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均衡适配多模式数据中心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1189发布日期:2021-02-26 18:0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全年均衡适配多模式数据中心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暖通空调领域的空气处理设备,特别是一种全年均衡适配多模式数据中心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在全国各地兴建起来。由于机房的发热密度非常高,为机房降温的空调系统电耗占到了机房内机柜自身电耗的30%-40%,一个大型机房的供电功率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火电发电厂,耗电量接近百万人口城市。据统计,我国数据中心的能耗已经占到全国电力消耗的1%,降低大型数据中心的电耗成为节能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年均衡适配多模式数据中心空调装置,其结构合理,可以通过多通道运行,采用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分别向空调区域供冷,可以实现空调设备先等焓降温然后等湿降温或实现减湿降温,各个运行模式通道分开,减少运行能耗,机组多种运行模式联合供冷,满足数据中心全年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行。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年均衡适配多模式数据中心空调装置,在机箱内设置着连为一体的具有新风进口的进风室和具有送风口的送风室,在进风室新风进口处设置着第一直接蒸发段,在进风室与送风室之间设置着具有通口的隔壁,在隔壁通口上安装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和/或第一过滤装置,送风室设置的送风机通过送风口连接着数据中心送风输配装置,送风室通过箱壁通口连接着具有回风口的回风室,在箱壁通口上设置着第三启闭密封装置和/或第二过滤装置,回风室通过第二启闭密封装置连接着排风室,在排风室排风口处设置着排风机,排风室下部空间、进风室前部空间、进风室内部空间和送风室内部空间构成检修空间。
[0005]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实现了通过多通道运行,采用室外新风和室内回风分别向空调区域供冷,实现了空调设备先等焓降温然后等湿降温或实现减湿降温,各个运行模式通道分开,减少了运行能耗,机组多种运行模式联合供冷,满足数据中心全年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行。
附图说明
[0006]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
实用新型实施例13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5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6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7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8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9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0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1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2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3结构示意图,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4结构示意图,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5结构示意图,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6结构示意图,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7结构示意图,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8结构示意图,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9结构示意图,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0结构示意图,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1结构示意图,图3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2结构示意图,图3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3结构示意图,图3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4结构示意图,图35为图34的a-a剖视1结构示意图,图36为图34的a-a剖视2结构示意图,图3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7结构示意图,图38为图37的b-b剖视1结构示意图,图39为图37的b-b剖视2结构示意图,图4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0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一种全年均衡适配多模式数据中心空调装置,如图1所示,在机箱内设置着连为一体的具有新风进口的进风室和具有送风口的送风室,在进风室新风进口处设置着第一直接蒸发段1,在进风室与送风室之间设置着具有通口的隔壁,在隔壁通口上安装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或第一过滤装置3,送风室设置的送风机4通过送风口连接着数据中心送风输配装置,送风室通过箱壁通口连接着具有回风口5的回风室,在箱壁通口上设置着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或第二过滤装置7,回风室通过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连接着排风室,在排风室排风口10处设置着排风机9,排风室下部空间、进风室前部空间、进风室内部空间和送风室内部空间构成检修空间。运行模式一:使用室外新风向空调区域供冷。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使用室外新风与室内回风混合向空调区域供冷,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过第一直接蒸发段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后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二过滤装置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排风室下部空间、进风室前部空间、进风室内部空间和送风室内部空间构成检修空间,用于人员检修机组或通行,或/和设备的放置。
[0008]
如图2所示,在第一直接蒸发段1排风侧的进风室内设置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增加了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可与经过的新风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包含进出水口。
[0009]
如图3所示,第一直接蒸发段1排风侧的进风室内设置着第二直接蒸发段12。增加了第二直接蒸发段12,可与经过的新风换热,提高制冷效果。
[0010]
如图4所示,在第一直接蒸发段1排风侧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进风侧之间设置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在进风室与排风室之间的箱壁上设置着通口,在该通口上设置着第四
启闭密封装置14。增加了第一表面换热器11,可与经过的新风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包含进出水口;第二直接蒸发段12,可与经过的新风换热,提高制冷效果,也可为设备提供冷源。
[0011]
如图5所示,在排风室内设置着与进风室第一直接蒸发段1相对应的第四表面式换热器15。增加了第四表面式换热器15,第四表面式换热器15可为设备提供冷源,第四表面式换热器15包含进出水口。
[0012]
如图6所示,在排风室内设置着与进风室第一直接蒸发段1相对应的第二直接蒸发段12。增加了第二直接蒸发段12,第二直接蒸发段12可为设备提供冷源。
[0013]
如图7所示,在第一直接蒸发段1排风侧的进风室内设置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可与经过的新风换热,第二直接蒸发段12可为设备提供冷源。
[0014]
如图8所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口管通过第一循环泵18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进口,第二直接蒸发段12的出口管通过第二循环泵19连接着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第二直接蒸发段12的喷淋装置。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一循环泵18和第二循环泵1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循环泵18和第二循环泵19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三: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第一循环泵18和第二循环泵1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一循环泵18和第二循环泵19开启。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
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空调装置增加了水冷冷水机组17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增加了处理新风的模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在第一直接蒸发段1之后,使空调装置在处理新风时可实现先等焓降温后等湿降温。
[0015]
如图9所示,在第一直接蒸发段1排风侧的进风室内设置着直膨段21,水冷直膨机组20蒸发器出口管连接着直膨段21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水冷直膨机组20蒸发器进口,第二直接蒸发段12的出口管通过第二循环泵19连接着水冷直膨机组20冷凝器水侧换热的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第二直接蒸发段12的喷淋装置。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二循环泵1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直膨段2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直膨段2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二循环泵19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直膨段2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直膨段2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直膨机组20蒸发器出水进入直膨段21换热,直膨段21出水返回水冷直膨机组20蒸发器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直膨机组20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直膨机组20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三: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第二循环泵1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直膨段2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直膨段2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二循环泵19开启。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直膨段2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直膨段2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直膨机组20蒸发器侧出水进入直膨段21换热,直膨段21出水返回水冷直膨机组20蒸发器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直膨机组20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直膨机组20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
[0016]
如图10所示,在排风室内设置着与进风室第一直接蒸发段1相对应的冷凝器22,冷凝器22出口管通过节流阀16和第一循环泵18连接着直膨段21进口,其出口管通过压缩机13连接着冷凝器22进口。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
闭密封装置6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直膨段2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直膨段21/或先后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直膨段2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或经冷凝器22/或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冷凝器22出水经节流阀16和第一循环泵18进入直膨段21换热,直膨段21出水经压缩机13进入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直膨段2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直膨段21/或先后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直膨段2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或经冷凝器22/或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冷凝器22出水经节流阀16和第一循环泵18进入直膨段21换热,直膨段21出水经压缩机13进入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
[0017]
