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导风结构和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4193发布日期:2020-07-10 16:05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空调的导风结构和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的导风结构和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的导风结构一般包括风道和导风板,风道是空气气流的流通通道,在风机的作用下空气气流沿着风道引导经出风口排出,而导风板是设置在出风口处用于改变从风道中出来的气流方向以及开启或关闭出风口。

现有空调的风道内壁和导风板的导风面均为塑料材质制成,塑料的表面较粗糙,在送风或者导风的过程中其风阻较大且容易产生噪音,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现有的风道内壁和导风板的导风面均为塑料材质制成,其风阻较大且容易产生噪音,影响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的导风结构,包括空调壳体和导风板,所述空调壳体上设有出风口,所述空调壳体内设有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风道,所述风道包括不锈钢材质的风道内壁;所述导风板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板包括不锈钢材质的导风面,所述导风面朝向所述出风口设置;

所述导风板的两侧分别连接驱动电机,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转速相同且用于同步驱动所述导风板摆动以改变气流方向。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风道包括上风道内壁以及与所述上风道内壁相对的下风道内壁,所述下风道内壁上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流板与所述下风道内壁的形状相匹配,并与所述下风道内壁贴合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流板的厚度为0.5~1.5m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风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安装部,两个所述驱动电机分别设置在所述空调壳体上,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风板的中部设有枢接轴,所述空调壳体上设有朝向所述导风板并用于与所述枢接轴枢接的连接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风板的导风面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连接座,所述枢接轴设于所述连接座上,且所述枢接轴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风板包括内板和设于所述内板外侧的外板,所述内板为不锈钢板,所述外板为塑料板,所述导风面设于所述内板的内侧面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为低速电机。

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空调的导风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空调的导风结构和空调,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的导风结构,包括空调壳体和导风板,空调壳体内设有与出风口连通的风道,风道包括不锈钢材质的内壁,由于风道的内壁为不锈钢材质,其表面较光滑,能有效降低气流在风道内壁的阻力,减少送风过程中的噪音,且具有杀菌除尘的效果,同时,设置在出风口处的导风板也具有不锈钢材质的导风面,风道与出风口连通,从风道中出来的气流经导风板的导风面引导吹向室内,由于导风面也为不锈钢,其风阻较小且噪音较低,且风道和导风面的材质相同能保证整体气流的顺畅性,提高用户体验,进一步地,两侧的驱动电机同步驱动导风板摆动以改变气流方向,由于导风板设有不锈钢的导风面,其整体重量增加,通过在导风板的两侧分别连接有驱动电机,可以减轻单个驱动电机的载荷,保证导风板整体摆动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导风结构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导风结构的空调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导风结构的空调的出风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a-a向剖视图。

图中,10、空调壳体;20、导风板;20a、内板;20b、外板;20c、包边槽;30、驱动电机;101、出风口;102、风道;102a、上风道内壁;102b、下风道内壁;103、风机;104、导流板;105、连接臂;201、导风面;202、枢接轴;203、固定板;204、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定义空调导风板面向空调机出风口的一侧为内侧,其相应的背离出风口的一侧为外侧。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空调的导风结构,包括空调壳体10和导风板20,空调壳体10上设有出风口101,空调壳体10内设有与出风口101连通的风道102,空调壳体10内还设有风机103,风机103用于将室外的空气气流抽吸至空调壳体10内并经风道102从出风口101排出,风道102包括不锈钢材质的风道内壁,由于风道102的内壁为不锈钢材质,其表面较光滑,能有效降低气流在风道内壁的阻力,减少送风过程中的噪音,同时,导风板20设于出风口101处,导风板20包括不锈钢材质的导风面201,导风面201朝向出风口101设置,设置在出风口101处的导风板20也具有不锈钢材质的导风面201,风道102与出风口101连通,从风道102中出来的气流经导风板20的导风面201引导吹向室内,由于导风面201也为不锈钢,其风阻较小且噪音较低,且风道102和导风面201的材质相同能保证整体气流的顺畅性,提高用户体验,通过,由于风道102的内壁和导风面201均为不锈钢材质,其表面较光滑,既便于清洁还能减少灰尘沉积,具有杀菌除尘的效果;导风板20的两侧分别连接驱动电机30,两个驱动电机30转速相同用于同步驱动导风板20摆动以改变气流方向,由于导风板20设有不锈钢的导风面201,其整体重量增加,通过在导风板20的两侧分别连接有驱动电机30,可以减轻单个驱动电机30的载荷,保证导风板20整体摆动平稳。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电机30采用具有体积小、噪声低、免维护、以及外型美观等特点的低速电机。

