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加热工业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3354发布日期:2019-12-27 16:42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锻造加热工业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锻造加热工业炉。



背景技术:

锻造是机械加工过程中的一个常见工艺,为了达到某种特性,锻造件需要经过高温锻造后以获得该种性能;锻造炉就是锻造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加工设备,锻造加热炉通过高温对锻造件进行锻造,为保证热量的利用率,会使锻造加热炉在工作时,会用密封门闭合炉口以使炉内处在相对密闭的状态。

授权公告号为cn20450412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种用于锻造炉的密封门,包括炉体、开设于炉体上的进料口,还包括有用于密封进料口的门体和用于支撑门体且位于进料口两侧的支架,支架上沿高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滑槽的下部设置有与滑槽相导通的凹陷槽,凹陷槽向炉体一侧延伸且与进料口相对应设置,门体上设置有与滑槽和凹陷槽滑移配合滑动件。

现有技术中是通过驱动装置将门体推下,门体两侧的滚柱滑入滑槽内,当炉体对工件进行加热时,炉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此时,门体向外移动,滚柱沿着滑槽向外滑移,此时门体和炉体产生缝隙,热量向外流失,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锻造加热工业炉。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锻造加热工业炉,包括炉体,开设于炉体上的进料口,所述炉体的侧壁上设有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封闭进料口的门体,所述门体两侧设有滑块,所述机架上设有供滑块滑移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底部设有供滑块滑入的凹陷槽,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带动门体上下移动的电机组件、设置在电机组件上用于将滑块固定在凹陷槽内的定位组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用于将滑块固定在凹陷槽内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位于定位组件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关闭进料口时,利用电机组件驱动门体向下移动,门体带动滑块沿着滑槽向下滑移,最后滑入凹陷槽内,即可将进料口密封,再利用定位组件和固定组件将滑块固定在凹陷槽内,以此可以减少滑块被炉体内的热空气沿着凹陷槽顶开,有利于门体将进料口密封,减少热量流失。

进一步地,所述门体的顶壁上设有两钩环;

所述电机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驱动轴连接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侧壁上设有两转动轮,所述转动轮的侧壁上设有绳索,所述绳索远离转动轮的一端连接与钩环连接的挂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密封进料口时,通过驱动电机依次驱动转动轴和转动轮转动,从而可以将绳索放开,滑块从而可以沿着滑槽向下移动,最后滑入凹陷槽内,以此可以快速便捷的将进料口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且沿滑槽的高度方向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与凹陷槽的槽壁连通;所述滑块的侧壁上设有通孔;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两相对设置在转动轴侧壁上的转轮,两所述转轮分别设置在两转动轮的外侧,所述转轮的侧壁上绕设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远离转轮的一端设有依次插入贯穿孔和通孔的插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转轮将连接绳松开,插杆从而沿着贯穿孔向下移动,当滑块滑入凹陷槽内,插杆最后插入通孔内,以此可以减少门体被热空气推动的可能性,提高门体密封进料口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靠近贯穿孔的一侧且沿其轮廓设有过渡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过渡圆角,便于插杆顺利插入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沿其高度方向设有滑轨,所述插杆的侧壁上设有在滑轨上滑移的滑动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插杆的滑动槽沿着滑轨滑移,限定插杆的移动方向,有利于插杆顺利插入贯穿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贯穿孔的槽壁上设有轨道,所述轨道与滑轨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门体向下移动,带动滑块向下移动,同时带动插杆向下移动,插杆上的滑动槽沿着滑轨滑移,插杆进入贯穿孔内,滑动槽沿着滑轨滑入轨道内以此可以加强插杆移动的稳定性,便于插杆顺利插入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插杆远离连接绳的一端设有尖端,所述凹陷槽的底壁上设有供尖端插入的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插杆的尖端,便于插杆插入通孔内,尖端穿过通孔,最后固定在插槽内,以此可以加强插杆固定滑块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气缸以及控制气缸活塞杆伸缩的开关,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远离气缸的一端设有用于抵紧滑轨的抵紧板,所述气缸活塞杆的移动轨迹垂直于滑块移动的轨迹;

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滑槽连通且供活塞杆伸入的定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块滑入凹陷槽内,开启开关,气缸的活塞杆伸入定位孔内,将滑块抵紧在凹陷槽内,进一步加强滑块在凹陷槽内的稳定性,也可以减少滑块对插杆的剪切力,有利于延长插杆的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需要封闭进料口时,通过电机组件驱动门体向下滑移,通过定位组件和固定组件将滑块固定在凹陷槽内,减少滑块从凹陷槽内滑出的可能性,有利于对进料口的密封,减少热量从进料口出流失;

2、利用滑动槽在滑轨上滑移,便于插杆顺利插入贯穿孔内;

3、利用尖端插入插槽内,有利于加强插杆固定滑块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实施例中电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体现实施例中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b部放大图。

