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式调向收尘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1343发布日期:2020-03-27 12:4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式调向收尘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除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式调向收尘罩。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环保排放工作的重视,各工业企业对工作生产中产生的烟尘进行治理,但往往效果欠佳。尤其是在收尘环节,效果更差。

在钢铁冶炼行业,设备复杂,烟尘扩散没有规律并带有不同程度位移,在治理烟尘方面具有一定难度,在对排放出的烟尘收集过程中,往往需要较大功率电机产生足够大的吸力从而将扩散没有规律的烟尘吸收处理,由于传统吸尘罩的敞口较大(为增加收集面积),因此即使是大功率电机,在吸尘罩罩口能够产生的负压较小,对于范围内的吸尘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耗能又大。因此,一种性能优良而成本低廉的收尘装置亟待研究。

此外,传统的收尘罩在罩内壁极易附着烟尘颗粒,附着的烟尘需要进行清理,以保证吸尘效果始终为最优状态,因此欲保持较好的吸尘效果,其清理频率较高,导致企业频繁定时的需要抽出一部分人力进行吸尘罩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式调向收尘罩,在保证吸尘覆盖范围较广的情况下,通过较小功率的电机便能够在收尘罩的罩口产生较大的负压,加快了收尘口风速,使得较远处烟尘吸入收尘罩,相对传统吸尘罩,降低了能耗,提升了收尘效果;而且通过特殊排布的隔板,使进入收尘罩的烟尘为旋转状,旋转状的烟尘流向能够增加烟尘中颗粒的通过性,减少烟尘附着在收尘罩的概率。此外,还能定向调节收尘罩朝向,进一步增强收尘效率与效果。

一种复式调向收尘罩,包括外罩,内罩,调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为漏斗结构,外罩的敞口处内套有内罩;所述内罩为盘形结构,且在内罩的中心处设有排风口,外罩与内罩通过倾斜式排布的隔板连接;所述外罩的收口段安装有调向机构;

所述调向机构包括调向环,固定杆,滑槽;所述调向环直径线上向内对称的设有两个安装轴,向外的固定有两条固定螺栓;所述安装轴通过轴承固定安装在外罩的收口段,在调向环上与安装轴垂直的铰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自由端端头上垂直的固定有限位螺栓;所述外罩上固定有滑槽,限位螺栓伸入到滑槽内,并通过螺母与滑槽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罩、内罩同心安装。

优选地,所述外罩敞口形状还可为多边形结构,相应的,内罩形状与之保持一致。

优选地,所述外罩的敞口边沿为喇叭口状,内罩的边沿向内收卷,能够扩大进风口,减小了阻力,增加进风量。

优选地,所述排风口的口径远小于外罩的敞口口径。

优选地,所述内罩的排风口口径小于外罩的敞口口径4-6倍。

优选地,所述外罩的收口端与吸风管道连接。

优选地,所述收尘罩通过固定架固定在烟气排出区,固定架通过螺母与固定螺栓固定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利用在外罩内固定内罩,使收尘罩形成一个环状结构收尘口,环状结构的收尘口相对传统的单层收尘口,其敞口截面积大幅减小,但是其气流覆盖范围却并未减小,因此同功率的电机能够产生更大的负压,其收尘效果更好,而且气流呈伞状覆盖,覆盖面较大。

二是内罩与外罩之间通过倾斜式排布的隔板连接,这样布置的好处就是能够使吸入到外罩与内罩之间的烟尘以螺旋式的流向进入,增加烟尘的流通力。

三是能够根据烟气需求,进行调整收尘罩的倾角,使得应用起来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安装位置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收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罩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向机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收尘罩旋转效果示意图。

图中,外罩1,内罩2,排风口2-1,隔板3,调向机构4,调向环4-1,固定杆4-2,滑槽4-3,安装轴4-4,固定螺栓4-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传统的普通收尘罩,发明了一种复式调向收尘罩,其结构主要包括外罩1,内罩2,调向机构4;其中外罩1为漏斗结构,分为敞口端和收口端,外罩1的敞口处同心的内套有内罩2,外罩1敞口形状还可为多边形结构,相应的,内罩2形状与之保持一致,具体可以实际需求进行形状加工;内罩2为盘形结构,且在内罩2的中心处设有排风口2-1,以便进入到将内置凹面处的烟尘进行吸收收集,且排风孔的孔径不易太大,防止负压不足,影响抽吸效果,内罩2的排风口2-1口径小于外罩1的敞口口径4-6倍为宜。外罩1与内罩2通过倾斜式排布的隔板3固定(可采用螺栓固定连接、焊接、嵌入式等固定方式)连接;外罩1的收口段固定安装有调向机构4,且外罩1的收口端与吸风管道连接,吸风管道(通过风泵)产生的风力,经收尘罩增加风力覆盖区域后起到较好的收尘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4所示,调向机构4主要包括调向环4-1,固定杆4-2,滑槽4-3;其中调向环4-1直径线上向内对称的焊接两个安装轴4-4,向外的焊接有两条固定螺栓4-5,收尘罩通过固定架(图中未示出)固定在烟气排出区,固定架通过螺母与固定螺栓4-5固定安装;本申请的安装轴4-4通过轴承固定安装在外罩1的收口段,轴承安装时,可以在外罩1的收口段焊接轴套,将轴套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入到轴套内。在本申请中,调向环4-1上与安装轴4-4垂直的方向上铰接安装有固定杆4-2,固定杆4-2的自由端端头上垂直的焊接有限位螺栓;并且外罩1上固定有滑槽4-3,限位螺栓伸入到滑槽4-3内,并通过螺母与滑槽4-3固定连接。沿着安装轴4-4转动收尘罩,固定杆4-2在滑槽4-3内滑动,转动到最佳吸尘位置时,拧紧螺母,使其稳定固定住,比较方便。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设计外罩1的敞口边沿为喇叭口状,内罩2的边沿向内收卷,能够扩大进风口,减小了阻力,增加进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不影响收尘罩收尘范围的情况下,通过减小收尘罩敞口的横截面积,在相同电机(风泵)功率下,能够产生更强的负压,使吸尘效果得到明显加强甚至溢出,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仅需满足工况要求即可,因此可将电机更换成功率较小的,也同样能够达到收尘效果,以达到节能目标;同时利用倾斜排布的隔板3来改变吸收的烟尘流向,使烟尘以螺旋式的流入到吸尘罩内,增加烟尘的流通力来克服吸尘罩壁对烟尘颗粒的阻力,从而烟尘可以不易附着在吸尘罩内壁。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沿着安装轴4-4转动吸尘罩进而控制吸尘罩的旋角,然后通过拧紧螺母固定使其保持当前位置不变,以提升收尘罩的适应性,方便调整,调整至需求位置后,能够达到更好的收尘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