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网罩清洗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与流程

文档序号:23890876发布日期:2021-02-09 09:4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空调的网罩清洗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与流程

[0001]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的网罩清洗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空调的发展,人们在购买空调时,不仅仅只关注空调的制热/制冷性能,还会关注如空调的响应时效,即:是否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相关技术中,以空调柜机为例,为了提升柜机的美观,通常设有用于打开和关闭出风口的滑动门,使用空调时,滑动门下滑,进而开启出风口,以准备制冷/制热。空调关机时,滑动门上升,以关闭出风口。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3]
滑动门有时关闭不到位,影响空调的可靠性,另外,空调开机,滑动门下滑过程时间较长,影响用户的快速响应需求,引起用户抱怨。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0005]
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的滑门控制方法。该方法在空调开机时,可以快速地使滑门开启,使空调及时进入工作就绪的状态,进而提升空调的使用体验,另外,在空调关机时,可以有效保证滑门关闭到位,提升空调的可靠性。
[0006]
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的滑门控制系统。
[0007]
本申请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
[0008]
本申请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9]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调的滑门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空调的出风口的滑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开机/关机指令;如果为开机指令,则以第一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滑门打开所述出风口;如果为关机指令,则以第二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滑门关闭所述出风口,其中,以第一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滑门打开的速度大于以第二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滑门关闭的速度,且以第一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滑门打开的扭矩小于以第二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滑门关闭的扭矩。
[0010]
根据本申请的空调的滑门控制方法,在空调开机时,可以快速地使滑门开启,使空调及时进入工作就绪的状态,进而提升空调的使用体验,另外,在空调关机时,可以有效保证滑门关闭到位,提升空调的可靠性。
[0011]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滑门为滑动门,所述控制所述滑门打开所述出风口,包括:控制所述滑动门下降,以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控制所述滑门关闭所述出风口,包括:控制所述滑动门上升,以关闭所述出风口。
[0012]
在一些示例中,通过四相步进电机驱动所述滑动门动作,所述第一驱动方式为4相4拍驱动方式,所述第二驱动方式为4相8拍驱动方式,所述四相步进电机以4相4拍驱动方式驱动所述滑动门下降,所述四相步进电机以4相8拍驱动方式驱动所述滑动门上升。
[0013]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空调的滑门控制系统,所述空调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空调的出风口的滑门,所述系统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开机/关机指令;控制模块,用于为开机指令时,以第一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滑门打开所述出风口,为关机指令时,以第二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滑门关闭所述出风口,其中,以第一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滑门打开的速度大于以第二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滑门关闭的速度,且以第一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滑门打开的扭矩小于以第二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滑门关闭的扭矩。
[0014]
根据本申请的空调的滑门控制系统,在空调开机时,可以快速地使滑门开启,使空调及时进入工作就绪的状态,进而提升空调的使用体验,另外,在空调关机时,可以有效保证滑门关闭到位,提升空调的可靠性。
[0015]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滑门为滑动门,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滑动门下降,以打开所述出风口,控制所述滑动门上升,以关闭所述出风口。
