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束间接冷却的回转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26605发布日期:2020-10-17 01:1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束间接冷却的回转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冷却固体物料的回转冷却炉,具体涉及一种管束间接冷却的回转炉。



背景技术:

现有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带有较高温度的固体物料的冷却处理,普遍采用炉体外淋水冷却。水淋法冷却物料工作原理:带有较高温度的物料经螺旋输送机送入炉体,物料在炉体内流动,炉体外有水连续不断的淋在旋转的炉体外表面,和炉体内的物料进行间接换热,从而实现对物料的冷却,冷却后的物料经出料箱排出。

现有国内工业对物料冷却处理采用的水淋冷却方法,在冷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汽,产生的蒸汽无法回收利用,对冷却水的损耗比较大,冷却用循环水必须定期补充保证足够的水量,成本较高,浪费水资源。在寒冷地区冬季时易结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束间接冷却的回转炉。该回转炉采用连续间接冷却的方式,内置密闭的冷却循环系统,冷却水不与物料直接接触,冷却时不会产生水蒸汽,减少了冷却水的投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束间接冷却的回转炉,包括炉体、支撑装置、滚圈、大齿圈、密封装置、传动装置、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所述炉体通过支撑装置上的滚圈ⅰ、ⅱ支撑,传动装置上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带动炉体转动;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分别设在炉体前后端,在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与炉体之间采用密封装置密封,在炉体内置密闭的冷却循环系统;且冷却循环系统中进、回水管束上的弯头上设有半管结构。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有进一步优选的方案。

优选的,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输送机、进料箱和密封装置,进料箱端部设有伸入炉体内部前端的进料输送机。

优选的,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出料箱、出料口和密封装置;所述出料箱覆盖处的炉体上设有出料开口。

优选的,所述密封装置包括迷宫密封和/或柔性密封;所述迷宫密封由密封静环和密封动环组成;所述柔性密封包括设于炉体上的炉体密封垫板和耐磨块,耐磨块上通过压板ⅰ压紧一块弹簧片和柔性垫,弹簧片和柔性垫另一端通过压板ⅱ压紧与出料箱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簧片外部设有挂钩,挂钩端部缠绕钢丝绳,钢丝绳两端加有配重块来调节耐磨块与密封垫板之间的贴合紧密度。

优选的,所述炉体内置密闭的冷却循环系统包括与炉体尾部法兰连接的中心管,中心管通过进水环管连接进水管束,通过回水环管连接回水管束,进、回水管束通过弯头ⅰ、ⅱ连接形成回路;弯头ⅰ、ⅱ的壁厚不小于3mm。

优选的,进水管束、回水管束活动支撑在管架上。

所述进料输送机包括驱动装置,以及通过联轴器连接的螺旋,螺旋上设有螺旋叶片,通过螺旋叶片将物料送入炉体内部前端。

所述进料输送机可替换为进料溜管,进料溜管与进料箱连接,所述进料溜管出口端伸入炉体内,物料通过进料溜管送入炉体内部前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回转炉采用连续间接冷却的方式,内置密闭的冷却循环系统,冷却水不与物料直接接触,冷却时不会产生水蒸汽,减少了冷却水的投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进、出料箱与炉体之间的密封型式采用迷宫密封与柔性密封的组合密封,使设备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止设备内部有害气体及粉尘逸出,减少了环境污染,保证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3)在换热系统弯头处设置半管结构,增加了弯头壁厚,防止物料长期冲刷和腐蚀使弯头处产生泄漏,提高换热系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束间接冷却的回转炉结构示意图。

