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管干法水暖结构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268409发布日期:2020-12-11 18:59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管干法水暖结构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暖安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管干法水暖结构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地暖系统是地板辐射采暖的系统简称,之所以称为地暖系统是因为地暖本身不是单一的产品,地暖一般以系统的形式出现。地暖系统包括热源、管道以及相应的辅材,是最舒适健康的家庭独立采暖方式之一,地暖是地板辐射采暖的简称,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1910199473.1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地暖安装结构,地板本体的下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传热层和安装层,传热层和安装层之间铺设有地暖管道,地板本体上开设固定槽,固定槽从上到下依次穿过地板本体以及传热层,安装层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包括相互连通的进入槽和锁紧槽,进入槽的横截面积小于锁紧槽的横截面积,且进入槽位于锁紧槽的上方,且进入槽与安装层的上表面连通,固定槽内插设有固定件,固定件包括固定杆、转动头、转动轴以及锁紧块,固定头和锁紧块分别固定连接于转动轴的两端,转动轴穿入固定杆内部且与固定杆转动连接,固定杆与固定槽相适配,锁紧块与进入槽相适配,该申请虽然有助于地暖检修,但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铜管干法水暖结构及安装方法,铺装的地暖模块整体性好,稳定性高。

本发明的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铜管干法水暖结构,包括保温板、卡管承重块、铜管、用于盖合所述保温板的平衡板,所述保温板设有用于嵌合铜管的第一走管槽、用于容置所述卡管承重块的卡管承重槽,所述卡管承重块设有底座,所述底座设有卡合件,所述卡合件包括第二走管槽、伸缩槽,夹设于所述第二走管槽与伸缩槽之间的卡管肋,当所述卡管承重块置于所述卡管承重槽内时,所述第二走管槽与第一走管槽平行对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走管槽包括弯管槽、直管槽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铜管包括弯管、直管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卡管承重槽设于所述第一走管槽中部。

优选地,所述卡管承重块至少设有一个卡合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走管槽槽口宽度小于所述铜管直径,所述第二走管槽槽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走管槽槽口宽度。

优选地,所述铜管干法水暖结构至少包括一块保温板及与之适配的卡管承重块。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保温板及平衡板的自攻螺钉。

进一步地,还提供一种铜管干法水暖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地面找平,通过地面弹线确定第一列保温板铺装位置,将保温板及卡管承重块铺装在地面上,其中保温板的第一走管槽与卡管承重块的第二走管槽对接,将铜管沿第一走管槽及第二走管槽嵌入;

s2、紧贴第一列保温板铺装位置继续铺装第二列保温板及卡管承重块,其中保温板的第一走管槽与卡管承重块的第二走管槽对接,将铜管沿第一走管槽及第二走管槽嵌入;

s3、如步骤s1、s2所述,安装第三至第n列保温板、卡管承重块、铜管;

s4、焊接相邻保温板及铜管的接口位置;

s5、将平衡板盖合所述第一列至第n列保温板,并用自攻螺钉由上而下固定所述平衡板与保温板;

s6、在所述平衡板上铺装木地板、仿纹理地板、瓷砖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结构上保温板与卡管承重块同时具有特殊的卡管结构,使铜管与保温板及卡管承重块保持良好的整体性,最后将平衡层用自攻螺钉与卡管承重块连接,使得整套地暖技术的集成化更高,稳定性更好;

