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角度调节式取暖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68410发布日期:2020-12-11 18:59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角度调节式取暖家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具及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角度调节式取暖家具。



背景技术:

茶几是一种常见的家具,常用于放置茶具、烟灰缸以及一些零食小吃。在家庭聚会或会见客人的时候,人们会围坐在茶几的旁边。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坐在茶几旁边时难免感觉手脚冰凉,难以忍受,这个问题在没有暖气的地区尤为明显。

目前,有的茶几具备取暖功能,能够满足基本的取暖需求,通常采用均匀散热的方式,但是在茶几周边不能围坐满人的情况下,部分方向散发的暖气就白白流失掉,浪费了很大一部分热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多角度调节式取暖家具,能够有效地调节取暖方向,达到集中取暖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多角度调节式取暖家具,包括:桌台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桌台的桌腿;发热组件,位于所述桌台的下方,包括发热件、竖直散热板和水平散热板,所述发热件的四周环绕多块所述竖直散热板,所述水平散热板安装于所述竖直散热板的下端,所述水平散热板和多块所述竖直散热板围合成用于容置安装所述发热件的腔室,所述水平散热板和多块所述竖直散热板均设置有若干散热孔;调节组件,包括吊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发热组件,另一端沿周向开设有多个呈中心对称的定位槽或定位孔,所述吊架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桌台,下端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连接件的承托件,所述吊架上还安装有一对弹簧柱塞,一对所述弹簧柱塞可分别弹性卡入任意两个呈中心对称的所述定位槽或定位孔内。

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取暖家具集成茶几和取暖器的功能,在桌台下方通过吊架安装发热件,发热件的四周环绕多块竖直散热板并在下方安装水平散热板,若干散热孔能够朝向桌台周边均匀地散热,在此基础上,还能正向或反向旋转发热组件,使弹簧柱塞卡入至不同的定位槽或定位孔内,实现发热组件的多角度调节切换,使竖直散热板和水平散热板朝向不同的方向,从而有效地调节取暖方向,达到集中取暖的效果,满足人们的各类取暖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簧柱塞的一端安装有被弹簧预压的定位珠,所述定位柱可部分容置于所述定位槽或定位孔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呈管状,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六个定位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节组件设置有两套,两套所述调节组件分设于所述发热组件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竖直散热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竖直散热板在所述散热孔的部分边沿外凸并围合形成第一导热罩,所述第一导热罩形成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导热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平散热板在所述散热孔的部分边沿外凸并围合形成第二导热罩,所述第二导热罩形成有第二导热口,多个所述第二导热口分别朝向四周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块所述竖直散热板的上端连接有一导热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热组件的外部罩设有防烫网。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桌腿可竖直伸缩。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在其中一个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在另外一个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发热组件和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调节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桌台1、桌腿2、发热组件3、发热件31、竖直散热板32、第一导热罩321、第一导热口322、水平散热板33、第二导热罩331、第二导热口332、散热孔34、导热板35、防烫网36、调节组件4、吊架41、连接件42、定位孔43、承托件44、弹簧柱塞45、弹簧451、定位珠4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公开一种多角度调节式取暖家具,包括桌台1、桌腿2、发热组件3和调节组件4,桌腿2具有多个,用于支撑桌台1。

参照图3、图4和图5,其中,发热组件3位于桌台1的下方,包括发热件31、竖直散热板32和水平散热板33,发热件31的四周环绕多块竖直散热板32,水平散热板33安装于竖直散热板32的下端,水平散热板33和多块竖直散热板32围合成用于容置安装发热件31的腔室,发热件31在腔室内部,通常不与水平散热板33或竖直散热板32直接接触,水平散热板33和多块竖直散热板32均设置有若干散热孔34,散热孔34可供发热件31的热量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发热件31作为发热源,可以是电发热板,也可以是燃气燃烧器,还可以是其它能源的发热源,本发明的四周及四周方向指的是前、后、左、右四个方向。

