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央空调综合智能节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3797发布日期:2019-09-17 21:2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央空调综合智能节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央空调综合智能节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中央空调系统中,中央空调主机基本由四部分组成,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目前中央变频空调系统的传感器大多采用以温度传感控制,在冷却泵和冷冻泵的出水和回水管处、部分房间设置温度传感器,并将其采样信息输送至plc微电脑微控制器,当温度传感器处降温或升温时,水循环系统根据反馈信号相应变频调整,一般来说,中央空调系统的最大负载能力是按照天气最热,负荷最大的条件来设计的,存在着很大宽裕量,但实际上系统极少在这些极限条件下工作,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空调设备95%的时间运行在70%负荷以下波动,所以实际负荷总不能达到满负荷,特别是冷气需求量少的情况下,主机负荷量低,为了保证有较好的运行状态和较高的运行效率,主机能在一定范围根据负载的变化通过plc微电脑控制而加载和卸载,但与之相配套的冷却水泵和冷冻水泵却仍在高负荷状态下运行,这样会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增加了中央空调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央空调综合智能节电装置,该中央空调综合智能节电装置,在温差交较小时对冷却泵、压缩机和冷冻泵进行节流,降低中央空调的使用功率,具有节电节能的效果。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中央空调综合智能节电装置,包括冷却塔、冷却风机、冷却泵、中央空调主机、压缩机、风冷管路、冷冻泵和微控制器,所述冷却塔的顶部与冷却风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塔的底部通过抽水管与冷却泵固定连通,所述冷却泵的侧面通过导水管与中央空调主机固定连通,所述冷却塔侧面的底部通过导水管与中央空调主机侧面的顶部固定连通。

所述中央空调主机的顶部通过第一循环管与压缩机固定连通,所述压缩机的侧面通过第二循环管与中央空调主机固定连通,所述中央空调主机顶部的侧面通过第一连接管与风冷管路的顶部固定连通,所述风冷管路的底部通过第二连接管与冷冻泵固定连通,所述冷冻泵通过第三连接管与中央空调主机侧面的底部固定连通。

所述微控制器固定连接在中央空调主机的侧面,所述微控制器包括温度采集模块、反馈模块、对比模块、微处理器和变频器,所述温度采集模块固定连接在微控制器的器壳侧面,所述反馈模块、对比模块、微处理器和变频器均固定连接在微控制器的器壳内部。

优选的,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与对比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对比模块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变频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变频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冷却泵、冷冻泵和压缩机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微控制器为PLC可编程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冷却塔侧面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形状为原型。

优选的,所述压缩机的型号为H2NG184DPEF。

优选的,所述冷却塔的塔壳材质为玻璃钢。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央空调综合智能节电装置。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中央空调综合智能节电装置,通过温度采集模块对室内温度进行监控,并通过反馈模块和对比模块将温度信息进行反馈并对比分析到微处理器上,当温差较小时,微处理器控制变频器控制冷却泵和冷冻泵的转速,降低压缩机的功率,达到节电节能的效果,降低了温差较小时中央空调的耗电。

(2)、该中央空调综合智能节电装置,通过冷却泵将中央空调主机内部的水导入冷却塔的内部,经冷却风机对水进行冷却,并将冷却后的水导入中央空调主机的内部进行循环使用,通过压缩机对冷却后的水进行压缩并循环到中央空调主机的内部,通过第一连接管对房间内部进行换热,达到制冷的效果,通过冷冻泵对换热后的水进行冷冻处理,传输到中央空调主机的内部进行循环使用,达到循环制冷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微控制器的系统图。

图中:1冷却塔、2冷却风机、3排气管、4进水管、5冷却泵、6抽水管、7导水管、8中央空调主机、9第一循环管、10压缩机、11第二循环管、12第一连接管、13风冷管路、14第二连接管、15冷冻泵、16第三连接管、17微控制器、18温度采集模块、19反馈模块、20对比模块、21微处理器、22变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央空调综合智能节电装置,包括冷却塔1、冷却风机2、冷却泵5、中央空调主机8、压缩机10、风冷管路13、冷冻泵15和微控制器17,冷却塔1的顶部与冷却风机2的底部固定连接,冷却塔1的塔壳材质为玻璃钢,冷却塔1侧面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排气管3,排气管3的形状为原型,冷却塔1的底部通过抽水管4与冷却泵5固定连通,冷却泵5的侧面通过导水管7与中央空调主机8固定连通,冷却塔1侧面的底部通过导水管7与中央空调主机8侧面的顶部固定连通。

中央空调主机8的顶部通过第一循环管9与压缩机10固定连通,压缩机10的型号为H2NG184DPEF,压缩机10的侧面通过第二循环管11与中央空调主机8固定连通,中央空调主机8顶部的侧面通过第一连接管12与风冷管路13的顶部固定连通,风冷管路13由曲形管路和风机组成,风机对曲形管路进行散热,风冷管路13的底部通过第二连接管14与冷冻泵15固定连通,冷冻泵15通过第三连接管16与中央空调主机8侧面的底部固定连通。

微控制器17固定连接在中央空调主机8的侧面,微控制器17为PLC可编程控制器,微控制器17包括温度采集模块18、反馈模块19、对比模块20、微处理器21和变频器22,温度采集模块18固定连接在微控制器17的器壳侧面,反馈模块19、对比模块20、微处理器21和变频器22均固定连接在微控制器17的器壳内部。

通过冷却泵5将中央空调主机8内部的水导入冷却塔1的内部,经冷却风机2对水进行冷却,并将冷却后的水导入中央空调主机8的内部进行循环使用,通过压缩机10对冷却后的水进行压缩并循环到中央空调主机8的内部,通过第一连接管12对房间内部进行换热,达到制冷的效果,通过冷冻泵15对换热后的水进行冷冻处理,传输到中央空调主机8的内部进行循环使用,达到循环制冷的效果。

温度采集模块18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19的输入端电连接,反馈模块19的输出端与对比模块20的输入端电连接,对比模块20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21的输入端电连接,微处理器21的输出端与变频器22的输入端电连接,变频器22的输出端分别与冷却泵5、冷冻泵15和压缩机10的输入端电连接。

通过温度采集模块18对室内温度进行监控,并通过反馈模块19和对比模块20将温度信息进行反馈并对比分析到微处理器21上,当温差较小时,微处理器21控制变频器22控制冷却泵5和冷冻泵15的转速,降低压缩机10的功率,达到节电节能的效果,降低了温差较小时中央空调的耗电。

在使用时,通过温度采集模块18对室内温度进行监控,并通过反馈模块19和对比模块20将温度信息进行反馈并对比分析到微处理器21上,当温差较小时,微处理器21控制变频器22控制冷却泵5和冷冻泵15的转速,降低压缩机10的功率,通过冷却泵5将中央空调主机8内部的水导入冷却塔1的内部,经冷却风机2对水进行冷却,并将冷却后的水导入中央空调主机8的内部进行循环使用,通过压缩机10对冷却后的水进行压缩并循环到中央空调主机8的内部,通过第一连接管12对房间内部进行换热,达到制冷的效果,通过冷冻泵15对换热后的水进行冷冻处理,传输到中央空调主机8的内部进行循环使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中央空调综合智能节电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