2.安装方法上采用模块化安装,不需要地面开槽,工期短、工艺简单,不存在后浇混凝土及过多的产生废料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案铜管干法水暖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方案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方案卡管承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方案保温板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5为本方案卡管承重块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6为本方案铜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方案铺装后的地暖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温板;2、卡管承重块;3、铜管;4、平衡板;11、第一走管槽;12、卡管承重槽;21、底座;221、第二走管槽;222、伸缩槽;223、卡管肋;5、自攻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铜管3干法水暖结构,包括保温板1、卡管承重块2、铜管3、用于盖合所述保温板1的平衡板4,如图2、图4所示,所述保温板1设有用于嵌合铜管3的第一走管槽11、用于容置所述卡管承重块2的卡管承重槽12,如图3、图5所示,所述卡管承重块2设有底座21,所述底座21设有卡合件,所述卡合件包括第二走管槽221、伸缩槽222,夹设于所述第二走管槽221与伸缩槽222之间的卡管肋223,当所述卡管承重块2置于所述卡管承重槽12内时,所述第二走管槽221与第一走管槽11平行对接,本方案中,卡管承重块2设有的卡管肋223夹设于第二走管槽221与伸缩槽222之间,其材质为pc塑料,具有一定的形变,工艺为挤出成型,当刚性铜管3在进入第二走管槽221的槽口时,由于卡管肋223具有一定的形变性,且卡管肋223一边是第二走管槽221另一边是伸缩槽222,所以当第二走管槽221槽口受到挤压时,卡管肋223会向伸缩槽222方向偏移,伸缩槽222为卡管肋223提供形变空间,铜管3为卡管肋223提供形变压力,直到卡管肋223的偏移程度使得铜管3能卡入第二走管槽221为止,当再向下按压铜管3时,由于第二走管槽221为契合于铜管3直径的弧形,铜管3底壁达到第二走管槽221槽底时,卡管肋223回复至原来位置,同时走管槽槽口宽度也恢复至原始位置,使得铜管3嵌合于所述第二走管槽221内;另一方面,当所述卡管承重块2置于所述卡管承重槽12内时,所述第二走管槽221与第一走管槽11平行对接,本方案中卡管承重槽12可以为矩形,第一走管槽11可以为u型槽或直线型槽,第一走管槽11的截面均为与铜管3大小契合的弧形截面,卡管承重槽12的开设位置为第一走管槽11的中部,即卡管承重槽12的开设位置打断第一走管槽11的连续u型或直线型槽,第一走管槽11和第二走管槽221的开槽深度依据铜管3的直径而调整,当卡管承重块2放置于卡管承重槽12内时,第二走管槽221的槽壁与第一走管槽11的槽壁无缝连接,以供铜管3同时嵌合于第一走管槽11及第二走管槽221。

本发明中工厂化加工、现场快速安装的模块化地暖技术,可避免传统地暖湿作业施工的许多问题,例如:工期长、工艺繁琐,由于后浇混凝土自重大、工作量大,施工废料多、不够环保,很难进行后期的保养与维修等;本发明中铜管3的可制造性好,折弯之后强度高,较传统ppr管在施工过程中操作更方便传统干法地暖中,ppr管硬度高,现场铺管需要折弯,操作难度大,且ppr管回弹性好,水管嵌入保温板1之后极易翘曲弹出保温板1或者连带保温板1一起翘起,铜管3折弯为标准规格后,使得地暖技术中的供暖模块转变为单元模块技术,即有益于深化设计排版出图,也利于工厂加工出货,减少现场材料的浪费;异于传统ppr管的排管方式,由于铜管3导热系数大,散热快,在排管设计上需要减小管间距,然后通过平衡层均匀散热,保证整个地面区域的温差小,脚感均匀舒适;在结构上保温板1与卡管承重模块同时具有特殊的卡管结构,使铜管3与保温板1及卡管承重模块保持良好的整体性,最后将平衡层用自攻螺钉5与卡管承重模块连接,使得整套地暖技术的集成化更高,稳定性更好。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走管槽11包括弯管槽图2a、直管槽图2b中的一种或几种,如图6所示,所述铜管3包括弯管、直管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卡管承重槽12设于所述第一走管槽11中部,铜管3直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加工工艺为折弯成型,规格可以为2400*300mm,形态可以为弯管或直管,设定弯管或直管两种形态便于出水和进水时不同情景下的需求。