参照6和图7,调节组件4包括吊架41和连接件42,连接件42的一端连接发热组件3,另一端沿周向开设有多个呈中心对称的定位槽或定位孔43,吊架41的上端连接于桌台1,下端设置有承托件44,吊架41上还安装有一对弹簧柱塞45,一对弹簧柱塞45可分别弹性卡入任意两个呈中心对称的定位槽或定位孔43内,具体可以根据连接件42的形状而选择定位槽或定位孔43。

可以理解的是,承托件44用于承托连接件42,主要是承载发热组件3的重量,而弹簧柱塞45在弹性卡入定位槽或定位孔43后,能够防止发热组件3依靠自身重量而旋转,弹簧柱塞45可以采用市面上常见的弹簧柱塞,在与定位槽或定位孔43配合时,弹簧柱塞45仅球头部分卡入定位槽或定位孔43内,当使用者直接或间接对发热组件3沿正向或反向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可使发热组件3在承托件44旋转,进而使其中两个定位槽或定位孔43分别脱离两个一对弹簧柱塞45,转而使另外两个定位槽或定位孔43分别被两个一对弹簧柱塞45弹性卡入,从而能够调节发热组件3的角度,例如由图1的状态调节至图2的状态。

本取暖家具集成茶几和取暖器的功能,若干散热孔34能够朝向桌台1周边均匀地散热,方便多位使用者围坐在桌台1的周围,在此基础上,还能正向或反向旋转发热组件3,使弹簧柱塞45卡入至不同的定位槽或定位孔43内,实现发热组件3的多角度调节切换,使竖直散热板32和水平散热板33朝向不同的方向,从而有效地调节取暖方向,达到集中取暖的效果,满足人们的各类取暖需求。

参照图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弹簧柱塞45的一端安装有被弹簧451预压的定位珠452,定位柱452可部分容置于定位槽或定位孔43内,具体地,定位柱452容置于定位槽或定位孔43内的部分不到定位柱452的一半,通过合理设置弹簧451的预压量,使得发热组件3在任何角度都无法依靠自身重量而旋转。当连接件42受到外界的扭矩作用时,连接件42在旋转的过程中,定位槽或定位孔43的边沿会向外挤压定位珠452,并压缩弹簧451,直至定位柱452脱离定位槽或定位孔43,连接件42继续旋转一定角度,定位珠452又能卡入下一个定位槽或定位孔43内,调节非常方便。

参照图6和图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42呈管状,减轻连接件的重量,连接件42的另一端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六个定位孔43,六个定位孔43即可满足集中取暖的基本需求。

此外,调节组件4设置有两套,两套调节组件4分设于发热组件3的左右两侧,连接件42的一端连接竖直散热板32,使得桌台1能够稳定地吊装整个发热组件3。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竖直散热板32在散热孔34的部分边沿外凸并围合形成第一导热罩321,第一导热罩321形成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导热口322,第一导热口322改变了竖直散热板32上的散热孔34的散热方向;水平散热板33在散热孔34的部分边沿外凸并围合形成第二导热罩331,第二导热罩331形成有第二导热口332,多个第二导热口332分别朝向四周方向,第二导热口332改变了水平散热板33上的散热孔34的散热方向,在不影响散热均匀性的前提下,第一导热罩321和第二导热罩331能够遮挡发热件31,防止使用者直接用肉眼看到发光发热的发热件31而损伤视力,此外,第一导热罩321和第二导热罩331还能有效防止灰尘落到发热件31上,减少安全隐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多块竖直散热板32的上端连接有一导热板35,导热板35能够也构成腔室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密闭发热件31的效果,防止灰尘进入腔室。此外,发热组件3的外部罩设有防烫网36,防止使用者被烫伤。

另外,桌腿2可竖直伸缩,能够调节桌台1及发热组件3的高度,适应各类使用者的不同需求,非常实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