[0016]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四相步进电机驱动所述滑动门动作,所述第一驱动方式为4相4拍驱动方式,所述第二驱动方式为4相8拍驱动方式,所述四相步进电机以4相4拍驱动方式驱动所述滑动门下降,所述四相步进电机以4相8拍驱动方式驱动所述滑动门上升。
[0017]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调,包括:根据上述的第二方面所述的空调的滑门控制系统。该空调在开机时,可以快速地使滑门开启,使空调及时进入工作就绪的状态,进而提升空调的使用体验,另外,在关机时,可以有效保证滑门关闭到位,提升空调的可靠性。
[0018]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空调的滑门控制程序,该空调的滑门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空调的滑门控制方法。
[0019]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
本申请的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1]
图1是一个实施例的室内空调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0023]
图3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是一个实施例的另一视角上室内空调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
[0026]
图6是一个实施例的出风网罩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
图7是一个实施例的室内空调机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0028]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滑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29]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滑门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0030]
图10a和图10b分别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滑门打开和关闭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2]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3]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的滑门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0034]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的滑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空调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空调的出风口的滑门,对于柜机而言,如图10a和图10b所示,滑门可以是滑动门,滑动门上下移动,可以打开和关闭空调的出风口。
[0035]
如图8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滑门控制方法,包括:
[0036]
s101:接收开机/关机指令。
[0037]
例如:空调上电开机之后,可以接收由空调的遥控设备发送的开机/关机指令,或者,空调上设有开机/关机按钮,当需要开关机时,可以通过空调的遥控设备或者空调上的开机/关机按钮触发该开机/关机指令。
[0038]
s102:如果为开机指令,则以第一驱动方式控制滑门打开出风口。
[0039]
以图10a和图10b所示的柜机为例,如果是开机指令,则以第一驱动方式控制滑门打开出风口,包括:控制滑动门下降,以打开出风口。即:如图10a中滑动门所处的位置为打开出风口的位置。
[0040]
如图10a所示,控制滑动门打开时,是控制滑动门下降的过程,滑动门自身存在重力,需要克服的阻力相对较小,即:实际驱动的负载较下,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控制滑动门下降的速度大于控制滑动门上升的速度,控制滑动门下降的扭矩小于控制滑动门上升的扭矩。这样,可以使用较小的扭矩使滑动门快速打开,节省时间和能耗,实现滑动门的快速开启。
[0041]
例如:空调通过四相步进电机驱动滑动门动作,则驱动滑动门下降时,四相步进电机可以以4相4拍驱动方式驱动滑动门下降,实现以较小的扭矩、较快的速度使滑动门打开。
[0042]
s103:如果为关机指令,则以第二驱动方式控制滑门关闭出风口,
[0043]
其中,以第一驱动方式控制滑门打开的速度大于以第二驱动方式控制滑门关闭的速度,且以第一驱动方式控制滑门打开的扭矩小于以第二驱动方式控制滑门关闭的扭矩。
[0044]
结合图10b所示,控制滑门关闭,包括:控制滑动门上升,以关闭出风口,其中,控制滑动门下降的速度大于控制滑动门上升的速度,控制滑动门下降的扭矩小于控制滑动门上升的扭矩。
[0045]
即:滑动门上升需要克服自身重力,因此,需要较大的力进行驱动,也就是说,实际驱动的负载较大,为了使滑动门可以关闭到位。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以四相步进电机为例,则可以使四相步进电机以4相8拍驱动方式驱动滑动门上升,进而,实现滑动门关闭到
位,即:使滑动门可靠的关门到位。
[0046]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的滑门控制方法,在空调开机时,可以快速地使滑门开启,使空调及时进入工作就绪的状态,进而提升空调的使用体验,另外,在空调关机时,可以有效保证滑门关闭到位,提升空调的可靠性。
[0047]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滑门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的滑门控制系统200,包括:接收模块210和控制模块220。
