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颗粒饮料用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1575发布日期:2020-06-02 19:0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体颗粒饮料用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固体饮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体颗粒饮料用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固体颗粒饮料是由液体饮料除去水分而制成的,去除水分的目的:一是防止被干燥饮料由于其本身的酶或微生物引起的变质或腐败,以利储藏;二是便于储存和运输。与液体饮料相比,固体饮料具有如下特点:质量显著减轻,体积显著变小,携带方便;风味好,速溶性好,应用范围广,饮用方便;易于保持卫生;包装简易,运输方便。固体颗粒饮料在包装前需要对固体颗粒进行烘干处理,但现有的固体颗粒烘干时再烘干室停留的时间过短,导致烘干效果不理想,如果烘干不彻底,会导致后期包装时产品容易受潮粘连,影响保质期和质量;且烘干后的固体颗粒如果冷却不彻底直接打包,使得热量不易散发,固体颗粒容易出现返潮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便于对固体颗粒进行烘干及烘干后出料、且能有效的使固体颗粒进行冷却的固体颗粒饮料用烘干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固体颗粒饮料用烘干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搅拌烘干桶装置和冷却装置,搅拌烘干桶装置包括烘干桶架,烘干桶架为框架结构,烘干桶架水平设置在机架的顶部,烘干桶架内活动设置有烘干桶装置,烘干桶装置包括加热箱和烘干出料桶,加热箱的左右两侧对立外壁上均设置有转轴,两侧转轴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加热箱对应一侧的外壁上,另一端分别活动贯穿烘干桶架的左右两侧壁,烘干出料桶设置在加热箱内,加热箱内还设置有电加热板,且电加热板包覆在烘干出料桶的外壁上,烘干出料桶的两端均为开口状,且烘干出料桶的两端开口上分别设置有加料口盖和出料口盖,出料口盖上还设置有带控制阀的倒料管,烘干桶架的左右两侧壁上均设置有齿轮齿条机构,且齿轮齿条机构分别与转轴的另一端连接,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入料箱、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冷却入料箱包括冷却箱本体,冷却箱本体、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烘干桶装置下方的机架上,冷却箱本体内底面的一端设置有出料槽,冷却箱本体内底面的另一端设置有倾斜设置有导料板,机架底部的侧壁上还设置接料槽,第二传送带与接料槽的位置上下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烘干出料桶包括烘干桶体和出料桶体,烘干桶体固定设置在加热箱内,且电加热板包覆在烘干桶体的外圆周壁上,烘干桶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状,出料桶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台体状,烘干桶体的一端开口与出料桶体的大直径端开口相连接,出料桶体的大直径端开口内还固定设置有圆形滤料板,圆形滤料板沿周向均布若干漏料口,圆形滤料板的中心位置上活动贯穿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的一端位于烘干桶体内,且搅拌轴的一端上还固定设置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与圆形滤料板之间的搅拌轴的外壁上沿周向还均布若干搅拌杆,圆形滤料板上固定设置有搅拌电机,且搅拌电机与搅拌叶片分别位于圆形滤料板的两侧,搅拌轴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上,加料口盖设置在烘干桶体的另一端开口上,出料口盖设置在出料桶体的小直径端开口上,加料口盖上还设置有泄压阀,当烘干桶体位于出料桶体的上方时,方便通过加料口盖进行加料,同时也方便通过出料口盖上的带控制阀的倒料管进行排料;当加料完成后,使得烘干桶体位于出料桶体的下方,便于搅拌电机带动搅拌叶片对烘干桶体内的固体颗粒进行搅拌烘干。

