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帘上框架用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8843发布日期:2020-04-28 21:2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帘上框架用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帘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湿帘上框架用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湿帘,可应用于家禽,畜牧业,温室,园艺业,工业降温等。湿帘是安装在窗户的另一侧,空气穿过湿帘蒸发,再由风扇吹向各各角落,致使室内温度迅速下降起来.温室结构与湿帘必须完善配合才能发挥湿帘最大的功率。优质湿帘还不含易使皮肤过敏的苯酚等化学物质,安装使用时对人体无毒无害,绿色、安全、节能、环保、经济。

湿帘冷风机降温是用循环水泵不间断地把接水盘内的水抽出,并通过布水系统均匀地喷淋在蒸发过滤层上,使室外热空气通过蒸发换热器(蒸发湿帘)内与水分进行热量交换,通过水蒸发而达到降温、清凉,洁净的空气则由低噪音风机加压送入室内,以此达到降温效果。

湿帘一般包括湿帘布、固定湿帘布的湿帘框架和水管,其中进水管一般位于湿帘布顶部,借助湿帘上框架来进行固定,为了使得水管有足够的支撑点,防止水管向下弯曲,现有技术中有cn205909435u公开了一种湿帘上框架固定结构,其中公开的固定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管底部的支撑受力面积,防止水管受力向下弯曲变形的情况,在该技术方案中,该固定结构通过两个卡扣片末端设有一迂回部,当两半结构配合后,迂回部钩挂在方形孔的对边上,从而将两半结构紧固。该固定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管底部支撑受力的问题,但是由于水管有一定的长度,如果需要整个水管底部受力均匀,则需要设置很多的该固定机构,无疑增加了成本和安装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公开的固定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管底部支撑受力的问题,但是由于水管有一定的长度,如果需要整个水管底部受力均匀,则需要设置很多的该固定机构,无疑增加了成本和安装复杂程度。为此,提供了一种湿帘上框架用固定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湿帘上框架用固定机构,包括顶部相配合设置的支撑部、底部相配合设置的固定部,所述支撑部和固定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部;所述支撑部底部形成有调节空腔,所述调节空腔内设置有可分别向支撑部两侧延伸的延伸组件。

优选地,所述延伸组件包括包括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表面沿自身延伸方向设有滑槽,所述调节空腔内顶部固定有滑动设于滑槽内的滑条,所述延伸板远离调节空腔一端的两侧均通过多个铰接杆与调节空腔底部同一端两侧铰接。

优选地,所述铰接杆至少为两个,相邻两个铰接杆之间均铰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延伸板延伸方向的长度最长不能超过调节空腔同方向长度的一半。

优选地,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部之间设置有调节两个连接部之间间距的调节组件。

优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首端横向固定于一个连接部内侧上、内部为空腔结构的第一套管,尾端横向固定于另一个连接部内侧上的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一套管相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套管首端可伸缩插接于第一套管尾部的内部空腔;所述第一套管两侧均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条形螺纹槽,所述第二套管两侧均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第二条形螺纹槽,所述第一条形螺纹槽与第二条形螺纹槽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通过锁紧螺栓贯穿螺接于第一条形螺纹槽与第二条形螺纹槽内实现固定。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为相对设置的l型结构,所述固定部为相对设置的倒l型结构;两个支撑部之间形成支撑水管的支撑空间,两个固定部之间形成与湿帘上框架相适配的底部固定空间。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部底部形成的调节空腔及安装在调节空腔内的延伸组件来实现对支撑部支撑面积的增大,对水管实现更大的支撑受力面积,减少支撑水管所用固定机构的个数,也减少了安装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该固定机构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自身支撑宽度内径,实现对不同粗细水管的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支撑部中延伸组件完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向支撑部中延伸组件完全收纳进调节空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b向调节组件缩回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b-b向调节组件伸展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该固定机构与湿帘上框架配合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湿帘上框架用固定机构,包括顶部相配合设置的支撑部10、底部相配合设置的固定部30,所述支撑部10和固定部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部20;所述支撑部10底部形成有调节空腔11,所述调节空腔11内设置有可分别向支撑部10两侧延伸的延伸组件70。通过在支撑部10底部形成的调节空腔11及安装在调节空腔11内的延伸组件70来实现对支撑部10沿水管延伸方向的支撑面积增大,对水管实现更大的支撑受力面积,减少支撑水管所用固定机构的个数,也减少了安装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2、3所示,所述延伸组件70包括包括延伸板71,所述延伸板71上表面沿自身延伸方向设有滑槽73,避免在延伸板71上设置滑条是为了避免凸起的滑条会对被支撑的水管底部产生抵触导致支撑不稳的现象;所述调节空腔11内顶部固定有滑动设于滑槽73内的滑条12,所述延伸板71远离调节空腔11一端的两侧均通过多个铰接杆72与调节空腔11底部同一端两侧铰接。

所述铰接杆72至少为两个,相邻两个铰接杆72之间均铰接固定,以便于实现对延伸板71底部的支撑,并与延伸板71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使得延伸板71的支撑效果更佳,支撑稳定性更强。在不使用延伸板71时,只需将延伸板71沿滑条12滑入调节空腔11内即可。铰接杆72的长度相等且每根铰接杆72的长度不能超过调节空腔11的高度内径,以方便在延伸板71的收缩和延伸滑动过程中不受阻。

由于支撑部10两侧都设有延伸组件70,所以,所述延伸板71延伸方向的长度最长不能超过调节空腔11同方向长度的一半,以免两侧的延伸板71收纳进调节空腔11内后相互碰撞。

实施例2

如图4、5所示,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部20之间设置有调节两个连接部20之间间距的调节组件60。所述调节组件60包括首端横向固定于一个连接部20内侧上、内部为空腔结构的第一套管61,尾端横向固定于另一个连接部20内侧上的第二套管62,所述第二套管62与所述第一套管61相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套管62首端可伸缩插接于第一套管61尾部的内部空腔;所述第一套管61两侧均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条形螺纹槽611,所述第二套管62两侧均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第二条形螺纹槽621,具体的,通过第二套管62可在第一套管61的空腔结构内部伸缩,实现第一套管61与第二套管62之间的相对间距,从而实现两个连接部20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条形螺纹槽611与第二条形螺纹槽621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套管61与第二套管62之间通过锁紧螺栓63贯穿螺接于第一条形螺纹槽611与第二条形螺纹槽621内实现固定,调节好第一套管61与第二套管62之间的合适间距,同步实现对支撑部10的内径调节,可以调节支撑部10对内部水管夹紧程度,同时也便于适应不同粗细外径水管的支撑,适应范围大,实用性更强。

如图1、6所示,综合上述实施例1及2,所述支撑部10为相对设置的l型结构,所述固定部30为相对设置的倒l型结构;两个支撑部10之间形成支撑水管的支撑空间40,两个固定部30之间形成与湿帘上框架80相适配的底部固定空间5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