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摆动的反射式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7410发布日期:2020-06-23 22:28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摆动的反射式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射式电暖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可摆动的反射式电暖器。



背景技术:

反射式电暖器主要是采用石英发热体,通过辐射的方式进行热传导。由于反射式电暖器结构的“头重脚轻”,一方面,一旦电暖器的摆动幅度太大容易跌倒;另一方面,传统的反射式电暖器的支臂采用的是普通中空塑料材质,不耐高温,机械强度低,电暖器运作时容易破坏外壳结构,在包装运输过程也容易破裂,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重心稳、安全程度高的可摆动的反射式电暖器。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摆动的反射式电暖器,包括反射罩、支臂、支撑件、转盘和底座,所述支撑件用于固定连接支臂和转盘,所述支臂两端部均套设有一连接件,所述反射罩两侧固定设有分别与两连接件相枢接配合的枢接件以使反射罩相对于支臂以水平方向轴向旋转;至少一个所述枢接件外端面上成型有至少一个活动凸块;所述连接件内表面成型有固定挡块,其中,所述固定挡块位于活动凸块的旋转轨迹上,所述固定挡块与活动凸块相抵触配合以限制反射罩与连接件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范围;所述转盘以垂直于水平方向为轴向可旋转地枢接在底座上;所述底座顶端面上开有至少一个呈弧形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呈环形布置;所述转盘下底面成型有与导向槽对应的限位凸块,其中,所述限位凸块设于导向槽内以使限位凸块与导向槽相限位配合。

进一步,所述枢接件外端面上成型有两个活动凸块,任一所述活动凸块与固定挡块的上顶面或下底面可相抵触配合。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呈中空半圆弯管状,并由前壳体与后壳体扣合而成;所述支臂两端部开有供连接件上预成型有的螺柱相贯穿连接的端连接孔。

进一步,所述支撑件包括有固定座和两个内置座,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于转盘上;两所述内置座合拢夹持住支臂中部位置,所述支臂中部位置开有供两内置座上预成型有的螺柱相贯穿连接的底连接孔;所述固定座顶端成型有供合拢后的两内置座嵌装配合的安装槽位。

进一步,所述支臂采用金属材质或高强度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反射罩与支臂之间、转盘与底座之间各设置一限位结构,实现限制了本反射式电暖器可转动的角度范围的效果,使本反射式电暖器重心稳,安全程度高;其次,支臂采用金属材质或高强度塑料材质来制成,耐高温、强度高,结构简单合理,制作工艺简单,有效增长使用寿命时间;另外,结构上采用螺柱固定连接的方式,有效防止电源内部线与支臂上的连接孔的毛边剐蹭、摩擦而导致线皮破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图2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转盘和底座结构的仰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件与支臂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其中,1-反射罩,2-支臂,3-连接件,4-支撑件,5-转盘,6-底座,7-螺柱,11-枢接件,12-活动凸块,13-固定挡块,21-底连接孔,22-端连接孔,31-前壳体,32-后壳体,41-固定座,42-内置座,51-限位凸块,61-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附图1至附图6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支臂2、支撑件4、转盘5、连接件3、枢接件11、反射罩1和底座6,支撑件4用于固定连接支臂2和转盘5,该支臂2呈“u”形并在其两端部套设有一连接件3。在反射罩1的两侧设有分别与两连接件3相枢接配合的枢接件11,以使反射罩1相对于支臂2以水平方向轴向旋转;转盘5与底座6相枢接配合以使该转盘5相对于底座6以垂直于水平方向轴向旋转。通过这样的枢接配合,从而令用户在使用该实施例时能更方便地调整热量散发的角度。上述的枢接配合结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属常规技术手段,此处不再对其原理进行赘述。

结合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任一枢接件11外端面上成型有两个活动凸块12,对应的连接件3内表面成型有固定挡块13,该固定挡块13设于两个活动凸块12的旋转轨迹上,且该固定挡块13的上顶面与下底面均呈水平布置。当枢接件11转动时,任一活动凸块12会随着枢接件1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与固定挡块13相抵触以限制枢接件11相对连接件3转动的角度范围,进而实现限制反射罩1相对于支臂2的转动角度范围的效果。当然,固定挡块13与活动凸块12相抵触配合可以采用其它实施方案,这里不再展开详述。