优选的,所述齿轮齿条机构包括推动气缸、齿条、齿轮和导向槽,导向槽和推动气缸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设置在烘干桶架的侧壁上,导向槽为u形状结构,齿条滑动设置在导向槽的u形开口内,且齿条固定设置在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上,转轴的另一端上固定设置有齿轮,且齿轮与齿条之间啮合,且推动气缸的活塞杆运动方向、齿条和导向槽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水平面,推动气缸推动齿条在导向槽内移动,从而带动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进行转动,使得带动烘干桶装置以转轴为中心轴进行转动,从而可实现调节烘干桶体和出料桶体的位置,即当烘干桶体位于出料桶体的上方时,方便通过加料口盖进行加料,同时也方便通过出料口盖上的带控制阀的倒料管进行排料;当加料完成后,使得烘干桶体位于出料桶体的下方,便于搅拌电机带动搅拌叶片对烘干桶体内的固体颗粒进行搅拌烘干。

优选的,所述冷却箱本体的外部还设置有冷风机,冷却箱本体的对立侧壁上还分别设置有若干冷风进风管和排风管,冷风进风管的一端与冷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接,冷风进风管的另一端贯穿冷却箱本体的一侧壁至冷却箱本体内,排风管贯穿机架的另一侧壁并延伸至机架的外部,导料板为筛网状,且导料板的一端与出料槽的顶面齐平,出料槽的底面与冷却箱本体的底面齐平,导料板的另一端位于冷风进风管下方的冷却箱本体的侧壁上,导料板的另一端下方的冷却箱本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散热口,冷风机可吹出冷风,对烘干后的固体颗粒进行降温,使得固体颗粒散发的热气可通过排风管排除,散热口有利于导料板上的热量散热,从而提高固体颗粒的降温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传送面上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分隔杆,且分隔杆的顶面为弧形状,分隔杆的底面固定设置在第一传送带的传送面上,分隔杆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传送带的行进方向相垂直,出料槽底面两侧的冷却箱本体上还平行设置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挡片,挡片平行于分隔杆,且两个挡片之间的距离等于分隔杆的宽度,分隔杆的长度大于挡片的长度,挡片至第一传送带的传送面的距离小于分隔杆的高度,第二传送带与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相同,第二传送带的长度大于第一传送带的长度,第二传送带的宽度大于第一传送带的宽度,且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的一端位置上下相对应,第二传送带的另一端与接料槽的位置上下相对应,第一传送带转动时带动第一传送带的传送面上的分隔杆依次经过两个挡片之间,当分隔杆位于两个挡片时可将出料槽堵塞住,控制固体颗粒下料至第一传送带上的份量,以便提高固体颗粒散热的效率,同时避免了固体颗粒堆积过于集中;当分隔杆不处于两个挡片之间的位置时,出料槽可正常下料,以此循环,使得通过出料槽下料至第一传送带上的固体颗粒均匀,有利于提高固体颗粒散热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烘干桶架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定位气缸,定位气缸的活塞杆运动方向平行于水平面,加热箱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定位孔,定位孔的位置与定位气缸的活塞杆的位置相对应,定位孔的直径大于定位气缸的活塞杆的直径,且定位孔设置在与转轴相邻的加热箱的外侧壁上,当带动烘干桶装置以转轴为中心轴进行转动后,定位气缸工作时可将活塞杆插入至加热箱的外壁上相应位置的定位孔内,从而有利于保持烘干桶装置的位置稳定。

优选的,所述排风管上还设置有温度计,且温度计位于机架外部的排风管的管口内,可通过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掌握和控制固体颗粒降温冷却后的状态。

优选的,所述分隔杆和挡片均为聚丙烯材料制成,便于第一传送带带动分隔杆经过两个挡片之间时,可将出料槽堵塞住,从而控制固体颗粒下料至第一传送带上的份量,以便提高固体颗粒散热的效率,同时避免了固体颗粒堆积过于集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可通过齿轮齿条机构带动烘干桶装置进行转动,实现将加热箱和烘干出料桶上下的位置进行切换,从而有利于将固体颗粒加料至烘干桶体内后进行搅拌烘干,也方便烘干完成后通过出料桶体出料;

(2)固体颗粒依次经过冷却入料箱、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增加了固体颗粒冷却时停留的时间,提高了冷却效果,有利于保证打包后固体颗粒的质量;