具体地,风道102包括上风道内壁102a以及与上风道内壁102a相对的下风道内壁102b,下风道内壁102b上设有导流板104,导流板104为不锈钢材质,通过在下风道内壁102b上设有不锈钢的导流板104,从而能有效降低气流在风道102中的阻力,减少送风过程中的噪音。优选导流板104与下风道内壁102b的形状相匹配,并与下风道内壁102b贴合设置,保证送风的顺畅性,且整体性较强。本实施例中设置导流板104的厚度为0.5~1.5mm。

进一步地,导风板20的两端分别设有安装部,两个驱动电机30分别设置在空调壳体10上,两个驱动电机30的输出轴分别与导风板20两侧的安装部连接,两个驱动电机30同步驱动导风板20摆动从而保证导风板20整体摆动平稳。

由于导风板20整体呈狭长型,为了保证导风板20整体平稳的摆动,在导风板20的中部设有枢接轴202,空调壳体10上设有朝向导风板20并用于与枢接轴202枢接的连接臂105,当导风板20两端的驱动电机30驱动导风板20摆动时,导风板20上的枢接轴202同时绕摆动臂摆动,从而保证狭长型的导风板20摆动平稳性,减少晃动或卡顿,优选地,导风板20的导风面201上设有固定板203,固定板203上设有连接座204,枢接轴202设于连接座204上后与连接臂105枢接,且枢接轴202与驱动电机30的输出轴同轴设置,保证导风板20摆动时的轴线一致。

本实施例中的导风板20包括内板20a和设于内板20a外侧的外板20b,导风面201设于内板20a的内侧面上,内板20a为不锈钢板,外板20b为塑料板,由于内板20a靠近出风口101,其出风面设置为不锈钢能减少风阻和降低噪音,同时,通过设置不锈钢的内板20a与塑料的外板20b结合增强导风板20的强度,减少导风板20因频繁受热或受冷而变形,一般地,内板20a和外板20b可通过卡扣卡接连接以便能进行拆卸维护,也可通过粘结的方式连接,优选地,内板20a的上端设有包边,包边形成有开口朝向外板20b的包边槽20c,外板20b的上端插接于包边槽20c内,保证内板20a送风的连续性和顺畅性,避免内板20a和外板20b下端因材料不同而导致送风效果发生改变,保证出风体验,提高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空调的导风结构,因而具有风阻小、噪音低且用户体验较好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的导风结构,包括空调壳体10和导风板20,空调壳体10内设有与出风口101连通的风道102,风道102包括不锈钢材质的内壁,由于风道102的内壁为不锈钢材质,其表面较光滑,能有效降低气流在风道内壁的阻力,减少送风过程中的噪音,同时,设置在出风口101处的导风板20也具有不锈钢材质的导风面201,风道102与出风口101连通,从风道102中出来的气流经导风板20的导风面201引导吹向室内,由于导风面201也为不锈钢,其风阻较小且噪音较低,且风道102和导风面201的材质相同能保证整体气流的顺畅性,提高用户体验,进一步地,两侧的驱动电机30同步驱动导风板20摆动以改变气流方向,由于导风板20设有不锈钢的导风面201,其整体重量增加,通过在导风板20的两侧分别连接有驱动电机30,可以减轻单个驱动电机30的载荷,保证导风板20整体摆动平稳。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