所述卡管承重块2至少设有一个卡合件,如图3所示,当卡管承重块2适配的是直管铜管3时,卡管承重块2有一个卡合件图3a;当卡管承重块2适配的是弯管铜管3时,卡管承重块2有两个卡合件图3b,弯管铜管3适配卡管承重块2时,一块保温板1上设置2个对称的u型第一走管槽11,卡管承重槽12相交于2个对称的u型第一走管槽11的中部。

所述第一走管槽11槽口宽度小于所述铜管3直径,所述第二走管槽221槽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走管槽11槽口宽度,保温块由eps材料通过模压发泡工艺成型,然后通过二次加工形成第一走管槽11结构,第一走管槽11的结构中上部分宽度小于铜管3直径,在安装过程中可实现对铜管3在管径方向上的约束,防止铜管3安装后翘曲变形与保温板1分离。

所述铜管3干法水暖结构至少包括一块保温板1及与之适配的卡管承重块2,结合铜管3直管或u型弯管的排布方式,整个地暖铺装区域仅需要两种规格的保温板1即可满足使用要求,有利于工厂化批量生产,极大地降低了工厂对物料的管理成本,也可在工厂二次加工为现场所需规格,减少现场对材料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现场对物料的管理成本,方便现场施工操作。

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保温板1及平衡板4的自攻螺钉5,将保温板1及平衡板4固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铜管3干法水暖结构,包括保温板1、卡管承重块2、铜管3、用于盖合所述保温板1的平衡板4,如图2、图4所示,所述保温板1设有用于嵌合铜管3的第一走管槽11、用于容置所述卡管承重块2的卡管承重槽12,如图3、图5所示,所述卡管承重块2设有底座21,所述底座21设有卡合件,所述卡合件包括第二走管槽221、伸缩槽222,夹设于所述第二走管槽221与伸缩槽222之间的卡管肋223,当所述卡管承重块2置于所述卡管承重槽12内时,所述第二走管槽221与第一走管槽11平行对接,本方案中,卡管承重块2设有的卡管肋223夹设于第二走管槽221与伸缩槽222之间,其材质为pc塑料,具有一定的形变,工艺为挤出成型,当刚性铜管3在进入第二走管槽221的槽口时,由于卡管肋223具有一定的形变性,且卡管肋223一边是第二走管槽221另一边是伸缩槽222,所以当第二走管槽221槽口受到挤压时,卡管肋223会向伸缩槽222方向偏移,伸缩槽222为卡管肋223提供形变空间,铜管3为卡管肋223提供形变压力,直到卡管肋223的偏移程度使得铜管3能卡入第二走管槽221为止,当再向下按压铜管3时,由于第二走管槽221为契合于铜管3直径的弧形,铜管3底壁达到第二走管槽221槽底时,卡管肋223回复至原来位置,同时走管槽槽口宽度也恢复至原始位置,使得铜管3嵌合于所述第二走管槽221内;另一方面,当所述卡管承重块2置于所述卡管承重槽12内时,所述第二走管槽221与第一走管槽11平行对接,本方案中卡管承重槽12可以为矩形,第一走管槽11可以为u型槽或直线型槽,第一走管槽11的截面均为与铜管3大小契合的弧形截面,卡管承重槽12的开设位置为第一走管槽11的中部,即卡管承重槽12的开设位置打断第一走管槽11的连续u型或直线型槽,第一走管槽11和第二走管槽221的开槽深度依据铜管3的直径而调整,当卡管承重块2放置于卡管承重槽12内时,第二走管槽221的槽壁与第一走管槽11的槽壁无缝连接,以供铜管3同时嵌合于第一走管槽11及第二走管槽221。