如图11所示,排风室内设置着与进风室第一直接蒸发段1相对应的冷凝器22,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口管通过第一循环泵18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进口,冷凝器22出口管连接着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冷凝器22进口。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一循环泵18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冷凝器2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一循环泵1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三: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第一循环泵18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冷凝器22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一循环泵18开启。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
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
[0018]
如图12所示,在位于冷凝器22进风侧的排风室内设置着第二直接蒸发段12。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一循环泵18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二直接蒸发段12和冷凝器2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一循环泵1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通过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或经第二直接蒸发段12与冷凝器22换热/或相继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和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三: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第一循环泵18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二直接蒸发段12和冷凝器22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一循环泵18开启。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通过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或经第二直接蒸发段12与冷凝器22换热/或相继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和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空调装置在冷凝器22前增加第二直接蒸发段12,可将空气预冷后再与冷凝器22换热,提高冷凝器22制冷效果。
[0019]
如图13所示,在排风室内设置着与进风室第一直接蒸发段1相对应的冷凝器22,在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冷凝器22之间的排风室内设置着第二直接蒸发段12,冷凝器22的出口管经节流阀16第一循环泵18连接着直膨段21的进口,其出口管通过压缩机13连接着冷凝器22进口。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
6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直膨段2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直膨段21/或先后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直膨段2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或经第二直接蒸发段12和冷凝器22/或相继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和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冷凝器22出水经节流阀16和第一循环泵18进入直膨段21换热,直膨段21出水经压缩机13进入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直膨段2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直膨段21/或先后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直膨段2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通过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或经第二直接蒸发段12和冷凝器22/或相继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和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冷凝器22出水经节流阀16和第一循环泵18进入直膨段21换热,直膨段21出水经压缩机13进入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空调装置在冷凝器22前增加第二直接蒸发段12,可将空气预冷后再与冷凝器22换热,提高冷凝器22制冷效果。
[0020]
如图14所示,在送风室内倾斜设置着进风侧装有第二过滤装置7的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或直膨段21,将送风室分隔为进风区和出风区,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直膨段21的出风侧与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相对应。增加了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或直膨段21,可与经过的回风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或直膨段21包含进出水口。
[0021]
如图15所示,在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风侧的送风室内设置着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增加了第三直接蒸发段27,可与经过的回风换热,提高制冷效果,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包含进出水口。
[0022]
如图16所示,在送风室与排风室的隔壁上设置着通口,在该通口上设置着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增加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可与经过的回风换热,增加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可实现空调设备的全回风运行模式。
[0023]
如图17所示,水冷直膨机组20蒸发器出口管连接着直膨段21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水冷直膨机组20蒸发器出口,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口管通过第二循环泵19连接着水冷直膨机组20冷凝器水侧换热的水侧换热的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第一直接蒸发段1的喷淋装置。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二循环泵1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二循环泵1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回风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后,经直膨段21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回风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三: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关闭,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二循环泵19开启。室内回
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直膨段21换热后,经第二过滤装置7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直膨机组20蒸发器侧出水进入直膨段21换热,直膨段21出水返回水冷直膨机组20蒸发器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直膨机组20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直膨机组20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
[0024]
如图18所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口管通过第一循环泵18连接着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水冷冷水机组17进口,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口管通过第二循环泵19连接着水冷冷水机组17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第一直接蒸发段1的喷淋装置。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回风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后,经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回风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三: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关闭,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开启。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经第二过滤装置7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在空调装置中增加了水冷冷水机组17和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使机组能够实现全回风模式运行,第一直接蒸发段1即可单独处理新风,也可以作为水冷冷水机组17的冷源。
[0025]
如图19所示,在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风侧的进风室内依次设置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口管通过第一循环泵18连接着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进口,其出口管通过设置的三通和第三阀门29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设置的三通和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进口,第二直接蒸发段12的出口管通过第二循环泵19连接着设置的三通和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进口,其出口管通过设置的三通和第一阀门23连接着第二直接蒸发段12的喷淋装置,三通的另一个接口通过第二阀门24连接在第二直接蒸发段12的出口管上,位于第三阀门29前的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的出口管上设置着三通,该三通的另一个接口通过第四阀门30连接在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的出口管上。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9和第四阀门30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
1、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或先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再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9和第四阀门30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或先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再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三: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关闭。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经第二过滤装置7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相继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或开启第三阀门29,关闭第四阀门30,经第三阀门29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或关闭第三阀门29,开启第四阀门30,经第四阀门30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或开启第一阀门23,关闭第二阀门24,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或开启第一阀门23和第二阀门24,一部分水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与经第二阀门24的水混合后通过第一阀门23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一部分水经第二阀门24与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混合后经第一阀门23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三: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和第三阀门29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二循环泵19、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和第四阀门30关闭。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经第二过滤装置7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先后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二直接蒸发段12/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二直接蒸发段12后,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和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第三阀门29返回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空调装置增加了新风侧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使机组节约能源,可实现水冷冷水机组17与回风侧第二