[0048]
其中,接收模块210用于接收开机/关机指令。控制模块220用于为开机指令时,以第一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滑门打开所述出风口,为关机指令时,以第二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滑门关闭所述出风口,其中,以第一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滑门打开的速度大于以第二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滑门关闭的速度,且以第一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滑门打开的扭矩小于以第二驱动方式控制所述滑门关闭的扭矩。
[0049]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门为滑动门,所述控制模块220用于控制所述滑动门下降,以打开所述出风口,控制所述滑动门上升,以关闭所述出风口。
[0050]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220通过四相步进电机驱动所述滑动门动作,所述第一驱动方式为4相4拍驱动方式,所述第二驱动方式为4相8拍驱动方式,所述四相步进电机以4相4拍驱动方式驱动所述滑动门下降,所述四相步进电机以4相8拍驱动方式驱动所述滑动门上升。
[0051]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风口底部到空调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但不限于1234mm。
[0052]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的滑门控制系统,在空调开机时,可以快速地使滑门开启,使空调及时进入工作就绪的状态,进而提升空调的使用体验,另外,在空调关机时,可以有效保证滑门关闭到位,提升空调的可靠性。
[0053]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的滑门控制系统的具体实现方式与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的滑门控制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类似,具体请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0054]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调,包括:根据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空调的滑门控制系统。该空调在开机时,可以快速地使滑门开启,使空调及时进入工作就绪的状态,进而提升空调的使用体验,另外,在关机时,可以有效保证滑门关闭到位,提升空调的可靠性。
[0055]
另外,空调室内机1000,如图1和图7所示,包括:机壳a、第一出风口a21、第二出风口a22和出风网罩l,机壳a包括主体a6和前面板 a8,机壳a上形成有进风口a1。第二出风口a22围绕第一出风口a21设置,前面板a8上设有前出风口a2,前出风口a2的外缘与第二出风口a22 的外边缘对应;出风网罩l罩设在第一出风口a21和第二出风口a22的前端,且连接在前出风口a2处。
[0056]
出风网罩l罩设在第一出风口a21和第二出风口a22的前端,且连接在前出风口a2处。可以理解的是,现有空调的出风口处敞开设置,导致空调内部结构裸露在外侧,且外观上比较单一,不美观。本方案中通过第一出风口a21和第二出风口a22的前端设置出风网罩l,能够将空调内的结构保护在内部,更具安全性,且能够使风的流动更加均匀,从而增强出风效果,提高用户的体验感。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出风网罩l的形状,使其在形状上更加多
元化,更加美观。
[0057]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内换热后的风可以分成两部分送出,其中一部分风达到第一出风口a21向外送出,并在遇到出风网罩l后减缓流动速率并将风均匀送出;另一部的风通过第二出风口a22后并经过出风网罩l向外送出,由此可以增加空调的出风范围,提高对室内空气的调节作用。
[0058]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通过在第一出风口a21和第二出风口a22的前端设置出风网罩l,使得空调室内机1000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并能进一步增强出风效果,从而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0059]
下面参考图1-图10b,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
[006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主体a6的前端具有敞开口a7,前面板a8设于主体a6前端且封盖敞开口a7的至少一部分。这样空调内换热后的风还可以由未封盖的敞开口a7部分向外送出。具体而言,整个壳体上除了前面板a8具有前出风口a2外,主体a6上未被封盖的敞开口a7 部分也相当于另一出风口,从而使壳体上具有多个用于出风的出口。空调换热后的冷风或热风可以由多个出口向外送出,出风范围更大,效果更好。
[0061]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机壳a上还设有第三出风口a3,第三出风口a3位于前出风口a2上方且朝前送风。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中的箭头所示为风的流动方向。也就是说,第三出风口a3与前出风口a2共同扩大空调前面的出风范围,从而进一步提高空调的正面出风能力,空调在向外吹风时既能从前面板a8的前出风口a2向外吹风,还能从空调的顶部的第三出风口a3向上吹风,进而进一步提高出风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这里所指的正面是指空调正对用户的一面。其中上述的第三出风口a3即可以由主体a6上未被封盖的敞开口a7部分限定出。
