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陶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2575发布日期:2020-05-26 18: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陶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面板(20)、导风隔热件(30)和隔热组件(50),所述面板(20)盖设在所述壳体(10)上且与所述壳体(10)围成一个腔体(11),所述导风隔热件(30)设在所述腔体(11)内且将所述腔体(11)分成用于放置加热组件(40)的高温区域(13)、以及用于放置非加热组件(60)的低温区域(14),至少部分所述导风隔热件(30)通过所述隔热组件(50)与所述面板(20)紧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50)覆盖在至少部分所述导风隔热件(30)的端部且位于所述导风隔热件(30)和所述面板(2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导风隔热件(30)通过所述隔热组件(50)与所述面板(20)的底部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隔热件(30)和所述隔热组件(50)为过盈配合或者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隔热件(30)为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40)周侧的导风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50)上设有第一缺口(51),所述第一缺口(51)用于避让所述加热组件(40),以使所述加热组件(40)处于所述隔热组件(50)的遮盖范围之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50)设在所述导风隔热件(30)上;

或者所述隔热组件(50)设在所述面板(20)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50)与所述面板(20)的底部粘结。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50)的一侧向所述低温区域(14)内延伸,以使所述隔热组件(50)遮盖在至少部分所述非加热组件(60)之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50)的延伸段位于所述壳体(10)上,或者,所述隔热组件(50)的延伸段固定在所述壳体(10)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低温区域(14)内的散热件(61),所述散热件(61)设在所述导风隔热件(30)的一侧且通过所述导风隔热件(30)与所述高温区域(13)连通;

其中,所述隔热组件(50)上设有第二缺口(52),所述第二缺口(52)用于避让所述散热件(61),以使所述散热件(61)处于所述隔热组件(50)的遮盖范围之外。

12.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50)包括一个隔热片(53),或者至少部分重叠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隔热片(53),其中,隔热片(53)为可压缩隔热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组件(50)的总厚度为0.5mm~3mm,和/或,所述隔热组件(50)与导风隔热件(30)的过盈长度为0.2mm~2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陶炉,其包括壳体(10)、面板(20)、导风隔热件(30)和隔热组件(50),面板(20)盖设在壳体(10)上且与壳体(10)围成一个腔体(11),导风隔热件(30)设在腔体(11)内且将腔体(11)分成高温区域(13)和低温区域(14),至少部分导风隔热件(30)通过隔热组件(50)与面板(20)紧密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导风隔热件和隔热组件,使电陶炉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且有助于电陶炉的小型化。

技术研发人员:马强;史庭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30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