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烟气分级换热燃烧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8194发布日期:2020-04-07 21:45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烟气分级换热燃烧壁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炉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效烟气分级换热燃烧壁炉。



背景技术:

燃烧炉、电弧燃烧炉又名碳硫燃烧炉,简称电弧炉,它是利用高压、高频振荡电路,形成瞬间大电流点燃样品,使样品在富氧条件下迅速燃烧后产生的混合气体,经过化学分析程序,定量而快捷地分析出样品中碳、硫含量的设备,它是我国理化工作者多年辛勤劳动的结晶。

彻底改变了已相对落后的传统设计,电源不需左零、右相,完全解除了操作者的后顾之忧,成为理化工作者真正满意的工作伙伴,该炉最适合用于钢铁样品的燃烧,也可在加入一定的添加剂的情况下燃烧其它样品,本电弧炉与碳硫联测分析仪配套使用,采用电导法、非水滴定法、气容法、碘量法、酸碱滴定法等各种分析方法,来定量分析样品的碳硫含量。

目前市面上作为取暖用燃烧率比较广泛应用的是水暖燃烧炉,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好,导热性能也不错,作为室内取暖常用的热传导媒介来说,已经被广大的用户所接纳,但是一般的水暖燃烧炉在换热的效率上并不完美,在有限的空间里面,水可以进行有效换热的空间并不度,换热面积也并不多,因为水的换热效率上不去,直接影响壁炉的使用情况,在热能有限的情况下,利用率并不高,大部分的会暖炉中水在换热的时候是直接经过最热的换热区域,但是因为水的流速很快,直接经过最热的换热区域得到的结果就是换热效果的不理想,甚至造成了热量的损失、浪费。

因此设计一种最大程度增加换热面积,增加热利用率,增加持续燃烧时间,循环水分级换热,增加换热效率的燃烧炉,正是发明人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烟气分级换热燃烧壁炉,能实现最大程度增加换热面积,增加热利用率,增加持续燃烧时间,循环水分级换热,增加换热效率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烟气分级换热燃烧壁炉,其包括炉体、高温区换热箱、高温区换热管组、低温区换热箱a、低温区换热管组、低温区换热箱b、炉膛、燃烧器、点火器、出水口、预热区换热箱a、预热区换热管组a、预热区换热管组b、预热区换热箱b、进水口、出风口、排烟风机、料仓、下料机构,所述炉体内侧的空间通过隔板划分为预热换热区、低温换热区、高温换热区,所述高温换热区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高温换热区内测设置有炉膛,所述炉膛内侧设置有燃烧器、点火器且点火器设置在燃烧器内侧,所述炉膛上方开有通孔且通过管道与高温区换热箱连通,所述高温区换热箱、高温区换热管组、低温区换热箱a、低温区换热管组、低温区换热箱b、预热区换热管组a、预热区换热箱a、预热区换热管组b、预热区换热箱b按照次序依次连接连通,所述高温区换热箱、高温区换热管组均设置在高温换热区内侧,所述低温区换热箱a、低温区换热管组、低温区换热箱b均设置在低温换热区内侧,所述预热区换热管组a、预热区换热箱a、预热区换热管组b、预热区换热箱b均设置在预热换热区内侧,所述高温换热区的上部、下部之间通过圆形通孔相互之间连通,所述高温换热区的上部侧壁上开有通孔且通孔的位置连接有出水口,所述预热换热箱b的侧端面连接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穿过炉体内侧的隔板,所述风口连接有排烟风机,所述预热换热区的底部侧壁上开有通孔且通孔的位置连接有进水口。

进一步,所述燃烧器的上方设置有料仓,所述料仓的下方设置有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的出口对准燃烧器的进料口,所述料仓的上端设置有料仓盖,所述排烟风机的出口伸出炉体外侧。

进一步,所述燃烧器内侧设置有滚刀,滚刀的侧面设置有副刀,所述副刀通过刀架与燃烧器内壁连接固定,所述滚刀下方设置有推料盒,所述推料盒连接有曲柄机构,所述曲柄机构通过齿轮与滚刀、旋转电机相连接,所述推料盒下方设置有主垫板,所述主垫板的末端与燃烧网板铰接且铰接处的上方设置有挡火板,所述挡火板的上端与燃烧器的内壁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燃烧炉内部空间整合,简化内部构造,最大程度增加烟气管道的长度与占用空间的大小,增加料仓的空间,实现了增加换热面积,最大程度增加热利用率,增加持续燃烧时间换热效果极好的功能。

