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高效热泵除湿烘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2029发布日期:2019-12-03 18:2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高效热泵除湿烘干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高效热泵除湿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烘干除湿系统都是由蒸发器和冷凝器相互交换热量实现除湿的目的,具体地说,空气经过蒸发器时被吸走热量而冷却,低温空气就会凝结出水珠,从而去除空气中的水分,接着冷凝器会对去除水分后的干燥空气进行加热升温,实现除湿烘干,但这种单一制冷和加热的除湿方式,除湿烘干较为盲目,空气中的湿度难以调节,蒸发器处的气流流量没办法调节到最佳状态,该处气流太快,对空气的制冷效果较差,导致除湿效果不理想,气流太慢,又会导致对空气制冷温度太低,浪费电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智能高效、可调除湿效果的节热泵除湿烘干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高效热泵除湿烘干系统,包括有主蒸发器和主冷凝器,主蒸发器设置在进风风道,主冷凝器设置在出风风道,进风风道分为主进风道和副进风道,主进风道与主冷凝器直接连通,主蒸发器设置在副进风道内,在副进风道的侧壁上设置有风量调节风器,风量调节风器连接主进风道和副进风道,在主蒸发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蒸发管和冷凝管,蒸发管位于主蒸发器进风侧,冷凝管位于出风侧。

蒸发管设置有一条以上,冷凝管与蒸发管数量相对应,蒸发管和冷凝管都为竖直设置,以主蒸发器为中心最靠近主蒸发器的蒸发管和冷凝管形成回路,每往外一级蒸发管和冷凝管都对应形成回路,每一级回路中的蒸发管高度都比对应的冷凝管高度低。

采用本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通过风量调节器对副进风道的气流流量进行合理调节,使流过主蒸发器的气流流量处于最理想状态,从而提高除湿效果,以及可以控制除湿效果,使系统在最理想状态下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高效热泵除湿烘干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智能高效热泵除湿烘干系统中主蒸发器、蒸发管和冷凝管处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的智能高效热泵除湿烘干系统,包括有主蒸发器1和主冷凝器2,主蒸发器1设置在进风风道3,主冷凝器2设置在出风风道4,进风风道3分为主进风道31和副进风道32,主进风道31与主冷凝器2直接连通,主蒸发器1设置在副进风道32内,在副进风道32的侧壁上设置有风量调节风器5,风量调节风器5连接主进风道31和副进风道32,风量调节风器5由两台方向相反的调风风机51、52构成,可以根据情况控制空气从主进风道31排进副进风道32,也可控制空气从副进风道32排进主进风道31,为了改善对流经主冷凝器2的空气的加热效果,在主冷凝器2处设置了电辅助加热器6,在主蒸发器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蒸发管7和冷凝管8,蒸发管7位于主蒸发器1进风侧,冷凝管8位于出风侧。

蒸发管7设置有一条以上,冷凝管8与蒸发管7数量相同,蒸发管7和冷凝管8都为竖直设置,蒸发管7高度都比对应的冷凝管8高度低。蒸发管顶部与冷凝管顶部连接有上管道9,蒸发管底部与冷凝管底部连接有下管道10,上管道9与下管道10都是接驳冷凝管8的一侧高度较高,接驳蒸发管7的一侧高度较低。

在冷凝管8处因流过的已经被除湿的干燥空气会吸收冷凝管8内冷媒由气态变为液态所释放的热量,从而对流过的空气进行加热,因蒸发管7高度比冷凝管8高度低,所以液态冷媒在重力作用而往下流动,从下管10道流进蒸发管7下部,蒸发管7下部内的液态冷媒蒸发成气体,这个蒸发过程会吸收流过的空气的热量,然后蒸发管7内的气态冷媒会从上方的上管道9流动至主蒸发器1另一侧的冷凝管8上部,气态冷媒在冷凝管8内再次液化放热,从而形成重力热管循环热回收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