏水孔9流入蓄水腔10,蓄水腔10内的水在抽水泵11作用下,通过循环管12再流入进水腔3内,通过这样不断循环,从而对滤网7进行自动清洗,从而减少滤网7的更换成本以及避免在一定湿度情况下细菌滋生使滤网7成为第二污染源;同时,通过涡轮离心电机4工作,能够在自动清洗滤网7的同时,将空气加湿后吸入,然后再排出,起到加湿的效果;

进一步的,由于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湿度是40-60%,从而当湿度感应器监测到室内湿度低于45%时,会将信号反馈给控制面板13然后抽水泵11停止工作,当室内湿度达到65%使,抽水泵11停止工作;

同时,为了方便对蓄水腔10内的水位进行监测,以便进行及时补水,所述蓄水腔10内壁上位于抽水泵11抽水口处安装有水位感应器,当蓄水箱水位低于水泵抽水口时,水位感应器将信号传送给控制面板13,然后控制抽水泵11停止工作,同时,会通过制湿指示灯及声音报警器来提示蓄水箱剩水,进行加水。

实施例2

请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涡轮离心电机4的多个吸风口处位于滤网7内侧均安装有等离子释放器8,这样在进风时,空气经过等离子释放器8正负两极的高压电磁场,起到杀灭细菌、病菌、霉菌、祛除颗粒物、甲醛、甲苯及分解有害同时等离子释放器8所是风的负离子会随着清洗滤网7的水流,最终流入蓄水腔10,使得蓄水腔10内添加的自来水慢慢变成小分子水,起到消灭细菌、病菌、霉菌、祛除颗粒物、甲醛、甲苯及分解有害气体的作用,避免自来水中含有的水碱等物质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也避免自来水中的氯离子与钙镁离子和微生物会随着水雾吹入空气中造成污染及产生白色粉末,污染室内空气;

进一步的,所述涡轮离心电机4的排风口处安装有负离子释放器18,负离子释放器18的释放纳米针会源源不断释放小粒径负氧离子,把湿气分解成含负氧离子的空气,起到仿大自然负氧离子氧吧的效果,达到养生、保健、杀菌等目的,让人们处在适度、清净、凉爽的环境中。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本发明在使用时,涡轮离心电机4工作,将空气由进风口15吸入然后由出风口14排出,通过滤网7进行过滤并加湿,然后通过等离子释放器8和负离子释放器18,对空气进行消灭细菌、病菌、霉菌、祛除颗粒物、甲醛、甲苯及分解有害气体,把湿气分解成含负氧离子的空气,起到仿大自然负氧离子氧吧的效果,净化后的空气经蜗轮离心风机排风口排出,当需要加湿时,启动抽水泵11,蓄水腔10内的水经过循环管12进入进水腔3,进水腔3内的水经过进水管5流入第一矩形水槽6内,第一矩形水槽6内的水通过其底部的漏水孔9流到滤网7上,然后沿着滤网7向下流,对滤网7进行自动清洗,流入第二矩形水槽16后,通过第二矩形水槽16底部的漏水孔9流入蓄水腔10,蓄水腔10内的水在抽水泵11作用下,通过循环管12再流入进水腔3内,通过这样不断循环,从而对滤网7进行自动清洗,从而减少滤网7的更换成本以及避免在一定湿度情况下细菌滋生使滤网7成为第二污染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