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齿型换热镀铜钢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72460发布日期:2020-03-10 09:0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齿型换热镀铜钢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管,特别涉及一种复齿型换热镀铜钢管。



背景技术:

换热管是换热器的元件之一,置于筒体之内,用于两介质之间热量的交换。具有很高的导热性和良好的等温性。它是一种能快速将热能从一点传至另一点的装置,而且几乎没有热损耗,因此它被称作传热超导体,其导热系数为铜的数千倍。

而传统的换热管功能单一,其表面光滑,不宜固定,而且容易产生热隔离效应。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复齿型换热镀铜钢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齿型换热镀铜钢管,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齿型换热镀铜钢管,包括钢管和内管,所述内管位于钢管内部,所述钢管和内管之间焊接有衔接架,所述钢管表面焊接有复齿凸块,所述钢管表面电镀有铜锡合金层,所述钢管内壁涂抹有防腐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钢管两端均焊接有衔接环套。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表面镶嵌有扰流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钢管内壁卡扣安装有扰流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种复齿型换热镀铜钢管通过钢管内部的内管加强了换热管的功能性,可通过钢管内部的内管进行分离式换热,以便于对不同液体进行单独换热,通过钢管和内管之间焊接的衔接架,加强了整个换热钢管的强度,通过钢管表面电镀的铜锡合金层可有效防止钢管表面出现生锈的情况,通过钢管内壁涂抹的防腐涂层,可有效避免钢管内壁与液体之间产生氧化腐蚀的情况出现。

2、该种复齿型换热镀铜钢管采用的衔接环套与整个换热管内部结构相同,从而可对钢管和内管进行匹配衔接,内管表面镶嵌的扰流凸块,可消除热隔离效应,使得液体与管壁能够充分地进行热交换,钢管内壁卡扣安装的扰流环,可进一步提高液体与管壁之间热交换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齿型换热镀铜钢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齿型换热镀铜钢管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中:1、钢管;101、复齿凸块;102、铜锡合金层;103、防腐涂层;104、扰流环;2、内管;201、扰流凸块;3、衔接架;4、衔接环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复齿型换热镀铜钢管,包括钢管1和内管2,所述内管2位于钢管1内部,所述钢管1和内管2之间焊接有衔接架3,所述钢管1表面焊接有复齿凸块101,所述钢管1表面电镀有铜锡合金层102,所述钢管1内壁涂抹有防腐涂层103。

其中,所述钢管1两端均焊接有衔接环套4。

其中,所述内管2表面镶嵌有扰流凸块201。

其中,所述钢管1内壁卡扣安装有扰流环104。

下面将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复齿型换热镀铜钢管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齿型换热镀铜钢管包括钢管1和内管2,内管2位于钢管1内部,钢管1和内管2之间焊接有衔接架3,钢管1表面焊接有复齿凸块101,钢管1表面电镀有铜锡合金层102,钢管1内壁涂抹有防腐涂层103。

示例的,通过钢管1内部的内管2加强了换热管的功能性,可通过钢管1内部的内管2进行分离式换热,以便于对不同液体进行单独换热,通过钢管1和内管2之间焊接的衔接架3,加强了整个换热钢管的强度,通过钢管1表面电镀的铜锡合金层102可有效防止钢管1表面出现生锈的情况,通过钢管1内壁涂抹的防腐涂层103,可有效避免钢管1内壁与液体之间产生氧化腐蚀的情况出现。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齿型换热镀铜钢管的钢管1两端均焊接有衔接环套4,内管2表面镶嵌有扰流凸块20,钢管1内壁卡扣安装有扰流环104。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齿型换热镀铜钢管采用的衔接环套4与整个换热管内部结构相同,从而可对钢管1和内管2进行匹配衔接,内管2表面镶嵌的扰流凸块20,可消除热隔离效应,使得液体与管壁能够充分地进行热交换,钢管1内壁卡扣安装的扰流环104,可进一步提高液体与管壁之间热交换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复齿型换热镀铜钢管,包括钢管1、复齿凸块101、铜锡合金层102、防腐涂层103、扰流环104、内管2、扰流凸块201、衔接架3、衔接环套4,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