表面式换热器26和新风侧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串联形成循环回路,与新风侧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连接可保护和保证水冷冷水机组17的制冷效果;水冷冷水机组与第二直接段12之间,新风侧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与回风侧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之间存在旁通管路,保证空调装置运行时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0026]
如图20所示,在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风侧的进风室内设置着第二直接蒸发段12,在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进风侧的送风室内设置着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口管通过第一循环泵18连接着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进口,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口管通过第二循环泵19连接着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第二直接蒸发段12的喷淋装置,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口管通过第三循环泵28连接着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第一直接蒸发段1喷淋装置。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和第三循环泵28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经第二直接蒸发段12/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和第三循环泵28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经第二直接蒸发段12/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后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三: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三循环泵28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循环泵18和第二循环泵19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后,通过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二直接蒸发段12和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后由排风机9排出,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水经第三循环泵28进入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出水返回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四: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和第二循环泵19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循环泵28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后通过第二过滤装置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通过第一直接蒸发段1,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由排风机9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五: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
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和第三循环泵28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先后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和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由排风机9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水经第三循环泵28进入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出水返回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空调装置增加了第二直接蒸发段12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使机组在处理空气时可形成逐级处理,提高制冷效果,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形成循环环路,有效的使用新风资源,和提高处理回风的制冷效果。
[0027]
如图21所示,在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风侧的进风室内设置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口管通过依次设置的第一循环泵18、第一旁路、第三阀门29和第二旁路连接着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进口,其中第一旁路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进口,第二旁路通过第二阀门24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口,在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的出口管上设置着旁路,该旁路通过第一阀门23连接在位于第二阀门24之前的第二旁路上。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和第三阀门2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二直接蒸发段12/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通过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和第三阀门2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二直接蒸发段12/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通过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三: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和第二阀门24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和第三阀门29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通过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和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由排风机9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和第二阀门24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返
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四: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三循环泵28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和第三阀门29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通过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通过第二直接蒸发段12、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和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后由排风机9排出,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水经第三循环泵28进入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出水返回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五: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三循环泵28和第二阀门24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阀门23和第三阀门29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相继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和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通过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和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后由排风机9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和第二阀门24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水经第三循环泵28进入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出水返回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六: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和第三阀门29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二循环泵19、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和第二阀门24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经第二直接蒸发段12/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再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后由排风机9排出;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三阀门29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和第一循环泵18返回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空调装置可实现全回风模式下水冷冷水机组17与第二表面式换器26形成循环回路,同时,第一直接蒸发段1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循环回路联合制冷;可实现新风进口侧的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与回风侧的第二表面是换热器26连接,形成热回收环,节约能源。
[0028]
如图22所示,在排风室内设置着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相对应的冷凝器22,冷凝器22出口管通过压缩机13连接着直膨段21进口,其出口管通过节流阀16和第一循环泵18连接着冷凝器22进口。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一循环泵18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冷凝器2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
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一循环泵18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直膨段21、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冷凝器22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三: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一循环泵18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直膨段21换热经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冷凝器22出水经节流阀16和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压缩机13进入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四: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关闭,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一循环泵18开启。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直膨段21换热后,经第二过滤装置7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后,与冷凝器22换热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冷凝器22出水经节流阀16和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直膨段21出水经压缩机13进入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
[0029]
如图23所示,在排风室内设置着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相对应的冷凝器22,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口管通过第一循环泵18连接着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进口,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出口管连接着冷凝器22,其出口管连接着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进口。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一循环泵18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冷凝器2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一循环泵18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冷凝器22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三: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一循环泵18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经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
