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器的加热芯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87479发布日期:2021-01-30 03:19阅读:91来源:国知局
热水器的加热芯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水器的加热芯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技术中,为了保障热水器的使用安全,电磁热水器已经占据了市场中较大的市场份额,其以水电分离的方式避免了触电风险,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电磁加热一般是通过绕在电磁加热装置外侧的感应线圈对位于其中部的发热导体进行加热,从而通过发热导体获得的热量制取热水或用于其它用途,但是这种工作过程中,发热导体的加热温度较高,这种温度会使外部对其进行包裹的外壳造成损坏,从而使得加热芯体漏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水器的加热芯体结构,用于将发热导体和外壳进行分离,使两者不直接接触,从而避免高温对外壳造成的影响。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热水器的加热芯体结构,包括发热导体和壳体,其特征在于:
[0006]
所述发热导体位于壳体内部,发热导体和壳体之间设有均匀分布的支撑件,支撑件内侧和外侧分别与所述发热导体外壁和壳体内壁相抵,且支撑件所在的空间构成用于隔离所述发热导体和壳体的间隙。
[0007]
所述发热导体外壁或/和壳体内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支撑件形状匹配的定位槽,支撑件位于所述定位槽内。
[0008]
所述支撑件为线状结构并呈螺旋状结构分布。
[0009]
所述发热导体表面设有与其连接的防护涂层。
[0010]
所述壳体外部设有缠绕在其表面的感应线圈,感应线圈外侧还设有膜体,膜体将感应线圈包裹在壳体表面。
[0011]
所述壳体两端分别设有与其连接的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
[0012]
所述发热导体内部设有一轴向分布的水通道,水通道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导流杆,导流杆位于水通道中部,导流杆外侧设有与其连接的螺旋状导流片,螺旋状导流片外侧边缘与壳体内壁相抵。
[0013]
还包括了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水通道内部。
[0014]
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端部与进水接头连接固定,且进水接头的进水口位于其侧壁上。
[0015]
所述温度传感器一端插入至导流杆内部,且所述导流杆中部设有开口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开口部内侧。
[0016]
所述导流杆于开口部的两侧为分体结构,且导流杆的其中一侧端部设有朝向导流
杆另一侧设置的支撑部,支撑部端部与导流杆另一侧接触连接,且所述支撑部位于开口部外侧。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支撑件将发热导体和壳体隔离设置,使得发热导体和壳体之间相互不直接接触,可以避免发热导体的热量直接传递至壳体上,从而保障了壳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发热导体和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发热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为发热导体和导流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为导流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中:101进水接头、102出水接头、103进水口、104温度传感器、200感应线圈、201膜体、300壳体、400发热导体、401支撑件、402定位槽、403水通道、500导流杆、501螺旋状导流片、502开口部、503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7]
根据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水器的加热芯体结构,包括进水接头101、出水接头102、发热导体400、壳体300、支撑件401和导流杆500,其中:
[0028]
所述壳体300外部设有缠绕在其表面的感应线圈200,感应线圈200外侧还设有膜体201,膜体201为热缩膜,并将感应线圈200包裹在壳体300表面,同时将感应线圈200两端的接头预留在膜体201外部;
[0029]
所述进水接头101位于壳体300的上部并与壳体300连接固定,进水接头101的侧面设有与其一体结构的进水口103,进水接头101的顶面上安装有一与其连接固定的温度传感器104,温度传感器104整体位于壳体300内部,只是将温度传感器104的顶端固定在进水接头101上,用于温度传感器104的导线与外部温度保护等控制设备连接使用,出水接头102位于壳体300的下部并与壳体300连接固定,出水接头102的底面设有与其一体结构的出水口,使用时,水自进水口103进入壳体300,在通过壳体300内部加热后,在出水口排出,供用户使用;
[0030]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104一端插入至导流杆500内部,导流杆500的端部预留一插孔,使得温度传感器104得以固定,防止水在流动时影响温度传感器104的安装固定,同时使温度传感器104的端部向水通道403的中部延伸,所述导流杆500中部设有开口部502,所述温度传感器104位于所述开口部502内侧,使得温度传感器104可以与流经导流杆500外侧的水充分接触,检测水通道403中温度较为稳定的位置,以便于获得实际的温度信息,并根据该信息实现较好的温度保护及设备的安全运行;
[0031]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杆500于开口部的两侧为分体结构,即由两部分构成,且导流杆500上侧的分体部分的底端端部设有朝下设置的两组支撑部503,支撑部503的底端端部与导流杆500下侧的分体部分的顶面接触支撑,使得两部分之间构成开口部502,且所述支撑部503位于开口部外侧,达到支撑效果,导流杆500整体便于拆装使用;
[0032]
所述发热导体400和壳体300均采用管状结构,发热导体400位于壳体300内部,发热导体400和壳体300之间设有均匀分布的支撑件401,支撑件401为线状结构并呈螺旋状结构分布,支撑件401采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其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效果,对应的,在发热导体400外壁上设有与所述支撑件401形状匹配的定位槽402,支撑件401在缠绕过程中沿定位槽402螺旋状缠绕后置入壳体300内部,支撑件401内侧和外侧分别与所述发热导体400外壁和壳体300内壁相抵,且支撑件401所在的空间构成用于隔离所述发热导体400和壳体300的间隙,使得发热导体400和壳体300隔离设置,使得发热导体400和壳体300之间相互不直接接触,可以避免发热导体400的热量直接传递至壳体300上,从而保障了壳体300的使用寿命;
[0033]
所述发热导体400表面设有与其连接的防护涂层,防护涂层采用塑料或树脂涂层,可以对发热导体400表面进行防护,降低在发热导体400表面产生水垢,并造成发热导体400的换热效率降低、水流阻力增大等问题,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0034]
所述发热导体400内部设有一轴向分布的水通道403,水通道403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导流杆500,导流杆500的长度与水通道403长度相同,导流杆500位于水通道403中部,导流杆500外侧设有与其连接的螺旋状导流片501,螺旋状导流片501外侧边缘与壳体300内壁相抵,通过螺旋状导流片501的设置使得水通道403的水流方向沿螺旋状导流片501之间的螺旋状间隙流通,使得水在水通道403内的流通长度增加,流通的时间增加,从而与发热导体400的接触时间增加,使得发热导体400中更多的热量可以传递至水中,使得水的加热效率增加,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水的温度,从而提高出水温度。
[00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