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风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75860发布日期:2021-02-18 23:3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风口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装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风口。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空调已经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电器,空调能够调节室内温度、湿度以及空气质量等,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舒适度。在空调安装过程中,空调风口组件通常是方便拆卸的以便于维修。特别是有些室内为了保持整个环境的协调美观,通常先将空调的内部组件预先安装在墙体内,然后在墙体上留有安装口,最后将风口组件安装在安装口内,使空调与整个墙体保持一致。
[0003]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59378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空调出风口,包括金属面板,所述金属面板一端设有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设有出风板,所述出风板上方设有隔离板,所述金属面板上设有四个卡扣,所述框架上设有与卡扣相对应的凸块,所述隔离板上设有拨块,通过设置出风板和隔离板,在开关出风口时,直接推动隔离板,不会占用多余空间,通过设置金属面板,提高产品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卡扣和凸块,用于将金属面板与框架紧固在一起。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其金属面板容易积存灰尘,在去冷风出风时,容易在金属面板和出风板积存灰尘,导致金属面板上凝露,导致灰尘和杂物霉变,微生物孳生,污染出风口新风。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空调风口,方便风口清灰,减少灰尘积存。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空调风口,包括风道和固定框架,所述风道出口端部设有百叶板,所述风道内设有设有朝向所述风道出口的截流通道,所述截流通道下端面于所述风道出口处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滑动嵌设有调节板,所述风道上设有促使所述调节板伸出封闭所述截流通道的升降组件,所述调节板上阵列有设有若干排球形风口,所述调节板上设有控制所述球形风口转动的驱动组件。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截流通道方便调节板升降将风道封堵,开启升降组件将调节板升起,冷风自球形风口喷处,开启驱动组件,促使球形风口转动,形成朝向不同的空气射流,方便将百叶板和固定框架上的灰尘清理,避免灰尘积存在固定框架和百叶板内,提升风口排出的空气质量。
[0008]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框架上设有中央控制器,所述风道内设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升降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温湿度传感器,可监测空调送风的温湿度,方便根据
信息调整升降组件和驱动组件,进行灰尘喷吹,亦可在空调关闭时监测室内温湿度,并将信息反馈给中央控制器。
[0010]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调节板一端侧壁的齿条,所述容纳槽中部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设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转动齿。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启伺服电机,转动齿转动可促使齿条上升,继而促使调节板闭合,伺服电机反转,可带动调节板下降复位。
[0012]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所述调节板上水平设有的调节螺杆,所述球形风口间背侧进风口铰接连杆,上下两排所述球形风口上的所述铰接连杆间铰接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连接柱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一侧设有直线步进电机,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直线步进电机输出轴连接。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启直线步进电机,直线步进电机输出轴带动调节螺杆转动,继而带动与调节螺杆旋接的连接柱沿调节螺杆长度移动,继而带动铰接连杆移动,通过调节螺杆的正转反转,带动球形风口转向,喷吹除尘面积大。
[0014]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板上于所述铰接连杆一侧设有限位环,所述铰接连杆穿过所述限位环。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环方便对铰接连杆的行程进行限位,方便铰接连杆带动球形风口转动。