结合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底座6顶端面上开有四个呈弧形的导向槽61,该导向槽61呈环形布置;转盘5下底面成型有与导向槽61相对应的四个限位凸块51,四个限位凸块51分别预先置于相应的导向槽61内,当转盘5相对于底座6转动时,该四个限位凸块51一并在相应的导向槽61中转动,并与相应的导向槽61的内侧相抵触以限制限位凸块51在导向槽61中转动的角度范围,从而实现限制转盘5相对底座6转动的角度范围的效果。前述的导向槽61与限位凸块51之间相抵触配合的结构至少需要一个,其相对转动的角度范围取决于导向槽61的形状与长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这里不再展开详述。

结合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两连接件3均由一前壳体31与一后壳体32扣合而成,该前壳体31内侧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别成型有一螺柱7,两螺柱7呈竖直方向布置;并且,支臂2两端部各开有供下端部的螺柱7相贯穿连接的端连接孔22,其中,位于上端部的螺柱7以将前壳体31与后壳体32相固定扣合;位于下端部的螺柱7通过贯穿出端连接孔22以将支臂2端部固定连接于前壳体31与后壳体32之内。扣合后的两连接件3均呈中空半圆弯管状。

结合附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件4包括有两个内置座42和固定座41,该两内置座42可合拢夹持住支臂2中部位置,合拢后的两内置座42嵌装于固定座41顶端成型有的安装槽位内,而该固定座41固定连接于转盘5上。其中,任一内置座42上预成型有两螺柱7,在支臂2中部位置开有供该两螺柱7相贯穿连接的底连接孔21,通过两螺柱7贯穿出底连接孔21的连接方式以将支臂2中部位置固定并压紧于两内置座42内,从而起到有效防止电源内部线(附图未示)与底连接孔21的毛边剐蹭、摩擦而导致线皮破损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支臂2采用了金属材质,有效防止了在包装运输过程中由于产生冲击导致的支臂2破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采用其他的材质以达到相同的效果,例如高强度塑料材质等。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摆动的反射式电暖器,包括反射罩(1)、支臂(2)、支撑件(4)、转盘(5)和底座(6),所述支撑件(4)用于固定连接支臂(2)和转盘(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2)两端部均套设有一连接件(3),所述反射罩(1)两侧固定设有分别与两连接件(3)相枢接配合的枢接件(11)以使反射罩(1)相对于支臂(2)以水平方向轴向旋转;至少一个所述枢接件(11)外端面上成型有至少一个活动凸块(12);所述连接件(3)内表面成型有固定挡块(13),其中,所述固定挡块(13)位于活动凸块(12)的旋转轨迹上,所述固定挡块(13)与活动凸块(12)相抵触配合以限制反射罩(1)与连接件(3)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范围;所述转盘(5)以垂直于水平方向为轴向可旋转地枢接在底座(6)上;所述底座(6)顶端面上开有至少一个呈弧形的导向槽(61),所述导向槽(61)呈环形布置;所述转盘(5)下底面成型有与导向槽(61)对应的限位凸块(51),其中,所述限位凸块(51)设于导向槽(61)内以使限位凸块(51)与导向槽(61)相限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摆动的反射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件(11)外端面上成型有两个活动凸块(12),任一所述活动凸块(12)与固定挡块(13)的上顶面或下底面可相抵触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摆动的反射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呈中空半圆弯管状,并由前壳体(31)与后壳体(32)扣合而成;所述支臂(2)两端部开有供连接件(3)上预成型有的螺柱(7)相贯穿连接的端连接孔(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摆动的反射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包括有固定座(41)和两个内置座(42),所述固定座(41)固定连接于转盘(5)上;两所述内置座(42)合拢夹持住支臂(2)中部位置,所述支臂(2)中部位置开有供两内置座(42)上预成型有的螺柱(7)相贯穿连接的底连接孔(21);所述固定座(41)顶端成型有供合拢后的两内置座(42)嵌装配合的安装槽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摆动的反射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2)采用金属材质或高强度塑料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摆动的反射式电暖器,包括反射罩、支臂、支撑件、转盘和底座,所述支臂两端部均套设有一连接件,所述反射罩两侧固定设有分别与两连接件相枢接配合的枢接件以使反射罩相对于支臂以水平方向轴向旋转;所述转盘以垂直于水平方向为轴向可旋转地枢接在底座上;通过在枢接件和连接件上分别设置有的活动凸块和固定挡块相抵触配合以限制反射罩与连接件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范围,同时,通过在所述底座上开有导向槽与所述转盘成型有的限位凸块相抵触配合以限制转盘与底座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范围,实现限制了本反射式电暖器可转动的角度范围的效果,使本实用新型重心稳,安全程度高。

技术研发人员:吴树填;黄宝钗;罗林平;程允富;梁英;李晓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吉星家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2
技术公布日:2020.06.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