图2是换热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进料输送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进料输送机;2、进料箱;3、密封装置;4、滚圈ⅰ;5、炉体;6、大齿圈;7、滚圈ⅱ;8、出料箱;9、旋转接头;10、旋转接头支架;11、出料口;12、挡托轮装置;13、传动装置;14、托轮装置;15、配重块;18、回水管束;19、进水管束;20、管架;21、出料开口;22、进水环管;23、回水环管;24、中心管;25、挡料板;26、弯头ⅰ;27、弯头ⅱ;28、密封垫板;29、耐磨块;30、柔性垫;31、弹簧片;32、压板ⅰ;33、挂钩;34、钢丝绳;35、压板ⅱ;36、驱动装置;37、联轴器;38、螺旋;39、壳体;40、螺旋叶片;41、轴套;42、密封静环;43、密封动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管束间接冷却的回转炉,包括炉体5,在炉体5上按照等弯矩原则设置有滚圈ⅰ4和滚圈ⅱ7,它们分别由挡托轮装置12和托轮装置14支撑;大齿圈6通过与传动装置13上的小齿轮啮合传动,带动炉体5在支撑装置上转动;炉体5前端为进料箱2,进料箱2与炉体5之间设有密封装置3进行密封,其与进料输送机1连接;出料箱8位于炉体5后端,其上设有出料口11;出料箱8两端与炉体5之间采用密封装置3进行密封;在炉体5的尾部设有旋转接头9及其支撑装置旋转接头支架10。

如图2所示,进料输送机1通过进料箱2伸入炉体5内部前端,将物料送入炉体5;在弯头ⅰ26和弯头ⅱ27上设置半管结构,增加弯头壁厚不小于3mm,防止物料长期冲刷和腐蚀使弯头处产生泄漏;在炉体5内布置有数排管架20,用来支撑换热系统的进水管束19、回水管束18,每排管架20分为数块交错排列在炉体内壁,这样可以保证物料在炉体5内的运动流畅;炉体在安装出料箱部位开有炉体出料开口21,在其后设有挡料板25,以避免物料进入换热系统环管区。

换热系统在炉体5内,换热系统主要由进水管束19、回水管束18、进水环管22、回水环管23、中心管24等组成。中心管24与炉体5尾部法兰连接,进水管束19通过进水环管22与中心管24连接,回水管束18通过回水环管23与中心管24连接,进水管束19、回水管束18通过弯头ⅰ26、弯头ⅱ27连接形成回路,冷却水通过中心管24进出换热系统。进水管束19、回水管束18活动支撑在管架20上,以便受热膨胀时能自由伸长。

在炉体5上的出料开口21处设有出料箱8,冷却后的固体物料通过炉体5上的出料开口21进入出料箱8,再由出料箱8底部的出料口11排出进入下道工序;出料箱8两侧与炉体5之间通过密封装置3进行密封。

如图3所示,密封装置3主要由迷宫密封和柔性密封两部分组成。迷宫密封由密封静环42和密封动环43组成。柔性密封由耐磨块29、柔性垫30、弹簧片31、压板ⅰ32、挂钩33、钢丝绳34、压板ⅱ35、配重块15等组成。弹簧片31一边由压板ⅰ32压紧与耐磨块29连接,另一边由压板ⅱ35压紧与出料箱8连接,耐磨块29在弹簧片31的作用下紧密贴合在炉体密封垫板28上,压板ⅰ32外部用钢丝绳34通过挂钩33后缠绕,钢丝绳34两端加有配重块15来调节耐磨块29与密封垫板28之间的贴合,既要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能又不使耐磨块29磨损过快;在弹簧片31下设有一层柔性垫30,以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如图4所示,进料输送机1主要有驱动装置36、联轴器37、螺旋38、壳体39、螺旋叶片40等部件组成,驱动装置36带动螺旋38旋转,通过螺旋38上的螺旋叶片40将物料送入炉体5内部前端;在进料输送机1出料端设置有轴套41,用来支撑螺旋38,使螺旋38上的螺旋叶片40与壳体39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防止螺旋叶片40磨损过快。

在炉体前端设置的进料输送机和进料箱,进料输送机通过进料箱伸入炉体内部前端,将物料送入炉体内进行冷却;进料箱与炉体之间的密封型式采用迷宫密封和柔性密封组合,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在炉体内设有列管式换热系统,该换热系统由数圈同心排列的管束和尾部中心管组成,保证有足够的换热面积来冷却物料,冷却水通过炉体内部的管束回路,通过管壁间接对物料换热,使物料连续快速均匀的冷却,冷却水换热后由炉体尾部旋转接头排出;物料经冷却后由炉体后端的出料箱底部出料口排出;出料箱两侧与炉体之间的密封型式采用与进料箱相同的迷宫密封和柔性密封组合,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止设备内部有害气体及粉尘逸出。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