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具用金属蜂窝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7072发布日期:2020-07-04 01:20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灶具用金属蜂窝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灶具用金属蜂窝发热体。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红外线燃气灶其发热体主要有陶瓷蜂窝体和金属蜂窝体两种,其中金属蜂窝体因其更好的耐冷热冲击性能和更好的质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金属蜂窝多为一根或多根金属薄带盘绕而成,但是致密的金属带相比于疏松的陶瓷而言,其热导率更高,热量更容易从蜂窝板上侧往下侧传导,导致蜂窝板下侧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火焰往蜂窝体下端传播而引起回火,需要将金属蜂窝体的孔隙设计得很小,孔隙越小,蜂窝体的孔隙率越低,越不利于引射,从而限制了燃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红外燃烧器的燃气首先在蜂窝体的表层燃烧,随着表层材料受热变红,燃气进入蜂窝体的孔隙中进行燃烧,为了提高红外燃气灶的加热效率,需要燃气保持在蜂窝体的上侧进行燃烧,但蜂窝体上下孔隙均匀的结构难以将火焰维持在上侧而不向下侧传播,火焰稳定性受限。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火焰稳定性更好的金属蜂窝发热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燃气灶具用金属蜂窝发热体,其火焰稳定性更高,不易发生回火。

根据上述目的,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燃气灶具用金属蜂窝发热体,包括金属带料ⅰ和金属带料ⅱ,所述金属带料ⅰ至少设有在水平方向上排成一排的复数个凸起组ⅰ,所述金属带料ⅱ至少设有一排凸起组ⅱ,所述金属带料ⅰ和金属带料ⅱ相叠在一起盘绕形成具有复数个盘绕圈的蜂窝发热体,并且相邻盘绕圈之间形成有供燃气通过的孔隙,其中所述凸起组ⅰ下端的凸起密度大于所述凸起组ⅰ上端的凸起密度,所述凸起组ⅱ下端的凸起密度大于所述凸起组ⅱ上端的凸起密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组ⅰ至少包括沿所述金属带料ⅰ长度方向交替设置的第一镂空凸起和第二镂空凸起,所述第一镂空凸起和所述第二镂空凸起的上下两端具有开口,其中上端的开口为形成所述孔隙的出气口,下端的开口为供燃气通过的进气口,所述第一镂空凸起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镂空凸起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镂空凸起设置在所述金属带料ⅰ宽度方向的中段,所述第二镂空凸起设置在所述金属带料ⅰ宽度方向的下半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镂空凸起与所述第二镂空凸起的凸起高度相同,所述第二镂空凸起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镂空凸起的下端相平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镂空凸起和所述第二镂空凸起为对所述金属带料ⅰ冲压形成,且所述第一镂空凸起和所述第二镂空凸起的上下两端与所述金属带料ⅰ切割分离,分别形成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进气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组ⅱ包括分别在水平方向上排成一排的复数个第三镂空凸起和复数个第四镂空凸起,所述第三镂空凸起位于所述第四镂空凸起的上方,所述第三镂空凸起和所述第四镂空凸起的上下两端具有开口,其中上端的开口为形成所述孔隙的出气口,下端的开口为供燃气通过的进气口,相邻所述第三镂空凸起之间的距离l1大于相邻所述第四镂空凸起之间的距离l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镂空凸起和所述第四镂空凸起在同一所述凸起组ⅱ中均匀设置,且距离l1不小于距离l2的两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镂空凸起和所述第四镂空凸起分别设置在所述金属带料ⅱ宽度方向的上半段和下半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镂空凸起和所述第四镂空凸起的凸起高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镂空凸起和所述第四镂空凸起为对所述金属带料ⅱ冲压形成,且所述第三镂空凸起和所述第四镂空凸起的上下两端与所述金属带料ⅱ切割分离,分别形成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进气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金属蜂窝发热体,其蜂窝发热体下端的凸起密度大、上端凸起密度小,以使金属蜂窝发热体下端的孔隙率更低、上端的孔隙率更高,不仅保证火焰更难于向蜂窝发热体下端传播而避免引起回火,火焰稳定性更高,还有利于燃气高效燃烧和燃烧尾气排放,发热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金属带料ⅰ和金属带料ⅱ相叠在一起盘绕形成蜂窝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局部金属带料ⅰ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局部金属带料ⅰ的轴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局部金属带料ⅱ的主视图;

图6是图2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局部金属带料ⅱ的轴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燃气灶具用金属蜂窝发热体,包括金属带料ⅰ1和金属带料ⅱ2,金属带料ⅰ1至少设有在水平方向上排成一排的复数个凸起组ⅰ11,金属带料ⅱ2至少设有一排凸起组ⅱ21,金属带料ⅰ1和金属带料ⅱ2相叠在一起盘绕形成具有复数个盘绕圈的蜂窝发热体,并且相邻盘绕圈之间形成有供燃气通过的孔隙101,燃气从孔隙101传输至蜂窝发热体的上表面进行燃烧。其中凸起组ⅰ11下端的凸起密度大于凸起组ⅰ11上端的凸起密度,凸起组ⅱ21下端的凸起密度大于凸起组ⅱ21上端的凸起密度。在本实施例中,凸起组的上端是指凸起组位于金属带料宽度方向中心线以下(即下半段)的一端,凸起组的上端是指位于金属带料宽度方向中心线以上(即上半段)的一端。凸起密度具体指金属带料宽度方向上半段或下半段的凸起数量。

