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管道堵塞的滑油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5545发布日期:2020-04-24 22:04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少管道堵塞的滑油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冷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减少管道堵塞的滑油冷却器。



背景技术:

滑油冷却器是冷却润滑油、保持油温在正常工作范围之内的一种设备。

现有申请号为201420770075.3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滑油冷却器,包括左安装支架和右安装支架,左、右安装支架上架设有冷却体,冷却体是由四个冷却单元组成,每个冷却单元包括有一左一右两个油腔本体,两油腔本体之间设有两根无缝钢管,两根无缝钢管中分别穿装有冷却管a和b,每个冷却单元中的冷却管a与b的右端均采用二通管连接,冷却体下部两个冷却单元中冷却管a左端均与海水进口管连通,冷却体上部两个冷却单元中两冷却管a的左端均与海水出口管连通,冷却体四个冷却单元中的冷却管b的左端均与一个四通管连通;冷却体两端设有滑油进口管和滑油出口管;海水从海水进口管同时进入冷却体下部两个冷却单元中的冷却管a,经过各自的二通管流向对应的冷却管b,然后经过四通管同时进入上部两个冷却单元中的冷却管b,再通过各自连接的二通管进入对应的冷却管b,最后从海水出口管出来。

但是,海水在冷却管内流动,并在滑油冷却器内形成循环回路,流动的海水在冷却管中对滑油进行冷却时,海水由于杂质较多,容易积覆在冷却管内侧壁上,造成冷却管堵塞,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管道堵塞的滑油冷却器,其具有便于减少杂质积覆在冷却管内侧壁上,减少冷却管的堵塞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少管道堵塞的滑油冷却器,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部的若干冷却管,若干所述冷却管相连通,所述壳体两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震荡件,所述壳体两端的内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固定件,所述震荡件的两端与固定件相连,所述震荡件贯穿冷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水流经冷却管内时带动震荡件摆动,震荡件摆动后,提高海水在冷却管内的流动性,使得沉积的杂质被搅动只漂浮在海水中,跟海水一起流出冷却管;减少沉积的杂质积覆在冷却管内侧壁上,减少冷却管的堵塞。

进一步地,所述震荡件的长度大于固定件之间的直线距离,所述震荡件可与冷却管的内侧壁相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水流经冷却管内时带动震荡件摆动,震荡件在摆动时与冷却管内侧壁发生碰撞,从而使得冷却管的管壁发生震荡,从而把沉积在冷却管内侧壁的杂质重新与海水混合,从而被流动的海水带走,减少沉积的杂质积覆在冷却管内侧壁上,减少冷却管的堵塞。

进一步地,所述震荡件包括若干相互钩连的链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互钩连的链环,可使得相邻链环之间相互垂直设置,从而使得每次链环与冷却管碰撞时保持接触面积的变化值较小,从而使得对冷却管管壁的震动效果保持基本一致。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链环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抗腐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海水溶解氧的含量较多、盐分较大,金属容易被腐蚀,故在链环上涂覆抗腐层,减少链环的腐蚀,减少对链环的更换。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链环上均包括有更换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旦有链环腐蚀后,后期的腐蚀的速率会加快,故可把单个腐蚀的链环通过更换口从相邻的链环上取下,进行更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与冷却管一体成型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杆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内插设有插设杆,所述插设杆适配的插设在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所述插设杆靠近第一固定孔方向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震荡件两端的链环套设在插设杆上,且链环位于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之间;以此对震荡件进行固定,从而便于操作人员的对震荡件的安装拆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孔内侧壁设置有置物槽,所述插设杆上设置有插设环,所述置物槽内侧壁靠近第二固定孔方向的一面与插设环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可使得插设杆插设在第二固定孔内更加稳定,拉动限位板,使得插设杆从第二固定孔内脱出,把震荡件两端的链环套设在插设杆上,松开限位板,限位杆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重新插设至第二固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置物槽内侧壁靠近弹性件方向的一面和插设环靠近弹性件方向的侧壁均开设有嵌置环槽,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均插设在嵌置环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弹性件插设在嵌置环槽内,减少弹性件在被压缩时,从置物槽内侧壁靠近第二固定孔方向的一面与插设环之间脱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海水流经冷却管内时带动震荡件摆动,震荡件在摆动时与冷却管内侧壁发生碰撞,从而使得冷却管的管壁发生震荡,从而把沉积在冷却管内侧壁的杂质重新与海水混合,从而被流动的海水带走,减少沉积的杂质积覆在冷却管内侧壁上,减少冷却管的堵塞;

