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焰节能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86426发布日期:2021-02-20 12:14阅读:52来源:国知局
无焰节能炉头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清洁燃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焰节能炉头。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环保能源的推广使用,生物燃料得到广泛的推广,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生物燃料含有较大的水分,所以单独使用炉芯的话当燃料酒精含量较低的时候,燃烧过程中容易产生炸水现象造成人员误伤,而且火焰较为扩散,升温慢,噪音大,温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焰节能炉头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0005]
一种无焰节能炉头,包括环状安装部,所述环状安装部的圆环中间向下凹陷构成弧形槽,沿所述弧形槽开设若干的换气孔,所述环状安装部内环上侧与圆台状罩体连接,所述圆台状罩体顶部设封盖密封,沿其周壁竖直开设若干的长条状孔槽a;还包括一倒扣在圆台状罩体根部的圆台状外罩,所述圆台状外罩沿其周边竖直开设若干的长条状孔槽b。
[0006]
进一步的,换气孔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等腰梯形。
[0007]
进一步的,长条状孔槽a和长条状孔槽b两端均为圆弧形过渡。
[0008]
进一步的,圆台状罩体侧壁截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为30度。
[0009]
进一步的,圆台状外罩侧壁截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为25度。
[0010]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0011]
本发明用于燃烧生物燃料的炉芯,放置在炉芯之上,使用本发明可以使用含量在60%左右的生物燃料,环状安装部环状安装部的圆环中间向下凹陷构成弧形槽,使其可以安装在不同直径的炉芯上,使其稳固结合,不轻易移位,且可以形成稳定的密封和结合,而换气孔则可以进行内部废气与氧气的交换,增加燃烧的效率,圆台状罩体可以避免炸水,使水分被阻挡后在圆台状罩体下侧被火焰的高温进行二次气化,火焰从长条状孔槽a溢出,溢出后通过圆台状外罩聚拢形成焰芯,同时可以起到迅速提升温度的作用,而高度聚拢的火焰会极大地降低火焰产生的噪音,长条状孔槽b用于补充氧气及少部分溢出外焰,从外部看,由于火焰的高度集中,火焰焰色浅,接近无焰状态。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发明内部剖视图。
[0014]
图中:1-环状安装部,11-换气孔,2-圆台状罩体,22-封盖,21-长条状孔槽a,3-圆台状外罩,31-长条状孔槽b。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6]
如图1-2所示:
[0017]
一种无焰节能炉头,包括环状安装部1,所述环状安装部1的圆环中间向下凹陷构成弧形槽,沿所述弧形槽开设若干的换气孔11,所述环状安装部1内环上侧与圆台状罩体2连接,所述圆台状罩体2顶部设封盖22密封,沿其周壁竖直开设若干的长条状孔槽a21;还包括一倒扣在圆台状罩体2根部的圆台状外罩3,所述圆台状外罩3沿其周边竖直开设若干的长条状孔槽b31。
[0018]
具体的,换气孔1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等腰梯形。
[0019]
具体的,长条状孔槽a21和长条状孔槽b31两端均为圆弧形过渡,降低因为开孔造成的结构应力。
[0020]
具体的,圆台状罩体2侧壁截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为30度,过大的夹角不利于阻挡炸水,而过小的夹角则不利于出焰,保持在30度左右可以起到最佳的协调作用。
[0021]
具体的,圆台状外罩3侧壁截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为25度,使其与圆台状罩体2之间具备足够的空隙聚集火焰,也不影响上方锅具等的使用。
[0022]
原理说明:本发明用于燃烧生物燃料的炉芯,放置在炉芯之上,传统单独使用炉芯的情况下只能使用酒精含量在80%-100%的生物燃料,而使用本发明可以使用含量在60%左右的生物燃料,因为传统的单独使用炉芯,采用过低酒精含量的生物燃料含水率大,而且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水分,而这些水分在火焰中炸裂,形成炸水,不仅噪音大,而且不方便使用,很容易造成使用人员的烫伤。本发明的环状安装部1环状安装部1的圆环中间向下凹陷构成弧形槽,使其可以安装在不同直径的炉芯上,使其稳固结合,不轻易移位,且可以形成稳定的密封和结合,而换气孔11则可以进行内部废气与氧气的交换,增加燃烧的效率,圆台状罩体2可以避免炸水,使水分被阻挡后在圆台状罩体2下侧被火焰的高温进行二次气化,火焰从长条状孔槽a21溢出,溢出后通过圆台状外罩3聚拢形成焰芯,同时可以起到迅速提升温度的作用,而高度聚拢的火焰会极大地降低火焰产生的噪音,长条状孔槽b31用于补充氧气及少部分溢出外焰,从外部看,由于火焰的高度集中,火焰焰色浅,接近无焰状态。
[0023]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