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四: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关闭,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一循环泵18开启。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经第二过滤装置7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后,与冷凝器22换热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
[0030]
如图24所示,在排风室内设置着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相对应的冷凝器22,在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进风侧设置着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口管通过第一循环泵18连接着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进口,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出口管连接着冷凝器22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进口,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口管通过第三循环泵28连接着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第一直接蒸发段1的喷淋装置。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和第三循环泵28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冷凝器2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和第三循环泵28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过第一直接蒸发段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后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冷凝器2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三: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一循环泵18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三循环泵28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过第一直接蒸发段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后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四: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三循环泵28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一循环泵18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后,通过第二表面
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冷凝器22后由排风机9排出,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水经第三循环泵28进入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出水返回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五: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一循环泵18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循环泵28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后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通过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六: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和第三循环泵28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先后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和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再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水经第三循环泵28进入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出水返回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
[0031]
如图25所示,在排风室内设置着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相对应的冷凝器22,在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风侧的进风室内设置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口管通过第一循环泵18、第1三通、第三阀门29和第2三通连接着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进口,其中第1三通的另一个接口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进口,第2三通的一个接口通过第二阀门24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口,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口管通过设置的三通连接着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进口,该三通的另一个接口通过第一阀门23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的出口管,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出口管连接着冷凝器22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进口。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和第三阀门2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冷凝器2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循环泵18、第一阀门23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二阀门24和第三阀门2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
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三: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和第三阀门2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冷凝器22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一循环泵18、第一阀门23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二阀门24和第三阀门2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冷凝器22换热后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五: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一循环泵18、第一阀门23和第三阀门29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二阀门24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部分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的出水混合后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部分经第三阀门29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与经第一阀门23的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混合后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六: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阀门23和第二阀门24关闭,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和第三阀门29开启。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经第二过滤装置7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和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和第三阀门29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
运行模式七: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和第二阀门24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阀门23和第三阀门29关闭。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经第二过滤装置7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后,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二阀门24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和第一循环泵18返回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
[0032]
如图26所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口管通过第一循环泵18、第1三通、第三阀门29和第2三通连接着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进口,其中第1三通的一个接口通过第六阀门32和三通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进口,该三通的一个接口通过第四阀门30连接着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口管,其出口管设置的两条旁路之间出口管上设置着第五阀门31。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9、第四阀门30、第五阀门31和第六阀门32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冷凝器2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循环泵18、第一阀门23和第六阀门32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9、第四阀门30和第五阀门31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和第六阀门32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三: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9、第四阀门30、第五阀门31和第六阀门32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冷凝器2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一循环泵18、第一阀门23和第六阀门32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9、第四阀门30和第五阀门31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二
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和第六阀门32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五: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一循环泵18、第一阀门23、第三阀门29、第五阀门31和第六阀门32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二阀门24和第四阀门30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一部分经第六阀门32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与经第五阀门31的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的出水混合后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一部分经第三阀门29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第五阀门31与经过第一阀门23的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的出水混合后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六: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一循环泵18、第二阀门24、第五阀门31和第六阀门32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阀门23、第三阀门29和第四阀门30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和第六阀门32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二阀门24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第五阀门31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七: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三阀门29和第五阀门31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第四阀门30和第六阀门32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和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与冷凝器22换热/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和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后与冷凝器22换热,由排风机9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和第三阀门29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第五阀门31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