[006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出风口a21与进风口a1 相连通,且在连通形成的第一风道a4中,设置有第一风机d;第二出风口 a22与进风口a1相连通,且在连通形成的第二风道a5中,设置有第二风机e;第一风机d和第二风机e分别独立控制。这样第一风机d用于驱动空气从进风口a1流向前出风口a2,即由进风口a1送来的空气可以由第一风机d驱动并从前出风口a2导出,第二风机e用于驱动空气从进风口 a1流向前出风口a2或上述的未封盖的敞开口a7部分。
[006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前面板a8的上边缘部与敞开口a7的上边缘部之间具有预定间隙a71。也就是说,预定间隙a71限定出除了空调室内机1000前端除前出风口a2外的另一出风口,而且另一出风口位于空调的顶部,第三出风口a3与位于其下方的前出风口a2共同送风,空调在向外吹风时既能从前面板a8的前出风口a2向外吹风,还能从空调的第三出风口a3向上吹风,从而可以扩大空调的出风范围,由此进一步提高空调的正面出风能力,进而增强出风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这里所指的正面是指空调正对用户的一面。
[0064]
具体地,前面板a8的下边缘部可以与敞开口a7的下边缘部贴合,前面板a8的左边缘部可以与敞开口a7的左边缘部贴合,前面板a8的右边缘部可以与敞开口a7的右边缘部贴合。从而使得上述各个边缘部之间互相覆盖,保证彼此之间无间隙,即保证空调内换热后的风只能从前出风口a2 和第三出风口a3送出。
[0065]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机壳a的主视图上,预定间隙a71的范围可以是40mm~
150mm。可以理解的是,预定间隙a71太小不利于空调内换热后的风快速送出,易导致风在壳体内积聚,内部压强升高,存在散热效果不良的问题;而预定间隙a71太大则使得换热后的风顷刻间从另一出风口送出,导致风的流动不均匀,不利于风在室内的流通,因此将预定间隙 a71的范围设为40mm~150mm,能够保证在此区域范围内,风从预定间隙 a71流过的效果更好。
[0066]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预定间隙a71的尺寸可以是40mm,此时预定间隙a71构成的顶部出风口与前面板a8上的出风口的尺寸差距较大,在此状态下空调换热后的风以从前出风口a2送出为主,从预定间隙a71构成的顶部出风口送出为辅,从而起到改善空调出风效果的作用。
[0067]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预定间隙a71的尺寸可以是66mm。可以理解为,由此不仅能保证空调内风的送出效果更好,同时还能保证风在室内的流通,此时预定间隙a71的出风效果最佳。
[0068]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预定间隙a71的尺寸也可以是150mm,则可以理解为,此时预定间隙a71构成的顶部出风口与前面板a8上的前出风口a2 的尺寸差距最小,在此状态下空调换热后的风以从两个出风口为主,两者的作用基本相同,共同起到调节空调的对外出风效果。
[0069]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前面板a8的高度范围可以是 1300mm~1800mm。由此,使得前出风口a2的高度与人体的高度相适宜,由前出风口a2送出的风可以直接吹向人体所在区域,同时结合上述第三出风口a3结构可知,第三出风口a3的高度高于人体所在区域,此时由第三出风口a3送出的风吹至人体的上方,然后气流自然下沉至人体所在区域,此时人体将不会感受到风感或感受到的风感较弱,从而提升用户的舒适感。
[0070]
前面板a8的高度与出风网罩l的高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2~5,前面板a8的面积与出风网罩l的面积之间的比值范围为3~6。以下为可选的实施例:
[0071]
可选地,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前面板a820的高度可以为1300mm。此时前面板a820的高度最小,则相对的出风口21的高度较小,空调出风时相对集中在室内较低的高度上。
[0072]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前面板a820的高度还可以为1800mm。此时前面板a820的高度最大,则相对的出风口21的高度较大,空调出风时相对集中在室内较高的高度上。
[0073]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前面板a8的高度与出风网罩l的高度之间的比值可以是3.75,前面板a8的面积与出风网罩l的面积之间的比值可以是 4.5。由此更加有利于生产制造。
[0074]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前面板a8的高度为1582mm,主体a6的高度为 1879mm,则此时两者的高度的之比适宜,在外形上更加美观。
[0075]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出风网罩l的底部到主体a6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234mm,同样通过出风网罩l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前出风口a2所在的位置。采用该方式,出风网罩l和前出风口a2的高度位置最合适,有利于空调向外出风。此外,当出风网罩l处于该高度位置时,空调在向外出风时能够避免对儿童的直吹,避免儿童因在冷风状态下直吹而引发感冒或其他疾病。
[0076]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出风网罩l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范围可以是:350mm~450mm。出风网罩l是连接在前出风口a2上的。当出风网罩l的尺寸太小会阻碍前出风口a2