[0016]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框架外周敷设有木质板。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敷设木质板减少露水凝聚。
[0018]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容纳槽顶端设有铰接盖板。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铰接盖板,方便在不进行喷吹时将调节板嵌入容纳槽并封闭容纳槽,减少灰尘进入容纳槽。
[0020]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框架上设有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的led显示屏。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led显示屏方便显示空调信息和温湿度信息。
[002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
1.设置截流通道方便调节板升降将风道封堵,开启升降组件将调节板升起,冷风自球形风口喷处,开启驱动组件,促使球形风口转动,形成朝向不同的空气射流,方便将百叶板和固定框架上的灰尘清理,避免灰尘积存在固定框架和百叶板内,提升风口排出的空气质量;
[0024]
2.设置温湿度传感器,可监测空调送风的温湿度,方便根据信息调整升降组件和驱动组件,进行灰尘喷吹,亦可在空调关闭时监测室内温湿度,并将信息反馈给中央控制器;
[0025]
3.开启直线步进电机,直线步进电机输出轴带动调节螺杆转动,继而带动与调节螺杆旋接的连接柱沿调节螺杆长度移动,继而带动铰接连杆移动,通过调节螺杆的正转反转,带动球形风口转向,喷吹除尘面积大。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
图中,1、风道;2、固定框架;3、木质板;4、百叶板;5、截流通道;6、容纳槽;7、铰接盖板;8、调节板;9、升降组件;10、球形风口;11、驱动组件;12、温湿度传感器;13、led显示屏;14、齿条;16、转动齿;17、调节螺杆;18、铰接连杆;19、连接柱;20、直线步进电机;21、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空调风口,包括风道1和固定框架2,固定框架2外周敷设置有木质板3,风道1出口端部设置有百叶板4,风道1内设置有设置有朝向风道1出口的截流通道5,截流通道5下端面于风道1出口处设置有容纳槽6,容纳槽6顶端设置有铰接盖板7,容纳槽6内滑动嵌设置有调节板8,风道1上设置有促使调节板8伸出封闭截流通道5的升降组件9,调节板8上阵列有设置有若干排球形风口10,调节板8上设置有控制球形风口10转动的驱动组件11。敷设木质板3减少露水凝聚,因此设置截流通道5方便调节板8升降将风道1封堵,开启升降组件9将调节板8升起,冷风自球形风口10喷处,开启驱动组件11,促使球形风口10转动,形成朝向不同的空气射流,方便将百叶板4和固定框架2上的灰尘清理,避免灰尘积存在固定框架2和百叶板4内,提升风口排出的空气质量,铰接盖板7,方便在不进行喷吹时将调节板8嵌入容纳槽6并封闭容纳槽6,减少灰尘进入容纳槽6。
[0032]
参照图2和图3,固定框架2上设置有中央控制器,风道1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12,温湿度传感器12、升降组件9、驱动组件11与中央控制器连接,固定框架2上设置有与中央控制器连接的led显示屏13。设置温湿度传感器12,可监测空调送风的温湿度,方便根据信息调整升降组件9和驱动组件11,进行灰尘喷吹,亦可在空调关闭时监测室内温湿度,并将信息反馈给中央控制器,设置led显示屏13方便显示空调信息和温湿度信息。
[0033]
参照图2,升降组件9包括设于调节板8一端侧壁的齿条14,容纳槽6中部设置有伺服电机(图中未画出),伺服电机输出轴设置有与齿条14啮合的转动齿16。因此开启伺服电机,转动齿16转动可促使齿条14上升,继而促使调节板8闭合,伺服电机反转,可带动调节板8下降复位。
[0034]
参照图2和图3,驱动组件11包括调节板8上水平设置有的调节螺杆17,球形风口10间背侧进风口设置有铰接连杆18,上下两排球形风口10上的铰接连杆18间铰接连接有连接柱19,调节螺杆17与连接柱19转动连接,调节板8一侧设置有直线步进电机20,调节螺杆17与直线步进电机20输出轴连接,调节板8上于铰接连杆18一侧设置有限位环21,铰接连杆18穿过限位环21。开启直线步进电机20,直线步进电机20输出轴带动调节螺杆17转动,继而带动与调节螺杆17旋接的连接柱19沿调节螺杆17长度移动,继而带动铰接连杆18移动,设置限位环21方便对铰接连杆18的行程进行限位,方便铰接连杆18带动球形风口10转动,通过调节螺杆17的正转反转,带动球形风口10转向,喷吹除尘面积大。
[0035]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温湿度传感器12可监测空调送风的温湿度,方便根据信
息调整升降组件9和驱动组件11,进行灰尘喷吹,亦可在空调关闭时监测室内温湿度,并将信息反馈给中央控制器,设置截流通道5方便调节板8升降将风道1封堵,开启升降组件9将调节板8升起,冷风自球形风口10喷处,开启驱动组件11,开启直线步进电机20,直线步进电机20输出轴带动调节螺杆17转动,继而带动与调节螺杆17旋接的连接柱19沿调节螺杆17长度移动,继而带动铰接连杆18移动,通过调节螺杆17的正转反转,带动球形风口10转向,形成朝向不同的空气射流,方便将百叶板4和固定框架2上的灰尘清理,避免灰尘积存在固定框架2和百叶板4内,提升风口排出的空气质量。
[0036]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