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6132发布日期:2020-08-07 18:3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整体式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整体式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者整体式空调中,对空调装置中冷凝器部件的散热方法是,机身外部空气在下风道风轮的作用下从进风口进入机身,穿过冷凝器后再排出机身。机身外部空气在穿过冷凝器的过程中实现冷凝器的散热,但现有的整体式空调中,机身外部空气在穿过冷凝器时,在冷凝器四周容易出现窜风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冷凝器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整体式空调装置,能够减少空气进入后的窜风现象,有效提高冷凝器的散热效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整体式空调装置,包括:空调本体,空调本体上设有机身进风口和机身排风口;冷凝器,安装于空调本体内,冷凝器的四周设置有冷凝器边框;防窜风腔,设置于机身进风口与冷凝器之间,防窜风腔为一设有两面开口的盒体,各开口分别位于盒体的一开口面上,防窜风腔的一开口与机身进风口相通,防窜风腔另一开口朝向冷凝器。

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此整体式空调装置在机身进风口与冷凝器之间设置防窜风腔,并将防窜风腔的一面开口朝向冷凝器设置,使得通过机身进风口进入的空气只能通过冷凝器后,再经机身排风口排出,此空调装置减少了空气进入空调本体后的窜风现象,可有效提高冷凝器的散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冷凝器边框包括位于同一平面设置的若干第一连接边,防窜风腔朝向冷凝器的开口外周留有若干第二连接边,第二连接边与第一连接边间彼此贴合固定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相贴合的第二连接边与第一连接边间设有密封条,第二连接边与第一连接边固定连接。

防窜风腔朝向冷凝器的开口的四周与冷凝器边框闭合设置。此整体式空调装置在进行组装时,需要保证防窜风腔的两开口面与冷凝器以及机身进风口间的密闭效果,从而最有效的减少通过机身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自进入空调本体至排出的过程中发生窜风的可能性。此整体式空调装置在装配时,先进行冷凝器的安装,再安装构成防窜风腔的盒体。将防窜风腔朝向冷凝器一侧的开口面通过环绕开口设置的若干第二连接边与组成冷凝器边框的第一连接边贴合安装,可减少防窜风腔与冷凝器间连接位置的窜风现象。为了加强其密闭效果,可在贴合安装的第一连接边与第二连接边间设置密封条,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以同时保障其连接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各开口分别位于盒体的一开口面上,防窜风腔朝向机身进风口的一侧的开口面设有若干竖向插板,各竖向插板垂直于开口面设置,空调本体内环绕机身进风口设有若干插槽,空调本体装配完成后各竖向插板分别嵌入插槽内固定。

机身进风口和机身出风口设置在空调本体的后壳上,空调本体的后壳在冷凝器和防窜风腔等内部结构组装完成后再行安装,安装空调本体的后壳时,将机身进风口外周设置的一圈插槽,对准防窜风腔上的一圈竖向插板,使得一圈竖向插板嵌入此圈插槽内,可实现防窜风腔与机身进风口间的密闭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窜风腔的两开口面彼此垂直设置,防窜风腔还包括与两开口面一体成型密闭设置的上顶板和下底板,以及位于上顶板和下底板间与两开口面环绕形成盒体结构的竖向连接面和连接曲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连接曲面与朝向冷凝器侧的开口面间的距离由进风方向向内侧渐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竖向连接面与相对侧的开口面平行设置,竖向连接面连接于连接曲面与机身进风口一侧的开口面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盒体为一体成型。

构成防窜风腔的盒体为一体制作而成的塑胶盒体,防窜风腔上除了在两个开口面设置的开口,其余部分均密封,一体制作的塑胶盒体能更好的保障其注塑成型过程的密闭性能。

彼此侧向垂直设置的两开口面使得空气进入防窜风腔后经过路径最短,通过连接曲面和一小段的竖向连接面来连接两侧向垂直设置的开口面,并将连接曲面设置为渐窄收缩的结构,可减少进入防窜风腔的空气在防窜风腔内的停留空间以及停留时间,能快速通过防窜风腔经冷凝器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冷凝器和防窜风腔均位于空调本体的下部,机身进风口和机身排风口为分别设置于空调本体下方的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的外侧均由上往下倾斜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的上方分别连接一进风管和一排风管,进风管和排风管并列设置且风口均向上。

空气经进风管进入一侧倾斜设置的进风风道后进入防窜风腔,进风风道的外侧面朝底部倾斜设置,可减少空气通过进风风道的时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分解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窜风腔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窜风腔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装配完成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6,一种整体式空调装置,包括空调本体100,空调本体100上设有机身进风口110和机身排风口120;冷凝器130,安装于空调本体100内,冷凝器130的四周设置有冷凝器边框;防窜风腔140,设置于机身进风口110与冷凝器130之间,防窜风腔140为一设有两面开口的盒体,防窜风腔140的一开口与机身进风口110相通,防窜风腔140另一开口180朝向冷凝器130,防窜风腔140朝向冷凝器130的开口180的四周与冷凝器边框闭合设置。