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八: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一阀门23、第三阀门29和第四阀门30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二阀门24、第五阀门31和第六阀门32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后,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冷凝器22,由排风机9排出;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第一循环泵18和第三阀门29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第四阀门30返回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
[0033]
如图27所示,在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进风侧的送风室内设置着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口管通过第一循环泵18、第1三通、第三阀门29、第2三通连接着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进口,其中第1三通的一个接口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进口,其出口管通过第二阀门24连接着第2三通的一个接口,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口管连接着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进口,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口管通过第三循环泵28连接着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第一直接蒸发段1的喷淋装置。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和第三阀门2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冷凝器2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循环泵18和第一阀门23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三循环泵28、第二阀门24和第三阀门2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三: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和第三阀门2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冷凝器2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一循环泵18、第一阀门23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三循环泵28、第二阀门24和第三阀门29关闭。新风由新
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五: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一循环泵18、第一阀门23和第二阀门24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三循环泵28和第三阀门2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部分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的出水混合后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部分经第二阀门24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与经第一阀门23的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的出水混合后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六: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一循环泵18和第三阀门29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和第二阀门24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三阀门29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七: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和第二阀门24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和第三阀门29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和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和第二阀门24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
面式换热器26出水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八: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三循环泵28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循环泵1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和第三阀门29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通过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通过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冷凝器22后由排风机9排出,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水经第三循环泵28进入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出水返回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九: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三循环泵和第二阀门24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阀门23和第三阀门29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相继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和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通过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和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再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和第二阀门24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水经第三循环泵28进入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出水返回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十: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和第三阀门29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和第二阀门24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再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冷凝器22后由排风机9排出;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三阀门29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和第一循环泵18返回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
[0034]
如图28所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口管通过第1三通、第二阀门24连接着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进口,第1三通的一个接口通过第五阀门31、第2三通连接着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进口,第2三通的一个接口通过第三循环泵28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进口,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口管通过第3三通、第一循环泵18和第4三通连接着风冷冷水机组25进口,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出口管通过第四阀门30、第5三通、第三阀门29、第6三通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口,其中第5三通的一个接口通过第一阀门23连接着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口,第6三通的一个接口连接着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口。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9、第四阀门30和第五阀门31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
封装置8和冷凝器2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和第五阀门31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9和第四阀门30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五阀门31和第三循环泵28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三: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9、第四阀门30和第五阀门31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冷凝器2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和第五阀门31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9和第四阀门30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五阀门31和第三循环泵28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五: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一循环泵18和第二阀门24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第三阀门29、第四阀门30和第五阀门31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排出;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再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二阀门24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第一循环泵18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六: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和第二阀门24开
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第三阀门29、第四阀门30和第五阀门31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后,与冷凝器22换热后由排风机9排出;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二阀门24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第一循环泵18返回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七: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三循环泵28、第三阀门29和第四阀门30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循环泵1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和第五阀门31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通过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后,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冷凝器22后由排风机9排出;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三阀门29和第四阀门30进入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出水经第三循环泵28返回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八: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二循环泵19、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和第四阀门30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循环泵18、第三阀门29和第五阀门31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相继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和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冷凝器22后由排风机9排出;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蒸发器水侧出水经第二阀门24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第四阀门30进入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出水经第三循环泵28返回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冷凝器22出水进入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换热,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侧出水返回冷凝器2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
[0035]