本实施例的金属蜂窝发热体,其凸起组ⅰ11下端的凸起密度大,并且凸起组ⅱ21下端的凸起密度大,从而使金属蜂窝发热体下端的孔隙率更低,有效保证火焰更难于向蜂窝发热体下端传播而避免引起回火,火焰稳定性更高;此外,凸起组ⅰ11和凸起组ⅱ21上端的凸起密度小,使得蜂窝发热体上端具有更高的孔隙率,利于燃气高效燃烧和燃烧尾气排放,发热速度快,加热效果更好。

如图2-4所示,进一步地,凸起组ⅰ11至少包括沿金属带料ⅰ1长度方向交替设置的第一镂空凸起111和第二镂空凸起112,第一镂空凸起111和第二镂空凸起112的上下两端具有开口,其中上端的开口为形成孔隙101的出气口102,下端的开口为供燃气通过的进气口103,第一镂空凸起111的长度大于第二镂空凸起112的长度,如此通过在第一镂空凸起111和第二镂空凸起112上设置出气口102和进气口103,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蜂窝发热体的整体孔隙率,以更好地满足燃烧所需燃气量,提高加热效果。

具体地,第一镂空凸起111设置在金属带料ⅰ1宽度方向的中段,第二镂空凸起112设置在金属带料ⅰ1宽度方向的下半段。由此,第一镂空凸起111的下端与相邻第二镂空凸起112之间的间距小,且第一镂空凸起111的上端与相邻第一镂空凸起111上端之间的间距大,有效保证凸起组ⅰ11的下端凸起密度小于凸起组ⅰ11的上端凸起密度。

优选地,第一镂空凸起111的凸起高度与第二镂空凸起112的凸起高度相同,以保证具有凸起组ⅰ11的盘绕圈能够形成稳定、均匀的孔隙101。第二镂空凸起112的下端与第一镂空凸起111的下端相平齐,使金属带料ⅰ1下端的密度增大,进而使蜂窝发热体下端的孔隙变小。在本实施例中,凸起高度具体指镂空凸起的最高点与金属带料ⅰ1具有镂空凸起一面的平带区域之间的高度差。

更优选地,第一镂空凸起111和第二镂空凸起112为对金属带料ⅰ1朝外冲压拉伸形成,且第一镂空凸起111和第二镂空凸起112的上下两端与金属带料ⅰ1切割分离,分别形成出气口102和进气口103,如此在无需增加耗材的情况小,利于第一镂空凸起111和第二镂空凸起112快速加工成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同时确保蜂窝发热体具有较高的孔隙率。

如图5-7所示,进一步地,凸起组ⅱ21包括分别在水平方向上排成一排的复数个第三镂空凸起211和复数个第四镂空凸起212,第三镂空凸起211位于第四镂空凸起212的上方,第三镂空凸起211和第四镂空凸起212的上下两端具有开口,其中上端的开口为形成孔隙101的出气口102,下端的开口为供燃气通过的进气口103,相邻第三镂空凸起211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l1大于相邻第四镂空凸起212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l2。由此,凸起组ⅱ21的上端凸起密度大于凸起组ⅱ21的下端凸起密度,从而使金属带料ⅱ2宽度方向下半段的凸起数量多,有利于提高蜂窝发热体的火焰稳定性和发热效率;此外出气口102和进气口103的设置,使第三镂空凸起211和第四镂空凸起212进气口103,不仅起到可靠地支撑作用,还可以作为孔隙101的一部分,利于提高蜂窝发热体的整体孔隙率,增强前端喷嘴的一次空气引射,使燃气燃烧更充分。

优选地,第三镂空凸起211和第四镂空凸起212在同一凸起组ⅱ21中均匀设置,且距离l1不小于距离l2的两倍。在本实施例中,距离l1等于距离l2的两倍,并且第三镂空凸起211同轴设置在相邻第四镂空凸起212的上方。

具体地,第三镂空凸起211和第四镂空凸起212分别设置在金属带料ⅱ2宽度方向的上半段和下半段,如此使位于任意两个相邻盘绕圈上的第三镂空凸起211、第四镂空凸起212、第一镂空凸起111和第二镂空凸起112在蜂窝发热体垂直方向上相互错位,保证相邻盘绕圈之间的镂空凸起不会互相凹陷,使各盘绕圈之间形成更稳定的孔隙101。

第三镂空凸起211和第四镂空凸起212的凸起高度相同,以保证具有凸起组ⅱ21的盘绕圈能够形成均匀的孔隙101。

优选地,第三镂空凸起211和第四镂空凸起212均由金属带料ⅱ2朝外冲压拉伸形成,且第三镂空凸起211和第四镂空凸起212的上下两端与金属带料ⅱ2切割分离,分别形成出气口102和进气口103,以简化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第一镂空凸起111的下端和第二镂空凸起112的下端均封闭,第四镂空凸起212的下端封闭或者上下两端均封闭。其它部位均与实施例1相同。

可见,通过将第一镂空凸起111、第二镂空凸起112和第四镂空凸起212的下端均设计为密封端,从而使蜂窝发热体下端的孔隙率更低,进一步减少了蜂窝发热体下端供燃气通过的有效横截面积,使燃气通过蜂窝发热体下端的速度更快,更好地对蜂窝发热体下端进行冷却,进而使火焰更加难于向蜂窝发热体下端传播,火焰稳定性更高,更加不容易发生回火。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