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20194发布日期:2020-09-23 01:52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空气净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新风净系统主要是双向流通风换气形式,将室外新风净化后送入室内,同时将室内的旧风排出室外,从而达到室内空气洁净清新的目的。目前新风系统的新风进入速率和旧风排出速率主要依靠人手调节,其调节精度较低,因而未能准确控制室内气压的高低,使室内未能持续处于有效正压,从而使室外污染物有可能扩散到室内,造成室内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系统,其能够自动调节自身风量,使室内保持正压。

新风系统,包括双向净化器、室内气压传感器、室外气压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室内气压传感器用于设在室内,所述室外气压传感器用于设置在所述室外,所述双向净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排风机、新风机、净化装置,壳体设有新风入口、新风出口、排风入口及排风出口,所述新风入口与所述排风出口通过管道与室外连通,所述新风出口与所述排风入口通过管道与室内连通,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室内气压传感器及所述室外气压传感器这两者的气压差值大小来调节排风机或/和新风机,使室内气压的气压比室外气压高。

具体地,所述排风机和所述新风机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腔体的第一侧,所述新风入口与所述排风入口均设置在所述腔体的第二侧。

具体地,所述净化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腔体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之间,所述净化装置与所述腔体第二侧的内壁共同形成独立腔体。

具体地,所述独立腔体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沿所述腔体第二侧的边缘倾斜而设,从而将所述独立腔体分隔成新风进气腔和排风进气腔,所述新风进气腔位于所述分隔板顶侧。

具体地,所述新风进气腔与所述新风入口及所述新风机的抽气侧连通。

具体地,所述新风机的抽气侧设于所述腔体底部。

具体地,所述排风进气腔与所述排风入口及所述排风机的抽气侧连通。

具体地,所述排风机的抽气侧设于所述腔体顶部。

具体地,所述分隔板靠近于所述新风入口的一端表面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用于连通所述新风进气腔和所述排风进气腔。

具体地,所述通气口边缘铰接有切换空气闸门,所述切换空气闸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切换空气闸门可切换地紧密封盖于所述通气口或所述新风入口。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控制器根据室内气压传感器及室外气压传感器这两者的气压差值大小来调节排风机或/和新风机,使室内气压的气压比室外气压高,该调节过程无需依靠人工,其调节效果和精度较佳,使室内持续处于有效正压,从而避免室外污染物扩散到室内,避免造成室内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新风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双向净化器的外部视图;

图3为双向净化器的内部视图,其中切换空气闸门紧密封盖通气口;

图4为双向净化器的内部视图,其中切换空气闸门紧密封盖新风入口;

图5为双向净化器在另一视角下的内部视图。

图中:1、排风机;2、新风机;3、净化装置;4、能量交换装置;51、新风入口;52、新风出口;53、排风入口;54、排风出口;6、分隔板;61、切换空气闸门;62、通气口;71、新风进气腔;72、排风进气腔;8、双向净化器;91、室内气压传感器;92、室外气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见图1,新风系统,包括双向净化器8、室内气压传感器91、室外气压传感器92和控制器(图未示)。室内气压传感器91用于设在室内,室外气压传感器92用于设置在室外。

见图2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向净化器8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腔体,腔体内设有排风机1、新风机2、净化装置3和能量交换装置4。壳体设有新风入口51、新风出口52、排风入口53及排风出口54。参考图1,新风入口51与排风出口54通过管道与室外连通,新风出口52与排风入口53通过管道与室内连通。

结合图3和图5,排风机1和新风机2均固定安装在腔体的第一侧,新风入口51与排风入口53均设置在腔体的第二侧。净化装置3和能量交换装置4固定安装在腔体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之间。净化装置3与腔体第二侧的内壁共同形成独立腔体。独立腔体内设有分隔板6,分隔板6沿腔体第二侧的边缘倾斜而设,从而将独立腔体分隔成新风进气腔71和排风进气腔72,新风进气腔71位于分隔板6顶侧。新风进气腔71与新风入口51及新风机2的抽气侧(图5中a处,新风机2的抽气侧设于腔体底部)连通,即新风经新风入口51进入新风进气腔71,继而进入新风机2的抽气侧(图5中a处),继而经新风出口52排出。排风进气腔72与排风入口53及排风机1的抽气侧(图3中b处,排风机1的抽气侧位于腔体顶部)连通,即旧风经排风入口53进入排风进气腔72,继而进入排风机1的抽气侧(图3中b处),继而经排风出口54排出。排风机1的抽气侧与新风机2的抽气侧并不相通,双向净化器8内部的新风流道与旧风流道相互独立且彼此“交错”(图未具体示出)。

室外新风通过新风入口51进入新风进气腔71内,继而经过净化装置3过滤净化,再经过能量交换装置4,然后新风出口52排入室内。室内旧风通过排风入口53进入排风进气腔72内,继而经过净化装置3过滤净化,再经过能量交换装置4,然后排风出口54送到室外。其中,能量交换装置4用于回收进入双向净化器8的室内旧风的能量,并将回收所得的热量传递给进入双向净化器8的室外新风,以保证室内空气温度基本不变,适用于室内外温差较大的天气状况。

能量交换装置4横穿壳体,并且能量交换装置4的下表面相对于壳体底部倾斜设置,倾斜的角度可以任意设置,优选范围为30-80度的角。能量交换装置4倾斜放置有效增大了空气经过时的有效接触面积。同时净化装置3也横穿壳体,净化装置3的下表面也相对于壳体底部倾斜设置,配合能量交换装置4而安装,且可拆卸固定在能量交换装置4上。

控制器根据室内气压传感器91及室外气压传感器92的气压差值大小来调节排风机或/和新风机2,使室内气压的气压比室外气压高,作为优选,新风系统包括室内空气杂质浓度传感器(图未示出),室内空气杂质浓度传感器设于室内,室内空气杂质浓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室内空气杂质浓度传感器用于感测室内空气pm2.5、二氧化碳等杂质浓度。

新风系统的具体运行模式如下:

1.当室内气压比室外气压超出的压差偏小或气压相同时,控制器控制新风机2提高转速以增加新风送入量,或者,控制器控制排风机1降低转速以减少旧风排出量,以提高室内气压;

2.当室内气压比室外气压超出的压差偏大时,控制器控制新风机2降低转速以减少新风送入量,或者,控制器控制排风机1提高转速以增加旧风排出量,以降低室内气压;

3.当室内气压比室外气压超出的压差达到设定值范围时,控制器根据室内空气杂质浓度传感器所测得的浓度高低来等比例提高新风机2与排风机1的转速或者等比例降低新风机2与排风机1的转速,以实现净化室内空气,同时实现节能。

具体地,结合图3和图4,分隔板6靠近于新风入口51的一端表面设有通气口62,通气口62用于连通新风进气腔71和排风进气腔72。通气口62边缘铰接有切换空气闸门61,切换空气闸门61与控制器电连接。若室外空气质量较好,控制切换空气闸门61紧密封盖通气口62(如图3所示),以使双向净化器8内部的新风流道与旧风流道相互独立且彼此“交错”,新风从室外进入室内。若室外空气质量欠佳,则控制切换空气闸门61紧密封盖新风入口51(如图4所示),同时控制排风机1停止运行,只单独运行新风机2,此为“内循环状态”,“内循环状态”下,室内的旧风经排风入口53进入排风进气腔72,继而经通气口62进入新风进气腔71,继而经过净化装置3过滤净化,再经过能量交换装置4,然后经新风出口52排入室内,实现室内空气内循环净化,避免室外质量欠佳的空气进入室内。内循环状态时压差系统不启动。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