如图29所示,在排风室内设置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相对应的第二直接蒸发段12,在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进风侧的送风室内设置着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口管通过第一循环泵18连接着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进口,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口管通过第三循环泵28连接着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进口,其出口管通过第一直接蒸发段1的喷淋装置,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口管通过第二循环泵19连接着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第二直接蒸发段12的喷淋装置。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和第三循环泵28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第四启闭密
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和第三循环泵28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过第一直接蒸发段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后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三: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一循环泵18和第二循环泵19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三循环泵28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过第一直接蒸发段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后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四: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三循环泵28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循环泵18和第二循环泵19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后,通过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后由排风机9排出;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水经第三循环泵28进入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出水返回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五: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和第二循环泵19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循环泵28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后通过第二过滤装置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通过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六: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和第三循环泵28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先后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和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再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水经第三循环泵28进入第三表面式换热
器27换热,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出水返回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空调装置增加了第二直接蒸发段12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改变其中一直接蒸发段的位置,可使得机组实现对回风的热回收,增加新风回风混合制冷,可实现机组新回风混合制冷的模式;可实现全回风模式下水冷冷水机组17与第二表面式换器26形成循环回路,同时,第一直接蒸发段12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循环回路联合制冷。
[0036]
如图30所示,在排风室内设置着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相对应的第二直接蒸发段12,在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风侧的进风室内设置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口管通过依次设置的第一循环泵18、第1三通、第三阀门29、第2三通连接着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其中第1三通的一个接口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进口,第2三通的一个接口通过第二阀门24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口,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口管连接着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进口,在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口管上设置旁路,旁路通过第一阀门23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的出口,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口管通过第二循环泵19连接着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第二直接蒸发段12的喷淋装置。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和第三阀门2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一阀门23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二阀门24和第三阀门2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三: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和第三阀门2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一阀门23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二阀门24和第三阀门2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
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五: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一阀门23和第三阀门29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二阀门24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部分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的出水混合后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部分经第三阀门29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与经第一阀门23的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混合后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六: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阀门23和第二阀门24关闭,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和第三阀门29开启。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经第二过滤装置7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和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和第三阀门29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七: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和第二阀门24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二循环泵19、第一阀门23和第三阀门29关闭。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经第二过滤装置7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后,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二阀门24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和第一循环泵18返回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增加了回风侧的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实现机组可全回风工况运行,可实现新风进口侧的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与回风侧的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连接,形成热回收环,节约能源;可实现水冷冷水机组17与新回风侧的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并联形成循环回路,可实现传水冷冷水机组17既可以为新风侧
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提供冷源,也可以为回风侧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提供冷源。
[0037]
如图31所示,位于旁路后的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的出口管设置着第五阀门31,第1三通的一个接口通过第六阀门32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进口,设置有第四阀门30的连通管其一端连接在位于第五阀门31后的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的出口管上,连通管另一端连接在位于第六阀门32前的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的进口管上。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9、第四阀门30、第五阀门31和第六阀门32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一阀门23和第六阀门32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9、第四阀门30和第五阀门31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和第六阀门32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三: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9、第四阀门30、第五阀门31和第六阀门32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一阀门23和第六阀门32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9、第四阀门30和第五阀门31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和第六阀门32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
环回路。运行模式五: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一阀门23、第三阀门29、第五阀门31和第六阀门32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二阀门24和第四阀门30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一部分经第六阀门32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与经第五阀门31的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的出水混合后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一部分经第三阀门29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第五阀门31与经过第一阀门23的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的出水混合后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六: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二阀门24、第五阀门31和第六阀门32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阀门23、第三阀门29和第四阀门30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和第六阀门32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二阀门24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第五阀门31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七: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三阀门29和第五阀门31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第四阀门30和第六阀门32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和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和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后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由排风机9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和第三阀门29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第五阀门31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八: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一阀门23、第三阀门29和第四阀门30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
