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1890发布日期:2020-05-22 21:3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热组件,所述供热组件包括热源(1)、蒸汽发生器(2)和用于给用户供热的第一供热换热器(3),所述蒸汽发生器(2)具有高温侧和低温侧,所述热源(1)和所述第一供热换热器(3)通过所述蒸汽发生器(2)的高温侧相连通;

膨胀功回收组件,所述膨胀功回收组件包括第一工质、膨胀机(4)和冷凝器(5),所述冷凝器(5)具有高温侧和低温侧,所述第一工质依次经所述蒸汽发生器(2)的低温侧、所述膨胀机(4)、所述冷凝器(5)的高温侧并回流至所述蒸汽发生器(2)的低温侧;以及

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包括第二工质、压缩机(6)和用于给用户供热的第二供热换热器(7),所述压缩机(6)由所述膨胀机(4)驱动,所述第二工质依次经所述冷凝器(5)的低温侧、所述压缩机(6)、所述第二供热换热器(7)并回流至所述冷凝器(5)的低温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还包括蒸发器(8),所述蒸发器(8)具有高温侧和低温侧,所述蒸发器(8)的高温侧与所述第一供热换热器(3)相连通并进行热交换后连接至回水管网(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1)的温度超过90摄氏度,回流至所述回水管网(12)的温度为低于30摄氏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质经所述第二供热换热器(7)后还流经所述蒸发器(8)的低温侧并回流至所述压缩机(6)。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热换热器(7)和所述蒸汽发生器(2)的低温侧之间设有第一节流器(9);所述第二供热换热器(7)和所述蒸发器(8)的低温侧之间设有第二节流器(10)。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机(4)的输出轴与所述压缩机(6)的输入轴同轴连接。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5)的高温侧和所述蒸汽发生器(2)的低温侧之间设有对所述第一工质加压的泵体(11)。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热换热器(3)和所述第二供热换热器(7)均具有高温侧和低温侧,供热热网经所述第一供热换热器(3)或所述第二供热换热器(7)的低温侧形成回流。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质采用r245fa。

10.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质采用r-134a。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热系统,包括供热组件、膨胀功回收组件以及制冷组件;热源首先经过蒸汽发生器将部分热量传递给第一工质,然后热源传递至第一供热换热器并对用户进行供热;第一工质吸收热量后成为过热的蒸汽,过热的蒸汽经膨胀机做功成为低温蒸汽,低温蒸汽经冷凝器将部分热量传递给第二工质,第一工质形成回流;膨胀机带动压缩机做功,并将气体的第二工质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将热量传递给第二供热换热器并对用户进行供热,第二工质回流至冷凝器中形成循环。利用高温的热源驱动膨胀机为压缩机提供动力,实现不增加额外做功电力的前提下,降低回水温度,提高现有管网的供热能力,提高了供热系统的能源使用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查晓冬;魏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必信空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0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