本发明中工厂化加工、现场快速安装的模块化地暖技术,可避免传统地暖湿作业施工的许多问题,例如:工期长、工艺繁琐,由于后浇混凝土自重大、工作量大,施工废料多、不够环保,很难进行后期的保养与维修等;本发明中铜管3的可制造性好,折弯之后强度高,较传统ppr管在施工过程中操作更方便传统干法地暖中,ppr管硬度高,现场铺管需要折弯,操作难度大,且ppr管回弹性好,水管嵌入保温板1之后极易翘曲弹出保温板1或者连带保温板1一起翘起,铜管3折弯为标准规格后,使得地暖技术中的供暖模块转变为单元模块技术,即有益于深化设计排版出图,也利于工厂加工出货,减少现场材料的浪费;异于传统ppr管的排管方式,由于铜管3导热系数大,散热快,在排管设计上需要减小管间距,然后通过平衡层均匀散热,保证整个地面区域的温差小,脚感均匀舒适;在结构上保温板1与卡管承重模块同时具有特殊的卡管结构,使铜管3与保温板1及卡管承重模块保持良好的整体性,最后将平衡层用自攻螺钉5与卡管承重模块连接,使得整套地暖技术的集成化更高,稳定性更好。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走管槽11包括弯管槽图2a、直管槽图2b中的一种或几种,如图6所示,所述铜管3包括弯管、直管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卡管承重槽12设于所述第一走管槽11中部,铜管3直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加工工艺为折弯成型,规格可以为2400*300mm,形态可以为弯管或直管,设定弯管或直管两种形态便于出水和进水时不同情景下的需求。

所述卡管承重块2至少设有一个卡合件,如图3所示,当卡管承重块2适配的是直管铜管3时,卡管承重块2有一个卡合件3a;当卡管承重块2适配的是弯管铜管3时,卡管承重块2有两个卡合件3b,弯管铜管3适配卡管承重块2时,一块保温板1上设置2个对称的u型第一走管槽11,卡管承重槽12相交于2个对称的u型第一走管槽11的中部。

所述第一走管槽11槽口宽度小于所述铜管3直径,所述第二走管槽221槽口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走管槽11槽口宽度,保温块由eps材料通过模压发泡工艺成型,然后通过二次加工形成第一走管槽11结构,第一走管槽11的结构中上部分宽度小于铜管3直径,在安装过程中可实现对铜管3在管径方向上的约束,防止铜管3安装后翘曲变形与保温板1分离。

所述铜管3干法水暖结构至少包括一块保温板1及与之适配的卡管承重块2,结合铜管3直管或u型弯管的排布方式,整个地暖铺装区域仅需要两种规格的保温板1即可满足使用要求,有利于工厂化批量生产,极大地降低了工厂对物料的管理成本,也可在工厂二次加工为现场所需规格,减少现场对材料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现场对物料的管理成本,方便现场施工操作。

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保温板1及平衡板4的自攻螺钉5,将保温板1及平衡板4固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一种铜管3干法水暖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地面找平,通过地面弹线确定第一列保温板1铺装位置,将保温板1及卡管承重块2铺装在地面上,其中保温板1的第一走管槽11与卡管承重块2的第二走管槽221对接,将铜管3沿第一走管槽11及第二走管槽221嵌入,将铜管3用力卡入卡管承重块2内,完成第一列铜管3的安装,同时注意入水管位置对应入门口;

s2、紧贴第一列保温板1铺装位置继续铺装第二列保温板1及卡管承重块2,其中保温板1的第一走管槽11与卡管承重块2的第二走管槽221对接,将铜管3沿第一走管槽11及第二走管槽221嵌入,此时相邻铜管3之间、相邻保温板1之间有接口,暂不采取连接措施;

s3、如步骤s1、s2所述,安装第三至第n列保温板1、卡管承重块2、铜管3,按实际面积需求,将本方案所述的铜管3干法水暖结构铺设在地面上;

s4、用手持焊接机焊接相邻保温板1及铜管3的接口位置快速焊接连接;

s5、将平衡板4盖合所述第一列至第n列保温板1,并用自攻螺钉5由上而下固定所述平衡板4与保温板1,自攻螺钉5贯穿所述平衡板4和保温板1;

s6、在所述平衡板4上铺装木地板、仿纹理地板、瓷砖中的一种或几种,即完成了整个房间的地暖模块安装。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以本发明构思在现有技术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都应在本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