启闭密封装置8、第二循环泵19、第二阀门24、第五阀门31和第六阀门32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后,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后,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由排风机9排出;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第一循环泵18和第三阀门29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第四阀门30返回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空调装置增加了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实现机组可全回风工况运行,可实现新风进口侧的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与回风侧的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连接,形成热回收环,节约能源;可实现水冷冷水机组17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和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并联形成循环回路,可实现传统制冷机组既可以为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提供冷源,也可以为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提供冷源。
[0038]
如图32所示,在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进风侧的送风室内设置着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口管依次通过第一循环泵18、第1三通、第三阀门29、第2三通连接着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进口,其中第1三通的一个接口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进口,第2三通的一个接口通过第二阀门24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口,第二表面式换热器出口管连接着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进口,其进口管上设置着旁路,旁路通过第一阀门23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口管,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口管通过第三循环泵28连接着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第一直接蒸发段1的喷淋装置。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和第三阀门2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和第一阀门23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三循环泵28、第二阀门24和第三阀门2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三: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和第三阀门2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
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一阀门23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三循环泵28、第二阀门24和第三阀门2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五: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一阀门23和第二阀门24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三循环泵28和第三阀门29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部分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的出水混合后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部分经第二阀门24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与经第一阀门23的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的出水混合后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六: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和第三阀门29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三循环泵、第一阀门23和第二阀门24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三阀门29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七: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
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和第二阀门24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和第三阀门29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和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和第二阀门24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八: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三循环泵28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和第三阀门29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通过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通过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后由排风机9排出;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水经第三循环泵28进入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出水返回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九: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三循环泵28和第二阀门24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阀门23和第三阀门29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相继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和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通过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和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再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一循环泵18和第二阀门24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水经第三循环泵28进入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出水返回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十: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和第三阀门29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二循环泵19、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和第二阀门24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再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后由排风机9排出;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三阀门29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和第一循环泵18返回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实现了空调装置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形成热回收环,节约能源。
[0039]
如图33所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口管通过第1三通、第二阀门24连接着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进口,第1三通的一个接口通过第五阀门31、第2三通连接着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进口,第2三通的一个接口通过第三循环泵28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
11进口,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口管通过第3三通、第一循环泵18和第4三通连接着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进口,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出口管通过第四阀门30、第5三通、第三阀门29、第6三通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口,其中第5三通的一个接口通过第一阀门23连接着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口,第6三通的一个接口连接着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口。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9、第四阀门30和第五阀门31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循环泵28、第二循环泵19、第一阀门23和第五阀门31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9和第四阀门30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五阀门31和第三循环泵28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三: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9、第四阀门30和第五阀门31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三循环泵28、第二循环泵19、第一阀门23和第五阀门31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9和第四阀门30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五阀门31和第三循环泵28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
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五: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和第二阀门24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第三阀门29、第四阀门30和第五阀门31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排出;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再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二阀门24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第一循环泵18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六: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和第二阀门24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第三阀门29、第四阀门30和第五阀门31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后,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出水经过第二阀门24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第一循环泵18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七: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三循环泵28、第三阀门29和第四阀门30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和第五阀门31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通过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后,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后由排风机9排出;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三阀门29和第四阀门30进入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出水经第三循环泵28返回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八: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二循环泵19、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和第四阀门30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循环泵18、第三阀门29和第五阀门31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相继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和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后由排风机9排出;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第二阀门24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第四阀门30进入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出水经第三循环泵28返回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
