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取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4309发布日期:2019-11-15 22:52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取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取暖炉。



背景技术:

现有取暖炉各部件的装配大多通过螺栓固定,特别是支撑架由于需要支撑其上端的水壶等取热设备,需要特别的固定,这就导致支撑架与油箱或位于取暖炉上端的固定座之间需要更多的螺栓固定,因此不方便将支撑架拆卸,但是支撑架安装在油箱上时,占据了较大空间,不方便携带;而且如果简单地通过对螺栓的拆卸将取暖炉分解,不仅费时费力同时各部件由于不能收纳依旧占据了较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便携式取暖炉,本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安装与拆卸,且拆卸后占据空间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取暖炉,包括可调火苗大小的油箱、设置在油箱上方的燃烧部、罩设在燃烧部外的支撑架和位于支撑架上端的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可收纳式设计,支撑架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上下两端的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以及位于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之间的支架,且所述支架的两端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均活动连接,所述支架下端面具有水平设置的固定板,第一固定座延油箱圆周方向设置在油箱上端面,第一固定座上开设有用以安装固定板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沿第二固定座的宽度方向设置,固定槽的两侧面上均设有与第二固定座一体设置的挡板,且所述挡板长度小于固定槽长度,两挡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支架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取暖炉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内侧面设有安装保护罩的安装槽,且支架内侧面与支架外侧面之间的距离自安装槽处至支架两端逐渐减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取暖炉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槽靠近第二固定座内侧面的一端上具有斜面,且斜面的倾斜角度与支架内侧面下端部的倾斜角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取暖炉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为中空立柱结构,所述支架具有四根,每根支架的上端面与第一固定座下端面之间均通过合页铰接,且相对的支架之间交错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取暖炉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架中的支架为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的下端间隔设有下支脚,水平设置的固定板设置在下支脚的下端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取暖炉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状结构的侧面设有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取暖炉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架为四个固定网单体组成的环形网,每个固定网单体之间交错设置,第一固定座的内侧面上与固定网对应位置设有环形滑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取暖炉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网单体上端设有上支脚,且上支脚端部设有沿固定网单体的弧形走向设有安装在环形滑道内的柱状卡件。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取暖炉,本装置为可拆卸式结构,在非工作状态可将本装置拆卸为占地面积较小的单体,便于对本装置的收纳并携带。

第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取暖炉,本装置的支架下端设置水平固定板,固定座上设有安装固定板的固定槽,固定槽上设置的挡板可对固定槽中的固定板进行阻拦,使得固定板在工作状态始终位于固定槽中,以保证支撑架的稳定性。

第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取暖炉,本装置中支架中的宽度较大,不仅提高了支撑架的稳定性,同时可在此处设置安装槽以安装保护罩。

第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取暖炉,本装置中固定槽端部设置有斜面,其与支架内侧面倾斜角度相匹配,保证固定板上方倾斜设置支架在插入固定槽内时,第二固定座不会影响其顺利插入。

第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取暖炉,支架上端与第一固定座下侧面之间铰接设置,且相对的支架之间交错设置,以保证支架在折叠时不会相互影响。

第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取暖炉,网状支撑架有多个固定网单体组成,且固定网单体在第一固定座上可延环形滑道转动至第一固定座的同一侧面,以将固定网单体向同一方向折叠,以实现支撑架的收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的便携式取暖炉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固定座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第二固定座的安装槽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支撑架中支架与第一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便携式取暖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第一固定座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1、油箱,101、调节开关,2、燃烧部,3、保护罩,4、第一固定座,401、环形滑道,5、支架,501、安装槽,502、固定板,503、柱状卡件,6、第二固定座,601、固定槽,602、挡板,603、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便携式取暖炉,包括油箱1、燃烧部2、支撑架和提手,其中所述油箱1上侧面设有监控油箱1内油量的油表、加油口和连通燃烧部2的出油口,油箱1侧面设有调节开关101,燃烧部2包括通过螺栓以活动连接在油箱1上的燃烧炉头和位于燃烧炉头上方的燃烧罩,所述燃烧炉头的上端面沿其圆周设有燃烧槽,燃烧槽中设有下端放置在油箱1中的燃芯,使用时燃烧罩放置在燃烧槽中,火苗在燃烧罩中燃烧。支撑架罩设在燃烧部2外侧,支撑架内设有保护罩3,所述保护罩3包括套设在燃烧部2外的水平环和设置在水平环上侧面的保护网;支撑架上端转动设置有提手,且所述提手中部为螺旋结构。