2.本实用新型将燃烧炉内部所有的换热空间进行换热阶段和换热等级的划分,分为预热、低温、高温三个阶段,实现了循环水的分级换热,增加热利用率,最大限度转换热能源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面透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炉体;2-高温区换热箱;3-高温区换热管组;4-低温区换热箱a;5-低温区换热管组;6-低温区换热箱b;7-低温换热区;8-高温换热区;9-炉膛;10-燃烧器;11-点火器;12-出水口;13-预热区换热箱a;14-预热区换热管组a;15-预热区换热管组b;16-预热区换热箱b;17-进水口;18-出风口;19-排烟风机;20-料仓;21-下料机构;22-预热换热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在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参见图1至2是本实用新型正面透视图、背面透视图,其包括炉体1、高温区换热箱2、高温区换热管组3、低温区换热箱a4、低温区换热管组5、低温区换热箱b6、炉膛9、燃烧器10、点火器11、出水口12、预热区换热箱a13、预热区换热管组a14、预热区换热管组b15、预热区换热箱b16、进水口17、出风口18、排烟风机19、料仓20、下料机构21,炉体1内侧的空间通过隔板划分为预热换热区22、低温换热区7、高温换热区8,高温换热区8分为上、下两部分,高温换热区8内测设置有炉膛9,炉膛9内侧设置有燃烧器10、点火器11且点火器11设置在燃烧器10内侧,炉膛9上方开有通孔且通过管道与高温区换热箱2连通,高温区换热箱2、高温区换热管组3、低温区换热箱a4、低温区换热管组5、低温区换热箱b6、预热区换热管组a14、预热区换热箱a13、预热区换热管组b15、预热区换热箱b16按照次序依次连接连通,高温区换热箱2、高温区换热管组3均设置在高温换热区8内侧,低温区换热箱a4、低温区换热管组5、低温区换热箱b6均设置在低温换热区7内侧,预热区换热管组a14、预热区换热箱a13、预热区换热管组b15、预热区换热箱b16均设置在预热换热区22内侧,高温换热区8的上部、下部之间通过圆形通孔相互之间连通,高温换热区8的上部侧壁上开有通孔且通孔的位置连接有出水口12,预热换热箱b的侧端面连接有出风口18,出风口18穿过炉体1内侧的隔板,风口连接有排烟风机19,预热换热区22的底部侧壁上开有通孔且通孔的位置连接有进水口17。

燃烧器10的上方设置有料仓20,料仓20的下方设置有下料机构21,下料机构21的出口对准燃烧器10的进料口,料仓20的上端设置有料仓20盖,排烟风机19的出口伸出炉体1外侧,燃烧器10内侧设置有滚刀,滚刀的侧面设置有副刀,副刀通过刀架与燃烧器10内壁连接固定,滚刀下方设置有推料盒,推料盒连接有曲柄机构,曲柄机构通过齿轮与滚刀、旋转电机相连接,推料盒下方设置有主垫板,主垫板的末端与燃烧网板铰接且铰接处的上方设置有挡火板,挡火板的上端与燃烧器10的内壁铰接。

本实用新型中将燃烧炉内部的空间,除了必要的部件占用空间之外,其余的全部空间都用作了换热区域,立体几何形状的换热区域对空间进行了合理的规划,这样一来,有效的换热区域将大大的增加,高温区换热箱2、高温区换热管组3、低温区换热箱a4、低温区换热管组5、低温区换热箱b6、预热区换热管组a14、预热区换热箱a13、预热区换热管组b15、预热区换热箱b16这些换热部位串联并曲折,充分利用了空间,在总体空间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将烟气与水的换热路径最大程度的加长,增加换热面积,合理的空间规划,使得俩仓的大小也得以增加,随着料仓20体积增大,可以持续燃烧的时间就随着加长了,将炉体1的侧面与进水口17相通的内部空间作为预热换热区22,经过上一轮循环的水,或者冷水,在刚刚从进水口17进入预热换热区22的时候,与温度已经不高的烟气通过管路、换热箱进行热交换,然后顺着连通的空间,水又进入低温换热区7,与温度提高了一些的烟气换热,之后进入高温换热区8与最高温度的烟气进行换热,同时进入温度最高的高温换热区8,直接与炉膛9进行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燃烧炉内部空间整合,简化内部构造,最大程度增加烟气管道的长度与占用空间的大小,增加料仓20的空间,实现了增加换热面积,最大程度增加热利用率,增加持续燃烧时间换热效果极好的功能,将燃烧炉内部所有的换热空间进行换热阶段和换热等级的划分,分为预热、低温、高温三个阶段,实现了循环水的分级换热,增加热利用率,最大限度转换热能源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的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