(3)第一传送带上的分隔杆与两个挡片之间配合,可控制固体颗粒下料至第一传送带上的份量,同时避免了固体颗粒堆积过于集中,从而有利于提高固体颗粒散热的效率;

(4)冷风机和排风管上温度计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冷却箱本体内固体颗粒热量的散发,同时也方便掌握和控制固体颗粒降温冷却后的状态。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优选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固体颗粒饮料用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固体颗粒饮料用烘干装置的冷却装置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固体颗粒饮料用烘干装置的烘干出料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固体颗粒饮料用烘干装置的分隔杆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固体颗粒饮料用烘干装置的散热口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固体颗粒饮料用烘干装置的挡片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固体颗粒饮料用烘干装置的烘干出料桶结构爆炸图;

附图标记为:1、机架;11、接料槽;2、搅拌烘干桶装置;21、烘干桶架;3、冷却装置;31、冷却入料箱;311、冷却箱本体;312、出料槽;313、导料板;32、第一传送带;321、分隔杆;322、挡片;33、第二传送带;34、冷风机;35、冷风进风管;36、排风管;361、温度计;37、散热口;4、烘干桶装置;41、加热箱;411、转轴;412、电加热板;42、烘干出料桶;421、烘干桶体;422、出料桶体;423、圆形滤料板;4231、漏料口;424、搅拌轴;425、搅拌杆;426、搅拌电机;427、搅拌叶片;43、加料口盖;431、泄压阀;44、出料口盖;45、带控制阀的倒料管;5、齿轮齿条机构;51、推动气缸;52、齿条;53、齿轮;54、导向槽;6、定位气缸;6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固体颗粒饮料用烘干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搅拌烘干桶装置2和冷却装置3,搅拌烘干桶装置2包括烘干桶架21,烘干桶架21为框架结构,烘干桶架21水平设置在机架1的顶部,烘干桶架21内活动设置有烘干桶装置4,烘干桶装置4包括加热箱41和烘干出料桶42,加热箱41的左右两侧对立外壁上均设置有转轴411,两侧转轴411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加热箱41对应一侧的外壁上,另一端分别活动贯穿烘干桶架21的左右两侧壁,烘干出料桶42设置在加热箱41内,加热箱41内还设置有电加热板412,且电加热板412包覆在烘干出料桶42的外壁上,烘干出料桶42的两端均为开口状,且烘干出料桶42的两端开口上分别设置有加料口盖43和出料口盖44,出料口盖44上还设置有带控制阀的倒料管45,烘干桶架21的左右两侧壁上均设置有齿轮齿条机构5,且齿轮齿条机构5分别与转轴411的另一端连接,冷却装置3包括冷却入料箱31、第一传送带32和第二传送带33,冷却入料箱31包括冷却箱本体311,冷却箱本体311、第一传送带32和第二传送带33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烘干桶装置4下方的机架1上,冷却箱本体311内底面的一端设置有出料槽312,冷却箱本体311内底面的另一端设置有倾斜设置有导料板313,机架1底部的侧壁上还设置接料槽11,第二传送带33与接料槽11的位置上下相对应。