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空调装置可实现水冷冷水机组17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串联形成循环回路,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可作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预冷的作用,保护和保证水冷冷水机组17的制冷效果。
[0040]
如图34所示,在第一启闭装置2的下方设置着检修门33,在第一过滤装置3与送风机4之间靠近送风机4一侧设置着防护网39,空调装置安装区域与空调机房之间设置着隔墙,在空调机房室内机组35的下方设置着送风通道36,送风方式采用下送上回,送风冷却空调机房室内机组35,从空调机房室内机组35上方排出,通过回风口5进入空调装置的回风室。空调装置在数据中心中的放置状态,空调装置放置区域与送风区域存在隔墙。送风方式采取下送上回,当第一表面试换热器11与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之间没有空间设置检修门时,可在第一启闭装置2下方设置检修门33,由送风机4侧进入第一表面试换热器11与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之间检修机组;排风室下部空间、进风室前部空间作为人员检修空间,用于人员检修和设备放置;在送风机4靠近第一过滤装置3的位置如图设置防护网39,避免人员检修时发生意外,保证人员及空调装置安全。
[0041]
如图35所示,在空调机房内设置着立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调装置合并设置在两根立柱之间的空间内,左、右两侧设置的检修门33与检修空间40连通,在立柱遮挡隔墙的区域设置着机房门38,空调装置设置着独立水箱37,第二直接蒸发段12的出水进入独立水箱37中,独立水箱37出水再经第二循环水泵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回路。当数据中心空调机房不是全空旷空间存在立柱且空调装置位置与空调区域存在隔墙时。空调装置可如图做调整,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调装置合并放置在一个空间内,在保证空调装置效果的同时,节省空间;左右两侧设置由检修空间40联通的检修门33,方便人员通过和检修机组;在立柱遮挡隔墙的区域设置机房门38,节省空间方便人员检修。可设置独立水箱37,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进入水箱34中,水箱34出水再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保证设备排水能排出干净,提高机组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0042]
如图36所示,在空调机房内均布设置着多个立柱,多台空调装置分别设置两相邻立柱之间的空间内,其左右两侧设置的检修门33与检修空间40连通,在立柱遮挡隔墙的区域设置着机房门38。多台机组在多个立柱之间的摆放方式。在保证空调装置效果的同时,节省空间;左右两侧设置由检修空间40联通的检修门33,方便人员通过和检修机组;在立柱遮挡隔墙的区域设置机房门,节省空间方便人员检修。
[0043]
如图37所示,空调装置设置在数据中心空调机房室内,在空调机房室内机组35的下方设置着送风通道36,送风方式采用下送上回,送风冷却空调机房室内机组35后,从空调机房室内机组35上方排出,通过回风口5进入空调装置的回风室,在第一启闭装置2下方设置检修门33,在送风机4靠近第一过滤装置3的位置设置着防护网39。空调装置在数据中心中的放置状态,空调装置放置区域与送风区域不存在隔墙。送风方式采取下送上回,当第一表面试换热器11与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之间没有空间设置检修门时,可在第一启闭装置2下方设置检修门33,由送风机4侧进入第一表面试换热器11与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之间检修机组;排风室下部空间、进风室前部空间作为人员检修空间,用于人员检修和设备放置;在送
风机4靠近第一过滤装置3的位置如图设置防护网39,避免人员检修时发生意外,保证人员及空调装置安全。
[0044]
如图38所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调装置合并设置在空调机房室内两立柱之间的空间内,其左、右两侧设置的检修门33与检修空间40连通。当数据中心空调机房不是全空旷空间存在立柱且空调装置位置与空调区域不存在隔墙时。空调装置可如图做调整,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调装置合并放置在一个空间内,在保证空调装置效果的同时,节省空间;左右两侧设置由检修空间40联通的检修门33,方便人员通过和检修机组。
[0045]
如图39所示,在空调机房室内均布设置着多个立柱,多台空调机组其中每台空调机组分别设置在两相邻立柱之间的空间内,空调机组左右两侧设置的检修门33与检修空间40连通。多台机组在多个立柱之间的摆放方式。在保证空调装置效果的同时,节省空间;左右两侧设置由检修空间40联通的检修门33,方便人员通过和检修机组。
[0046]
如图40所示,在第一直接蒸发段1出风侧的进风室内设置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在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风侧的送风室内设置着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在排风室内设置着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相对应的第二直接蒸发段12,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口管通过第1三通、第二阀门24连接着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进口,第1三通的一个接口通过第五阀门31、第2三通连接着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进口,第2三通的一个接口通过第三循环泵28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进口,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口管通过第3三通、第一循环泵18和第4三通连接着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进口,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出口管通过第四阀门30、第5三通、第三阀门29、第6三通连接着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口,其中第5三通的一个接口通过第一阀门23连接着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口,第6三通的一个接口连接着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口;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口管通过水箱34、第二循环泵19连接着风冷冷水机组25冷凝器进口,其出口管连接着第二直接蒸发段12的喷淋装置。运行模式一: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9、第四阀门30和第五阀门31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二: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循环泵28、第二循环泵19、第一阀门23和第五阀门31开启,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9和第四阀门30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五阀门31和第三循环泵28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三: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
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9、第四阀门30和第五阀门31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运行模式四: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和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三循环泵28、第二循环泵19、第一阀门23和第五阀门31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阀门24、第三阀门29和第四阀门30关闭。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机组内,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以及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内回风由机组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通过排风口10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五阀门31和第三循环泵28进入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进入水箱34,水箱34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五: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和第二阀门24开启,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第三阀门29、第四阀门30和第五阀门31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部分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与新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部分经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排出;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再经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和第一过滤装置3与回风混合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二阀门24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第一循环泵18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进入水箱34,水箱34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六: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和第二阀门24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第三阀门29、第四阀门30和第五阀门31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和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与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后,与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后由排风机9排出,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过第二阀门24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第一循环泵18返回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进入水箱34,水箱34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
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七: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三循环泵28、第三阀门29和第四阀门30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循环泵18、第二循环泵19、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和第五阀门31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通过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和第二过滤装置7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或相继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和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后,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后由排风机9排出;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三阀门29和第四阀门30进入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出水经第三循环泵28返回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运行模式八: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第二循环泵19、第三循环泵28、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24和第四阀门30开启,第一启闭密封装置2、第二启闭密封装置8、第一循环泵18、第三阀门29和第五阀门31关闭。室内回风由回风口5进入,经第三启闭密封装置6,相继与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和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通过第二过滤装置7后由送风机4送入空调区域;室外新风由新风口进入,或经第一直接蒸发段1/或与第一直接蒸发段1换热,后与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通过第四启闭密封装置14和第二直接蒸发段12后由排风机9排出;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出水经第一阀门23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蒸发器水侧换热的出水经第二阀门24进入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换热,第二表面式换热器26出水经第四阀门30进入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换热,第三表面式换热器27出水经第三循环泵28返回第一表面式换热器11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第二直接蒸发段12出水进入水箱34,水箱34出水经第二循环泵19进入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水冷冷水机组17冷凝器水侧换热的出水返回第二直接蒸发段12换热形成循环回路。空调装置内第二直接蒸发段12水箱34外置,保障设备排水质量,保障空调装置运行安全。
[0047]
直接蒸发段设置着外置水箱3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