的出风能力,考虑到实际空调的大小,在此尺寸范围内出风网罩l的尺寸更适宜。同样该尺寸下的出风网罩 l制作方便,有利于生产。
[0077]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出风网罩l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可以是350mm,此时出风网罩l的尺寸最小,则前出风口a2的出风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以实现前出风口a2的稳定出风效果。
[0078]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出风网罩l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可以是382mm。由此使出风网罩l尺寸适宜,送风效果好。
[0079]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出风网罩l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还可以是450mm,此时出风网罩l的尺寸最大,则前出风口a2向外吹风的流量最大,有助于进一步扩大空调的出风范围。
[0080]
更具体地,如图5所示,当出风网罩l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为382mm 时,此时出风网罩l沿上下方向的尺寸为392mm。从而使出风网罩l在该尺寸下在的面积能完全封盖前出风口a2。
[0081]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出风网罩l上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等边三角形的网孔l1,每个网孔l1的边长范围为1mm~20mm。由此,将网孔l1做成等边三角形的形状,能够起到更好的装饰作用,使整体更加美观。其次,网孔l1太小不利于风的送出,网孔l1太大起不到一定的风阻效果,因此将网孔l1的边长范围设置为1mm~20mm,这样既有利于风的送出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风阻作用,提高出风效果。
[0082]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出风网罩l的上的等边三角形的网孔l1的边长可以为1mm。也就是说,此时出风网罩l上网孔l1尺寸最小且致密,不易于观察到空调内部结构,在外形上更加具有装饰作用,更显得美观。
[0083]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出风网罩l的上的等边三角形的网孔l1的边长还可以为20mm。也就是说,此时出风网罩l上网孔l1尺寸最大且疏松,有利于空调出风。
[0084]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网孔l1的边长可以为13.5mm。由此可以有利于生产制造,降低成本。
[0085]
在其他实施例中,网孔l1的形状不限于等边三角形的形状,还可以为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网孔l1还可以为菱形、矩形、圆形或者椭圆形(图未示出),同样当网孔l1为菱形时,菱形的边长尺寸可以为13.5mm,从而保证网孔l1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
[0086]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网孔l1的形状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多种图形组合而成。例如,出风网罩l可以由多个同心圆区域构成(图未示出),中间的同心圆区域的网孔l1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外侧的同心圆区域的网孔l1为菱形,更外侧的同心圆区域的网孔l1为方向,从而使得整体外观上更加美观。又例如,出风网罩l可以由多个方形环区域构成 (图未示出),最内侧的方形环区域的网孔l1为菱形,外侧的方形环区域的网孔l1为方形,最外侧的方形环区域的网孔l1为等边三角形,同样也能提升美观性。
[0087]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多个网孔l1的面积之和与出风口的面积的比值范围为0.5~0.8。通过这种方式,也就是说出风网罩l整体能够起到一定的风阻效果,空调室内机1000内经过换热的风从前出风口 a2送出时首先作用到出风网罩l上,并在受到一定的阻碍后扩散开来并从网孔l1向外吹出,从而避免换热后的风集中向外吹出,而且空调风在作用到出风网罩l上后一部分仍会直接从网孔l1穿过向外吹出,但此时的人体的风感已经进行一定的程度上的减弱,具有更加适宜的舒适度,而另一部分风会沿着出风网罩l的
周向扩散并从最近的网孔l1吹出,使得出风网罩 l上其余位置处的网孔l1均有风通过,并起到吹风均匀的效果,提升空调吹风的风感。
[0088]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前面板a8的前表面为弧形面,前面板 a8的左边缘部和右边缘部向后延伸,前面板a8的左边缘部和右边缘部的弯曲半径范围为30mm~80mm。通过该方式,将前面板a8的前表面做成弧形面,使得前面板a8的前后方向上具有一定的深度,能够与主体a6的前端面配合时起到一定的包裹作用,使机壳a内部更加紧凑,而且两者的结合性更好的同时更易于制造。其次,弧形面的前面板a8的设计更加优异,避免了机壳a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出现锐边,可以减少在搬运过程中对人体的损伤,更具安全性。此外,弧形面的结构设计更具美感,在外形上更美观,而且使空调的外部在触摸时手感更好。
[0089]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前面板a8的左边缘部和右边缘部的弯曲半径为 46mm。可以理解为,此时为前面板a8的左边缘部和右边缘部的弯曲半径的最优值,更加有利于前面板a8结合到主体a6上。
[0090]
当然,在具体示例中,前面板a8的左边缘部和右边缘部的弯曲半径可以为30mm,此时前面板a8制造时更方便,能够降低制造难度,节约制造成本。
[0091]