图6为图3中的c部放大图。

图中:1、炉体;2、进料口;3、机架;30、贯穿孔;31、滑轨;32、轨道;33、定位孔;34、滑道;4、门体;40、钩环;5、滑块;50、通孔;51、过渡圆角;6、滑槽;7、凹陷槽;70、插槽;8、电机组件;80、驱动电机;81、转动轴;82、转动轮;83、绳索;84、挂环;9、定位组件;90、转轮;91、连接绳;92、插杆;93、滑动槽;94、尖端;10、固定组件;101、气缸;102、开关;103、抵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锻造加热工业炉,其包括炉体1,开设于炉体1上的进料口2(参考图2),炉体1的侧壁上设有机架3,机架3上设有用于封闭进料口2的门体4,门体4两侧设有滑块5,滑块5呈圆柱状,机架3上设有供滑块5滑移的滑槽6,滑槽6的底部设有供滑块5滑入的凹陷槽7;

参照图1,还包括设置在机架3上带动门体4上下移动的电机组件8、设置在电机组件8上用于将滑块5固定在凹陷槽7内的定位组件9以及设置在机架3上用于将滑块5固定在凹陷槽7内的固定组件10,固定组件10位于定位组件9下方;当需要封闭进料口2(参考图2)时,通过电机组件8驱动门体4向下移动,带动滑块5沿着滑槽6移动,最后滑入凹陷槽7内,再通过定位组件9和固定组件10将滑块5固定在凹陷槽7内,以此可以减少炉体1内的空气受热后将门体4向外推移,进而可以减少热量外漏。

参照图2,门体4的顶壁上设有两钩环40;电机组件8包括驱动电机80和转动轴81驱动电机80设置在机架3上,驱动电机80的驱动轴和转动轴81连接,转动轴81的侧壁上设有两转动轮82,转动轮82的侧壁上设有绳索83,绳索83远离转动轮82的一端连接与钩环40连接的挂环84;通过驱动电机80驱动转动轴81和转动轮82转动,从而可以将绳索83松开,带动门体4和滑块5向下滑移,当滑块5滑入凹陷槽7内,以此可以将进料口2密封,有利于提高炉体1的密封性。

参照图3和图4,机架3上且沿滑槽6的高度方向设有贯穿孔30,贯穿孔30与凹陷槽7的槽壁连通;滑块5的侧壁上设有通孔50,通孔50和贯穿孔30的轴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通孔50靠近贯穿孔30的一侧且沿其轮廓设有过渡圆角51;

参照图3和图4,定位组件9包括两相对设置在转动轴81侧壁上的转轮90,两转轮90分别设置在两转动轮82的外侧,转轮90的直径大于转动轮82的直径,转轮90的侧壁上绕设有连接绳91,连接绳91远离转轮90的一端设有依次插入贯穿孔30和通孔50的插杆92;

参照图3和图4,机架3的顶壁上设有滑道34(参考图6),滑道34的内侧壁上沿其高度方向设有滑轨31,插杆92的侧壁上设有在滑轨31上滑移的滑动槽93;贯穿孔30的槽壁上设有轨道32,轨道32与滑轨31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凹陷槽7的底壁上设有插槽70;插杆92远离连接绳91的一端设有插入插槽70内的尖端94;当驱动电机80驱动转动轴81转动,带动转轮90转动,将连接绳91松开,插杆92的滑动槽93沿着滑轨31向下滑动,再沿着轨道32滑入贯穿孔30内,插杆92从而可以顺利插入贯穿孔30和通孔50内,最后尖端94插入插槽70内,当炉体1内的空气膨胀,通过插杆92将滑块5固定在凹陷槽7内,以此可以限定滑块5移动,有利于减少炉体1和门体4产生空隙,有利于减少炉内热量流失的可能性。

参照图5,固定组件10包括设置在机架3上的气缸101以及控制气缸101活塞杆伸缩的开关102,气缸101的活塞杆远离气缸101的一端设有用于抵紧滑轨31的抵紧板103,气缸101活塞杆的移动轨迹垂直于滑块5移动的轨迹;

参照图5,机架3上设有与滑槽6连通且供活塞杆伸入的定位孔33(参考图4);当插杆92固定在通孔50内,开启开关102,气缸101的活塞杆伸出,气缸101的活塞杆伸入定位孔33内,以此可以加强滑块5在凹陷槽7内的稳定性,也可以减少滑块5的滑动对插杆92产生的剪切力,有利于延长插杆92的使用时长。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电机组件8驱动门体4向下移动,从而可以带动滑块5沿着滑槽6滑入凹陷槽7内,再利用固定组件10和定位组件9将滑块5固定在凹陷槽7内,以此可以减少滑块5在凹陷槽7内滑移,减少炉体1和门体4产生缝隙,进而减少热量从炉体1内流失。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