所述支撑架为可收纳式设计,具体为,所述支撑架包括分别设置在其上下两端的第一固定座4、第二固定座6以及位于第一固定座4与第二固定座6之间的支架5,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5具有四根,每根支架5的上端面与第一固定座4下端面之间均通过合页铰接,且相对设置的支架5之间交错设置;所述支架5为空心立柱,支架5内侧面水平设有安装槽501,所述安装槽501用以放置保护罩3,支架5内侧面与支架5外侧面之间的距离自安装槽501处至支架5两端逐渐减小,即保证了支撑架的强度,同时又方便设置安装槽501以放置保护罩3。

所述支架5倾斜设置,支架5下端面具有水平设置的固定板502,所述固定板502沿第二固定板502的圆弧走向方向设置;第二固定座6为具有一定宽度的圆环结构,第二固定座6固定设置在油箱1上端面,且第二固定座6上侧面开设有用以安装固定板502的固定槽601,所述固定槽601沿第二固定座6的宽度方向设置,固定槽601两个侧面的上端均设有挡板602,所述挡板602与第二固定座6上侧面一体连接,且所述挡板602长度小于固定槽601长度,两个挡板602之间的距离与支架5宽度相同,此结构保证固定槽601上端具有t形开口,且固定槽601端部的开口用于放置固定板502,延第二固定座6宽度方向设置的开口用以支架5在其内滑动,直至固定板502滑动至挡板602下方,以使得挡板602对固定板502起到限位作用,保证固定板502始终处于固定槽601内,而不会自第二固定座6中蹦出。

此结构设计与现有的螺钉固定设计相比,大大降低了工作量,支撑架在其上方烧水壶等取热设备的重力压力下,支架5上端的合页设计保证支架5与第一固定座4支架5具有一定角度,支架5下端的固定板502沿安装槽501长度方向滑动至挡板602下方,直至固定槽601另一端,固定槽601内端面在固定板502的滑动方向对固定板502进行固定,挡板602在上下方向对固定板502进行限制。固定板502与固定槽601的配合使用,不仅安装牢固,越受力越稳定;同时方便安装与拆卸,极大的减少了安装或拆卸操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便携式取暖炉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便携式取暖炉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固定槽601靠近第二固定座6内侧面的一端上具有斜面603,且斜面603的倾斜角度与支架5内侧面下端部的倾斜角度相同。此斜面603结构的设计为了与支架5的倾斜内侧面相配合,在将支架5下端部的固定板502放置在固定槽601中时,由于支架5内侧面具有倾斜角度,在安装支架5时,支架5内侧面易被第二固定座6上端面阻碍而不能将其顺利放在固定槽601底部,斜面603设计巧妙地解决此问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便携式取暖炉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便携式取暖炉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撑架为网状结构,且所述网状结构为四片弧形结构的固定网单体拼接而成,每个固定网单体的上下端部分别设有上端脚和下端脚,所述固定板502设置在下端脚端面上,上端脚端面上设置有柱状卡件503,且所述柱状卡件503延固定网单体的弧形走向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座4的内侧面上与柱状卡件503的对应位置设有环形滑道401,四条环形滑道401交错设置。所述柱状卡件503卡设在环形滑道401内,滑动固定网单体可将四片固定网单体旋转至第一固定座4的同一侧面,折叠。所述支撑架的油箱1上控制开关侧设有开口,以方便对燃烧槽中的燃芯上淋燃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