此外,在其他示例中,前面板a8的左边缘部和右边缘部的弯曲半径还可以为80mm,此时前面板a8与主体a6结合时的深度更深,也就是使得两者结合更牢靠。
[0092]
在其他实施例中,前面板a8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范围为 60mm~100mm。具体的,前面板a8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为70mm。可以理解为,此时70mm为前面板a8的前后方向上的最优尺寸,同样也可以理解为前面板a8的前后方向上的深度为70mm,有利于前面板a8紧贴并包裹在主体a6上,实现两者的结合。
[0093]
在其他实施例中,主体a6沿前后方向上的中部的厚度为118mm,主体a6沿前后方向上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厚度为207mm。可以理解为此时的数值为主体a6在前后方向上的最优尺寸,但不仅限于此。采用该尺寸设计,机壳a整体上跟更显纤薄,立体感更强,使得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不会占据太大的空间从而便于进行放置。
[0094]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空调室内机1000还包括前后方向的横截面为圆形的导流圈g,导流圈g内限定出第一风道a4,第二风道a5由导流圈g的外壁和机壳a的内壁之间限定出。可以理解的是,进风口a1送来的空气的一部分可以经第二出风口a22引流,从而进入室内调节空气。
[0095]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7所示,空调室内机1000还包括前后方向的横截面为矩形的出风框f,出风框f设于机壳a内,导流圈g设于出风框f 内,第二出风口a22由导流圈g的外壁和出风框f的内壁之间限定出。这样进风口a1送来的空气的另一部分可以通过导流圈g进行导流,空气可以在第一风道a4进行流动。这样进风口a1的空气可以由多种方式进行引流,提高空气流动的范围,从而提高空调室内机1000的送风效果。
[0096]
其中,从进风口a1进入的空气的一部分可以经过第一风道a4的引流,从第一出风口a21进入室内。进风口a1送来的空气的另一部分可以经过出风框f和导流圈g之间的位置引流,从第二出风口a22进入室内。这样进风口a1的空气可以由多种方式进行引流,提高空气流动的范围,从而提高导风机构j的送风效果。
[0097]
第一风机d和第二风机e分别独立控制,即第一风机d和第二风机e 的控制彼此独立,互不受影响,具体地,第一风机d和第二风机e可以同时工作或者其中一个以进行导风,
第一风机d和第二风机e的转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由此可以使得空调室内机1000的送风模式多样化,送风效果好。
[0098]
具体地,第一风机d可以是轴流风机或贯流风机。第二风机e可以是离心风机或贯流风机,由此可以使第一风机d和第二风机e的结构更具多样性,送风效果更好。
[0099]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风机d并不限于上述的轴流风机或贯流风机,第一风机d还可以为离心风机等。第二风机e并不限于上述的离心风机或贯流风机,第二风机e还可以为轴流风机或斜流风机等。
[0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0包括导风组件j1,导风组件j1包括:纵向导叶130和横向导叶110。纵向导叶130设于第一出风口a21处且用于在左右方向上导风。需这样第二出风口a22处的空气可以由纵向导叶130进行引导,从而将空气送入室内。
[0101]
所述横向导叶110设于所述纵向导叶130前侧且用于在上下方向上导风。这样横向导叶110可以用于同时引导由第一出风口a21和第二出风口 a22送出的空气,扩大空气引流的范围,减少导风组件j1的占用空间,从而提高导风组件j1的送风效果,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010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机壳a内设有换热器b,换热器b设在主体a6内的后侧,换热器b的后侧设有进风网罩m,进风网罩m配合在主体a6的后侧上并将换热器b包裹在机壳a内。空气从进风网罩m进入到机壳a内,经过换热器b换热后形成风一分部从前面板a8的前出风口a2和出风网罩l向外流出,另一部分经过预定间隙a71向上吹出,前出风口a2和预定间隙a71提高空调的出风效果。
[0103]
可选地,如图5所示,敞开口a7的顶部设有倒角a61,既能减少锐变,提高安全性,又能起到一定的导风效果。例如,当空调室内机1000经过敞开口a7向外吹风时,风在经过倒角a61时此位置处的流速大压强小,该位置处的风会沿着倒角a61向外吹出,从而使经过敞开口a7的风呈喇叭口状向外吹出,从而扩大吹风的范围,避免风力集中,同样也能起到提高吹风舒适度的效果。
[0104]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的其它构成以及作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此处不做赘述。
[0105]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空调的滑门控制方法。
[0106]
上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以下简称: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以下简称:eprom) 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0107]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0108]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0109]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lan)或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011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