烘干出料桶42包括烘干桶体421和出料桶体422,烘干桶体421固定设置在加热箱41内,且电加热板412包覆在烘干桶体421的外圆周壁上,烘干桶体42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状,出料桶体422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台体状,烘干桶体421的一端开口与出料桶体422的大直径端开口相连接,出料桶体422的大直径端开口内还固定设置有圆形滤料板423,圆形滤料板423沿周向均布若干漏料口4231,圆形滤料板423的中心位置上活动贯穿设置有搅拌轴424,搅拌轴424的一端位于烘干桶体421内,且搅拌轴424的一端上还固定设置有搅拌叶片427,搅拌叶片427与圆形滤料板423之间的搅拌轴424的外壁上沿周向还均布若干搅拌杆425,圆形滤料板423上固定设置有搅拌电机426,且搅拌电机426与搅拌叶片427分别位于圆形滤料板423的两侧,搅拌轴424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搅拌电机426的输出轴上,加料口盖43设置在烘干桶体421的另一端开口上,出料口盖44设置在出料桶体422的小直径端开口上,加料口盖43上还设置有泄压阀431,当烘干桶体421位于出料桶体422的上方时,方便通过加料口盖43进行加料,同时也方便通过出料口盖44上的带控制阀的倒料管45进行排料;当加料完成后,使得烘干桶体421位于出料桶体422的下方,便于搅拌电机426带动搅拌叶片427对烘干桶体421内的固体颗粒进行搅拌烘干,齿轮齿条机构5包括推动气缸51、齿条52、齿轮53和导向槽54,导向槽54和推动气缸51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设置在烘干桶架21的侧壁上,导向槽54为u形状结构,齿条52滑动设置在导向槽54的u形开口内,且齿条52固定设置在推动气缸51的活塞杆上,转轴411的另一端上固定设置有齿轮53,且齿轮53与齿条52之间啮合,且推动气缸51的活塞杆运动方向、齿条52和导向槽54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水平面,推动气缸51推动齿条52在导向槽54内移动,从而带动与齿条52相啮合的齿轮53进行转动,使得带动烘干桶装置4以转轴411为中心轴进行转动,从而可实现调节烘干桶体421和出料桶体422的位置,即当烘干桶体421位于出料桶体422的上方时,方便通过加料口盖43进行加料,同时也方便通过出料口盖44上的带控制阀的倒料管45进行排料;当加料完成后,使得烘干桶体421位于出料桶体422的下方,便于搅拌电机426带动搅拌叶片427对烘干桶体421内的固体颗粒进行搅拌烘干,冷却箱本体311的外部还设置有冷风机34,冷却箱本体311的对立侧壁上还分别设置有若干冷风进风管35和排风管36,冷风进风管35的一端与冷风机34的出风口相连接,冷风进风管35的另一端贯穿冷却箱本体311的一侧壁至冷却箱本体311内,排风管36贯穿机架1的另一侧壁并延伸至机架1的外部,导料板313为筛网状,且导料板313的一端与出料槽312的顶面齐平,出料槽312的底面与冷却箱本体311的底面齐平,导料板313的另一端位于冷风进风管35下方的冷却箱本体311的侧壁上,导料板313的另一端下方的冷却箱本体31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散热口37,冷风机34可吹出冷风,对烘干后的固体颗粒进行降温,使得固体颗粒散发的热气可通过排风管36排除,散热口37有利于导料板313上的热量散热,从而提高固体颗粒的降温的效果,第一传送带32的传送面上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分隔杆321,且分隔杆321的顶面为弧形状,分隔杆321的底面固定设置在第一传送带32的传送面上,分隔杆32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传送带32的行进方向相垂直,出料槽312底面两侧的冷却箱本体311上还平行设置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挡片322,挡片322平行于分隔杆321,且两个挡片322之间的距离等于分隔杆321的宽度,分隔杆321的长度大于挡片322的长度,挡片322至第一传送带32的传送面的距离小于分隔杆321的高度,第二传送带33与第一传送带32的传送方向相同,第二传送带33的长度大于第一传送带32的长度,第二传送带33的宽度大于第一传送带32的