整体式空调装置在机身进风口110与冷凝器130之间设置防窜风腔140,并将防窜风腔140的一面开口180朝向冷凝器130设置,使得通过机身进风口110进入的空气只能通过冷凝器130后,再经机身排风口120排出。此空调装置减少了空气进入空调本体100后的窜风现象,可有效提高冷凝器130的散热效率。

参照图5、图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边框包括位于同一平面设置的若干第一连接边131,防窜风腔140朝向冷凝器130的开口180外周留有若干第二连接边141,第二连接边141与第一连接边131间彼此贴合固定安装。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相贴合的第二连接边141与第一连接边131间设有密封条,第二连接边141与第一连接边131固定连接。

防窜风腔140朝向冷凝器130一侧的开口180与冷凝器边框闭合设置,使得经过防窜风腔140排出的空气全部经过冷凝器130的散热翅片。此整体式空调装置在进行组装时,需要保证防窜风腔140的两开口面181与冷凝器130以及机身进风口110间的密闭效果,从而最有效的减少通过机身进风口110进入的空气自进入空调本体100至排出的过程中发生窜风的可能性。此整体式空调装置在装配时,先进行冷凝器130的安装,再安装构成防窜风腔140的盒体。将防窜风腔140朝向冷凝器130一侧的开口面181通过环绕开口180设置的若干第二连接边141与组成冷凝器边框的第一连接边131贴合安装,可减少防窜风腔140与冷凝器130间连接位置的窜风现象。为了加强其密闭效果,可在贴合安装的第一连接边131与第二连接边141间设置密封条,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以同时保障其连接强度。

参照图4~图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各开口180分别位于盒体的一开口面181上,防窜风腔140朝向机身进风口110的一侧的开口面181设有若干竖向插板142,各竖向插板142垂直于开口面181设置,空调本体100内环绕机身进风口110设有若干插槽150,空调本体100装配完成后各竖向插板142分别嵌入插槽150内固定。

机身进风口110和机身出风口设置在空调本体100的后壳上,空调本体100的后壳在冷凝器130和防窜风腔140等内部结构组装完成后再行安装,安装空调本体100的后壳时,将机身进风口110外周设置的一些插槽150,对准防窜风腔140上的各竖向插板142,使得各竖向插板142分别嵌入机身进风口110外周对应设置的各插槽150内,可实现防窜风腔140与机身进风口110间的密闭连接。

作为整体式空调装置中防窜风结构的主要部件,构成防窜风腔140的盒体两开口面181的闭合安装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一开口面181与冷凝器130间的闭合连接,另一开口面181与机身进风口110也实现闭合连接,则可使得空气自机身进风口110进入空调本体100后经冷凝器130排出的过程中,一直处于闭合连接的风道内,从而有效防止空气在经过冷凝器130前发生窜风现象,从而提高冷凝器130的散热效率。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防窜风腔140的两开口面181彼此垂直设置,防窜风腔140还包括与两开口面181一体成型密闭设置的上顶板143和下底板144,以及位于上顶板143和下底板144间与两开口面181环绕形成盒体结构的竖向连接面145和连接曲面146。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曲面146与朝向冷凝器130侧的开口面181间的距离由进风方向向内侧渐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竖向连接面145与相对侧的开口面181平行设置,竖向连接面145连接于连接曲面146与机身进风口110一侧的开口面181之间。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盒体为一体成型。

构成防窜风腔140的盒体为一体制作而成的塑胶盒体,防窜风腔140上除了在两个开口面181设置的开口180,其余部分均密封,一体制作的塑胶盒体能更好的保障其注塑成型过程的密闭性能。

彼此侧向垂直设置的两开口面181使得空气进入防窜风腔140后经过路径最短,通过连接曲面146和一小段的竖向连接面145来连接两侧向垂直设置的开口面181,并将连接曲面146设置为渐窄收缩的结构,可减少进入防窜风腔140的空气在防窜风腔140内的停留空间以及停留时间,能快速通过防窜风腔140经冷凝器130排出。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130和防窜风腔140均位于空调本体100的下部,机身进风口110和机身排风口120为分别设置于空调本体100下方的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的外侧均由上往下倾斜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的上方分别连接一进风管160和一排风管170,进风管160和排风管170并列设置且风口均向上。

空气经进风管160进入一侧倾斜设置的进风风道后进入防窜风腔140,进风风道的外侧面朝底部倾斜设置,可减少空气通过进风风道的时长。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