2、把震荡件两端的链环套设在插设杆上,且链环位于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之间;以此对震荡件进行固定,从而便于操作人员的对震荡件的安装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减少管道堵塞的滑油冷却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冷却管与壳体之间位置关系的剖面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壳体与震荡件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限位杆与插设环之间位置关系的剖面视图。

图中:1、壳体;2、冷却管;3、震荡件;31、链环;311、更换口;32、抗腐层;4、固定件;41、第一固定杆;411、第一固定孔;412、置物槽;42、第二固定杆;421、第二固定孔;43、限位杆;431、限位板;432、插设环;433、弹性件;434、嵌置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减少管道堵塞的滑油冷却器,参照图1、图2和图3,包括壳体1和位于壳体1内部的若干冷却管2,若干冷却管2相连通;壳体1两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震荡件3,震荡件3贯穿冷却管2,震荡件3包括若干相互钩连的链环31;壳体1两端的内侧壁上对应焊接有固定件4,震荡件3的两端与固定件4相连,震荡件3的长度大于固定件4之间的直线距离,震荡件3贯穿冷却管2并可与冷却管2的内侧壁相碰撞;海水流经冷却管2内时带动链环31摆动,链环31在摆动时与冷却管2内侧壁发生碰撞,从而使得冷却管2的管壁发生震荡,从而把沉积在冷却管2内侧壁的杂质重新与海水混合,从而被流动的海水带走,减少沉积的杂质积覆在冷却管2内侧壁上,减少冷却管2的堵塞。

参照图3和图4,链环31的外侧壁上涂覆有抗腐层32,抗腐层32优选为zs-711无机防腐涂料;若干链环31上均包括有更换口311,当某个链环31上的抗腐层32发生脱落可更换对脱落抗腐层32的链环31进行单独的更换,减少了更换整个震荡件3的材料。

参照图3和图4,固定件4包括与冷却管2一体成型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杆41和第二固定杆42,第一固定杆41位于海水流动方向的前端,第一固定杆41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411,第二固定杆42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421,第一固定孔411与第二固定孔421内插设有插设杆,插设杆适配的插设在第一固定孔411和第二固定孔421内,插设杆靠近第一固定孔411方向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板431;通过把震荡件3套设在插设杆并位于第一固定杆41与第二固定杆42之间,以此对震荡件3进行固定,并便于操作人员对震荡件3的安装拆卸。

参照图3和图4,第一固定孔411内侧壁开设有置物槽412,插设杆上一体成型有插设环432,置物槽412内侧壁靠近第二固定孔421方向的一面与插设环43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433,弹性件433优选为弹簧;置物槽412内侧壁靠近弹性件433方向的一面和插设环432靠近弹性件433方向的侧壁均开设有嵌置环槽434,弹性件433的两端均插设在嵌置环槽434内;提高弹性件433在置物槽412内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如下:

当操作人员在安装震荡件3时,拉动限位板431,使得限位杆43从第二固定孔421内脱出,把位于震荡件3端部的链环31套设在限位杆43内,松开限位板431,限位杆43在弹性件433的弹性作用下重新插设在第二固定孔421内;海水从冷却管2靠近第一固定杆41的一端向另一端流动,带动链环31摆动,从而使得链环31与冷却管2内侧壁发生碰撞,冷却管2的管壁发生震荡,从而减少杂质积覆在冷却管2内侧壁上,减少冷却管2的堵塞。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