宽度,且第一传送带32与第二传送带33的一端位置上下相对应,第二传送带33的另一端与接料槽11的位置上下相对应,第一传送带32转动时带动第一传送带32的传送面上的分隔杆321依次经过两个挡片322之间,当分隔杆321位于两个挡片322时可将出料槽312堵塞住,减少固体颗粒下料至第一传送带32上的份量,以便提高固体颗粒散热的效率,同时避免了固体颗粒堆积过于集中;当分隔杆321不处于两个挡片322之间的位置时,出料槽312可正常下料,以此循环,使得通过出料槽312下料至第一传送带32上的固体颗粒均匀,有利于提高固体颗粒散热的效率,烘干桶架2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定位气缸6,定位气缸6的活塞杆运动方向平行于水平面,加热箱41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定位孔61,定位孔61的位置与定位气缸6的活塞杆的位置相对应,定位孔61的直径大于定位气缸6的活塞杆的直径,且定位孔61设置在与转轴411相邻的加热箱41的外侧壁上,当带动烘干桶装置4以转轴411为中心轴进行转动后,定位气缸6工作时可将活塞杆插入至加热箱41的外壁上相应位置的定位孔61内,从而有利于保持烘干桶装置4的位置稳定,排风管36上还设置有温度计361,且温度计361位于机架1外部的排风管36的管口内,可通过观察温度计361显示的温度,掌握和控制固体颗粒降温冷却后的状态,分隔杆321和挡片322均为聚丙烯材料制成,便于第一传送带32带动分隔杆321经过两个挡片322之间时,可将出料槽312堵塞住,从而减少固体颗粒下料至第一传送带32上的份量,以便提高固体颗粒散热的效率,同时避免了固体颗粒堆积过于集中。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先启动推动气缸51推动齿条52在导向槽54内移动,带动与齿条52相啮合的齿轮53进行转动,使得带动烘干桶装置4以转轴411为中心轴进行转动,调节烘干桶体421和出料桶体422的位置,使得烘干桶体421位于出料桶体422的上方,打开加料口盖43后将固体颗粒加入至烘干桶体421内,加料完成后关闭加料口盖43,再启动推动气缸51推动齿条52在导向槽54内移动,带动与齿条52相啮合的齿轮53进行转动,使得带动烘干桶装置4以转轴411为中心轴进行转动,调节烘干桶体421和出料桶体422的位置,使得烘干桶体421位于出料桶体422的下方,再启动定位气缸6,使得定位气缸6的活塞杆插入至加热箱41的外壁上相应位置的定位孔61内,从而有利于保持烘干桶体421和出料桶体422的位置稳定,启动搅拌电机426带动搅拌叶片427和搅拌杆425转动,从而可对烘干桶体421内的固体颗粒进行边搅拌边烘干,烘干作业时也可将出料口盖44打开,以便将烘干桶体421内的热气散发出;烘干结束后,再启动定位气缸6,使得定位气缸6的活塞杆从加热箱41的外壁上相应位置的定位孔61内缩回,启动推动气缸51推动齿条52在导向槽54内移动,带动与齿条52相啮合的齿轮53进行转动,使得带动烘干桶装置4以转轴411为中心轴进行转动,调节烘干桶体421和出料桶体422的位置,使得烘干桶体421位于出料桶体422的上方,再启动定位气缸6,使得定位气缸6的活塞杆插入至加热箱41的外壁上相应位置的定位孔61内,启动搅拌电机426带动搅拌叶片427和搅拌杆425转动,从而可对烘干桶体421内的固体颗粒进行搅拌,同时使得烘干桶体421内的固体颗粒通过圆形滤料板423上的漏料口4231出料至出料桶体422内,再通过出料桶体422上的带控制阀的倒料管45出料至冷却箱本体311内,固体颗粒经过冷却箱本体311内的导料板313通过出料槽312滑落至第一传送带32上,再由第一传送带32传送至第二传送带33上,最后落至第二传送带33另一端的接料槽11内进行收集,从而有利于增加固体颗粒冷却的时间,提高冷却效果;第一传送带32转动时带动第一传送带32的传送面上的分隔杆321依次经过两个挡片322之间,当分隔杆321位于两个挡片322时可将出料槽312堵塞住,减少固体颗粒下料至第一传送带32上的份量,以便提高固体颗粒散热的效率,同时避免了固体颗粒堆积过于集中,影响散热效果;当分隔杆321不处于两个挡片322之间的位置时,出料槽312可正常下料,以此循环,使得通过出料槽312下料至第一传送带32上的固体颗粒均匀,有利于提高固体颗粒散热的效率;当固体颗粒落至冷却箱本体311内后,冷风机34可吹出冷风,对烘干后的固体颗粒进行降温,使得固体颗粒散发的热气可通过排风管36排除,散热口37有利于导料板313上的热量散热,从而提高固体颗粒的降温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